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學考核
A. 民事訴訟法學形成考核案例分析答案
什麼叫形成考核?
B. 求解《民事訴訟法學》論述題
9.答:論述債權人會議: 指由債權人組成的,表達全體債權人意志的臨時性決議和監督機構。
一、債權人會議的性質、組成和召開
債權人會議,是在法院指導和監督下,表達全體債權人意志,代表債權人整體利益而參與破產程序的機構。在破產程序中,眾多的債權人之間具有利益上的一致性,但也有差異。
根據我國《企業破產法》第14條和最高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40條、第41條、第46條的規定,第一次債權人會議應當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公告3個月期滿後召開,由人民法院召集並主持。
二、債權人會議的職權
根據《企業破產法》第15條的規定,債權人會議享有以下三項職權:
第一,審查有關債權的證明材料,確認債權有無財產擔保及其數額;
第二,討論通過和解協議草案;
第三,討論通過破產財產的處理和分配方案。
三、債權人會議的內容 根據最高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42條的規定,債權人會議一般包括以下內
1、宣布債權人會議職權和其他有關事項;
2、宣布債權人資格審查結果;
3、指定並宣布債權人會議主席;
4、安排債務人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接受債權人詢問;
5、由清算組通報債務人的生產經營、財產、債務情況並作清算工作報告和提出財產處理方案及分配方案;
6、討論並審查債權的證明材料、債權的財產擔保情況及數額,討論通過和解協議,審閱清算組的清算報告,討論通過破產財產的處理方案與分配方案等;
7、根據討論情況,依照《企業破產法》第16條的規定進行表決。債權人會議討論的內容應當記明筆錄。
四、債權人會議決議
C. 民事訴訟法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民事訴訟: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所進行的訴訟活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種關系的總和。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指人民法院和一切訴訟參與人之間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發生的,由民事訴訟法所調整的訴訟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它包括以下幾層含義:第一,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發生在民事訴訟過程中;第二,民事訴訟法律關系存在於人民法院和一切訴訟參與人之間;第三,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以訴訟權利義務為內容;第四,民事訴訟法律關系受民事訴訟法調整。
既判力是指法院裁判生效後的效力,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任意推翻。一般來說,既判力的效力及於判決的主文部分。
民事訴訟的主管,即法院主管,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審判解決一定范圍內民事糾紛的許可權,也是確定人民法院和國家其他機關、社會團體之間解決民事糾紛的分工和職權范圍。
期日是「期間」的對稱,是指人民法院和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會合進行訴訟行為的某一特定的具體日期。
期間是「期日」的對稱,是由某一時間點到另一時間點之間持續經過的時間
D. 求2013年春季班民事訴訟法學形成性考核冊作業答案
民事訴訟法的任務
1、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的權利
2、保證人民法院正確行使審判權
3、確認民事權利義務的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4、教育公民自覺尊守法律
E. (09)民事訴訟法學性考核冊,誰知道答案在那
http://www.snailol.com/open/viewthread.php?tid=81611
參考那個網址,要注冊進去的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答案
F. 民事訴訟法學專科小抄簡答什麼是民事訴訟法的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百為根據,結合我度國民事審判回工作的經驗和實答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問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答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內高人民法容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1]
G. 民事訴訟法學考試簡述上訴提起的條件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學考試簡述上訴提起的條件如下:
1、提起上訴的主體必須是享有上訴權的當事人或依法享有上訴權的訴訟代理人。這些人應是原告、被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一審判決確定承擔義務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一審中的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以及經特別授權的委託代理人,也可以代為行使上訴權除此之外,其他人無權對該判決或裁定提起上訴。
2、提起上訴的對象必須是允許上訴的判決或裁定。最高法院的判決或裁定、依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法律規定不得上訴的其他裁定,都不準上訴。另外,調解協議也不能上訴。
3、必須在法律規定的上訴期限內提出上訴。對判決提起的上訴期為15日,裁定為10日。居住國外的一方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的上訴期限為60日。
4、提起上訴必須向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狀,並根據被上訴人的人數提交上訴狀副本。
拓展資料
關於民事訴訟
1、民事訴訟是訴訟的基本類型之一。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審理解決民事案件的活動以及由這種活動所產生的訴訟關系的總和,特點:(1)民事訴訟既包括法院依法進行的審判活動,也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法院和各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訴訟法律關系;(2)法院的審判活動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決定性作用,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活動則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很大影響;(3)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圍繞解決民事糾紛這一基本任務,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務的階段組成,同時各個階段相互銜接,依次連續進行。對民事訴訟的涵義,國外訴訟理論有不同學說。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認為,民事訴訟是法院根據當事人請求保護其私法上的權益的程序。英美法系國家對該問題不甚重視,較少明確解釋。
2、基本原則:當事人平等原則(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訴訟權利義務平等;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程序參與原則。辯論原則。依法自由處分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程序公開原則。法官中立原則。程序效益原則。
3、相關信息: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學是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因此,在學習方法上,首先,應注意程序法與實體法相結合。民事訴訟法、仲裁法與民事實體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程序法是法律生命形式和內部生命的表現,因為實體法只有通過審判,其固有的強制力屬性才能表現在人們面前。法院按照民事程序法的規定審理民事案件,並作出公正的裁判,才能保證民事實體權利義務的實現。在民事實體法中,往往含有民事程序法的規范。例如:《民法通則》、《繼承法》以及《合同法》中有關訴訟時效的條款;《婚姻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這些規定都屬於民事實體法中規定的民事訴訟程序規范。因此,必須把民事訴訟法和民事實體法結合起來進行學習研究,才能比較全面地掌握民事訴訟法的內容。其次,應注意理論與立法相結合。民事訴訟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強制性規范多,技術性規范多。與實體法相比,民事訴訟法、仲裁法的一些技術性規定無法通過理論或基本原則直接加以推導,如各種期間的規定等。這就要求我們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要熟悉民事訴訟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的具體規定。再次,應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為解決民事糾紛的法律規范,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的實踐性很強。從法院的角度看,是行使審判權、審理民事案件所必須遵循「操作規程」;從仲裁組織的角度上看,是行使仲裁權,解決糾紛的法律依據與運作規范;從當事人的角度看,是進行民事訴訟與仲裁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作為一名合格的律師,更要求他能夠熟練理解與把握民事訴訟、仲裁的運作規律與行為規范。因此在學習本門課程時,應注重將法理、法律規定運用到實際案例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H. 民事訴訟法學共幾個學分
學分是根據學時計算的,一般大學都是18學時一個學分。民事訴訟法學因為其在法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具有內容的基礎性,加上內容繁多,因此,大部分學校的民事訴訟法學課程都是54或72學時,即3個學分或4個學分。
I. 民事訴訟法學案件分析
就是就是
案例1:1.案件管轄地為甲市人民法院,因為我國不動產繼承是不動產所在地具有管轄權的
2.李可是原告,李娜與於某為第三人,第三人是與案件處理結果具有密切聯系的人
案例2。1.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