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論文提綱
A.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 論文提綱
畢業論文嗎? 我也是寫這個論文的。剛做了提綱,准備寫初稿了。
我們可以探討一下。呵呵
B. 法律論文的提綱到底要不要寫摘要和關鍵字,請寫過的人回答!
提綱不需要的。
摘要和關鍵字是論文是時候的。
C. 論文提綱
我國地下錢庄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對策
地下錢庄是民間對從事地下非法金融業務等組織的俗稱。它具有銀行的業務性質,能夠實現大量資金的劃轉,是具有一定規模的、有組織的、跨地區或跨境的人民幣和外匯非法交易活動的組織。地下錢庄的滋生和蔓延不僅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也向我國的外匯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地下錢庄滋生和發展的原因地下錢庄作為未經金融主管部門批准注冊的非法營業機構,近年來在我國沿海地區出現較多。縱觀地下錢庄的產生和發展,其原因如下:
( 一) 資金供需矛盾為地下錢庄提供了市場空間。從資金供給角度看,一方面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呈現向大城市集中的趨勢,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縣域經濟發展特色鮮明的地區,國有商業銀行出於防範金融風險及建立金融安全區的考慮,對中小貸款客戶設置了較高的貸款門檻,客觀上限制了對其貸款的發放。而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又由於資金規模限制,面對企業旺盛的資金需求力不從心。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使民間資本迅速增多。而銀行存款利率低,投資渠道不暢,資金剩餘者對資金投向渠道與運用效益缺乏滿足感,相對較高的投資回報成為閑置資金進入地下錢庄的根本誘因。從資金需求的角度看,近年來經濟發達地區民營及私營企業的迅速興起和擴張,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企業處於經濟發展初期,尚無資金及信用積累,較難取得銀行貸款,轉而向地下錢庄尋求資金支持。這種資金供需矛盾的存在為地下錢庄提供了市場空間。
( 二) 逃避外匯管制和「 洗黑錢」的需求催動了地下錢庄的產生。現行外匯管理政策不能監控境內人民幣資金的流動,也不能管轄境外的外幣交易。地下錢庄利用這一監管盲區,在境內收付人民幣、在境外收付外匯,使黑市交易的各個環節逃避了外匯監管的視線。我國目前雖然實現了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可兌換,但在很多項目上要進行真實性審核,手續繁瑣且有一定的金額限制,同時我國對資本項目還實行較為嚴格的外匯管制。由於現行法律法規限制通過正常渠道無法滿足的需求必然尋求非正常解決之道。此外,由於我國在海關監管,稅收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監管機制還存在漏洞,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社會上各種走私、騙逃稅、恐怖活動、貪污受賄、販賣毒品等諸多違法所得,往往需要一定途徑進行「漂白」,且犯罪分子願意為其付出高額成本,這在客觀上催動了地下錢庄的產生。
(三)低成本高收益的盈利模式是地下錢庄得以發展的直接原因。地下錢庄的交易費用低,交易方式和手續簡化,交易快捷,對急需資金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是一大誘惑,這也分流了部分正常的銀行業務,因為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申請、審查、發放貸款等程序時間較長,無法滿足生產周期短、急需資金企業的要求,而地下錢庄短、頻、快的經營理念和便捷、高效的服務盤活了這片市場。一個規模較大的地下錢庄每年經手的資金可達幾億元甚至十幾億元人民幣,即使按照較低的收益率計算,年收益可高達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人民幣,收益非常可觀,加之不需支付其它費用,地下錢庄獲利頗豐。
地下錢庄的社會危害
地下錢庄游離於國家正規金融體制之外,缺乏監管,而且從事放高利貸、炒外匯、洗黑錢等非法業務,其社會危害不可小視。
(一)金融監管難以有效實施,動搖金融體系的公信力。地下錢庄脫離於正規金融體系監管之外,其突然消失、放貸資金無法收回等負面效應,會使民眾質疑國家金融監管能力,從而影響國家金融體系的公信力。地下錢庄以非常隱蔽的方式,依託合法金融機構,通過正規結算網路為販毒、走私、貪污受賄等違法行為劃轉資金,對國家正常的金融行為構成了潛在威脅。同時洗錢活動的資金轉移完全脫離了一般商品勞務交易的特點,資金的流動無規律可言,很可能成為金融危機的導火索,沖擊金融市場秩序,嚴重者可能造成資金流動或銀行擠兌風潮,使國家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降低。
(二)導致社會財富流失,侵蝕國家財政基礎。非法所得資金通過地下錢庄絕大部分單向流向境外。國際上計算「資本外逃」的最普遍方式是貿易順差加資本凈流入與外匯儲備總額的增加值之差。有數據表明,我國的「資本外逃」數額在世界各國中居於前列。大量的資金外逃造成外匯流失,減少國家稅收,侵蝕國家財政基礎,給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容易助長犯罪,破壞社會穩定。地下錢庄為違法犯罪提供了一個銷贓、銷毀證據的出路,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不法分子更瘋狂地通過非法手段聚斂財富,各種犯罪行為所得資金,較容易進入正常流通領域,反過來又資助犯罪行為,形成惡性循環。同時,地下錢庄的運營基本不依靠國家法律的保障,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出現的糾紛,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解決,這種力量往往體現為暴力行為,久而久之,極易導致社會黑惡勢力滋生,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地下錢庄的防治對策
地下錢庄作為經濟領域客觀存在的問題,直接沖擊和干擾金融和社會秩序,必須引起監管部門的足夠重視。近幾年的監管實踐表明,對地下錢庄的治理不應一概採取封、堵、打等手段,而是應當疏堵並舉,標本兼治。
(一)開辟多種投資渠道,加強對社會閑置資金投向的引導。投資渠道不暢是導致民間閑散資金流入地下錢庄的重要原因。對地下錢庄不能一味打壓,而應更多地採取疏導方式,幫助民間資金尋求合法、高效的運作渠道。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中有吸引力的投資品種屈指可數,而地下錢庄的風險又較難把握,只要開辟出符合社會資金投資特性和要求、安全性較高的投資渠道,投向地下錢庄的一部分資金就會流轉出來。同時,監管當局也需制定一個合理的轉換條件,建立對民間金融機構相對寬松但絕非縱容的監管環境,努力設法將其納入監測體系,惟有如此,經濟決策部門才能全面掌握真實信息,對於地下錢庄的打擊才能作到對症下葯。
(二)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外匯管理政策法規,加大跨境資金流動監測。近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外匯儲備連年攀升,迭創新高,在此形勢下,有必要繼續放鬆資本管制,給予企業和居民更大自主權。要在進一步放寬政策限制、簡化手續,盡可能地滿足企業和居民正常用匯需求的同時,完善現行外匯管理政策法規,堵住外匯非法交易的漏洞。應進一步完善進出口收、付匯核銷制度,盡快實現海關、外匯局、外匯指定銀行、稅務等部門數據共享,提高貿易外匯監管的有效性;逐項研究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法規,大力規范和整頓服務貿易外匯收支活動;以外匯匯兌的真實性和合規性審查為重點改進對境外投資的管理,加強對資本市場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收支的監管,進一步完善資本項目的外匯管理;強化對銀行結售匯和跨境收付匯的全面監管,構建跨境資金流動的實時監測體系。
(三)完善金融服務監督制度,強化對金融業務運營的監管。國有商業銀行應真正實行公司制轉化,不斷改進金融服務水平與業務創新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以適應市場經濟活動的需要。同時,由於地下錢庄利用或部分利用正規金融機構的資金結算網路,從事非法金融業務,因此加大對正規金融機構業務的監管,尤其是可疑交易信息的核查與追蹤,研判違規資金活動的趨勢和動向,將更有效地實現對地下錢庄業務的監測,達到及時發現、准確打擊的目的。
(四)加強多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有效的協作機制。打擊地下錢庄涉及國家多個部門,良好的制度安排及有效的溝通協作機制非常必要。應建立外匯局、銀行、海關、公安等部門異常情況通報分析制度,規范各部門之間的合作機制,切實發揮各部門專業分工優勢,增強對地下錢庄非法交易打擊的及時性和有效性。特別是要加強對人民幣和外幣資金流動的統一監測,整合外匯局、人民銀行和銀行監管部門現有本外幣資金監測系統,建立數據與情報交流機制,對本外幣的資金流實行聯動的、綜合的監測分析,真正形成從銀行到外匯管理部門再到公安部門的監控報告、分析、偵查和打擊的工作機制。
D. 急求一個法學電大畢業論文題目和提綱 或者直接成品也行
刑法溯及力問題研究 內容摘要4-5ABSTRACT5第一章 緒論10-13第二章 關於中間時法問題13-24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13-14 第二節 「中間時法」的界定和爭論14-18 一、「中間時法」的概念14-15 二、「中間時法」產生的前提15-16 三、關於「中間時法」的爭論16-17 四、立法模式決定「中間時法」的選擇17-18 第三節 「中間時法」問題評析18-23 一、適用「中間時法」的理論依據18-21 二、適用「中間時法」的中外理論及立法根據21-22 三、適用「中間時法」的司法支撐22-23 第四節 「中間時法」問題的立法完善設想23-24第三章 關於追訴時效溯及力問題24-35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24-30 一、追訴時效概述24-25 二、適用追訴時效溯及力產生的問題25-30 第二節 我國關於追訴時效溯及力立法的反思30-33 一、有悖於刑法整體適用原則30-32 二、有悖於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32 三、有悖於不溯及既往原則32-33 第三節 我國關於追訴時效溯及力立法的完善33-35第四章 關於生效判決的溯及力問題35-46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35-36 一、刑法對生效判決溯及力問題的界定35 二、我國刑法關於生效判決溯及力問題的規定35-36 第二節 生效判決溯及力問題的爭論36-39 一、刑法溯及力和既判力分離原則36-37 二、刑法溯及力和既判力有限相關原則37-38 三、刑法溯及力和既判力相關原則38-39 第三節 生效判決溯及力問題的評析39-42 一、刑事既判力的價值分析39-41 二、刑事既判力與刑法溯及力的價值權衡41-42 第四節 立法反思與完善42-46 一、生效判決溯及力的立法反思42-44 二、生效判決溯及力的立法完善44-46結語46-47參考文獻
E. 法律自考本科畢業論文提綱怎麼寫
畢業論文的撰寫都是有格式可以套取的,自己去搜索一下各種論文提綱的模板,網上各種論文多如牛毛,自己多用用搜索軟體,再靈活運用CTRL+C、CTRL+V就能解決論文的問題。
F. 關於法律論文提綱的請教
相關範文:
談民事訴訟舉證責任的分配及轉換
審判方式的改革在充分解決程序、效率方面的問題之後,著重解決證據方面的問題,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措施就是強化「舉證責任」,舉證責任一向是民事訴訟中的重要問題,舉證責任的分配則是舉證責任的核心。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對舉證責任問題作出了新的規定,從而為民事審判適用證據提供了法律依據。然而,舉證責任的分配及轉換在理論上和司法實踐操作中,自然缺乏應有的法律規范,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民事訴訟舉證責任分配及轉換。
一、舉證責任的性質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要做兩項工作:一是認定案件事實;二是適用法律。其中認定事實是適用法律的基礎和前提,是整個民事訴訟的中心,我們常說的「以事實為根據」實際上就是「以證據為根據」,事實的認定則是通過證明活動來實現的,對證據的收集和審查判斷,由此認定案件事實,進而才能正確的適用法律。
近年來,法院把強化當事人舉證責任作為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一項主要內容,積極加以推行,在引導當事人舉證,強化當事人舉證意識方面有了重大進步。但是應當看到我們對舉證責任的認識還停留在「向法庭提供證據」這一淺層次上,對於舉證責任的本質及功能還缺乏正確的認識,特別是還不能有意識地運用舉證責任的分配,解決案件事實真偽不明時如何定案這一實際問題,使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還留於形式,未能達到強化舉證責任,提高審判效率之目的。
舉證責任是指在法律規定或法院指定的訴訟期間內,當事人對其主張的事實承擔向法院提供證據並加以證明的義務。它是提供證據責任和說服責任的統一,其本質是一種義務,舉證責任是廣義的概念,其中包括提供證據的責任和說服責任,前者是指在訴訟開始時,或在審理、辯論過程中,對爭議事實提供證據的責任,當事人有義務把他所掌握的全部與案件事實有關的證據,在審判階段加以提出,否則法院認為當事人已放棄了利用這項證據的權利,不能在以後的司法審查中再提出該證據。後者是指訴訟的一方當事人為使法官信服其提出的全部事實而承擔的證明責任,這種證明責任只能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范疇、規定的方式內完成。提供證據僅是當事人履行舉證責任的一種外在表現,證明案件事實才是最終目的。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公開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當事人僅僅提供證據後,不能說已履行了證明義務,還要在法庭上說明證據與所證事實之間的聯系及證據本身的合法性、真實性,接受對方當事人的質疑,並就證據的可采性和證明力向法庭作出必要的說明、解釋,以充分證明自己主張的事實真實,這種責任稱為「說服責任」。在法庭辯論結束後,案件事實仍然真偽不明時,法官按照真偽不明的事實應由哪方提供證據,並加以證明作出判斷,從而對該方主張的有利於自己的事實作出不予認定的裁判,這種責任是由於當事人未履行提供證據責任和說明責任所導致的客觀結果。
舉證責任的主體是當事人,而不是人民法院,舉證責任分配的適用主體是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應當是公正、中立角色。當前,許多法官不能認清法院在證據制度中的職能轉變,在案件的舉證責任問題上,仍以傳統的審判方式,對不清的事實習慣代替當事人調查取證,自己總覺得不進行調查取證心裡沒底,無法保證正確審判案件。法官必竟不是醫生,醫生必須熱情幫助患者,為患者服務,法官是居中裁判者,講公正,打官司必然要有一方敗訴,法官介入調查取證這種做法其實質也是暗中幫助一方當事人,對別一方當事人也是不公正的。我們在舉證責任方面強化當事人的舉證責任,盡量壓縮法官調查取證的空間,絕不是說人民法院不進行任何調查證據,相反,人民法院根據需要,認為審理案件符合以下情形的證據可依職權調查。我國民事訴訟法及最高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雖然規定了法院職權調查取證的范圍,但《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大大限制和削減了法院的調查取證權,對法院依職權調查取證的范圍,以有限列舉的方式作出了較嚴密的規定,將「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的范圍明確限定為兩種情形:(一)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關於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人民法院依申請調查取證范圍以有限列舉加以概括性規定。人民法院依照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作為提出申請的一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
二、舉證責任的分配
要解決案件的證明問題,首先要搞清訴訟主體中誰負有用證據證明案件事實的義務,即要明確舉證責任的分配問題。法律在強調承擔舉證責任一方當事人對某一事實承擔義務的同時,並不排除另一方當事人就同一事實提出相反證據加以證明的行為。舉證責任分配的變化,包括舉證責任的倒置和舉證責任的轉換。前者取決於實體法對爭議事實的規定,後者則是由訴訟程序的動態特性決定,並以此為基礎延伸出的包括舉證責任的倒置、舉證責任的免除、舉證責任的轉換等一系列制度的有機整體。
1、舉證責任的分配是舉證責任的核心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這是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是舉證責任分配問題發展的主線。舉證責任的分配是民事舉證責任制度的核心,將不同法律要件事實的舉證責任在雙方當事人之間預先進行分配,使原告對其中的一部分事實負舉證責任,被告對另一部分事實負舉證責任,在審理案件時,當事人之間進行的舉證責任分配,依據待證事物的性質或內容來分配舉證責任,根據主張事實的難易程度來公平分配舉證責任。由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首先舉證,然後由另一方當事人舉證。另一方當事人不能提出足以推翻前一事實的證據的,對這一事實可以認定,提出足以推翻前一事實的再轉由提出主張的當事人繼續舉證。提供的證據不足以形成優勢證據,反證主張的事實仍真偽不明,此時按舉證責任理論,應由提出該主張一方承擔結果責任即該主張不成立,從邏輯上看,一個主張的相反主張不成立,則可推出本主張成立,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足以推翻舉證事實的證據,此時提出相反主張一方為避免結果責任發生而承擔的行為責任已完成,從程序的公正功能出發,有必要將行為責任又移轉至提出本證主張一方。直至在法官心中形成對待證事實舉證方已履行完畢說服責任或應負擔結果責任的確信。
在具體確定舉證責任的分配上,舉證責任源於當事人的事實主張,沒有事實主張也是談不上舉證責任,而當事人主張的事實極為廣泛,既包括實體上的事實,也包括程序上的事實。程序性事實是由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能引起訴訟程序發生變更或消滅的事實。實體性的舉證責任分配是當事人之間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據以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以及那些妨礙權利和義務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應當遵循民事訴訟法和民事實體法的規定及其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確定舉證責任的分配;在法律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應當首先按規定由義務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不能片面的理解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例如,在保險合同糾紛案件中,被保險人主張保險人對爭議的免責條款,未向投保人明確說明的,雖然該主張是由被保險人提出,但根據《保險法》第十八條的規定,「保險合同中規定有關於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的,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應當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未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對保險合同的責任免除條款明確說明,法律規定由保險人履行的一種作為行為,當對是否已經明確說明發生爭議時,就應當由保險人承擔舉證責任,而不是由主張者承擔舉證責任。在法無明文規定或缺乏操作性的情況下,由法官在綜合考慮影響舉證責任分配的諸因素的基礎上,確定舉證責任的分配。
2、舉證責任的倒置
舉證責任由事實的主張者承擔,即「誰主張、誰舉證」,是舉證責任的一般原則。但任何原則均有例外。在某些案件的訴訟中,如果仍按這一原則去要求主張事實的人承擔舉證責任,他們客觀上難以或根本無法提供證據。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在我國民事實體法中已有明確規定,主要是法律規定適用無過錯歸責原則、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等嚴格責任中。但隨著人類社會向知識經濟時代的邁進,特殊侵權案件越來越多,在具體適用中存在一些誤解,主要是將舉證責任全部推向被告一方,並要求承擔終極的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倒置也會發生舉證責任的轉換。首先,原告必須舉出作為一個訴訟能夠成立的必要證據,否則被告的舉證證明就失去了合理的前提。這方面的證據主要包括:原告權利受損的事實及受損程度的證據;原告權利受損原因方面的證據;有關致害源的證據等。其次,如被告證明自己無過錯或損害系由原告或第三人故意所為導致的情況下,舉證責任則重又轉換到原告,原告同樣負有舉證義務。舉證責任的倒置是由法律或司法解釋作出規定,《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列舉了八種侵權訴訟舉證責任倒置的情形。
3、舉證責任的免除
當事人提供證據的目的是為了使真偽不明的事實明確。但不用當事人舉證便能查清事實及某些事實無需查清的情況下,就可以免除當事人相應的舉證責任。主要有事實無須查、無須舉證,便能查清兩種情況。如無過錯責任中被告有無過錯,無須舉證;在訴過程中,對於對方所主張的不利於自己的事實為相一致的陳述或予以認可,即當事人自認的事實;如人人皆知常識、自然規律、定律、生效法律文書確認的事實;從一既定事實可推定的另一事實的存在或不存在等。《關
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列舉了六種舉證責任的免除情況。
三、舉證責任的轉換
在民事訴訟進行中,舉證責任的轉換是證明責任中常常遇到的問題,舉證責任並非自始至終地由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是可以轉換的,轉換過來的行為,經過對方當事人的積極舉證,到一定的程度,又轉換到原來承擔該責任的當事人一方去,行為責任的這樣來來回回於當事人之間承擔舉證責任的訴訟現象,稱為證明責任的轉換。這是由訴訟程序的動態決定的,它與舉證責任的分配不同,後者原於實體法的專門規定。
在具體的訴訟中,負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如果已對自己主張的事實提出證據加以充分證明時,這種責任就會從他身上暫時消失。如果對方當事人要否認的,主張否認就應提出證據加以證明,證明責任轉換於另一方當事人。至此,舉證責任已經發生了轉換。如果他已有足夠的證據加以證明,也可以不再舉證,如果對方當事人再以事實反駁,他就應該對其主張再提出證據加以證明,這時,舉證責任又一次發生轉換。例如原告對自己的主張提出舉證,被告否定的,舉證責任就轉換給被告,由被告提供該證據,如果被告只以口頭否認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證據或者舉不出證據,則應推定原告主張成立;被告提供的證據能否認原告提供的證據,則舉證責任再轉換由原告舉證,如果原告只以口頭否認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證據或者舉不出證據,則應推定被告的主張成立。提供證據的責任會隨著舉證活動的進行發生轉換,法定的證明責任不發生轉換。通過當事人之間的這種舉證責任的轉換,可以幫助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
舉證責任的轉換是以一方當事人提出足以推翻前一事實的證據為前提。不理解這一前提就容易將舉證責任分配與舉證責任轉換相混淆,舉證責任分配解決的是舉證責任的靜態劃分,而舉證責任轉換解決的則是舉證責任的動態變化問題。
現代民事訴訟實際上就是當事人之間的證據對抗過程,雙方當事人為支持自己主張的事實而進行的交替舉證辯證的矛盾運動過程。因而符合事物本身發展過程的否定之否定矛盾運動規律,民事訴訟就是這樣不斷地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綜上所述,民事訴訟舉證責任分配及轉換的理念尚未完全制度化,現實審判實踐中,對舉證責任分配研究往往重實體事實忽視程序事實,解決的根本途徑是通過民事證據立法,規范舉證責任分配及轉換。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G. 求一個法律方面的論文,要有提綱的,不要從網上直接找的那種
恩。。。。。我不知道,對不起啊
呵呵呵呵呵呵額呵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H.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提綱怎麼寫啊
封面(寫上題目、學校、院系、學號、姓名) 內容摘要(第二頁)關鍵詞正文(第一部分版、第二部權分、第三部分)結語英文摘要以上是本科畢業的論文格式。 首先對論文相關書籍要多看! 畢業論文選題盡量找些 偏的 專門法的題目 或者大家都非常之熟悉的題目! 選偏的專門法的題目 可以較少的讓答辯老師找到你論文的漏洞!但是如果碰見比較熟悉這個法律的老師回比較抓瞎!而且論文資料會相對比較少 選那些非常熟悉的題目的好處是大家研究的比較透,有很多的參考資料會很大程度的避免論文漏洞!並可以預見一些可能的答辯問題!但是 這些題目對於答辯老師也很熟悉他研究的可能比學生要透徹的多! 很有可能會遇到一些相當有深度的問題!而且一旦有一點漏洞都很有可能讓答辯老師抓住 關於論文大綱 你首先要確定要從幾個方面來論證你的論文題目 這個你的論文的基本綱領就出來了 然後你覺得論文的重點在哪個論點上!你可以在這個論點上再繼續分論點 子論點! 最後的結尾比較簡單根據幾個論點 總結說明得出結論!呵呵 我去年剛答辯的 還算順利
I. 求法學畢業論文提綱,刑法方向的。
罪刑法定原則是我國刑法所確立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是啟蒙思想家反對封建專制刑法的產物,起源於著名的英國大憲章,而法國刑法典被認為是罪刑法定原則的直接淵源。最後指出了現階段我國適用該原則需注意的一些問題,希望今後有關人員在刑法罪刑法定原則的適用取捨與完善的問題上有更多新穎合理觀點的提出。
[關鍵詞] 罪刑法定原則 基本內容 人權 刑法權
我國於1997年10月1日開始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第3 條規定: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罰; 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 不得定罪處罰」,這就是我國刑法所確定的三大基本原則中的罪刑法定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基礎
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基礎十分豐富與精深,它是啟蒙思想家反對封建專制刑法的產物,其理論基礎在於三大原則:
1.啟蒙自由主義。洛克認為,人們原本生活在自然狀態中,在這種狀態之下人於人之間是自由平等的關系,根據自然法他們享有人生自由權和財產權,同時也不能侵犯他人的這些權利。但每個人的這種權利會受到他人侵犯。因此就需要制定一定的法律規范來保障他們享有的各種權利,為罪刑法定原則提供了根本的思想理論基礎。
2.三權分立說。孟德斯鳩認為,立法、行政、司法應該分立開來,各自行使自己的權力,不受其他機關的干擾。三權分立,使法官成為機械的適用法律的工具,從而限制了法官解釋法律。這樣既保障了人權自由,同時也避免了法官的擅斷,對罪刑法定原則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3.心理強制說。近代刑法學大師費爾巴哈認為,所有違法行為的根源都在於趨向犯罪行為的精神動向,動機形成源,它驅使人們違背法律,因此應建立制止犯罪的第一防線——道德教育;第二防線——求助於心理強制,從而達到預防犯罪的發生。
二、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
罪刑法定原則(也稱罪刑法定主義)在近現代已成為一項世界公認的刑法基本原則。罪刑法定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刑法學的罪刑法定原則的不斷向前發展,經歷了從不實行到相對實行,由相對實行到絕對實行。罪刑法定原則本身也發生了許多微妙的變化,日益緊隨時代的進步而演繹出新的含義,目前,主要說來,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成文法的明確性
刑法法律的制定必須條文規范明確。法律是肯定的、明確的、普遍的規范,在這些規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性的、不取決於個別人的任性的性質。明確性要求立法者必須具體的明確規定刑罰法規,以預先告之人們成為被懲罰的對象的行為。
(二)刑罰適當性
刑法適當性,又稱作適當處罰性,即指刑罰法規規定的犯罪和刑罰都應該被認為適當,這是針對法規內容而言的。刑法規定的適當,對某一行為作為犯罪規定刑罰有合理的根據。刑罰規定的犯罪,應順合以行為時確實是否需要刑罰處罰的刑法為前提。
(三)禁止適用事後法
禁止適用事後法即不允許在法律規范施行後對法規施行前的犯罪行為予以處罰,又稱為「刑法無溯及效力」。法無溯及既往效力,從而符合了「不知者無罪」這一俗語。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必須預告由法律規定犯罪與刑罰並公之於眾,以便人們所遵守,但隨著刑法的不斷完善,其溯及力的確定多為採用從舊兼從輕原則,即在新法為輕的情況下刑法具有溯及力,這是保障人權的要求,也有利於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刑法的權威與統一性,實現刑法預防犯罪的目的。
(四)絕對禁止或排斥類推適用
類推推理是把刑法中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事項,比照刑法中最類似的事項加以解釋的方法。在罪刑法定原則下,類推解釋將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內容「解釋」進去是與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精神相斥的,所以罪刑法定原則使得刑法的適用禁止類推推理,但刑法又是不斷與時俱進的法律規范,在禁止類推適用的范疇內發生了些許微妙的變化,即從完全否定類推到容許有限制的類推適用,即在有利於被告人場合容許類推適用,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一重大進步。
(五)絕對禁止不定期刑,實行絕對確定的法定刑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變遷,刑法學說的進化,絕對罪刑法定的學說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不斷得到修正。絕對確定的刑種和刑期,會使法官只根據法條而不顧具體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社會危害程度判處相應的刑罰,不利於刑罰的正確適用。若刑法中存在沒有規定刑期的自由刑,罪犯服刑期長短的權利完全由行刑機關掌握,這會喪失刑法保障人權的機能。所以法定刑或宣告刑都不允許絕對的不定期刑。因而從根本上應確立相對不定刑期,給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讓其考慮每一個案件的具體情況裁量刑罰,從而不偏斥於罪刑法定原則的內涵與本質。
(六)排斥習慣法的適用
刑罰僅僅只能依據成文法規,刑罰的根據只在於成文法,而不依據習慣,道德,風俗,民間法來決定。這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當然結論。
三、我國罪刑法定原則的現實理論依據
(一)社會主義民主要求實行罪刑法定原則
民主是法治的前提與基礎, 法治是民主的體現與保障。在歷史與現實中, 沒有無民主的法治, 也沒有無法治的民主, 法所反映的應當是人民的公共意志, 由人民掌握主權的國家制定的, 是人民自己意志的記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刑法即是由人民選舉的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來制定。由司法工作人員執行、司法工作人員執行刑法的過程, 就是實現人民群眾意志的過程,那麼對於何為犯罪及如何處置犯罪必須由法律作出明確的規定,從而保證人民意志的實施貫徹,那麼這也要求司法工作人員不能對刑法作不合理的任意解釋。
J. 北大法學院論文提綱格式
北大法學院論文提綱格式
一、內容要求
畢業設計報告正文要求:
(一)理、工科類專業畢業設計報告正文內容應包括:問題的提出;設計的指導思想;方案的選擇和比較論證;根據任務書指出的內容和指標要求寫出設計過程、課題所涉及元件結構和相關參數的設計計算,有關基本原理的說明與理論分析;給出所設計課題實際運行的數據或參數,並與理論設計參數進行比較和分析,說明產生誤差的原因。最後要對所設計課題實用價值做出評估說明;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意見或其它更好的方案設想及未能採納的原因等。
(二)經濟、管理類專業畢業設計報告或論文正文應包括:問題的提出、設計的指導思想;設計方案提出的依據,設計方案的選擇和比較;設計過程;所運用的技術經濟分析指標和方法;數學模型及其依據,數據計算方法;對設計方案的實用性和經濟效益等方面做出評估;對設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 或可能發生的問題 ) 提出合理化建議。畢業論文的基本論點、主要論據;根據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及規定聯系實際展開理論分析。
(三)文科類專業畢業設計報告或論文正文應包括:問題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指導思想;解決方案提出的依據,解決方案的選擇和比較,結論。
二、論文印裝
畢業論文用畢業設計專用紙列印。正文用宋體小四號字,行間距為24磅;版面頁邊距上3cm,下、左2.5cm,右2cm。
三、論文結構、裝訂順序及要求
畢業論文由以下部分組成:
(一)封面。論文題目不得超過20個字,要簡練、准確,可分為兩行。
(二)內容。
1、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任務書由指導教師填寫,經系主任、教務部審查簽字後生效。
2、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3、畢業設計(論文)學生申請答辯表與指導教師畢業設計(論文)評審表;
4、畢業設計(論文)評閱人評審表;
5、畢業設計(論文)答辯表;
6、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定總表;
7、中英文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1)摘要是論文內容的簡要陳述,應盡量反映論文的主要信息,內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結論,不含圖表,不加註釋,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為2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內容完全相同。「摘要」字樣位置居中。
(2)關鍵詞是反映畢業設計(論文)主題內容的名詞,是供檢索使用的。主題詞條應為通用技術詞彙,不得自造關鍵詞。關鍵詞一般為3-5個,按詞條外延層次(學科目錄分類),由高至低順序排列。關鍵詞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3)中文摘要與關鍵詞在前,英文的在後。
8、目錄。
目錄按三級標題編寫,要求層次清晰,且要與正文標題一致。主要包括緒論、正文主體、結論、致謝、主要參考文獻及附錄等。
9、正文。論文正文部分包括:緒論(或前言、序言)、論文主體及結論。
(1)緒論。綜合評述前人工作,說明論文工作的選題目的和意義,國內外文獻綜述,以及論文所要研究的內容。
(2)論文主體。論文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選題背景、方案論證、過程論述、結果分析、結論或總結等內容。要求層次清楚,文字簡練、通順,重點突出,畢業設計(論文)文字數,一般應不少於8000字(或20個頁碼)。外文翻譯不少於3000字元,外文參考資料閱讀量不少於3萬字元。
中文論文撰寫通行的題序層次採用以下格式:
1 1.1 1.1.1 1.1.1.1
格式是保證文章結構清晰、綱目分明的編輯手段,畢業論文所採用的格式必須符合上表規定,並前後統一,不得混雜使用。格式除題序層次外,還應包括分段、行距、字體和字型大小等。
第一層次(章)題序和標題居中放置,其餘各層次(節、條、款)題序和標題一律沿版面左側邊線頂格安排。第一層次(章)題序和標題距下文雙倍行距。段落開始後縮兩個字。行與行之間,段落和層次標題以及各段落之間均為24磅行間距。
第一層次(章)題序和標題用小二號黑體字。題序和標題之間空兩個字,不加標點,下同。
第二層次(節)題序和標題用小三號黑體字。
第三層次(條)題序和標題用四號黑體字。
第四層次及以下各層次題序及標題一律用小四號黑體字。
(3)結論(或結束語)。作為單獨一章排列,但標題前不加「第XXX章」字樣。結論是整個論文的總結,應以簡練的文字說明論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過兩頁。
10、致謝。對導師和給予指導或協助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組織和個人表示感謝。文字要簡潔、實事求是,切忌浮誇和庸俗之詞。
11、參考文獻及引用資料目錄(規范格式見附文)。
12、附錄。
13、實驗數據表、有關圖紙(大於3#圖幅時單獨裝訂)。
(三)封底。
祝你成功朋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