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銘暄刑法學
① 中國十大刑法學家是哪些
目前來說了,刑法肯定是清華最好,張明楷、周光權、黎宏、勞東燕這個團隊,不但學術水平高,而且,在觀點、理念和體系也領先人大和北師大法學院太多了。
改革派:大陸法學派(德日):張明楷(清華)、周光權(清華)、黎宏(清華)、陳興良(北大)
保守派:傳統學派(蘇俄):高銘暄(人大)、馬克昌(武大)、趙秉志(北師大)
兩派理論目前正在交鋒中,傳統學派死抱著蘇俄的四要件理論,根本跟不上形勢,很多理論完全是錯誤的,而且,體系混亂,缺乏邏輯。大陸法學派的三要件更嚴謹,符合邏輯,但中國早晚都會全面採用張明楷學派的理論體系。
四要件和三要件的核心區別也就在於四要件分析犯罪構成時是個平面的思維方式,主客觀處於一個順位的考慮要素,而三階層是個立體的思維方式,先從客觀方面考慮,一層層的排除犯罪性,相當於一個有位階的思維方式。
陳興良本來也是高銘暄的得意弟子,但這些年也發現高馬學派的理論缺陷和錯誤,已經逐步脫離高、馬學派,往張明楷學派靠攏了。
所以,刑法學來說,國內的情況大概如此:
1,清華法學院,張明楷、周光權、黎宏、勞東燕這個團隊的確太牛逼了,中青年結合,朝氣蓬勃,潛心學術研究,連續多年在法學核心期刊上獨領風騷,實力第一;張明楷是刑法改革派的領袖,他的理論,直接動搖了高銘暄學派的理論基礎,所以高銘暄現在也很惱火,被高銘暄及其弟子圍攻批判,不過,真金不怕火燒,批的越凶,越證明了他的正確性,只不過他動了傳統勢力的乳酪,算是發展路上的一個插曲罷了,現在大勢所趨,國內已經開始接受張明楷的理論了,張明楷的刑法學時代已經到來了。
2,北大法學院,陳興良領銜。陳興良是高銘暄的得意門生,最早也是屬於高銘暄學派的,但後來也發現高銘暄的理論有很多漏洞,慢慢就跟就恩師分道揚鑣,目前已經往張明楷學派靠攏,是僅次於張明楷的二號人物。但北大除了陳興良,其他人跟他相差太遠,獨立難撐啊,不過北大排第二應該沒問題;
3,人大法學院,雖然有高銘暄,但年事已老,他的四要件核心理論已經被證明是很落後,很過時的,而且是錯誤的,發現自己理論被動搖後,他發動他的眾多弟子圍攻張明楷和陳興良,但他的學派漏洞太多不能自言其說的。其實作為中國刑法學的奠基人,最聰明的做法就是順應潮流,而不是阻礙刑法的發展和變革。另一個,人大被趙秉志拉走了幾乎整個刑法學團隊,元氣大傷,年輕一點只有馮軍還不錯,幸好底子還在。
4,北師大法學院及刑法所,靠著趙秉志帶來整個團隊,一下子飆升,不過底子還是差點。而且,趙秉志作為高銘暄指定的接班人,完全繼承高銘暄的過時的四要件理論。趙秉志抱殘守舊,毫無創新,學術水平和理念跟張明楷、周光權、陳興良差的很遠,他走的方向沒什麼前途。。
5,往下的還有中南政法、華東政法、武大、西南政法、中國政法、東南大學等,但這些學校實力都不錯,但缺少大腕牛人。
② 刑法學本科教材請問張明楷和高銘暄的刑法學誰的更好,為什麼,具體說說,謝謝
怎麼還是你啊。。。
③ 刑法學本科教材請問張明楷和高銘暄的刑法學誰的更好,為什麼
他們各方都有擁躉,現在高校法學教材採用高的,司考採用張的,都值得看看,不過合理性一看就知道。
④ 學長,你是用的高銘暄的刑法考過的嗎
左衛民的應該是刑事訴訟法教材,那個向朝陽不認識。當然就教材而言,高老師的沒問題,專著與論文則不一定。
⑤ 跪求高銘暄刑法學pdf,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的都行
⑥ 中國刑法法學專家有哪些
中國刑法法學專家有張明鍇、高銘暄等。
1、高銘暄
高銘暄1951年從北京大學法律系(本科)畢業,1953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畢業,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譽一級教授 ,兼任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榮譽委員、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國際刑法學協會名譽副主席暨中國分會名譽主席。
高銘暄是當代中國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中國國際刑法研究開創者。中國刑法學專業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導師。高銘暄教授與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馬克昌教授合稱為中國刑法學界「北高南馬」。
2、張明楷
張明楷教授主要從事刑法學領域的教學與研究。獨著《犯罪論原理》(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刑事責任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刑法的基礎觀念》(中國檢察出版社1995年版)、《市場經濟下的經濟犯罪與對策》(中國檢察出版社1995年版)、《未遂犯論》(法律出版社&成文堂1997年版)、《刑法學》(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版、2003年第2版、2007年第3版、2011年第4版,2015年將出版第5版)、《外國刑法綱要》(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7年第2版)。
曾獨立承擔了多項科研課題,參加過聯合國預防犯罪委員會科研項目,並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國家重點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00餘篇。
(6)高銘暄刑法學擴展閱讀
研究對象
刑法學主要分為以下類型
1、規范刑法學,是指以本國的現行刑法為研究對象,主要採取注釋方法揭示法條的內容,並加以評注而形成的刑法規范知識體系。
2、理論刑法學,是指採用思辨方法,對蘊含在法條背後對法條起支撐作用的法理加以闡述而形成的刑法知識體系。在理論刑法學中,按照其內容又可以分為刑法法理學與刑法哲學。
3、比較刑法學,是指採用比較方法,研究各國刑法,探求其立法思想和原理的異同,闡述其特徵而形成的刑法知識體系。
4、國際刑法學,是指對國際刑事法律規范(包括刑事實體法規范和刑事程序法規范)進行研究而形成的刑法知識體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銘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明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刑法學
⑦ 法學名家高銘暄:我是怎樣喜歡上刑法學的
作者:高銘暄,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譽一級教授,兼任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榮譽委員、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國際刑法學協會名譽副主席暨中國分會名譽主席。高銘暄是當代中國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中國國際刑法研究開創者。
本文原載於《法學家茶座》第一輯
我從事刑法學教學和研究工作已逾半個世紀,但對我怎樣喜歡上刑法學這門學科,我卻從來沒有形諸文字。
說來話長,童年在故鄉(浙江省玉環縣鮮迭村)上小學時,我就聽人說我的父親在上海做「官」,至於當的什麼官,我並不知道。後來稍稍長大一些,才知道他是在上海特區地方法院當書記官。這件事給自己思想上多多少少打下了一點烙印,覺得自己是「法」門子弟,與「法」字天然有點聯系。當然,那時對什麼是「法」,我一無所知,不過感性上感覺得到:法院就像古代的衙門,是打官司的地方,打官司就得去法院。以後去溫州讀中學,從初中到高中,親眼看到過法院門口掛的牌子,也看到過不少律師事務所的牌子,報紙上也有一些有關的報道,我的升學志願就形成。我立志將來考大學要報考法律系。
1947年高中畢業時,我按自己的志願去辦,先後報考了南方的三所著名大學即浙江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的法律系,有幸都被錄取了。因為那時我的父親在杭州工作,任杭州市地方法院推事(也即法官),我想借父親的一點「光」,將來求職容易一些,同時也想圖個生活方便,就選擇了浙江大學法學院法律系就讀。
當時浙江大學法學院院長是李浩培。李先生是被浙大校長竺可楨從武漢大學法律系系主任崗位上聘任過來的。李先生早年留學英國,是國內著名的國際法專家。說來也巧,我入學後第一學年的刑法總則課就是李先生講授的。據李先生後來講,當時沒有聘請到刑法教授,他就親自上陣,他一輩子也就講過這一次刑法課。李先生的講課分析細致、條理清晰、娓娓動聽,對我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我本來就對他仰慕,此時就更肅然起敬了。所有的課,我最喜歡聽的是李先生講的刑法課。刑法學的對象明確,體系完整,內容生動,邏輯嚴密,並且所見所聞與實際生活距離非常之近,聽起來毫無枯燥之感。所以聽了李先生講的這門課之後,我就暗地下了決心:好好學習刑法這門課。當時模模糊糊地也意識到將來選擇職業也許就在這一方面呢!
我上了大學之後,父親有一次對我作了明確的表態:「我不管有什麼困難,一定供給你到大學畢業。至於畢業以後,你是出洋留學,還是將來當大學教授,那就看你自己的了。」這段話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首先是激勵我必須很好完成大學學業。這個強烈願望在下述一件事上表現得尤為明顯。1949年5月杭州解放,其後不久浙江大學法學院即被當時的省軍管會文教部撤銷(可能與廢除舊「六法全書」有關吧),對此,李院長和我們廣大同學都表示不能理解,但又無可奈何。同學們紛紛參加當時省里舉辦的人民幹部學校,以便接受短期培訓後去從事革命工作。但我堅持要完成大學學業。既然浙大法學院宣布撤銷,我就在李浩培教授的幫助下,想方設法轉到北京大學法律系繼續就讀。在解放後的北大,我接受了革命傳統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法律專業教育,其中也聽到了著名刑法學家蔡樞衡教授的刑法課和黃覺非教授的刑事政策課,進一步提高了我對刑法學的興趣。
1950年,新中國第一所新型的正規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宣告成立,該校聘請了大批蘇聯專家任教。這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令我心馳神往。當1951年7月我在北大畢業,法律系領導徵求分配去向志願時,我就毫不猶豫地提出願意去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當刑法研究生。法律系領導經過研究滿足了我的志願。這樣,從1951年8月起我就被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當了刑法研究生。在兩年研究生學習期間,我先後接受貝斯特洛娃、達馬亨、尼可拉耶夫、柯爾金四位前蘇聯專家的專業教育,對刑法學有了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入的了解,研究的興趣也越來越濃。這就為我的專業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一再沉思,我已與刑法學結下不解之緣,今後我恐怕只有吃刑法學這碗「飯」了。果不其然,研究生畢業之後,我就被留校任教,而且一干就是50年。我已由一名青年變成老者,如今還在「老驥伏櫪」。
回顧我走過的路程,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一是父親的叮嚀激勵我完成大學學業,我沒有辜負他的遺願;二是李浩培教授的講課使我對刑法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決定了我的人生走向;三是三所大學(浙大、北大、人大)的教育奠定了我的專業基礎,使我對母校哺育之恩永誌不忘。就我自己來說,我只是有股傻勁而已,認准了刑法學,就執著地追求,專業思想自始至終沒有動搖,既不想當官,也不想經商,就想做一名合格的教授。平凡如此者,也就沒有資格再羅嗦什麼了。
⑧ 刑法學 高銘暄由有第五版嗎是不是8月剛出的和之前的差別大嗎
現在已經有了第五版,和之前存在區別,總論差別不大,但你要注意今年刑法修正案8.
所以分論部分會有些改動。 你是不是要考研啊?我覺得既然刑法修正案8是2分月公布的,所以考試應該有刑法修正案8的內容,建議你買最新版。
⑨ 刑法馬克昌高銘暄第六版和第七版有什麼區別
您好,一般在第五版的前言部分會有此次修訂的修改部分,您可以去仔細查看一下,
⑩ 五位刑法學泰斗高銘暄、周道鸞、儲槐植、趙秉志、李希慧
高銘暄、周道鸞、儲槐植、趙秉志、李希慧老是為黑社會辯護,我認為無可厚非。
為什麼呢?
刑法中,任何人哪怕是十惡不赦的人,在沒有經過法院判決之前,他都只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此時法律不僅要維護社會利益、人民利益。最重要的是要利用法律維護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的利益。使他們受到公正的審判。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假如有一天你犯了罪,而且是實實在在就是你犯的。假如法律規定可以判處5-10年有期徒刑。那麼你想讓法官判你5年呢還是10年。呵呵,不用想也知道想讓判5年啦。
所以,不能因為黑社會可惡,就抓住就殺,也要經過法律一步一步的立案、偵查、起訴、審判。而且每一步都要做到沒有瑕疵。高銘暄、周道鸞、儲槐植、趙秉志、李希慧老是為黑社會辯護,正可以使得審判程序來的更加公正。最後判了刑,要讓社會上一般人認為是審判是公正的,而且罪犯本人也認為是公正的。
如果僅僅是讓社會上一般人認為是審判是公正的。而罪犯本人不認為自己受到的審判是公正的,那麼,也是沒有達到公正審判的效果。
還有,在中國,律師所起的作用其實很有限的,律師辯的再好法官不採信也是白搭。
換個角度想,高銘暄、周道鸞、儲槐植、趙秉志、李希慧也是人嘛,在現在這個社會,誰都想掙錢,掙得越多越好嘛。反正他們辯護了也不一定起作用,而且人家又給那麼多錢,何樂而不為呢!
呵呵
不知道你能否同意我的觀點。打字打得手都累了,給點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