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的分類

立法的分類

發布時間: 2022-01-10 18:46:51

Ⅰ 世界上的立法體制有哪幾種

目前法理學上普遍來說,世界上普遍有3種立法體制,分別為復合的立法體制,單一的立法體制,制衡的立法體制.復合的立法體制就是指立法權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政權機關共同行使的立法體制,單一的就是由一個政權機關行使的.制衡的就是通常說的三權分立的,即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分別由不同機關行使,相互制衡.
我國的立法體制不屬於三種的任何一種,屬於第四種特殊的立法體制.由全國人大指定,是由中國特色的立法體制.

Ⅱ 簡述法律的分類有哪些

憲 法 類
經濟法
財務稅收法規

刑 法 類
醫葯法規
道路交通法規

民 法 類
海洋法規
房地產及建築

行政法
勞動法
公務員法律法規

反腐倡廉
知識產權類
關於個人所得稅

環 保 類
新聞出版類
司法訴訟程序類

勞動教養
文物保護類
廣播電視政策法規

煙草法規
宗教法規
工商行政管理法規

最主要的是三類:行政,刑事,民事.

Ⅲ 什麼叫立法模式 最好詳細點 謝謝最好詳細點 謝謝

准確的說應該是立法體制
一、立法體制的含義
(一)、兩種理解
1、廣義
2、狹義
二、決定和影響立法體制的因素
(一)、一國採取什麼樣的立法體制,受該國的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民族狀況、歷史傳統等一系列客觀因素的決定和影響
(二)、從法律方面說,一個國家的立法體制是直接由該國的國家形式決定的。國家本在實質上決定了立法權屬於哪個階級;國家形式則在形式上決定了立法權屬於國家機構中哪些機關。國家形式包括國家管理形式和國家結構形式
1、國家管理形式,即政體,指的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政體由國體所決定,同時又是國體的表現形式。就立法體制而言,政體在形式上直接決定將立法許可權劃分給國家機構體系中的哪些機關。也就是說,政體決定橫向立法許可權劃分,即決定立法許可權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機關之間如何劃分。
2、國家結構形式,指的是國家的整體和其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劃分行政區劃問題。就立法體制而言,國家結構形式直接決定哪些立法許可權屬於中央,哪些立法許可權屬於地方。也就是說,國家結構形式決定縱向立法許可權的劃分,即決定在中央政權和政權
三、立法體制與立法體系、立法權的歸屬、立法事項
(一)、立法體制
1、核心問題:立法許可權如何劃分,並就立法權及立法事項等問題作出說明
2、分類
(1)、君主或貴族主權論
(2)、人民主權論
(二)、立法體系
1、核心問題: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側重的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本身及其效力等級

第二節 立法體制的分類

一、從國家管理形式的角度
(一)、按照國家立法權的劃分是否以民主的原則和制度為基礎,可以分為專制的立法體制和民主的立法體制
(二)、按照國家立法權是否只由同一類別的國家機關行使,可以分為單一的立法體制和復合的立法體制
(三)、按照國家立法權的行使是否受到其他國家機關的制約,可以分為獨立的立法體制和制衡的立法體制
二、從國家結構形式的角度
(一)、按照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情況,可以分為一級立法體制和二級立法體制
(二)、按照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情況,還可以分為中央集權的立法體制和復合的立法體制
(三)、幾點說明
1、以上對立法體制的分類,是從國家形式的角度,根據各國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情況來進行劃分的
2、一個國家之所以採取某種立法體制,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2、 立法體制的分類是相對的,許多國家的立法體制只要能有條件地大致劃歸於同一類型的各國立法體制,彼此之間也存在許多差異

Ⅳ 法律規范的分類有哪些

按照不同的標准,可以把法律規范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一、按照法律規范的行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授權性規范、義務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

1、授權性規范

授權性規范,是規定人們可以為一定的行為或者不為一定的行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為一定的行為或者不為一定的行為的法律規范。

2、義務性規范

義務性規范,是規定人們必須積極作出一定行為的法律規范。

3、禁止性規范

禁止性規范,是規定禁止人們作出一定行為或者必須不為一定行為的法律規范。禁止性規范也可以說是一種義務性規范。禁止性規范與義務性規范的區別在於:義務性規范是設定作為義務,禁止性規范卻是設定不作為義務。

二、 按照法律規范強制性的程度,可以分為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

1、強制性規范

強制性規范,是指法律規范所確定的權利和義務十分明確、肯定,不允許有任何方式的變更或違反的法律規范。強制性規范表現為義務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兩種形式,或者說義務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絕大部分都屬於強制性規范。

2、任意性規范

任意性規范,是指法律規范允許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自行確定其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規范。

三、按法律規范內容的確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確定性規范、委任性規范和准用性規范

1、確定性規范

確定性規范,是指法律規范直接而明確地規定了行為規則的內容,適用時無須再援用其他的法律規范來補充或說明的法律規范。大多數法律規范是確定性規范。

2、委任性規范

委任性規范,是指法律規范沒有明確規定行為規則的內容,而是授權由某一專門機構加以規定的法律規范。

3、准用性規范

准用性規范,是沒有明確規定行為規則內容,但明確指出可以援引其他的規則是本規則的內容得以明確。

四、按照法律規范所調整的行為是否可能發生在該規則之前,可以分為調整性規范和構成性規范

1、調整性規范

調整性規范,是對已經存在的各種行為方式進行評價,並通過設定權利和義務來調整相關行為的法律規范。

2、構成性規范

構成性規范,是以規則的產生為基礎而導致某些行為方式的出現,並對其加以調整的法律規范。與調整性規范的不同,在構成性規范產生以前,該規則所涉及的行為不可能出現.

(4)立法的分類擴展閱讀:

法律規范的時間效力,是指法律規范在什麼叫開始生效、在什麼時間終止生效以及對其生效前的行為和事件是否具有溯及力。

1.法律規范的生效時間

法律規范的生效時間通常有三種:從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法律本身規定了生效的具體時間;法律本身規定了其生效時間取決於其它法律的生效施行。

2.法律規范終止生效的時間

法律規范終止生效的時間通常有:

1.新的法律公布實施後,原有法律自然失去效力。

2.新的法律公布生效時,明文規定原有的同類法律廢止。

3.有的法律因已完成其歷史任務而自然失去效力。

4.法律本身明確規定生效期限,期限屆滿自行終止效力。

5.由有關機關頒發專門的決議、決定,宣布廢除某些法律,從宣布廢除之日起,該法即停止生效。法律規范終止生效還可分為明示廢止和默示廢止。

3.法律規范的溯及力

法律規范的溯及力,是指法律規范對其生效前發生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在一般情況下,法律不溯及既往,但也有一些例外。在刑法的適用上現代各國通常採取「從舊兼從輕」的原則。

Ⅳ 法律有哪些種類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專律責任。屬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1、管制。管制是刑法規定的一種相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罰中最輕的一種。2、拘役。拘役是一種短時間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由法院根據刑法對犯罪情節與危害後果較輕的人判處的刑罰判決,公安機關就近執行,一般為拘役所執行。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刑法規定的一種對大部分犯罪人普遍適用的、高度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期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4、無期徒刑。無期徒刑也即沒有期限的徒刑,是對罪行較重的人終身監禁的刑罰。5、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對罪行特別嚴重犯罪人的罪行依法判處了死刑,但又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宣告緩期兩年執行的刑罰。6、死刑。對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犯罪判處剝奪生命的極刑;一般採取注射、電擊、槍斃的方法執行,家屬可以收屍。死刑的執行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Ⅵ 法的分類的類型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創立和表現的形式所作的分類。成文法是有權制定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不成文法是指未經國家制定,但經國家認可和賦予法律效力的行為規則,如習慣法、判例、法理等(見法的淵源)。 國內法和國際法按照法的制定的主體和適用范圍所作的分類。國內法由本國制定或認可,是規定以一國內部各種社會關系為主的法律,並在本國主權所及領域范圍內有效,如憲法、民法、刑法、訴訟法等;國際法指不同國家在協議和認可的基礎上產生,適用主體是國家,是規定國與國之間雙邊或多邊關系的法律,如各種國際條約、協定等。憲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按照法律的內容和效力的強弱所作的分類。憲法性法律是由制憲會議或一般立法機關依特定程序或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通常規定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國家機構的組織、許可權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根本性問題,所以又稱根本法或母法。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普通法律指有立法權的機關依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它通常規定某種社會關系或社會關系某一方面的行為規則,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相對於憲法而言,又可稱為子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根據中國1982年憲法,次於憲法的普通法律又可分為基本法律(如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組織等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前者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通過;後者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通過。實體法和程序法按照法律內容所作的分類。凡規定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義務本體的法律為實體法,如行政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其中專門規定某類國家機關職權范圍、組織和活動原則的法律又稱組織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凡規定實現實體法有關訴訟手續的法律為程序法,又稱訴訟法,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系,前者居於主導地位,又稱主法;後者是為了保證實現實體法的。又稱助法。在審判實踐中,既適用實體法,又適用程序法,審判實踐就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綜合運用。特殊法和一般按照法律效力范圍所作的分類。從空間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地區的法律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的法律為一般法。從時間效力看,適用於非常時期的法律(如緊急戒嚴法、戰爭時期實施的法律等)為特殊法,適用於平常時期的法律為一般法。從對人的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公民的法律(如兵役法)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公民的法律為一般法。特殊法與一般法的關系在於在特殊情況下一般可優先適用特殊法。公法和私法資產階級法學界比較普遍地把法劃分為公法與私法,這種分類法最早由古羅馬法學家D.烏爾比安(約170~228)提出,為後代法學家廣泛採用。有不少法學家依公法、私法建立法的體系,但以什麼標准劃分公法、私法,說法很不統一。主要學說有:①利益說(又稱目的說),認為凡以保護國家公益為目的的法律為公法;凡以保護私人利益為目的的法律為私法。烏爾比安首創此說。②主體說,即以法律關系主體為劃分的標准,認為凡法律關系主體雙方或一方為國家或國家所屬的公共團體者為公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都是私人的為私法。③權力說,認為凡規定國家與公民之間權力服從關系的是公法;凡規定公民之間權利對等關系的是私法。④此外,也有認為凡規定國家機關之間,國家與民主之間政治生活關系(或稱公權關系)的法為公法,凡規定公民之間以及國家與公民之間民事生活關系(或稱私權關系)的法為私法。以上諸說,並非絕對對立,而是相對而言。盡管說法不同,一般都將憲法、行政法、刑法等劃為公法,而把民法、婚姻法、商法等劃為私法。但資產階級法學者中也有根本反對公法、私法劃分的。如英國法學家J.奧斯丁認為一切法都是主權者的命令,通過國家權力起強製作用,不因公法和私法而有所不同。美箱奧地利法學家H.凱爾森也反對把法律作公法、私法的劃分。事實上公法、私法的劃分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在社會主義國家一般不作公法與私法的劃分。20世紀以來,有些學者強調有介乎公法、私法之間的經濟法和所謂社會法。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國家通過立法干預經濟,出現了所謂「私法的公法化」或所謂「法的社會化」,在經濟、社會保障、勞動關系等方面形成了公法與私法的相互交錯,從而出現了作為中間領域的新型的經濟法和所謂社會法,如反壟斷法、證券交易法、社會保險法、環境保護法等。固有法和繼受法按照法律的淵源關系所作的分類。有的學者認為,各國法律中有些是沿襲歷史上早已存在的舊法,有些是仿效外國法制定的。凡按照本國固有文化和法的歷史傳統而制定的法律稱為固有法;凡模仿外國法制定的法律稱為繼受法。被仿照的外國法通常被稱為「母法」,繼受而成的法律被稱為「子法」,如<德國民法典>仿效羅馬法制定,前者為子法,後者為母法。普通法和衡平法在英美法中,按中世紀英國法的歷史發展,通常分為普通法和衡平法。普通法是自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國以後,國王為削弱地方封建領主勢力、加強王權,通過王國法院和巡迴法官的判例來宣示全國普遍適用的法律,因而稱「普通法」;衡平法是從14世紀開始作為補救普通法的不足,通過王室大法官以衡平(即公平)原則處理案件的判例所產生的法律,與普通法並列。制定法和判例法普通法和衡平法又統稱為判例法,因它們都是以判例形式存在的。但判例法的范圍比普通法和衡平法為廣。與判例法相對稱的是制定法。制定法是指國家機關按法定職權范圍和程序制定的法律,實質上與成文法同義。但在一般法學著作中,制定法與判例法相對稱,成文法與不成文法相對稱。在西方國家法學著作中,制定法有時稱為實在法。現英美法系學者一般認為制定法高於判例法,但判例法通過法官適用法律過程中的解釋權對制定法仍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Ⅶ 法律的分類

讓法律在心間長駐我們生活在法制的國度,處處需有法,處處需遵法,而作為青少年,我們要應該讓法律在心間長駐。因為重要,所以學法我們從初中開始便開設了法制教育課程,法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通過學法,我們對法律有了逐步的認知,法制觀念也由此提高。我們懂得了在法律范圍內什麼事該幫,什麼事禁止做。怎樣行使權利,如何履行義務……而假如我們是法盲,也許在觸犯法律後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法的,由此產生的後果就必定嚴重了,據統計,在各類犯罪人員中,不知道什麼是違法行為或不懂法的人數占總數的一半以上。所以,學習法律是我們立足於法律社會的基礎,是創造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因為重要,所以守法遵守法律和憲法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俗語有雲:「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法律的制定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根本途徑,所以為了社會的安定,更是為了我們自身,我們必須自覺守法。而且法律所規定的內容,必定是著眼於公民的利益,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反對,沒有理由不遵循,更沒有理由背道而馳。雖然我們有追求個性的自由,但這並不意味我們能標新立 異,無視法律的存在。與法律抗衡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自毀前程。在我們身邊,同齡人知法犯法的例子不勝枚舉,而為了燦爛的明天,我們能不守法嗎?因為需要,所以用法我們都曾做過這樣的一道題目:當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時,該怎麼辦?回答是: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我們是這樣說的,但未必能完全做到。當我們真正遇到類似的事時,經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從而放棄了行使權利。殊不知,這種息事寧人的態度是不明智的,是縱容他人的錯誤行為。既然我們學習了法律,就要善於運用,以法律之矛,攻違法之盾,敢於與黑暗勢力作斗爭,為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法律是和諧之基,有了法律社會才能發展進步;法律是文明之花,有了法律公民才能提高素養;法律是實踐之果,有了法律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因此,讓我們一起學法、守法、用法,讓法律在我們心間長駐!

Ⅷ 立法的歷史類型

立法的歷史類型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先後出現了四種歷史類型的法,與此相應,也產生了四種歷史類型的立法。一、奴隸制立法 奴隸制立法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一種歷史類型的法,它的出現標志著立法的誕生。奴隸制立法以維護奴隸制生產關系和奴隸主階級的統治秩序,體現奴隸主階級的意志為本質特徵。奴隸制的立法權一般由君主獨攬,因此,奴隸制國家在君主之外,大都無獨立的立法機關和固定的立法程序。奴隸製法的體系簡單,絕大多數是刑民不分、實體法與程序法不分,但有的國家在法典編纂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顯示其立法技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例如古巴比倫,尤其是古羅馬。二、封建制度立法 世界上許多國家封建制立法的歷史都較長久。封建制立法的本質,集中表現為體現封建主階級的意志,維護封建的經濟、政治和思想統治,維護封建主階級的社會秩序,這因此決定了封建制立法是特權的立法,也是武力的立法。封建制立法制度比奴隸制立法制度復雜,一般說,在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立法權由君主掌握;在分裂割據的國家,立法權則由割據勢力分掌。但在這兩種情況下,也都一般沒有專門的立法機關和固定而嚴格的立法程序。由於封建制國家的情況復雜,封建製法的形式也頗為復雜。封建製法的體系經歷了由分散到統一、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在立法技術方面也積累了人類立法史上的許多經驗。三、資本主義立法 完全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立法,是在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建立自己的國家政權後才產生的。資本主義立法的本質和特徵在於把資產階級的共同意志上升為法,維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資產階級對社會的統治。資本主義的立法制度是以民主形式出現的立法制度:議會成為主要立法機關;有固定的、嚴格的立法程序。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技術較之先前的立法技術也前進了一大步,無論是在法的形式、分類還是結構上,都有質的飛躍。四、社會主義立法 社會主義來臨法體現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社會主義國家的立法權屬於人民,因此,社會主義立法應當有固定的、嚴格的程序,應當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和立法技術。 這是我的課件希望對你有幫助,但希望答題時勿抄,變為自己的東西吧

熱點內容
綿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4-29 04:41:47 瀏覽:793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總結 發布:2025-04-29 04:38:48 瀏覽:716
知識產權法院管轄 發布:2025-04-29 04:37:06 瀏覽:431
勞動法轉正後不簽合同 發布:2025-04-29 04:32:15 瀏覽:22
合同法總則規定合同解除類型 發布:2025-04-29 04:22:13 瀏覽:167
刑事訴訟法楊立新怎麼樣 發布:2025-04-29 04:09:52 瀏覽:817
合同法無過錯原則 發布:2025-04-29 04:02:40 瀏覽:862
勞動法不讓休年休假 發布:2025-04-29 04:02:31 瀏覽:762
常州的法律援助 發布:2025-04-29 04:00:06 瀏覽:803
賈芳律師 發布:2025-04-29 03:56:46 瀏覽: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