人生道德選擇
㈠ 個人品德修養對於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有什麼影響
品格會幫助一個
人在事情發生前,你已經知道點樣做正確的決定,因為他有
原則作為指標,
他是跟原則做決定,
而不是根據個別的狀況。
擁有良好品格的人,知道自己並不是完全不會出錯,只是當
他知道犯了錯,就會勇敢去承認錯誤,並且盡快修正錯誤,
有智慧去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品格是一種裝備,幫助一個人去在面對不同的外在環境,常
常變化的處境,自己有一套原則來引領自己行前面的路。
㈡ 人生的選擇
有道德的愛,愛的沒有道德-o-
㈢ 人生需要選擇的必要性
一是信仰的選擇,二是因果的選擇,三是良心的選擇,四是道德的選擇,這是我們做人的四大根本。人不能沒有信仰,信什麼呢?最重要的是信世出世間的因果律,這是一個根本。怎麼樣來體現因果、落實因果呢?每個人要有良心。良心如何來體現呢?是用道德來體現。這四條一環扣一環。
一、信仰的選擇
首先,我們每個人要有信仰。人來到這個世界,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很多。平常引起人們注意的,經常要接觸的,甚至是時時刻刻都不能缺少的,就是所謂飲食男女。這是個經常的問題,又是諸多問題之中的一個。此外,還有人生的目的問題、價值問題、歸宿問題。歸宿問題也就是所謂終極關懷問題,人來到這個世界究竟是做什麼?幾十年以後又怎麼樣?這就是所謂的終極關懷。這些問題都與信仰有關。如果說人是萬物之靈的話,那麼這個「靈」字主要體現在人有強烈的終極關懷的要求。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信仰追求,而不是說人比其他生命更能幹。信仰問題是人生的根本問題,人生是清醒還是迷茫,是空虛還是充實,是充滿希望還是絕望,是有價值還是幻滅,這些都涉及到人的信仰這個根本問題。二、因果的選擇
我們現在講人生選擇的第二個問題,要講因果。一切事物都有因有果,這是一個客觀存在,它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應該說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問題出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我們要強調、來選擇這個題目作為人生修養的選擇?那就是說,一般的人只承認現實的因果,只承認一世的因果,只承認眼前看到的、極其簡單的、極其表面的因果關系,都沒有深入地去了解因果的復雜性、長期性、與生命永遠聯結在一起的必然性。三、良心的選擇
第三個選擇就是要有良心。當我們選擇了正確的信仰之後,接下來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通過聞、思、修,把這種信仰變成自己的心理因素。這種心理因素是什麼呢?就是良心。良心是信仰和因果的落實,也是信仰和因果的具體表現。有沒有信仰,講不講因果,就看為人處事有沒有良心。我們社會上的人一開口這個人有良心,還可以。如果遇到一個不好的人,是個不講良心的人。所以良心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概念。四、道德的選擇
人生修養的第四個方面的選擇,就是要講道德,要過好完善的道德生活。這個道德生活最基本的規范,就是守五戒,也要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要行十善。五戒十善就是佛教信仰在行為上的要求和落實。通過五戒十善來逐步地淡化和拔除自己的殺害心、貪欲心、嗔恨心和愚痴心,相應的就增長我們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和包容心。我們的福德智慧,我們的自由和快樂,就在這一消一長的過程中慢慢地得以成就。而同時我們的家庭、團體、社會乃至國家也會隨之變得越來越清凈,越來越祥和,因為整個家庭也好,社會也好,國家也好,都是由每一個個體生命組織起來的,我們每一個個體生命凈化了,就會給這個整體帶來祥和,帶來清凈。
我們圓滿的人生必須要完成以上四個方面的修養才能夠成就。
㈣ 人在道德的向善與向惡,人生態度,價值實現等該如何選擇,選擇的標准或依據是什麼
善良永遠是一個人做人的資本,但是並不代表這個人不邪惡,人生就是在演戲,看你怎麼在善良的外表下,用邪惡的行動得到自己想要的還不讓人看出來,道德其實留個底線就行了,太善良或者太邪惡都不好,兩者並存並且理智選擇才是王道,人生態度只是你做人的標准,實現價值才是你應該追求的,你這輩子有什麼價值,為自己的家庭、社會做了什麼貢獻,這都是價值的實現,當兩者沖突的時候就看你的選擇了,看重人生態度,那你就會像劉備取西川,雖然累但是會有好的口碑,看重價值實現,那你就會像曹操,做什麼事都不累,但是會遭到各種非議,每個人選擇都不一樣,你把這些當參考就好。
㈤ 人生的選擇和道德價值觀邏輯上哪個更深一些
還是道德價值觀邏輯上更深一些,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高,而一個人沒有高尚的道德觀的也是不會得到社會歡迎的。價值觀影響著人生觀和道德觀,屬於更根本的東西。
㈥ 如何樹立大學生人生道德觀
人活著
為了體驗悲歡離合,生老病死,
為了弄明白人為了什麼而活著?
為了實現自身的理想、追求、目標、慾望以及價值。
活得很累,很辛苦
因為社會很不公平,活著很無奈
傷心難過要哭泣,找到事做,就不無聊
因為人生本來就是如此
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
只要努力就精彩!
遇到任何事情要樂觀對待
保持一顆平常心。
只要謹記:這一秒不放棄,下一秒有奇跡
人生難免跌倒和等候
要勇敢的抬頭
陽光總在風雨後!
我給您意見,您看行嗎?
1.用心另眼看世界吧,這世上不是每個人都很順利,只是看自己怎麼解決,比如你走路的時候被人撞了,別人給你道歉了,有時候你還是會覺得很火,但是你卻沒想到撞你的人心裡其實比你還難受,還是想想那句「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何不如天天開心」。
2.想到心情不好就心情會不好,那就不用想它,如果還是想,那就讓自己忙起來,讓自己沒有空閑去想它,讓自己充實地過好每一分鍾,再有早晨醒了以後不要戀床,醒了就起來,忙起來,推開窗,呼吸清晨的新鮮空氣,放鬆全身,讓自己想像成一個快樂的小天使……
3.選擇一個空氣清新,四周安靜,光線柔和,不受打擾,可活動自如的地方,取一個自我感覺比較舒適的姿勢,站、坐或躺下。
4.活動一下身體的一些大關節和肌肉,做的時候速度要均勻緩慢,動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關節放開,肌肉鬆弛就行了。
5.作深呼吸,慢慢吸氣然後慢慢呼出,每當呼出的時候在心中默念「放鬆」。
6.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著一朵花、一點燭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東西,細心觀察它的細微之處。點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發的芳香。
7.閉上眼睛,著意去想像一些恬靜美好的景物,如藍色的海水、金黃色的沙灘、朵朵白雲、高山流水等。
8.做一些與當前具體事項無關的自己比較喜愛的活動。比如游泳、洗熱水澡、逛街購物、聽音樂、看電視等。
9.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卻不容易。別發愁,這個社會的和你差不多還很多,但是都快樂的生活著,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只要你努力對待每件事情,對生活認真一點,只要你認真對待每一天,不管你的人生怎麼樣,我相信都是精彩的。加油吧!
最後祝你能快樂的過好每一天!!!
㈦ 大學生道德選擇原則
大學生作為道德行為的主體,時刻面臨著自身道德價值的選擇與實現。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市場機制不健全、不規范,相應的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建設相對滯後,由此在社會生活中出現的二律背反現象,令眾多大學生無所適從,為師者亦措手不及,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面對紛繁甚至沖突的道德價值,大學生時常陷入兩難或多難選擇的境地。尤其是近年來社會評判標準的不確定性,給大學生進行自我道德價值的選擇和實現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為他們同樣的行為,往往在社會中得到不同的評價,時褒時貶,時贊時斥,以致於大學生的自我評判標准也難免發生左右擺動,難以確定。因此,從理論上回答大學生的道德價值選擇應該遵循什麼樣的道德原則,以及在這些根本原則指導下,如何幫助大學生實現自我選定的被社會認可的道德價值,這是大學德育的根本目標之一,同時探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教育的原則,對於把握道德教育的方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道德行為的主體是人,人的一切活動構成了人的價值,但這個價值是十分寬泛的概念,僅從道德價值來看,它既包含了由人的「失范」行為所造成的道德負價值,也包含了由人的「應當」行為所帶來的道德正價值。由於價值觀往往決定了人們如何認識和評價事物,以及選擇行為,所以價值觀是進行價值評價和行為選擇的重要依據,它影響、支配著人們的實踐活動,左右人們的選擇和行為。因此,主體在確立人生的道德價值時,必須首先明知什麼樣的行為才能帶來道德正價值,即應得到鼓勵和幫助實現的道德價值。由於價值對人的選擇和行為,往往起傾向性的作用,因而價值評價有其特殊的價值尺度和客觀標准。這個尺度和標準是,凡是有利於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就有價值,其推動作用越大,價值就越大。反之,就沒有價值。可見,大學生「應當」的道德價值的行為准則是以大學生的行為結果,究竟對社會有利還是有害,是促進社會進步還是阻礙社會進步,是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還是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為准則。凡屬前者的道德行為都應是取得正的道德價值的行為。
由此,大學生的道德價值就是指行為主體(大學生)在一定動機的支配下從事的能體現社會發展必然性的道德原則和規范,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人和社會需要的活動價值。大學生的道德價值選擇無疑應該根據這一原則來確立。
然而,大學生的道德價值選擇過程是非常復雜的。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道德認知是大學生進行道德行為選擇的基礎,是道德品質的基本組成部分。認知因素指的是對態度、對象的知覺、理解、信念和評價。在德育心理學中,特指人們的道德觀念,即對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認識,對社會和道德現象、道德行為規范及其意義的理解,以及對是非、善惡的評價。在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道德認知因素是首要的前提。只有認知清楚、明確,才有可能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形成良好和正確的思想品德。
因此,道德價值選擇需要建立在正確的自我理性判斷基礎之上,並能經受社會、歷史、科學理性的長期考驗判斷才能確定下來。由於它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是人生經驗的深刻認知和理性升華,因而它會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自我認知能力的成熟及理性的不斷升華而不斷地自由自覺地發展。事實上,今天的大學生中,相當一部分是獨生子女,由於年輕和認知能力的局限,社會閱歷的膚淺,基本理性自覺精神的不足,思維模式的簡單化,因而很難真正正確地確定出自己的道德價值。他們所確定的道德價值,往往是不自覺的、多向的、不確定的,甚至帶有明顯的隨機性、盲目性和自發性。在其道德行為上也反映出明顯的二重性,部分學生在價值判斷與行為選擇之間存在明顯反差。人的思想是環境的同化作用和個體內在的選擇作用的統一,人的思想形成和變化畢竟要受環境的制約,其中社會環境起著主導的制約作用。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這難道需要經過深思才能了解嗎?」因而當前大學生在道德行為選擇上的沖突與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定時期和特殊環境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客觀現實性和歷史必然性。
㈧ 如何正確選擇人生觀價值觀
立志!立志而後行!
人生應以道德為基準
而後勵精圖治,爭取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價值的人
㈨ 從人生選擇,理想信念,精神狀態價值理想和道德覺悟幾個角度談談如何做好新時代
人應該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指導我們的人生選擇。堅持立足實踐,為人類過做貢獻。
㈩ 人生面臨道德抉擇時是怎樣做出選擇的日記200字
一絲清風,彌漫著原野間呈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