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旅遊法的立法宗旨

旅遊法的立法宗旨

發布時間: 2022-01-13 09:14:30

❶ 《建築法》的立法宗旨是什麼

《建築法》的立法宗旨:
1.加強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之一,與工業、農業、商業、交通運輸業共同構成國民經濟的五大物質生產部門。建築業通過自己的生產活動,即對各類建築物和構築物的建造及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住宅、廠房、倉庫、辦公樓、學校、醫院、商店、體育場(館)等各類建築,為社會創造財富。
2.維護建築市場秩序。這里講的「建築市場」,是指以建築工程項目的建設單位或稱業主(發包方)和從事建築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業務活動的法人或自然人(承包方)以及有關的中介機構為市場主體,以建築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等建築活動的工作成果或者以工程監理的監理服務為市場交易客體的建築工程項目承發包交易活動的統稱。它既包括在一些地方已經建成的通常設有交易大廳和固定交易場位,專供發包方和承包方在其中進行承發包交易活動的有形的市場,也包括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發包方和承包方主要通過廣告、通訊、中介等方式進行承發包交易活動的無形市場。
3.保證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建築工程具有造價高,一旦建成後將長期存在、長期使用的特點,與其他產品相比,其質量問題顯得更為重要。建築工程發生質量問題,特別是建築物的主體結構或隱蔽工程發生質量問題,將因難以彌補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建築工程作為供人們居住或公眾使用的場所,如果存在危及安全的質量問題,可能會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這方面國內國外都有許多血的教訓值得吸取。「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這是從事建築活動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准則。建築法將保證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作為本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重點,從總則到分則作了若乾重要規定,這對保證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4.促進建築業的健康發展。法律作為上層建築,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為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服務的。制定建築法,確立從事建築活動必須遵守的基本規范,依法加強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建築業的健康發展,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里講的促進建築業的「健康發展」,不僅包括對建築業在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對建築業在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方面的要求。要使我國的建築業真正做到在「質量好、效益高」的基礎上,得到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這才符合本法對建築業健康發展的要求。

❷ <外貿法>的立法宗旨是什麼

為了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對外貿易,維護對外貿易秩序,保護對外貿易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對外貿易,維護對外貿易秩序,保護對外貿易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❸ 《旅遊法》的立法框架是什麼

作為成文法國家,我國的旅遊法相對滯後,已嚴重影響我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結版合我國國情和權發達國家的成果立法實踐經驗,我國《旅遊法》的立法框架是:
(1)規定國家發展旅遊事業的根本宗旨和原則;(2)規定政府主管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職能;(3)規定各類旅遊企業的行為准則;(4)規定對旅遊者合法權益的保護;(5)規定旅遊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原則;(6)規定國際旅遊原則;(7)規定一系列行業管理制度;(8)規定法律責任

❹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通行效率,而制定的。
總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法。
第三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應當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眾的原則,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適應道路交通發展的需要,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並組織實施。
第五條國務院公安部門負責全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交通、建設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道路交通工作。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經常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執行職務時,應當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並模範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機關、部隊、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有關單位,有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義務。
第七條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應當加強科學研究,推廣、使用先進的管理方法、技術、設備。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內權利,容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條規定:

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四條規定: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5)旅遊法的立法宗旨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五條規定:

1、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各項職責,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2、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3、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4、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

❻ 旅遊方面的法律法規

一、與旅遊法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及標准

1、《旅遊法》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二、與星級酒店、綠色飯店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3、《旅遊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

4、《旅遊涉外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

5、《綠色飯店等級評定規定》

6、《綠色旅遊飯店評定標准(附附錄A、附錄B)》

三、與美麗鄉村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7、《美麗鄉村建設指南》

8、《民族民俗文化旅遊示範區認定》

9、《農家樂經營服務規范》

四、福建省和旅遊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10、《福建省旅遊條例

(6)旅遊法的立法宗旨擴展閱讀:

在法律層級上,除了《旅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外,我國規范旅遊活動的法律主要集中在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相關司法解釋方面,其中還有:

1、規范旅遊者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等。

2、規范旅行社旅遊經營活動的有《旅行社條例》、《旅行社條例實施細則》、《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邊境旅遊暫行管理辦法》等。

3、規范導游和領隊旅遊活動的有《導遊人員管理條例》、《出境旅遊領隊人員管理辦法》、《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領隊人員管理辦法》等。

4、規范旅遊安全的有《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等。

5、規范旅遊糾紛處理的有《旅遊投訴處理辦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問題的通知》等。

6、現行有效調整旅遊活動的一般性法律還包括《合同法》、《環境保護法》、《公司法》、《刑法》等。

❼ 《工會法》的立法宗旨是什麼

《工會法》的來立法宗旨有三點:1、保源障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2、確定工會的權利與義務;3、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作用。

法條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一條

為保障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確定工會的權利與義務,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作用,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❽ 我國《旅遊法》採取綜合立法模式。對還是錯

我國旅遊立法來的宗旨是促進旅源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基本原則: 
⑴採取綜合立法的原則       
⑵保障旅遊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⑶國家監管、行業自律和市場調節相統一的原則
⑷旅遊資源合理保護的原則      
⑸旅遊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原則 
⑹堅持旅遊業發展應當遵循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⑺堅持與我國現行法律和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的原則
故:我國《旅遊法》採取綜合立法模式是對的

❾ 旅遊者都享有哪些權益

《旅遊法》的立法宗旨是保護旅遊者的合法權益,這也是旅遊法的最大亮點。旅遊法既在總則中設置了旅遊者權利的相關原則規定,又單獨設立旅遊者專章,明確規定旅遊者有權拒絕旅遊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旅遊者在人身、財產受到侵害時,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這些規定,進一步完善了保護旅遊者權益的措施,使旅遊者的合法權益能夠從紙上落到地上。
《旅遊法》單設「旅遊者」一章,以具體權利落實對旅遊者保護。一是自主選擇權;二是拒絕強制交易權;三是知悉真情權;四是要求履約權;五是受尊重權;六是請求救助保護權;七是特殊群體獲得便利優惠權。同時,還在其他各章以保障旅遊者合法權益為主線做出更加詳細的規定。

❿ 《消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麼

《消防法》的立法宗旨是:
一、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
「火災」,是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在各種災害中,火災是最經常、最普遍地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人類能夠對火進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火,給人類帶來文明進步、光明和溫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會給人類造成災難。所以說人類使用火的歷史與同火災作斗爭的歷史是相伴相生的,人們在用火的同時,不斷總結火災發生的規律,盡可能地減少火災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對於火災,在我國古代,人們就總結出「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的經驗。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社會財富日益增多的同時,導致發生火災的危險性也在增多,火災的危害性也越來越大。據統計,我國70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不到2.5億元,80年代火災年平均損失不到3.2億元。進入90年代,特別是1993年以來,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上升到年均十幾億元,年均死亡2000多人。實踐證明,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就越來越突出。「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的危害」是對消防立法意義的總體概括,包括了兩層含義:一是做好預防火災的各項工作,防止發生火災;二是火災絕對不發生是不可能的,而一旦發生火災,就應當及時、有效地進行撲救,減少火災的危害。

二、保護公民人身、公共財產和公民財產的安全,維護公共安全。
「公民人身」安全,是指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公共財產」,是指屬於國家的、集體的財產。「公民財產」,即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等等。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是受火災直接危害的兩個方面,甚至會造成無法彌補和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國憲法確定的今後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國家的根本任務。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正確方針、路線的指引下,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國家日益繁榮昌盛,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各種新項目、新材料、新工藝的大量開發和應用,用火、用電、用氣范圍的日益擴大,導致可能發生火災的因素越來越多。特別是近幾年來,一些惡性火災時有發生,造成人員傷亡慘重、財產損失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所以,消防工作直接關繫到經濟建設能否順利進行,是一項關系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安全保障工作,必須大力加強,才能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熱點內容
新舊兩代法官對白 發布:2025-04-26 19:37:49 瀏覽:165
2020婚姻房產分割法律知識大全 發布:2025-04-26 19:26:39 瀏覽:114
一歲半的小孩有包徑有什麼辦法治 發布:2025-04-26 19:18:46 瀏覽:532
資本運作特許經營條例 發布:2025-04-26 18:54:18 瀏覽:173
北京律師年薪 發布:2025-04-26 18:51:52 瀏覽:285
放棄追究法律責任的承諾書 發布:2025-04-26 18:46:04 瀏覽:121
廣播電視大學商法03 發布:2025-04-26 18:39:53 瀏覽:393
法治的懲罰 發布:2025-04-26 18:39:52 瀏覽:109
德令哈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4-26 18:29:01 瀏覽:168
勞動法薪資底薪 發布:2025-04-26 18:25:06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