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規范包括什麼
❶ 道德規范是什麼
德規范是巴納調查團體2001年做的一項全國調查的中心。調查表明只有四分之一的成人「主要依靠宗教原則和教義或者《聖經》內容作出道德的選擇。」另外,幾乎百分之五十接受調查的成人說道德的選擇是那個「會帶來最合心滿意結果的。」帶領此研究項目的喬治巴納得出結論說,「大多數人不相信絕對道德真理有它的根源……忙碌的人,無論他們的信仰從屬關系如何,面臨道德的選擇時總是即興作決定的。」
公民道德規范
概念
公民道德規范是一個國家所有公民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規范的總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則、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規范。
構成
公民道德規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規范、職業道德規范、家庭美德規范構成。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適用於不同社會群體,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設作為整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著力點。
公民道德基本規范: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❷ 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具體哪些
社會主義道德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社會主義道德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細分為這樣10個道德規范即: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❸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有哪些
一、「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內懂法、用法、容守法和護法。
二、「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三、「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四、「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五、「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❹ 什麼是道德規范
一定社會或階級用以調整人們之間利益關系的行為准則,也是評價人們行為善惡的標准。不同時代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規范。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道德規范是五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主義勞動態度、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等。 道德規范是道德意識現象的內容之一。一定社會為了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要求人們遵循的行為准則。是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關系普遍規律的反映,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人們行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是人們的社會關系在道德生活中的體現。 道德規范源於人們的道德生活和社會實踐,又高於人們的道德生活和社會實踐。歷史上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道德規范,都是從相應的時代要求和階級利益出發,經過概括而形成的,並用以指導人們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為。 道德規范指判斷善和惡、正當和不正當、正義和非正義、榮和辱、誠實和虛偽、權利和義務等道德准則。人們能夠按照道德規范的要求行為,就是善行;違反道德規范的行為,就是惡行。 道德規范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和社會關系所決定的,同時又是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人們自覺行為的產物。道德規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具有歷史性和繼承性。在階級社會和有階級存在的社會,道德規范的形成、發展及其在實踐中的貫徹,同現實社會的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有密切的關系。 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規范。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的行為,凡是有利於社會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就是合乎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肯定道德規范的歷史性和階級性,並不否認道德本身的繼承性。任何先進階級的道德規范總是要繼承和發展先前社會中的有積極和進步作用的道德規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規范,是從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的利益和全人類的利益中引申出來的,是最先進的道德規范。 道德是一種由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人們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往往流傳較為廣泛,形成共識。 必須與法律相分別,兩者都是行為規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種心靈的契約,只能靠人們自覺遵守,所以約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輿論來實現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確立的風俗規則,法律則是有國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樣,法律一般是當權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眾在生活中的利益體現,有一定差距。 對人群來說,終極的道德應該是沒有的,因為道德不具備法律的能力。有的話就只能是在人們的道德水平與法律結合而成為最終形態——法律。那也就不是純粹的道德了。或者是個人的堅定的道德品質,也許勉強可看作最好的陣地。
❺ 組織的道德規范包括哪些方面
組織規劃是一種更新的、更強大的能力的創造,要達到這一目的,單靠機械式的管制是行不通的,組織必須依靠道德的力量。組織中應該具備的道德規范包括:在工作中積極、熱忱,不怠工、偷懶;依表現給予報酬;有一套合理化的獎懲機制;制定管理規章,並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職責;管理者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必須認真負責而且公平公正。
華恆智信整理提
❻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必須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准則。它是判斷人們職業行為優劣的具體標准,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反映。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問題的決議》規定了我們今天各行各業都應共同遵守的職業道德的五項基本規范,即「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其中,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規范,它是貫穿於全社會共同的職業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因為集體主義貫穿於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的始終,是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關系的最根本的准則,也是衡量個人職業行為和職業品質的基本准則,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客觀要求,是社會主義職業活動獲得成功的保證。
愛崗敬業
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最基本、最起碼、最普通的要求。是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礎,是社會主義主人翁精神的表現。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敬業,就是以極端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工作。敬業的核心要求是嚴肅認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盡職盡責。
誠實守信
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誠實就是表裡如一,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誠實守信是各行各業的行為准則,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則,是社會主義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之一。
辦事公道
是指對於人和事的一種態度,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所稱道的職業道德。它要求人們待人處世要公正、公平。
服務群眾
就是為人民群眾服務,是社會全體從業者通過互相服務,促進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幸福。服務群眾是一種現實的生活方式,也是職業道德要求的一個基本內容。
奉獻社會
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徵。奉獻社會自始至終體現在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和服務群眾的各種要求之中。奉獻社會並不意味著不要個人的正當利益,不要個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個自覺奉獻社會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個人幸福的支撐點。奉獻和個人利益是辯證統一的。
❼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包括什麼
根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如下:
1、要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2、要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
3、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4、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
5、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6、要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7、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8、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❽ 道德規范是什麼
道德標准亦稱「善惡標准」。是指判斷和評價人們行為是非、善惡、榮辱的尺度或根據對於道德標准問題,在倫理學史上有各種各樣的見解:
有的把「義」作為判斷行為善惡的標准(孔子、董仲舒、朱裹等);有的把知識和理念作為判斷行為善惡的標准(蘇格拉底、柏拉圖);有的把上帝的意志作為判斷善惡的標准(奧古斯丁);有的把幸福或痛苦作為判斷善惡的標准(伊壁鳩魯、斯賓諾莎等);有的把利與害作為評價善惡標准(功利主義者)。上述說法有的包含著一定的合理內容,但都沒有對道德標准作出科學的規定。
馬克思主義道德學說認為:人們總是以他們所處那個時代的社會或階級所倡導或實際奉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直接作為評價行為善惡的標准。凡是符合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或規范的行為,這一社會或階級的人們即認為是善,反之即為惡。由於不同時代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因此還必須解決道德評價標準的客觀規定性。馬克思主義看來,只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才是判斷行為善惡的客觀的科學的標准。
中文名
道德標准
外文名
ethics
目的
人力資源要合理使用
屬於
一定社會、階級或集團的利益
快速
導航
道德標准標準定義道德准則
簡介
在一定的時間區域內,為了指導並約束這一時間區域內的人們行為規范所形成的理論是不是科學的,主要看它所表達的經濟關系和相應的利益需要,是否同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相一致,是否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
道德標準是倫理體系的定盤星是界定人為形為是非的准繩,拋開其階級和歷史成因,它當是人道主義品德的標准。
如簡單的理解成父母與子女之間、弟兄姊妹之間以及泛化的人際之間如何相處、做人的基本准則,這不是高尚的標准,如儒家的一些道德思想是適用於一夫多妻制的舊式道德標准。
新時期的道德標準是建立在人人平等這個基礎之上,以和諧為准則的,它更多的體現了個體在社會中的社會價值而不是個人價值。
道德標准
道德標准(ethics),人力資源要合理使用,就應該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則,這些道德原則:人本原則、德才兼備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和服務原則。
標準定義
人力資源作為各種社會資源中最具潛力、最具能動性的資源,已成為經濟發展,企業參與競爭的重要因素。企業競爭,從根本上說就是人才的競爭,為了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增強企業競爭力,我們必須對人才進行合理使用。人力資源使用並不簡單地是一個資源配置問題
❾ 到底什麼是道德規范
道德規范是對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關系的普遍規律的反映和概括。是社會規版范的—種形式,是從一定社會或階權級利益出發,用以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的行為准則,也是判斷、評價人們行為善惡的標准。在人們社會生活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人們的主觀認識相統一的產物。
❿ 什麼叫道德規范
道德規范:就是法律約束人的一種形為規范,規定人什麼是守法,什麼是違法的,一旦違法,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有的人雖然沒有違法,但違背了道德,也同樣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就是控制人性,一旦失去了人性,就不是人了,就會引起公憤,也會引起社會的關注,道德意識方面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