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全民守法
1. 依法治國的本質要求a全民守法b執法為民c公正司法d嚴格執法
摘要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具體來講,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第二,要加強執法工作,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第四,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廣泛進行法治宣傳,不斷提高廣大幹部的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特別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2. 談談"全民守法"對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意義.
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依法治國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緊密聯系,與人們的行為規范緊密聯系。從其自身看,包含多個層面、多個領域、多個環節的工作,不僅需要黨和政府的努力、執法部門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推進,需要每一個公民法治意識的增強,「雖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實現法治」,亞里士多德的這句名言,再明白不過地說出了全民守法的重要性。大力推進全民守法,努力讓守法成為全民自覺意識和真誠信仰,將大大提升各類守法主體學法知法遵法的自覺性,調動各類守法主體用法崇法護法的主動性,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義。
全民守法是維護社會穩定的要求。法是規范市場行為、調節利益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法治是市場經濟的基石。良好的社會秩序不僅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人口有序流動、物流資金流安全,而且有利於增強人們的競爭意識、開拓能力和創造能力。「人人守法、事事依法」的法治環境,有利於化解各類矛盾沖突,降低交易成本和社會成本。一個有活力的穩定社會,必然是一個全民守法的社會。
全民守法是促進社會和諧的保證。我國已經邁進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這一階段的重要特徵就是社會進入矛盾多發期,甚至社會矛盾有可能相對激化。實踐中出現的個別地方治安惡化、上訪增加、群體性事件上升等都是這一特點的體現。另外,伴隨著城鎮化進程,失地農民增加、城鎮居民就業壓力加大等都有可能引發一些社會問題。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大力推進全民守法,努力讓守法成為全民自覺意識和真誠信仰,將有效促進政府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從源頭上減少各種矛盾的產生,將有效促進民眾依法維護權益、表達訴求,將促使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納入法治軌道,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為社會和諧穩定提供重要保證。
3.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全民守法和什麼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全民守法和促進國家治理體回系和治答理能力現代化
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關於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如此論述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 堅持法治國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實現科學立法、 嚴格執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4. 結合黨的十八中全會闡述如何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做到全民守法
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堅持把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憲法法律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
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普法工作的領導,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和人民團體要在普法教育中發揮職能作用。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加強普法講師團、普法志願者隊伍建設。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提高普法實效。
牢固樹立有權力就有責任、有權利就有義務觀念。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發揮法治在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中的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5. 全面依法治國離不開全民守法,除此以外,要實現全面依法治國,行政機關、立法機應該怎麼做
要實現全面依法治復國,行政機制關應該在各項工作中堅持依法行政,在行政立項、行政審批、行政監督、行政執法等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堅決杜絕權大於法的現象。要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立法機關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法律的執行進行監督檢查,切實履行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和監督的神聖職責。
6. 依法治國決定提出了什麼具體措施確保全民守法
1.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2.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3.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4.教育宣傳: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論述了執政黨與法治、政府與法治、人民與法治、改革與法治和國家治理與法治等五方面的關系;《決定》提出了180多項新舉措,重點是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
其中:《決定》非常強調法治工作的重要性,要開展法治教育,這是最根本的。《決定》提出,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開展法治文化的宣傳教育,要把它作為國民教育的一個部分,同時也提出強調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7. 依法治國新十六字方針是什麼
黨的十八大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字是中國新時期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方針」,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衡量標准。
8. 依法治國新老16字方針有什麼區別
1:表面文字的區別
(老)十六字方針的內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新)十六字方針的內容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深層意義上的區別
(1):從「有法可依」到「科學立法」。「有法可依」是從引導國家進入依靠法律制度實現管理秩序的規范而言的,使對國家的治理有法律可以依循。而「科學立法」的目的是要通過立法築牢制度和權力籠子,不是僅僅有法律依據,而是更加註重立法的質量,確保人民通過法律將國家權力固定下來,把國家權力關進籠子裡面去。
(2):從「有法必依」到「嚴格執法」。「有法必依」強調的是對法的依循,側重於對執法過程的要求。而「嚴格執法」既突出了執法遵循,又強化了對法的實施。
(3):從「執法必嚴」到「公正司法」。從近年一些典型的執法、司法案例看,人民群眾已經不僅僅滿足執法必嚴,而對公正司法有了更高的渴求。「公正司法」不僅體現了執法必嚴,也強調了執法的公正性,更能體現執法為民與秉公執法這一法治精神的統一,滿足法治服務於公正的價值要義。
(4):從「違法必究」到「全民守法」。「違法必究」強調的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而「全民守法」體現的不只是這一平等,還明確了全民作為守法的主體。
拓展資料:
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落實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體現為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緊緊圍繞這個新目標,建設一個由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構成的法治治理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就會進一步夯實黨執政興國的法治基礎,鞏固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團結奮斗的力量。
資料來源:網路:依法治國
9. 十八大以來,國家提出"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國新
1、要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把握大局審時度勢統籌兼顧科學實內施堅定不移朝著全面深容化改革目標前進
2、要廣泛凝聚改革之時
3、要扎實推進各項改革
4、要統籌協調利益關系
5、要把我改革正確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特政路既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又有嚴謹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實現形式和可靠地推動力量。
10. 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這句話對嗎
是對的,
內容說明:
所謂「全民普法」,就是在全體公民中普及法律知識,以增強法律意識。所謂「全民守法」,就是指全體公民都要遵守法律規定,使法律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實施。
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其中,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的長期性、基礎性工作。這是因為,全民是守法的主體,如果法律制定出來了,卻不能得到全民的遵守和執行,那必將失去立法律的目的,也失去了法律的權威和尊嚴。正如我國清末法學家沈家本所說;「法立而不行,與無法等,世未有無法之國而長治久安也。」
而普法又是全民學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前提。所以,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10)依法治國全民守法擴展閱讀
內容出處: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開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給億萬人民群眾,是人類法治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1985年以來,我國已制定實施了6個五年普法規劃。近30年的法制宣傳教育,有力提高了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了全社會的法治意識。
從法制宣傳教育到法治宣傳教育,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既包括對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的宣傳,也包括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律實踐活動的宣傳,更加突出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更加突出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養。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在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