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涵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涵

發布時間: 2022-01-13 01:54:26

A.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涵,目標和關鍵

內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行依法治國,法制完備,樹立憲法法律權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目標:到2010年要初步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立社會主義法制體系。
關鍵: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B. 法治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法治的基本內涵為:

1、法治作為一個動態的或能動的社會范疇,其基本的意義是依法辦事。

2、現代法治的精髓是依法辦事。

3、人人平等地依法辦事是法治的要求和標志。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法治)四個缺一不可的要素.這四個要素的實質是依法辦事。

5、法治不是單純的法律秩序。

6、不是任何一種法律秩序都稱得上法治狀態,法治是有特定價值基礎和價值目標的法律秩序,即是有價值規定性的社會生活方式。

(2)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涵擴展閱讀:

在中國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長治久安,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法治。法治建設推進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會成倍放大。

政法機關是黨領導下的執法司法力量,行使的是國家權力,服務的是人民群眾,在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進程中發揮著特殊重要作用。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動搖,緊緊圍繞建設法治中國的總目標,以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重點。

切實將加強法治建設貫穿於政法工作全過程,帶頭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重任。

要把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作為基本要求,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

要把以人為本、公平正義作為靈魂,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訴訟法律制度,規范執法司法行為,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要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重要目標,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圍。

C. 依法治國的內涵是什麼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報告

1、基本含義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1997.9.12十五大報告

如果需要記原文,可抓住四個要點:3管、1保、2化,2不改。

2、地位作用(重要意義)

1999年 3月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修改《憲法》,第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七大報告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首要內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

3、內在根據(為什麼要依法治國?)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D.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含義

一、積極培育發展市場經濟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先決條件
(二)市場經濟追求契約自由和效率優先的特點會推動法治的產生、一)市場經濟追求權利本位的特點要求依法治國。三)市場經濟具有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因素為實行法治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推進民主政治的進程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所在
其一,現代國家的民主,只能是一種代議制形式的民主。其二,政治是不同的政治主體(包括階級、政黨、政治團體和民族等)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實現一定利益而影響、控制或行使國家權力的活動其三,民主政治是公民平等參與的政治。。

三、健全法制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律保障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是把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三者有機結合、和諧統一起來;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有:(1)社會主義法治是人民民主的政治。人民民主是法治的目的和核心內容,法治是人民民主的制度、方略和形式。(2)社會主義法治是以確認、保障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維護、鞏固和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礎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為根本任務和歷史使命的。(3)社會主義法治是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法治。社會主義國家必須由無產階級政黨來領導。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關鍵所在(4)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思想和道德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神支柱;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必須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方針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同步推進,這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思想文化特徵。對我有幫助
0回答時間:2010-6-11 15:01 | 我來評論 | 檢舉

向TA求助 回答者: ssr213 | 十四級採納率:38%

擅長領域: 社會民生 醫療健康 文化/藝術 生活

社會主義法制 通常指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指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社會主義法制是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廢除舊的法制體系的基礎上建立的。代表了社會主義國家全體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包括立法、執法、守法三個方面,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其基本原則主要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律由國家統一制定和實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社會主義法制有兩義:
①是指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廣大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社會主義的政權機關建立起來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
②是指社會主義國家的所有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以及全體公職人員和公民都必須嚴格地、平等地遵守建立在社會主義民主基礎之上的法律制度,絕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享有超越於法律之外、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
(一)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所謂「有法可依」,是指要制定反映以工人階級為領
導的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的、確認和保護有利於
社會主義事業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法律、法令、條
例、決議、命令和地方性法規,等等。這樣才能使得社會主
義社會中重要的和基本的社會關系,具有法律化、制度化
的性質;也才能在事關國家和社會共同利益的重大問題
上,形成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並上升
為國家意志,取得全體公民一體遵守的法律效力,以便使
人們在這些領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確立和實現社會
主義法制的前提。
所謂「有法必依」是普遍守法的原則,這是社會主義
法制的可靠基礎。普遍守法就是指一切國家機關、公職人
員、社會團體及全體公民都必須守法。要做到這一點,首
先要在人們心目中樹立法律、特別是憲法至尊至上的地
位,一切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在國家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
活動,一切組織和個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權。其
次要求國家機關、公職人員和公民在從事工作和活動的
時候一定要以憲法和法律作為自己的准則。因為,如果允
許把法律撇在一邊,即使有再完備的法律,也只能是一紙
空文。
所謂「執法必嚴」,是特別針對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
講的。這是社會主義法制實現的重要條件。執法必嚴,首
先要求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行政機關和檢察、審判機關
的行為,必須有法律上的根據,不得超出法律規定的范
圍。執法必嚴,不是指辦案中運用法律一律要從嚴,運用
法律從嚴或從寬,只能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法律的具
體規定確定。執法必嚴的主要含義是指要維護法律的極
大權威,寬、嚴都要有法律的根據。其次,執法必嚴還指上
下級之間、主管部門和下屬單位之間要相互尊重已被規
定的許可權劃分或者權利義務的界限,既要防止和反對在
執法和護法的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專橫和對權力與職位的
濫用,也要防止和反對主觀主義、命令主義、官僚主義,糾
正權力過於集中現象造成的不良後果。再次,執法必嚴還
指要嚴格尊重廣大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一切執法
機關和公職人員都必須嚴格尊重公民的權利,都必須在
國家法律允許的限度以內行使自己的職權,不允許濫用
職權損害公民的權利和合法利益。
所謂「違法必究」,是指在社會主義國家裡任何人,不
管地位多高、功勞多大都沒有違法、犯法的特權;任何人
的違法犯罪行為都應被及時揭露,依法承擔應有的法律
責任。這是社會主義法制的有力保障。如果對違法犯罪分
子不能及時地、准確地依法予以制裁,社會主義法制就會
遭到干擾和破壞。要做到違法必究,就必須大力加強人民
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建設,切實搞好三機關的
分工負責、相互合作、相互制約,真正保持審判機關和檢
察機關應有的獨立性,堅決排除其他行政機關、團體或者
個人對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獨立行使自己職權的非法干
擾。同時還要求各級人民代表機關、群眾團體、社會輿論、
廣大人民群眾和黨的各級組織對司法機關實施經常的、

E. 試論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含義和基本特徵。

一、積極培育發展市場經濟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先決條件 (回二)市場經濟追答求契約自由和效率優先的特點會推動法治的產生、一)市場經濟追求權利本位的特點要求依法治國。三)市場經濟具有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因素為實行法治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二、推進民主政治的進程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所在 其一,現代國家的民主,只能是一種代議制形式的民主。其二,政治是不同的政治主體(包括階級、政黨、政治團體和民族等)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實現一定利益而影響、控制或行使國家權力的活動其三,民主政治是公民平等參與的政治。三、健全法制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律保障

F.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現實和全局出發,借鑒世界法治經驗,對近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的歷史經驗的總結。

它既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執政黨對中國法治經驗的理論追求和升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法治建設上的體現。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的、反映和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現代法治理念。它既有包容一切先進的法治理念的進步性,又有立足現實、強調歷史發展階段的具體性。忽略其進步性,容易導致遷就人治的現實傾向;忽略其具體性,則容易導致超越現實可能性的空想或思想混亂。

擴展內容: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現實和全局出發,借鑒世界法治經驗,對近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以及法治發展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建設上的重要體現。

它指導和調整著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工作,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我國刑法作為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護人民、懲罰犯罪的有力武器,其三大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G.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含義十萬火急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一是依法治國的理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二是執法為民的理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是公平正義的理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政法幹警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四是服務大局的理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五是黨的領導的理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內容包括:

第一,是具有人們可遵循的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的利益,體現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富有時代精神和切實可行的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的國家。

第二,是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完善的行政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有力的監督制度,有著高素質的國家公務員、司法和法律監督人員、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強的國家。

第三,是社會主義國傢具有崇高的權威,立法機關依法立法,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司法,公民依法活動,國家權力受到法律的可靠保證和有效制約,公民的權利和自由有充分和切實保障的國家。

第四,是人民當家作主,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依法享有最廣泛的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各項事務的權力,法律代表和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國家。

第五,是維護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維護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追求共同富裕的國家。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表現在:

⒈是維護公有制為主體,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法治。

⒉是維護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的法治。

⒊是維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地位的法治。

⒋是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法治。

H.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包括什麼

1、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
2、①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才能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才能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②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上的體現。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一切權力來源於人民,這不僅是我國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源頭。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是執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做好執法工作,必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真心實意地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牢固樹立「公正執法、一心為民」的宗旨,始終不渝地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永恆的價值追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作為檢驗工作的根本標准。
③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法治有兩項最基本的要求,第一是要有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第二是這種法律得到普遍的服從。所謂「良好的法律」,就是體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法律。所謂「普遍的服從」,就是法律的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都得到全面的實現。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只有堅持公平正義,做到合法合理、平等對待、及時有效,才能實現公正執法,才能真正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
④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法治作為國家治理方式,必須服務於國家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根本目標。要樹立大局觀念,堅持執法工作自覺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必須把打擊刑事犯罪、懲治貪污腐敗、調停民事糾紛、穩定社會秩序等各項具體工作,納入黨和國家整體工作部署來通盤考慮。只有這樣,政法工作才能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掌握工作的主動權;才能與黨的中心工作同步進行,與時俱進;才能順黨心,合民意、最大限度地發揮職能作用。
⑤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黨的方針、政策集中反映了黨的基本政治主張,蘊涵著先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深刻的政治內涵,是制定法律的根據,是執行法律的靈魂。要全面理解和准確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精神實質,自覺地把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與執行法律統一起來,既要防止用政策代替法律,又要堅持以黨和國家的一系列重要政策、策略為指導,堅定不移地依靠和接受黨的領導和監督。要堅持把黨的領導與嚴格依法辦事,把執行法律與執行黨的政策有機結合起來。

I.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涵、目標、關鍵

依法治國
是當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發展
社會主義民主
,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依法治國
,建立社會注意法治國家,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的重要目標。
依法治國
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
社會主義民主
的制度化和法律化,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為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變化改變。
要把握住:
依法治國
的主體是黨的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客體是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社會事務。依法治國就是要保證這些事務事業管理工作都要依法進行。所依之法最重要的就是憲法和法律,它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統一。
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法制的健全。推進依法治國進程,建設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必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任務:堅持
科學立法

民主立法
,完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堅持一切公民在法律前平等,維護
社會公平正義
,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推進依法行政。深化
司法體制改革
,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
司法制度
等。
注意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時的十六字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執法必嚴(是關鍵),違法必究(是保障)。

熱點內容
民告官能法律援助嗎 發布:2025-04-27 03:12:46 瀏覽:865
道德經鋼筆行書字帖 發布:2025-04-27 03:04:45 瀏覽:957
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5-04-27 03:03:54 瀏覽:866
上海灘法官 發布:2025-04-27 03:03:15 瀏覽:167
領導幹部依法治國 發布:2025-04-27 03:03:12 瀏覽:250
道德與統治 發布:2025-04-27 02:54:41 瀏覽:980
敘述經濟法內容 發布:2025-04-27 02:53:09 瀏覽:446
勞動法曠班規定 發布:2025-04-27 02:50:57 瀏覽:740
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是行政法規嗎 發布:2025-04-27 02:46:27 瀏覽:893
法社會學角度分析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發布:2025-04-27 02:46:23 瀏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