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依法治國
❶ 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認識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回志、主張治理答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1)談談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基本內容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2、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3、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❷ 談談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
❸ 請就如何做到依法治國談談你的看法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具體來講,有以下四版個方面: 權第一,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第二,要加強執法工作,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廣泛進行法制宣傳,不斷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特別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❹ 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理解和看法800字
1996年3月17日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准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確立了「依法治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治國方針 ,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標和要求。這一方針的確立 ,必將對我國政治、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全方位的影響 ,從而極大地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並精闢闡述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與法制建設目標。這標志著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理論日益走向成熟,社會主義依法治國實踐邁入更高階段。對於我們切實實行和堅持依法治國,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理想,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 依法治國,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略與法律文化,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一種與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相當發達的社會文化共存亡同興衰的社會現象。 社會主義國家不僅應當是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民主國家,而且也應當成為真正實行依法治國的法治國家。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必然是而且應當是人類歷史上全新的、最高歷史類型的依法治國。
二、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為一種理想的治國手段,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都可運用的治國方略。但作為一種現實的政治制度,社會主義依法治國與資本主義依法治國有著根本的不同。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依法治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法律保障。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依法治國,是實現人民民主的基本保證。
三、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一)具備完備的法律體系。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這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節。有法可依是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需要法律調整的領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據和遵循。 (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三)執法必嚴。 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難點和重點也在執法。執法必嚴,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另外司法獨立是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對保證司法裁判的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滿足社會成員對效益的需求,真正做到依法治國具有重要的意義。(四)違法必究。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當前,在違法必究這個問題上,我們要堅決反對幹部搞特權、有責不究、重犯輕罰。鄧小平同志曾強調:「越是高級幹部子弟,越是高級幹部,越是名人,他們的違法事件越要抓緊查處,因為這些人影響大,犯罪危害大。」
❺ 論述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從哪些方面
依法治國的意義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理解:
其一、依法治國是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黨的領導,是保證國家能夠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各項制度和方針、政策能夠符合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根本條件。實行依法治國,能夠更好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民主是有人類社會以來最高類型的民主,這種優越的民主要真正成為現實,這要靠法制來保障,正如鄧小平同志講的,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當今中國,十三億人民不可能人人都去執掌政權,而只能通過民主選舉的政權機關,代表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為了保證這種權力的行使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根本的辦法就是通過制定和實施體現人民意志的利益、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並保證這種法律具有極大的權威,來確保人民政權為人民服務,為公眾利益服務,為最廣大人民謀福利。在這種情況下,政權機構制定良好的法律並嚴格依法辦事,就是按人民的利益的意志辦事,就是從根本上體現了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否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就有可能認為自己是可以按照個人的認識、願望、意見和主張任意處理各種問題的,自己的權力是無限的,是可以不按民主的程序辦事的,就有可能濫用權力,使「公僕」脫變為「主人」。同時,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公民的各種權利,權力的民主配置、民主程序和民主方法等等,如果沒有完備和良好的具有極大權威的法律予以全面確認和切實保障,是根本靠不住的。十年「文革」的教訓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當時,人民代表大會有十年之久沒有召開,憲法這一根本大法成為擺設,民主和法制不健全終於成為「文革」浩劫之所以能夠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正是鑒於這一教訓,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公民的民主權利。在法制健全的條件下,公民的權利如果遭到侵犯,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濟。
其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計劃經濟的經濟主體隸屬於政府,計劃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形式,容易造成經濟主體應有的物質利益被忽視,經濟自身的價值規律、競爭規律等不被尊重,維系這種經濟關系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行政手段。因此,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依法治國。市場經濟是一種以交換為基礎的經濟形式,一切經濟活動和行為者都要遵循價值規律,各種生產要素都要作為商品進入市場,通過競爭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實現各主體之間的平等、自由的交易和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經濟產權的明晰化、運行機制的競爭化、市場行為的規范化、宏觀調控的科學化是它的主要特徵。這種具有自主、平等、誠信、競爭等屬性的經濟形態,除了依賴經濟規律來運作,同時又主要依賴法律手段來維系,它必然從客觀上要求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可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其三、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中外歷史上,從字源上看,「法」字一出現就具有正義、公正等含義。中國古代,「法」字象徵一種寸以判明是非曲直和正義與否的獨角獸。西方古代,法則被喻為一手拿寶劍、一手拿天平的正義女神。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能夠調整人們的行為,規范人們的行為。法制文明屬於制度文明的范疇,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現代化的社會,必然是一個法制完備的社會。依法治國反映了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的經驗表明,現代化應該是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完美統一。離開了法制建設的現代化,就是不完整的、片面的、沒有可靠保證的現代化,經濟的發展必將難以達到現代化所要求的相應的水平,整個社會的現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實現。一部由低級狀態向高級狀態演變的法律制度和思想史,是整個人類文明由低級狀態向高級狀態發展的一個歷史縮影。在現今條件下,家長制、一言堂、搞特權、權大於法、政府權力不受法律約束,公民權利得不到保障,當然是不文明的表現。
其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法律集中了多數人的智慧,反映了事物的發展規律,法律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的特點,不會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隨意改變,也不會因政府的更迭而改變。因此,只有實行依法治國,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這個道理已無數的歷史事實所證明。在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對於這個問題的曾有過一個過程。半個多世紀前,毛澤東同志就指出:「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十年 「文革」悲劇的發生,其根本原因就是民主與法制的不健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總結了國際國內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為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黨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國家,它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基本國策和根本保障。
❻ 為什麼要談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內治理能力現代化容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❼ 談談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麼再提什麼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要看到,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兩年來,中央不斷出台各類規章制度,19項反「四風」禁令,有力推動了「把權力關進籠子里」的改革。這次四中全會《決定》又提出重大舉措180多項,涵蓋了依法治國各個方面。我們理解,認識中國法治道路,必須要學會用「合」的思維而不是「分」的思維。「合」的思維強調兩點統一論,「分」的思維重視兩點對立論。確立了「合解」思維,就很容易理解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之間的統一關系。黨依據憲法領導人民依法治國,這其實就有「合解」的智慧。
二、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束之高閣,或者實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無濟於事。只有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有機統一起來,才能使依法治國在實踐中取得實效。我理解,依法執政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目標,根本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通過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來實現。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離開共產黨領導,離開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這個重要前提,依法治國就只能變成一句空話。再者,依法執政也是實現依法治國的根本保障。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四中全會《決定》的一系列規定,確保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同時,依法執政還是實現依法治國的有效途徑。依法執政,一方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另一方面又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這兩個「要求」為實現依法治國提供了有效途徑。也就是說,黨必須依據憲法法律來治國理政,黨必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只有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才能真正實現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
三、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路徑。四中全會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落腳於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共同構成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兩大支柱,其中依法治國的「依」之所以不同於以德治國的「以」,就在於國家治理現代化不僅要「以」法治為基礎,更要「依」法治而前行。今年5月,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掛牌成立,1枚公章取代了過去109枚公章的許可權。「清權、減權、制權」成為新一屆中央政府規范權力邊界的目標。國務院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達600多項,行政審批在瘦身中彰顯便民和惠民。「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法治政府理念正深入人心。要看到,依法治國具有全局性戰略意義,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積極穩妥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法制化建設是必由之路。我理解,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從嚴治黨治政。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在這一根本原則上,我們要旗幟鮮明地講,理直氣壯地講。
總之,依法治國關繫到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振興,涉及到全體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作為組工幹部,要擔負起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為黨選准用好好乾部,依法依規選好好乾部的歷史重任。落實好習在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的要求,要從強化法治素養入手,堅持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努力爭當依法治國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