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民族和法治

民族和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1-12 13:16:12

1. 從國家民族的角度說說法治有怎樣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目標以來,黨中央就法治建設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吹響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軍號,標志著我們黨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我們要深刻領會建設法治中國的新要求,切實增強法治建設的責任感,積極探索法治建設的基本規律,不斷提高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水平,為法治中國建設作出探索、積累經驗。
一、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意義
建設法治中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在中國的推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權利奠基石
法治以維護公民權利為宗旨,以限制和規范國家權力為要義。法治不僅要保護公民的基本人權,而且要維護公民的各項民事權利。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現實中各種侵犯公民權利的事件仍時有發生。只有有法必依,堅持公正司法、規范行政行為,讓政府真正依法行政,才能保證公民權利不受侵犯。
(二)法治是市場經濟的護航員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的主體需要法律確定其地位,保障其權利;市場經濟的各種活動需要法律來規范,各種矛盾需要法律來解決;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需要法律來確認;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需要法律保駕護航,離不開法律作用的充分發揮。沒有法律和法治,就沒有市場經濟。確立了法治國家的目標,有利於全社會名正言順地開展法制和法治建設,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法治環境。
(三)法治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閥」
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正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任務艱巨。在此背景下,強調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穩定,尤為緊迫和必要。在此方面,法治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四)法治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
我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實踐中出現的分配不公、勞動者權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因行政權力產生的「暴利」、利用壟斷地位產生的「暴富」等問題,其重要原因就在於規則的缺失或者是對現有規則的漠視。社會公平是人們所追求的理想目標,而公平正義只有通過法治的途徑才能實現。
(五)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器
僅僅是GDP的提升並不等於民富國強,中華民族的復興、國力的富強,人權得到尊重,人民享受著良好的治安、優美的環境和健康的飲食的「中國夢」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否把法治作為一種社會治理工具。

2. 如何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的能力及民族法治工作面臨的問題的思考

一、強化基層民族工作法治化認識,提高深化基層依法治理工作自覺性
二、強化深入普法教育,築牢少數民族群眾的法治觀念
三、強化《村組法》貫徹落實,不斷提高底層民主管理能力
四、強化村「兩委」幹部素質,堅決維護國家法律法規的權威
五、強化矛盾糾紛化解,創造穩定祥和的社會治安環境
六、強化違法行為治理,充分發揮憲法和法律對於維護民族團結的剛性作用
七、強化民族扶持法律落實,加快民族貧困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八、強化鄉鎮班子法律素養,充分發揮基層民族工作法治化「堡壘」作用

3. 民族工作法治化四個體系是哪四個

1、建立完備的民族法律法規體系;

2、高效的民族法治實施體系;

3、嚴密的回民族法治監督體系;

4、有答力的民族法治保障體系。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歧視和壓迫,每個公民都有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要把憲法原則和憲法義務貫穿到各項法律和制度中,依法平等保障各民族合法權益,形成了一套以憲法有關規定為根本、以民族區域自治法為主幹的民族法律法規體系。在保障各民族平等權益方面,無論是理念還是立法,我們在世界上都是先進的。

(3)民族和法治擴展閱讀:

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民族都不存在特權。裁判一斷於法,不搞法外從寬從嚴。只有在案件的處置中,人民感受到正義的存在,人民才能樹立起對法治的信仰。監督上,督促檢查是利器。抓住各族幹部群眾普遍關心的重點和熱點問題,不斷擴大監督檢查工作的覆蓋面,將問題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對於歧視等問題,要加大督查力度,敢於動真碰硬,一旦發現,立刻「秒殺」。推進覆蓋民族地區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民族地區的法治專門隊伍建設。

4. 民族與法制日報

《民主與法制時報》1985年創刊,是中國最權威的法學機構——中國法學會主辦的版一張全國性綜合權性新聞周報。其前身是擁有百萬發行量的《民主與法制畫報》,曾被權威機構評為全國最有影響的十大周報之一。
《民主與法制時報》秉承以民為本,善於監督,勇於維護公民權益的風格與傳統,貼近時代,融入生活,以新聞與法律的交叉視角和創新手法,提供詳盡、實用的新聞資訊與法律服務。

5. 關於少數名族地區的法制建設有什麼看法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馳則國亂。只有樹立對法律的信仰,各族群眾自覺按法律辦事,民族團結才有保障,民族關系才會牢固。」司法審判機關在依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同時,還通過公正、高效、透明的審判活動,起到教育引導社會公眾不斷增強法治意識、牢固樹立法律信仰,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目的。因此,加強雙語法官隊伍建設,消除與少數民族群眾的語言障礙,推行法庭、法官、法律進牧區、進村組、進寺院,開展法制宣傳活動,不僅有助於妥善化解影響民族團結的各類矛盾糾紛,不斷提高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的能力,還將有助於增強各族群眾的法律信仰和法治意識,為民族地區法治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6. 什麼是法治的民族性

世界上有抄好多文化區域,不襲同的民族組成不同的國家,或者說許多民族組成一個國家。不同的民族和國家就會有不同的道德風俗,文化內涵,人文底蘊,等等。所以,在他們立法治理國際的時候,就會根據自己民族國家的特點來制定相應的法律制度。舉個例子,一隻老虎看到大象身材高大,體力過人,又活得長壽,老虎也想要和他一樣,看到大象吃素,於是老虎就以為只要自己和大象一樣吃素,就能和他一樣有力氣,身材高大了。結果,沒幾天,老虎就因為體力不支,並且身體不能承受和消化食物死掉了。這就是老虎自身的特性決定他不能吃素的。國家民族也是如此,只能學共性,既共有之性,而不能盲目去學,該堅持的,還是要堅持自身特點。

7. 說說對國家 民族 法治的認識

中國人有中華民族是一家的意識,法治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

8. 你覺得如何提升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我覺得提升全民族。做法。法治素養和道德水啊!應該。全民子沒試試學習法律知識專。多了解一下法律屬。在生活中遇到事怎麼處理?這樣才能增加公民的。沭陽河道德素質做一個合格的遵紀守法的公民,不違法,不違紀。就從學府。普法教育學起。

9. 近代以來各國革命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民族法治社會嗎

與其說是為了實現民族法治社會 倒不如說是為了讓革命所在的社會階層能夠得到更多的社會地位和福利保障
法國大革命 一波三折 殺了一批又一批 大地主貴族階級 小市民資本階級輪番登場 究其最初原因無非就是賦稅過重 上層階級生活奢侈 中下層不滿
英國革命 也是資本主義階級要求獲得更多的權利和社會保障來使資本翻更多的利益
北美南美等等 革命形勢可能有所不同 但目的都是類似

10. 法治是什麼 從貴族法治到民族法治

李貴連那本書么 不過不是民族法治,是民主法治

熱點內容
行政法有侵權必有救濟 發布:2025-02-14 03:46:04 瀏覽:677
行政與行政訴訟法學 發布:2025-02-14 03:23:43 瀏覽:9
深圳華旭司法考試 發布:2025-02-14 02:45:41 瀏覽:739
北海司法學校 發布:2025-02-14 02:08:12 瀏覽:574
修改工作時間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4 02:01:28 瀏覽:288
立法動力 發布:2025-02-14 00:37:34 瀏覽:699
棄嬰道德 發布:2025-02-14 00:29:07 瀏覽:668
勞動法一年工齡一個月工資 發布:2025-02-13 23:02:38 瀏覽:889
課余體育競賽的法規性文件 發布:2025-02-13 22:00:24 瀏覽:66
法官黃松 發布:2025-02-13 21:23:32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