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道德經
① <左手老子右手孔子>的讀後感 要結合原文 謝謝
在中國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歷史積淀中,孔子和老子的影響無疑是空前的,他們的思想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歷朝歷代都有著無數專家學者傾其一生來汲取儒、道思想,留下了不少評注,在這次鄭州市教育局開展的讀書活動中,有幸在學校黨支部的推薦下讀了林語堂先生的《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有了新的感悟。在這本書中,林語堂先生主要向我們闡述了孔子的仁義思想以及老子的「道」。
作為儒家的開山鼻祖,孔子的思想志在重新樹立一個理性化的封建社會,主張階級分明,這與當時周朝的封建社會正在趨於崩潰的時代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個理性的社會秩序,以倫理為法,以個人修養為本,以道德為施政之基礎,以個人正心修身為政治修明之根蒂。孔子與同時代其他各派的很大差異還在於他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藝術的力量,相信文化歷史的傳統,相信國際間某種程度的道德行為。
人們每提及道家,就必說老子。老子作為中國文化主流之一的道家宗師,道教教主,他早已在中國文化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老子主張重返自然,不可抗拒地嘲笑孔教文化;他崇拜原始的淳樸,主張田野風光的生活、文學、藝術;他代表奇異幻想的世界,有著一種天然的浪漫思想。老子的道是宇宙的神智,萬物的根源,是賦予生命的原理,給這物質世界帶來少有的統一和靈性。
②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1、《左手孔子,右手老子》讀後感
在中國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歷史積淀中,孔子和老子的影響無疑是空前的,他們的思想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歷朝歷代都有著無數專家學者傾其一生來汲取儒、道思想,留下了不少評注,在這次鄭州市教育局開展的讀書活動中,有幸在學校黨支部的推薦下讀了林語堂先生的《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有了新的感悟。在這本書中,林語堂先生主要向我們闡述了孔子的仁義思想以及老子的「道」。
作為儒家的開山鼻祖,孔子的思想志在重新樹立一個理性化的封建社會,主張階級分明,這與當時周朝的封建社會正在趨於崩潰的時代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個理性的社會秩序,以倫理為法,以個人修養為本,以道德為施政之基礎,以個人正心修身為政治修明之根蒂。孔子與同時代其他各派的很大差異還在於他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藝術的力量,相信文化歷史的傳統,相信國際間某種程度的道德行為。
人們每提及道家,就必說老子。老子作為中國文化主流之一的道家宗師,道教教主,他早已在中國文化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老子主張重返自然,不可抗拒地嘲笑孔教文化;他崇拜原始的淳樸,主張田野風光的生活、文學、藝術;他代表奇異幻想的世界,有著一種天然的浪漫思想。老子的道是宇宙的神智,萬物的根源,是賦予生命的原理,給這物質世界帶來少有的統一和靈性。
喜歡抗拒外物的人似乎總是站在高處,較易於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則更能吸引人。代表這兩種典型的人便是尊崇禮教的孔子和浪漫的自然主義者老子,這也註定了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偏好自然與直覺。
或許正是儒家和道家的各有所長才會有林語堂先生的這本《左手孔子,右手老子》的出世。我們並不需刻意評判孔、老的孰優孰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和老子畢竟都是中國文化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2、《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書評
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全面揭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真正內涵。
孔子的思想代表一個理性的社會秩序,以倫理為法,以個人修養為本,以道德為施政之基礎,以個人正心修身為政治修明之根柢。更精確的說,儒家的思想志在重新樹立一個理性化的封建社會。
老子覺察了人類智巧的危機,故盡力鼓吹「無知」以為人類之最大福音。他又覺察了人類勞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無為之道,所以節省精力而延壽養生。由於這一意識使積極的人生觀變成消極的人生觀。它的流風所被染遍了全部東方文化色彩。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卻抱持反面的觀點,偏好自然與直覺。喜歡抗拒外物的人,似乎總站在高處,較易於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這兩種類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禮教的孔子和喜歡抗拒外物的自然主義者——老子。
3、破譯「語堂體」的文化密碼
——讀林語堂《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我最早知道林語堂的厲害,是聽說他就是將英文humor翻成了中文「幽默」的人,以後還看到他居然能將李清照《聲聲慢》里的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翻譯成「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其水平之高,讓人嘆為觀止!
那麼,林語堂的譯功為什麼如此了得?「語堂體」膾炙人口的文化密碼又到底何在?為此,我們翻開林語堂的這本《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或許會有不少別樣的收獲。該書由兩部分組成,上篇「孔子」,共三章,再加一篇《想像中的空老會談》;下篇「老子」,共四十三章,再加個緒論。
我估計上篇應出自1938出版的英文本《孔子的智慧》,據說,《論語》有許多英譯本,但林語堂的做法與眾不同。他不是從「學而時習之」開始逐字逐句翻譯,而是將其分門別類的重編一下,小題目有:孔子的感情生活;孔子的談話風格;孔子論君子和小人;孔子論政治、教育等等,另有幾篇介紹孔子的身世,摘譯《禮記》的《中庸》、《大學》和《孟子》的有關篇章,就成為一本合乎邏輯、有頭有尾、可讀性強的書,使西方讀者得到一個概念,知道孔子是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儒家的學說是怎樣幾千年來深入中國人的心的。
而下篇則顯然出自1949年出版的英文本《老子的智慧》,即林語堂英譯的《道德經》。由於林氏學識淵博、國學底子深厚,以及對道家哲學的頗有研究,使他能夠透徹准確地理解原文,這就為其忠實地傳遞原文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他地道的英文與其堅持的「傳神」的翻譯標准使他的譯文能夠行雲流水、明白曉暢。因此,盡管《道德經》於19世紀就已經開始被譯成多種語言,而且其在西方譯本種類之多僅次於《聖經》,林語堂運用自由詩體所譯的版本仍是相當成功的,較其之前的版本在內容氣勢與風格上更為忠實,文字表達上更為凝練准確,讀起來讓人覺得是一種享受。
總之,林氏這本書是他的翻譯理論的一次成功實踐。雖然,此書現在是將英文翻回成中文,已經有「回鍋肉」之嫌,但其實踐的光輝還是遮掩不住的。比如,在「老子」篇第二十章「天與我」里,他把「唯之與阿」翻譯成「憤怒的應聲『是』,憤怒的應聲『哼』」;在「老子」篇第二十四章「餘食贅行里」里,他把「企者不立」翻譯成「凡翹起腳尖想要出人頭地的人,反站立不穩」;在「老子」篇第二十九章「戒干涉」里把「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翻譯成「有前行的,有後隨的,有噓寒的,有吹暖的」。這種譯法建立在對語言的深切體味和對心理的細致把握的基礎上的,所以,讀書起來相當的傳神、有美感,而且有一種身體的敏感部位被觸碰的感覺。難怪譯界普遍認為,林語堂是在中國譯學史上第一個最明確地將現代語言學和心理學作為翻譯立論的「學理剖析」的基礎的人,誠哉斯言!
此外,林氏這兩本書是為西方讀者寫的,它在美國出版後,之所以能大受歡迎,除了林氏的翻譯水平高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海外的這個時期,林語堂本人就象徵了「翻譯」。他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是翻譯的化身。比如他在「老子」篇《緒論》中說,中國的思想中,孔子思想-——儒家,就是都市哲學,事業成功的人,喜歡孔子思想,而老子思想——道家是田野哲學,生活失意的人喜歡老子思想,因為孔子思想重要是仁、禮,處處限制人的言行舉止,必須按照固定的一套禮法所行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得有為違禮法之事情,那些生性自由,不喜歡限制的人,在主流社會得不到認同,便看透功名,心隨道家,隱居山林,過著閑雲野鶴的日子,時而散發弄扁舟,時而對月輕彈琴,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煉丹制葯,追求永生,鄙視那些為了功名利祿而營營苟苟的所謂都市人。
其實這話又何嘗不是林語堂的夫子自道,從《吾國與吾民》到《蘇東坡》,再到《京華煙雲》,他瞄準的始終是中國人的最本真的生活。如果說,先秦儒家是想以規范信條回應農耕社會的秩序問題,先秦道家是想以生命感受回應農耕社會的心靈問題,那麼,「語堂體」的的實踐和風靡,則是對中國思想「儒道互補」命題的文學演繹和現代闡釋。
③ 左手孔子 右手老子是什麼意思
孔子哲學,學而優則仕,尚入世參與。
老子哲學,以弱勝強,尚智慧。
人生需要這兩手。
④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的讀後感
兩手不能共融,雙手相殺,最後當然就不用寫作業了
⑤ 左手韓非子右手道德經這本書怎麼樣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道家與法家等。其中尤其以《韓非子》和《道德經》,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韓非和老子通過他們的文字,展現了無窮無盡的智慧,啟迪人們深思。
韓非著《韓非子》一書,集法家之大成,他提出「法、術、勢,皆帝王之具也」。韓非是戰國末期韓國公子,他曾與李斯同拜大思想家荀子為師。韓非口吃,不擅辭令,但思想敏銳,文才出眾,長於著書。戰國末期,群雄並爭,韓國日漸削弱,他憂心忡忡,數次上書韓王,歷呈韓國之弊,提出改變之良方,皆不被韓王所納。他憤而閉門著書,寫出了《孤憤》、《說難》等十餘萬言。韓非以犀利的目光,冷靜理智的態度,對現實社會、政治和人生進行了洞燭幽微的審視和入木三分的剖析,他的文字至今讀來仍震人心魄、發人深省。他的政
⑥ 左手老子右手孔子的內容提要
《左手老子 右手孔子——感悟中國式智慧》是以老子和孔子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倡導的為人處事之道,通過成就大事的人物的故事,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如何以老子的深邃智慧和孔子的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從容慶對機遇與挑戰,屈辱和幸福,從而走向民功!
⑦ 左手道德經右手鬼穀子 怎麼樣
有德有才,謂之聖人。
⑧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左手老子右手孔子》《左手孔子右手莊子》
《左手老子子右手孫子》更值得一睹
⑨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怎麼樣
對於像我這樣一個在才子城學術論文網打雜的小編輯來說,接觸到很多有關先哲方面的學術研究論文。看多了,難免有一些想法。只是有一些想法,而不是評論哦。因為本人學識不夠,不適合使用評論一詞,只是對孔子和老子的學術有一些想法吧了。 眾所周知,孔子和老子,是並峙於中國思想史上的兩座奇峰。 孔子的《論語》和老子的《道德經》篇幅都不長,卻分別奠定了儒教、道教的思想體系。 孔子務實,老子空靈。若以文學術語比喻:一個屬於現實主義,一個屬於浪漫主義。 無論後人肯定還是否定,推崇還是批判,接受還是排斥,都無損於孔子和老子的巍峨挺拔。而那些自以為驚世駭俗的貶抑,恰似大風吹動的隨坡亂滾的碎石,陡然發出幾聲震耳欲聾的轟響。響聲過後,碎石不知去向,大山依然偉岸坦盪。 正因為孔子務實,故此孔子創建的儒家學說,就緊貼著社會現實,從君臣關系、父子關系,到人的服飾禮儀,幾乎全方位地滲人人的意識形態;正因為老子空靈,故此老子創建的道家學說,就極力迴避人間煙火,倡導順其自然、返璞歸真,以神秘玄妙的醒世孔子像箴言,融人人的精神和靈魂。最終,務實的,成了聖人;空靈的,成了神仙。 聖人和神仙,恐怕都有悖於孔子和老子的初衷。老子生前一味逃避現實,恨不能雁過無聲、踏雪無痕。戰亂時借道函谷關,卻被關令尹喜強行扣留,只得留下一部《道德經》,爾後騎著青牛遠遁他鄉;孔子生前一味渴求君主重視,以便實現匡扶社稷、拯救萬民的政治抱負。他率領弟子周遊列國,傾力推銷精心研製的儒術,卻處處碰壁、屢遭白眼。不是被圍於匡,就是被嚇於宋,再就是奔逃於鄭,「累累若喪家之犬」,「厄於陳蔡之間」…… 是孔子的學說不合時宜,還是遇到的買主都不識「貨」?倘是前者,為何漢武帝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倘是後者,為何秦始皇要「焚書坑儒」——焚和坑,恰從另一側面證實了儒學的貨真價實!(來源:www.caizicheng.com)
⑩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林語堂)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N_Q1s2E2T96qqj-K0xQ3Zg 提取碼:x7jg
書名: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作者:林語堂
豆瓣評分:7.7
出版社: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7
頁數:232
內容簡介: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卻抱持反面的觀點,偏好自然與直覺。喜歡抗拒外物的人,似乎總站在高處,較易於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這兩種類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禮教的孔子和喜歡抗拒外物的自然主義者——老子。在本書中,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全面揭了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真正內涵!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