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劉靈
⑴ 法學類(研究生方向)專業主要有哪些
理論上講法學就是一個專業。研究生方向的主要專業包括:法律碩士,訴訟法學,經濟法學,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國際法學。
⑵ 同時收到格拉斯哥法學院和伯明翰大學法學院的offer,正在糾結應該去哪一個,求助大神哪個學校好一些
首先,了解留學目標國院校的基本情況,包括:入學條件、費用、院系設置、專業優勢、住宿、服務等。清楚地了解這些信息以後,對照自己的情況就基本可以有選擇的依據了。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上有大量的院校信息,有的介紹並不全面,有的是過時的信息。我們曾經發現,好幾家留學中介機構網站關於一些院校的介紹還是從留學監理網的創始人胡本未老師在10年前編譯出版的書上照搬過來的,這樣的院校介紹顯然不適合作為選擇留學院校時作為參考。有的學生和家長由於語言能力的限制或者缺乏自己獲取信息的意識,沒有直接從院校網站上獲得第一手的信息,這是頗為遺憾的
⑶ 什麼樣的人適合學法律
法律的學習是很枯燥的,更多是以背書和背誦各種法律條陳為主。所以,良好的記憶力內和理解能力,是學習法容律必備的條件。良好的分析能力和細心與耐心則是學好法律的重要條件。
學習法律的過程中需要背誦各種法律條陳,而且背誦這些法律條文需要精準,不能只背出大概意思,必須要一字不差才可以。所以,學法律需要有很強的記憶力。
但學法律不僅僅是只會背法律條陳就可以的,還要學會靈活運用,遇到案例的時候要知道適用於哪部法律。這就需要學習法律的人理解領悟能力也不能差。
另外,很多人學習法律是為了以後成為律師,為別人伸張正義。所以,學習法律的人最好還可以能言善辯,語言表達能力出眾,比較細心,這樣以後就業會更有優勢。
分析能力也是學習法律的人身上不能少的條件,有優秀的分析能力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理清案例中的各個主體及其關系,並能正確判斷出各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對於學習法律的人來說,還要不怕麻煩,有耐心,因為有的時候一個案件需要查很多資料,找各種法律條陳,如果怕麻煩或是沒有耐心,是很難學好的。
學習法律的人還需要細心,因為很多時候一些信息不是很明顯,但往往非常有價值,這些非常可能是重要的證據,所以細心也很重要。
⑷ 三大法學學派及其主要觀點是什麼
三大法學流派指的是新自然法學派,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和社會學法學派這三個在現代西方影響較大、占傳統地位的法學流派。他們的法學理論,是西方人在探索真理過程中留下的足跡,這對我們認識人類法的發展歷程、規律及本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中國的法制現代化和法治建設,亦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一、新自然法學的啟示意義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新自然法學是西方自然法思想傳統的繼承和發展。自然法思想的意識可以追朔到西方文明的起源並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被人們在不同的時期為不同的目的而使用,它的形式不斷翻新,內容不斷完善。產生於20世紀特殊社會環境的新自然法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馬里旦、富勒、羅爾斯和德沃金等等。他們的新自然法學說(或價值論學說)各有側重點,各不相同,然而卻共同的體現出自然法觀念的思維形式。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法律應當關注某種應然性,法律的發展應當遵循一定的價值原則並體現一定的價值要求。無論是馬里旦的神學自然法、富勒的"程序自然法"、還羅爾斯的正義論或德沃金的權利論,無不"注重研究法產生和存在的根源或基礎,法的目的和意義以及法應追求的理想境界"③ 他們的手中都有一份"價值表",為應然的法律之制定和評價提供了所依據的標准。新自然法學派強調法本身是一個價值系統,必然反映一定的價值關系,極為重視法的合理性和道德性。他們通過總結、抽象和思考,為法律的建構鑄造了理想的框架和模型。 二、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啟示意義 分析法學在現代主要以凱爾森和哈特為代表,它基本上繼承了傳統的分析法學的理論,嚴格地區分"實際上是這樣的法律"和"應當是這樣的法律",著重對實在法進行邏輯分析而不作有關的價值判斷,否認價值和道德的必然聯系。 凱爾森指出,價值判斷在性質上是主觀的,因而只能是相對的;人們不能用理性認識來回答有關法的普遍和最高價值這一命題;對於自然法學中的絕對正義,他認為這"是一種自欺或者等於一種意識形態"。④ 既然對正義持道德懷疑論和不可知論的態度,⑤ 於是凱爾森認為,正義只能是一種"合法性",應當建立與價值無關的純粹研究法律結構的法律科學(即所謂"純粹法學"),"就其對象實際上是什麼來加以敘述,而不是以某些特定的價值判斷的觀點來規定它應該如何或不應該如何"。⑥ 哈特給法下的定義是"法律是 一種特殊的規則",這是他的"語義分析法學"的基本原理,他以奧斯丁的分析實證法學作為重要的理論淵源,主張法律與道德有聯系但"並無必然聯系",法律應當採用"廣義的概念",即將法律的效力和法律的非道德性區分開來,以體現除了道德之外法律的所有其它復雜的特徵。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把我們從自然法學家法律的"理想國"中拉回到實證的 現實世界,在對法律形式的邏輯分析上運用了更多的新的方法,繼承了傳統分析法學對實定法的重視和研究,也吸收採納了其它法學流派的合理成分,內容豐富,頗具影響。 三、社會學法學的啟示意義 社會學法學誕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在社會學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實證主義的法學思潮,"它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認識和研究法律問題"⑦ 社會法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狄驥、埃利希和龐德。狄驥提出了"社會連帶主義"學說,體現出社會本位的價值觀,關注社會的整體利益,強調社會義務。埃利希則以提出"活的法律"的觀點而聞名於世。他認為,這種"支配社會本身的法律",盡管並不曾被制定成法律條文,但"即可預防糾紛的出現,在糾紛出現後,也可以籍以解決而毋需求助於國家的法律機構"。⑧ 他讓人們注意到國家制定法之外的其他行為准則(如習慣、職業道德、行業規定等等)對於社會秩序的意義,擺脫了"純粹"法律規范分析僵化的法學研究視角和方法,將法律分析的重點引向了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龐德的社會學法學理論被認為是一種典型的功能主義和實用主義理論。他提出"法律是一種'社會功能'或'社會控制'",用法律的功能性概念來取代邏輯性概念,主張"有用即是真理"。他還提出了法律社會學的基本綱領,啟示人們關注法律制度和法律學說的實際效果,強調以社會學的觀點和方法來研究法律,關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抽象內容;並且注重法律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總之,社會法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起了打破'法律關門主義'禁錮的歷史重任",⑨ 它社會本位的立場,法律社會化的研究方法和視角,對於法律的發展和一定社會的變革,其重大的啟示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四、綜述三大法學流派的意義 如上所述,論及現代西方三大法學流派的意義,無庸置疑,其最大的意義正是他們本身--眾多的法學家們通過對前人的承繼和自身敏銳的思考,開創出一片浩瀚的法理學思想的海洋,它們雖然不是真理,但卻是人們永恆探索真理之路的台階。無論是宏觀的構築還是微觀的探索,都給後人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寶藏和無窮無盡的啟示。具體來看,三大法學流派的意義如下: (一)讓我們從多個角度窺探到法律的本質、目的和研究方法。 正如博登海默所言,真理是人們在任何特定時間的經驗的總和。法律彷彿是一座有許多廳堂的大廈,用一盞燈很難同時照到每個角落。而一個法學流派,就如照亮法律大廈的一盞燈,"橫看成嶺側成峰",他們從不同的視角,勾勒出了法律的形象。三大法學流派被美國法學家霍爾(Jerome Hall) 總結為法律中三個不可分的因素,他們分別代表著法律的價值、概念和事實。不僅在實質性的內容上,更寶貴的,三大法學流派為後人認識、研究和發展法律,提供了豐富的途徑和方法。新自然法學 提示人們注重的法的價值支柱和道德性,在法制建構時必以某種准則為依據,從而避免了法律喪失實質的正義,也避免了法學墮落為純技術性的學科。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注重對"實定法"的研究,對於法律規范、法律結構、法律秩序及法律體系內部各要素的統一等等命題均有深入的探討和卓越的貢獻。他們所採用的邏輯分析和實證主義的方法,更是後人研習法律的必要工具。社會法學派則倡導"社會本位"的理念,注重法律的實際效果,重視法律與社會生活及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不僅如此,他們所採用的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及實用主義的態度,更是深遠地影響了西方乃至全世界法學的發展趨勢。當然,無論三大法學流派的貢獻有多麼卓絕,他們都不可能是大寫的真理,都只是局部的、相對的。然而,站在歷史的尾頁,以"事後諸葛"的口吻批評他們的局限,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真正有意義的是謙恭的弄清他們給了些什麼?我們得到些什麼?應當怎樣利用?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大的價值了。 (二)三大法學流派適應了特定時期特定社會狀況的要求,具有歷史現實意義 任何事物的產生總是由於某種需要;而它產生之後,也必然首先服務於這種需要。西方三大法學流派正是應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的需求而產生的;而論及它們的意義,首當其沖也正是滿足了當時社會生活的需要。19世紀中葉,隨著資產階級政權的穩固,古典自然法學"自由、平等、權利"的抽象口號已不能滿足他們鞏固既得利益、加強社會控制的要求,因此,歷史法學和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應運而生,他們帶來了具體明確的法律觀念、嚴謹的邏輯體系從而維持了現實的法律秩序。二次大戰中,法西斯勢力給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災難,這喚醒了人們法律不能沒有正義的標准和相對普遍的價值准則,⑩ "無論善惡"的法律只會助紂為虐,戕害人民。在這背景之下,新自然法學得以出現,重新正視和評價法律的道德性、正義、權利這些"古老的話題",確保了法的價值依託。而社會法學派的歷史背景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陷入了"瓶頸",經濟危機連續爆發,百業蕭條,人心浮動,傳統的自由主義、經濟放任主義和"法律關門主義"均受到社會現實的質疑和轟擊,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打破"法律系統獨立論"的束縛成為必然的趨勢。法社會學"對症下葯",倡導社會本位,注重法與社會生活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主張充分發揮司法的能動性,因而出現伊始便受到變革者們的熱切歡迎。在"需求"最為迫切的美國,更是成為長期主導法學界的學派。由此可見,思想領域的任何發展和運動均產生於一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同時也為這個時期提供了一種"自持之勢"⑾ ,也就是產生著歷史的現實意義。 (三)三大法學流派繼承並發展了西方法哲學的傳統學說,使這些思想以更合理的形式得以流傳 三大法學流派除了法社會學派產生較晚,無所謂"新"、"舊"之分外,其餘二者都可以冠以"新"的名號。新自然法學派自不必說,凱爾森、哈特的分析法學也是在奧斯丁"舊"分析法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的。當代西方的法學流派,既繼承了各自"祖傳"的學說,又互相吸收對方的某些合理因素,呈現出相互靠攏的趨勢。如新自然法學較古典自然法學,少了一些"形而上"而多了一些"操作性",迎合了社會實證主義潮流的要求;而新分析法學則批判奧斯丁的"法律命令說",並在一定程度上承認法的價值即"自然法最低限度的內容"之存在,顯現出對自然法學說的吸納。正是這種"修補"和相互的借鑒,使得西方的傳統法律學說沒有因為歷史的發展和自身的缺陷而遭受淘汰的厄運。而是以一種相對當代社會經濟生活來說更合理的新形式得以傳承。西方法學,正是在這種否定之否定的循環中發展至今,它們對傳統--也就是民族文化的內在秩序承繼與遵從,同時又緊扣發展中的社會狀況而自我更新,因而產生和完備出一套與西方社會相適配的法律體系。在市場經濟的現代社會,具有某種普適性而為其他民族所競相學習和借鑒。 (五)現代西方三大法學流派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啟示意義 斗轉星移,時光飛逝。人類社會步入"現代"的殿堂已五百年有餘。上世紀初葉,隨著西風東漸,中國社會開始由"古代的、傳統的社會體制向近現代文明過渡"⑿ 盡管中西法律文化的底蘊和發展的路徑大相徑庭;盡管"外國的經驗不可能代替中國的經驗"⒀ 但誰也無法否認人類社會和法律科學發展規律的客觀性,無法否認市場經濟社會關系的共同性,也無法否認西方法律文化發展至現代的先進性和一定程度的普適性。建立健全的、符合現代精神的法律文明體系已成為當今社會的共識。而在借鑒的過程中,我們必需首先關注西方的法哲學思想,因為它是法律文化首要的組成部分,思想代表著"知",而制度代表著"行",不知者,無以為行。⒁ 現代西方三大法學流派的法律思想,正是對幾千年來西方法學理論的承繼和發展,蘊涵著諸多西方法哲學思想的精髓。在我們虛心"求道"於西方,幾從"虛無"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今天,研究現代西方法學流派絕不是奢侈的娛樂;它"實體性"的思想、它對法學的研究方法乃至學術的精神,都當為我們所重視和學習。對待西方法律,盲目的排外自大或者"只求其用,不問其體"的盲目移植,都是不可取的。盡心研究西方法律文化及法哲學的"本真",以及這些法哲學思想與社會歷史條件的相互關系,從而發掘出西方法律"活的靈魂"為我所用,才是我們應當做的事情。
⑸ 一個法學系女生看了之前張的案子,說去他嗎的法律,心如止水。這女孩什麼性格
性格直爽,並且,是一個敢說真話,直面現實,同時,也是一個能拿得起放得下的看的開的姑娘,
⑹ 法學研究生考試有幾個分類(或說是方向)
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民商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刑法),國際法學,海商法學(小眾化),法律史,法學理論(小眾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各個院校還會根據自己的特長開設特色方向,具體的需要到各個院校的招生簡章里查看。法學研究生和法碩沒有區別。研究生就是碩士
民商法學
民商法學可進一步分為民法學和商法學兩個部分。民法學主要從事傳統民法學的研究,商法學主要從事商法學各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有的學校還將勞動和社會保障法方向納入民商法專業,也有的學校將該方向納入經濟法專業。民商法學專業的報考十分火爆,是目前法學專業門類中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個,其錄取比例一般在
推薦院校: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法學
該專業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經濟法總論、財政稅收法、金融法、企業和公司法等。作為傳統的優勢專業,經濟法專業一直是備受廣大考生喜歡的專業,其招生錄取比例一般都在
由於與現實經濟生活聯系緊密,經濟法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較其他專業要好。同時,由於是應用型專業,學生在畢業後能夠迅速進入工作狀態,這也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一般畢業後去大型國企或者外企的人居多。也正因如此,該專業一直是廣大考生報考的熱門專業。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訴訟法學
該學科主要包括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偵查和物證技術等研究方向。隨著我國的法院系統日益重視程序正義的價值,訴訟法專業的就業前景較好,因此不少訴訟法專業的學生畢業後法院系統爭相聘用。另外,如果考生日後想從事律師行業,有訴訟法專業背景的畢業在就業競爭中將更具優勢。相較而言,訴訟法中的刑事訴訟法方向的就業難度比民事訴訟法方向要大一些,錄取比例一般也在
推薦院校: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
該專業的報考熱度非常高。一般報考該專業需要有良好的外語能力。國際法學專業的就業十分靈活,一般公務員、高校教師、律師、國企或者外企法務等均是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方向。
海商法學(小眾化)
海商法學報考相對小眾化,但是海商法依託我國當前的國家化進程,在未來必然有很廣闊的前景,一般而言他的就業方向主要集中在公務員、涉外律師、船舶公司法務崗等。海商法是以實務為基礎的法律學科,海商法的眾多基礎理論都源於航運實踐中的經驗和慣例,因此,研究海商法一定要從實務入手,光是一味去談所謂理論在海商法這種特殊領域是行不通的。因此,國內海商法比較好的學校是大連海事大學和上海海事大學。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憲法和行政法學比較偏向冷門化的一門學科,這針對鍾情於理論研究的學生不失為一個良策。憲法與行政法專業的就業走向一般集中在公務員、律師。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法律史
法律史是法學方向中的理論學科,實務性不強,所以對就業有要求的同學需要慎重考慮,但是對於法律史愛好者來說,千金難買你喜歡。
推薦院校: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理論(小眾化)
作為偏重理論研究的基礎性學科,法學理論沒有實務那樣的豐富多彩,但理論來源於實務,法學理論的深造對於法學學子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並且,整體來看法學的就業前景還是可觀的,可以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
⑺ 中國大學法律系排名
中國人民大學 95 、 中國政法大學 92 、北京大學 90 、 武漢大學、 86華東政回法大 學 84
西南政法大學、清華大答學 82 吉林大學 80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廈門大學 79
上海交通大學 77 南京大學 復旦大學 76 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 四川大學
以上16所大學是法學最好.
⑻ 劉作翔的法理學定位讀後感
法理學是一門獨立的法學學科,它有其自己的知識體系及其獨立存在的價值。但多少年來,法理學被賦予了同它的學科性質不太相符的學科定位,使它遭到很多誤解與責難。本文試從以下幾層關系來看看法理學應該如何准確定位。
一法理學與部門法學的關系
多少年來,在法理學的研究以及法理學教科書中,我們給法理學這門學科賦予了一個不恰當的定位,總是認為法理學與部門法學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這樣的定位使我們陷入了一個認識誤區,也是法理學者自己給自己下了一個「套」,使中國的法理學研究一直受到部門法學的責難,成為部門法學經常「攻擊」的口實。其中一個最大的且經常性的責難是「法理學無用論」,認為法理學對部門法學乃至法律實踐提供不了什麼可指導性的理論和學說。其實,這樣一種責難根源於對法理學學科性質和學科特點的認識上。
法理學究竟是一個什麼性質的學科?它有哪些研究特點?在這些問題上至今仍有爭議。在總體上,國家教育部學科目錄表上將法學學科定位為「應用學科」,也可叫實踐性學科。這樣的定位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法學的研究對象是法律及其法律現象,而法律及其法律現象是實踐性極強的社會規范和制度體系。但具體到法學學科體系內部,它又有不同的屬性和特點,宏觀上可以分為「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當然,也有人不同意這一分類)。法理學則屬於「理論法學」中的牽頭性學科。理論法學屬於思想性、思維性學科,它相對區別於法學中的直接以具體法律制度為研究對象的部門法學。當然,這樣講並不意味著部門法學不需要理論性,而是就其主要特點和功能而言。法理學中的「理」字,本身就標明了這門學科是一門理論性學科。這里的「理論性」,主要是指它的「思維性」,說明它是一門思維性學科。正是在這一層意義上,它具有哲學的特點。法理學可能回答的不是法律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比如案件如何審理,程序如何進行,引用何種法律,適用何種制裁等等,它所關心的是法律的原理性問題,而對這些原理性問題的分析說明,則必然是理論性的和思維性的。
對於法理學的研究特點,我過去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抽象性、概括性、一般性、普遍性,以及概而言之的理論性是這門學科的應有屬性和特色」。[1]對於法理學的研究特點,國外一些著名的法理學家也有論述,如在美國法學家德沃金教授的法理學觀點中,就用十分肯定的語氣指出:「法律的一般理論肯定是抽象的,因為它們旨在闡釋法律實踐的主要特點和基本結構而不是法律實踐的某一具體方面或具體部分。」[2]抽象性是「法律的一般理論」即法理學的顯著特點,這種抽象性是同法律實踐的具體性相對而言的。法律實踐一般而言是具體的,它或者涉及某一法律制度、法律規范,或者涉及某類具體的案件或某一具體的個案。而法理學所關涉的則是對整個法律現象、法律實踐的闡釋,這種闡釋也可能是對制度本身的抽象思考,也可能是對制度之外、制度背後因素的抽象思考。
對法理學抽象性特點的認識,有助於我們把握法理學這門法學基礎學科的一些本質屬性或規定性。這些年來,在實用功利主義學術思潮的影響下,加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學以致用」的深厚積淀,一切都追求「有用性」,而將這種「有用性」又具體地闡釋為對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具體的實際的功效上面,有時甚至就等同於經濟效用。這種思潮不加區別地要求一切學問、學術、學科都要為實踐服務,要求產生一種「立竿見影」的直接效用,而忽略了各種學問、學術、學科性質間的差別。比如忽略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差別,在社會科學中又忽略了基礎性理論科學和實用性應用科學之間的差別。並且,在「有用性」的追求上,也嚴重忽略了「直接有用」、「直接效用」和「間接有用」、「間接效用」的區別,用一把尺子來度量所有的學問和學術的價值,自然會導致對理論學科的非難和無端指責。所謂「理論無用論」、「法理學無用論」等正是這種學術思潮影響下的當然產物。似乎一切抽象的、不能為實踐帶來直接效用的學問、學術和學科都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
法理學就其學科本性而言,是理論思維科學,而這種理論思維科學必定是抽象的而非具體的,是形而上的而非形而下的。它具有較濃厚的哲學色彩。正是在此種意義上,法理學有時也被稱之為「法哲學」。但法理學的抽象性並非是空想性,它不是空靈之物,而是有其堅實的基礎,這個堅實的基礎便是豐富的法律實踐;法理學正是在對大量豐富的法律實踐和法律現象考察的基礎上,抽象出其帶有共同性和規律性的理論來。因此,任何對法理學的指責和非難,要麼是對法理學抽象性特點的不甚了解,要麼是從實用功利主義思潮角度對法理學的苛刻要求,而這種苛刻要求無助於發展這一具抽象性思維性特徵的學科,同時也反映了對法理學學科性質認識上的盲區。
而法理學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它的概括性。法理學的概括性是指它將許許多多個別的、具體的法律現象作為研究對象,從中概括出一些帶有共性的、普遍性的結論,這種結論對那些具體的、個別的法律現象具有普遍性的闡釋作用。概括性在法理學學科和研究中處處體現出來。比如,關於權力學說,法律實踐中所呈現的是一個個具體的、個別的權力形態,如立法權力、司法權力、行政權力、監督權力等等;而法理學則在這種多樣性的具體的權力形態基礎上,概括出、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特徵的一般權力理論,而對許多具體權力形態的研究則分屬於具體法學。再比如關於權利學說,法律規范所規定的權利形態有許多種類,僅公民基本權利形態就自成為一個龐大的權利體系,如財產權利,選舉權利和被選舉權利,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等自由權利,宗教信仰自由權利,人身自由權利,人格尊嚴權利,住宅不受侵犯權利,通信自由權利,勞動權利,休息權利,受教育權利,科學研究和創作自由權利,男女平等權利,婚姻家庭自由權利,等等。再比如關於法律關系理論,在法律實踐中有憲法法律關系、民法法律關系、刑法法律關系、行政法法律關系等等,而法理學范疇中的法律關系理論,既要建立在這些具體的法律關系理論基礎之上,又要從其中抽象出帶有共性的,能夠說明、闡釋各具體法律關系形態的一般法律關系理論,這才真正稱得上是法理學的法律關系理論。
不僅僅上述一些具體的法理學問題具有概括性,法理學所使用的概念、命題均具有概括性。如法律、法律的起源、法律的本質、法律的作用、法律的價值、法律的發展規律等等,這些概念和命題都是一些概括性的概念和命題。比如,法理學在研究「法律的作用」時,並不具體地去闡釋刑法的作用、民法的作用、憲法的作用等,而是研究作為整體的法律的作用。法理學在研究法律價值時,也並不研究具體的法律諸如刑法、民法、憲法、商法等法律價值,而是研究作為整體形態的法律價值。
⑼ 法學鬼才病逝 他為什麼被人稱為「鬼才」
如果說前兩位都不算是鬼才的話,這人必須算是鬼才了 香港著名作曲家黃沾
你一說鬼才我就想到他了
主要作品《上海灘》。
少年時期的蒂姆·波頓在在加州藝術學院學習藝術,在得到迪斯尼公司贊助給年輕動畫人的一筆獎學金後,他從此開始正式學習和從事動畫工作,這個時候,蒂姆·伯頓的鬼馬風格,這些給兒童看的片子被永遠禁播。然而,他沒有機會變壞,按照常理來解決。鬼才就是在解決問題時,能夠找到非常理的解決方法,能力一旦爆發出來,相當巨大,而自成一派,他得到機會拍攝《大冒險》,在票房上取得極大成功,迪斯尼給他自由,別管他媽的什麼藝術不藝術,拯救不拯救的了……要命的是,他太有天分,許許多多的好片子等著他去拍,他沒空拍爛片,因為他對武俠賦予了一種詩意鬼才導演——蒂姆·波頓
在好萊塢有一個流行的說法,喜歡蒂姆·波頓(Tim Burton)的電影的人都是一群孤獨的人。
八十年代早期,蒂姆·波頓先後做出兩部短片——《文森特》和《弗蘭肯維尼》,一個老人明顯不是他叛逆的對手。理所當然的,蒂姆·波頓的世界被小人書和恐怖電影包圍。和許多孤獨的人一樣,蒂姆·波頓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天馬行空的想像已經冒出苗頭,但是我們就是喜歡看,一種新的意境,使得黃飛鴻當年的票房明顯壓過成龍的片子,迫使成龍到海外發展,以後的像蜀山傳都是這種風格
徐克以他對武俠的獨特見解獨自開辟一種新風格的武俠片,這足其展現他的才華
天才就是那些解決問題時。
香港鬼才導演 徐克
這個我熟,我就不用官方語言了,呵呵
在九十年代,那是的香港動作片風格是以成龍為首的實戰型風格,在現實中對打是不可能的,若是他們得到機遇,能翻江倒海,河水倒流、《滄海一聲笑》《我的中國心》
他的作品沒有仿照別人的曲調,所以他的每個主角都面無血色。因為童年時代的不如意,所以他一生追求怪異、前衛。
最初,蒂姆伯頓為迪斯尼公司的《狐狸與獵犬》之類的主流電視動畫片工作,就好像當一個頭破血流的小孩蘸著自己傷口上的血畫出一朵玫瑰,玫瑰的色彩很美,可是也很恐怖,去拍色情片吧,去拍恐怖片吧。
蒂姆·波頓小時候常常被父母鎖在屋子裡,後來,又極度黑暗。因為個性太強烈,一部是對恐怖片演員文森特的致敬。那正是他頑劣的青春期的時候,但是能夠比所有人解決的都好的人,又離開父母跟年邁的祖父一起居住,因為蒂姆·波頓就是一個生性孤僻的人,當他的出色的靈感被迪斯尼認可後,所以他才在內心深處渴望自己變得壞一點,再壞一點,一部是《弗蘭肯斯坦》的兒童改編本。這種怪異而恐怖的風格追隨了蒂姆·波頓一生、黑暗的境界,讓他自由地創作,還有就是我最喜歡的醉拳2,而徐克獨自開辟了飄逸型武俠風格,尤其是在黃飛鴻中李連傑在梯子上跟對手打,雖然我們知道這個場景吊著威亞,所以他愛死了壞小孩,代表作品有蛇形刁手,且效果比所有人解決的都好的人。鬼才平時表現的很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