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防治地方立法
❶ 大氣污染防治法歸哪個行政部門執行
具體執行的部門需要看具體情況,但是根據法律第三條至第五條,可以看出各自的許可權。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制定規劃,採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減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定標准並逐步改善。
第四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考核辦法,對本行政區域內地方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實施考核。考核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❷ 大氣污染防治法中有哪些基本制度和一般制度
在《大氣污染防治法》中首先規定,國家採取措施,有計劃地控制或者逐步削減各地方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轄區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制定規劃,採取措施,使本轄區的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定的標准;同時規定,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尚未達到規定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區域和國務院批准劃定的酸雨控制區、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可以劃定為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並且進一步明確,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在這個基礎上,《大氣污染防治法》中又規定,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區內有關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國務院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核定企業事業單位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核發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對於有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大氣污染防治法》則要求,必須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和許可證規定的條件排放污染物。
❸ 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與舊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有何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於2015年8月29日修訂通過並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修訂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共設八章129條,分別對大氣污染防治標准和限期達標規劃、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超排重罰、煤的清潔化利用和重點監控范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等內容作了規定,並取消了現行法律中對造成大氣污染事故單位罰款"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限額。
此次經過修改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會有何不同呢?
與其不同的是針對現實存在的突出大氣污染問題,此次《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採取了一些得力措施,體現了立法修訂的必要性。除了響應"大氣十條"的要求,將揮發性有機物、生活性排放等物質和行為納入監管范圍,嚴控船舶大氣污染排放,加強重污染天氣預警,加強環境風險的預防和控制,細化社會參與和監督,推行排污權交易,加強與《環境保護法》銜接,增加行政處罰條款,加強行政強制力,懲處監測數據造假,規定約談制度外,此次修訂還體現了以下進步: 一是理順了大氣環境質量和污物排放總量的關系,體現了立法邏輯的科學性。
修訂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亮 點
聯防聯控
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規定由國家建立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統籌協調區域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標准,協同控制目標。
源頭治理
我們解決大氣污染防治問題,必須找准關鍵,找准牛鼻子,然後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因此《大氣污染防治法》的這次修改,重點解決的就是工業、交通,以及燃煤污染問題,這才是找准問題的所在
此次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明顯加大。據業內人士了解,其中取消造成大氣污染事故環保罰款50萬元上限額度,變為按倍數計罰,是重典治霾的具體體現,必將對污染企業產生極大的震懾作用。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曾公開指出的,此次修改的《大氣污染防治法》理順了大氣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關系,體現了立法邏輯的科學性。他認為,大氣環境管理應當以空氣質量目標管理為核心,而以前的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的分配按年度進行,沒有考慮大氣環境的實時質量、實時容量和大氣污染物的實時排放流量。此次通過的修訂草案還是採納了這一思想,規定"防治大氣污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理順了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邏輯。
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有效防霧霾出門做好防護
此次《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訂,也將給環保產業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將有力地推動另一個新的高度。
❹ 對大氣污染防治立法有何建議
損害了人們的生活環境,並且還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防治大氣污染便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
❺ 大氣污染防治法的目標和方針是什麼
根據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對大氣污染防治予以立法的目的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維護大氣的清潔,防治大氣污染;二是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三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環境要素,一切生命過程、一切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都離不開大氣。由於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向大氣排放各種污染物,使大氣中存在的有害物質超過一定的標准而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人類生活環境造成損害的現象就稱作「大氣污染」。
如果大氣環境受到了污染,就會直接危害人類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損害人體健康,阻礙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大氣污染的防治包括「防」和「治」兩個方面,即一方面是對大氣污染的預防,另一方面是大氣污染後的治理。
大氣污染防治法中的各項規定都是圍繞大氣污染的「防」和「治」展開的。只有做好大氣污染的防範與治理工作,才能夠創造清潔、舒適的生活環境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夠保障人體健康,維護公民健康工作和快樂生活的基本權利。
由於人類生產和生活不可避免會對大氣環境造成危害,因此,對大氣污染防治立法正是謀求使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以最終達到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❻ 論大氣污染防治法修改完善
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於1987年制定,並分別於1995年和2000年進行了修訂,但目前的「大氣法」已難以適應區域性、復合性和壓縮性大氣污染防治的需求。可以說,這部立法很早就面臨過時的問題,這也是這些年該法一直被要求修改的原因。第一,責任不明確。當前《大氣污染防治法》對於大氣環境責任的設定比較模糊,規定的處罰力度也很不充足,難以起到遏制環境違法的效果。第二,由於我國實行自上而下的立法模式,法律規范比較抽象概括,這極大削弱了法律的規范力度和可實施性。據了解,日本的大氣環境立法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線,先有地方立法,之後在地方立法的經驗基礎上,形成國家立法。這樣,日本的大氣環境法律就比較具體明確,而且相關制度比較成熟,實施性較強。由此可見,在今後的大氣污染防治立法發展中,應當賦予地方更多的機會和功能,國家立法應當為地方或區域立法提供基礎和必要的協調及保障機制。第三,面臨諸如PM2.5、排污權交易等新法律制度的出新,現有立法主要制度有些過時,不足以應對目前更為復雜多變的大氣環境狀況。第四,大氣污染涉及經濟生產及消費生活的多個層面,因此從行政管理的角度出發,就不是一個部門能完成管理的領域,需要不同部門協作管理。比如對於大氣污染,需要涉及能源、工業、交通等部門的涉入和協同。目前的大氣污染防治立法對於部門協作管理方面的規定極為原則化,缺乏具體、可操作的機制設計。第五,當前大氣污染防治法偏重行政法,一定程度上對於民事及刑事部分較為忽視。這使得相關污染排放主體僅有行政法上的責任,難以通過民事訴訟,甚至刑事訴訟實現其責任。這主要是由於在大氣污染防治法中對民事及刑事責任的規定極為簡單,缺乏更進一步的相關規定,使得難以與民事及刑事有關法律進行配合、協調,不能順暢銜接。產業部門阻力、立法排期所限和公共參與都是造成立法進程緩慢的原因。為了更好地發揮《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作用,需要在以下方面進行修訂,包括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規定總量控制制度;進一步完善機動車尾氣污染的管理措施;加強和完善責任制度;完善配套立法和實施機制,建立與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完善環境保險或環境民事訴訟制度;完善大氣環境公共參與及信息公開制度;完善排污許可權證制度。
❼ 環境保護法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有哪些要求
我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於1973年8月在北京舉行,會後從中央到各地區、各有關部門,都相繼建立起環境保護機構,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加強對環境的管理。1974年成立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中國第一部關於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綜合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在1979年9月13日的五屆人大常委會上通過,同日公布施行。《環境保護法》在第三章中明確規定,在大氣污染方面要求「一切排煙裝置、工業窯爐、機動車輛、船舶等,都要採取有效的消煙除塵措施,有害氣體的排放,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該法還規定了獎懲條例,凡對污染和破壞環境、危害人民健康的單位可予以批評、警告、罰款、或責令賠償損失、停產治理。嚴重污染和破壞環境,引起人員傷亡或者造成重大損失者,應承擔行政責任、經濟責任,直至刑事責任。《環境保護法》已於1989年正頒布實。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它關繫到我們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關繫到四個現代化建設的成敗,關繫到當代人的切身利益和子孫後代的利益,具有深遠的意義。它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決不是權宜之計。保護環境,合理使用自然資源,防止污染和公害是一個戰略問題。由於它涉及面廣,影響深遠,所以環境保護應該作為我們國家一項基本國策。
❽ 《大氣污染防治法》主要規定了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主要內容有大氣污染防治標准和限期達內標規容劃、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大氣污染防治措施、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重污染天氣應對和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於2015年8月29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8)大氣污染防治地方立法擴展閱讀
內容解讀:
堅持源頭治理,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能源結構,提高相關產品質量標准。一是明確堅持源頭治理,規劃先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能源結構。
二是明確制定燃煤、石焦油、生物質燃料、塗料等含揮發性有機物的產品、煙花爆竹及過濾等產品的質量標准,應當明確大氣環境保護要求。三是規定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調整能源結構,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產和使用。
❾ 《大氣污染防治法》對國務院,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
18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國家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內有關省停止露天燒烤、停止幼兒園和學校組織的戶外活動、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等應急《大氣污染防治法》對國務院,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