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中醫

法治中醫

發布時間: 2022-01-13 18:57:27

Ⅰ 聽說無錫有個很有名的老中醫,叫金子清,專看胃病,老人已仙逝了,現在是他女兒接手,求詳細地址,謝謝!

無錫濱湖區雪浪鎮向陽村金巷村21號(中醫金志青已經仙逝,現有女兒兒媳在接診,不知道現在那邊拆遷了沒)9到向陽站下再問.105.133.77.95到底站再問,都可以到的~~~~~

Ⅱ 中醫四大醫典是什麼

黃帝內經 傷寒論 金匱要略 溫病
稱為中醫四大經典

駁 魚12345678同志

呵呵 駁 魚12345678同志,不知道就不要亂說,中醫學的四大經典並不是你在網上搜索後就隨便說的答案。的確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本來是一本書 為傷寒雜病論 。但原本的傷寒雜病論早就失傳了,後經王叔和整理而分 傷寒論 和 金匱要略兩本書 且在後代才分別出現在世,且相差數百年 。另外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從理論體繫上講風格是有所不同的。傷寒論 主要是以六經辨證為主,從外感病入手,解釋疾病在人體內的傳變過程 經文一共398條 從太陽病到厥陰病,金匱要略 則是以治療雜病為主,方葯風格與傷寒論有很大差異。
1.對於溫病學,您的說法則更加荒唐,溫病學 是在清朝的時候逐漸形成的流派,以葉天士 吳鞠通 為代表。主要是治療中醫學中的熱病為主——類似於現在的傳染病。 主要代表作是 溫病條辨 溫熱經緯 且學派代表方劑為 銀翹散(現在還有賣 治療風熱感冒) 桑菊飲等。
2.內經 傷寒論 金匱要略 溫病學 是每一個時期中3.醫學極大發展的里程碑。其理論體系各有不同。
其中內經主要是對人體五臟六腑 陰陽氣血 生理病理的論述,其中方葯並不多,且臨床少用。
傷寒論,創建了六經辨證的方法,提出了桂枝湯、麻黃湯 等一系列經典方劑。因此又被稱為醫方之祖。
金匱要略則在北宋時期才重現江湖,北宋校正醫書局孫奇、林億等根據王洙在館閣中發現的蠹簡文字,重新加以整理編校,取其中雜病為主的內容,改名《金匱要略方論》。書中重點論述了內科病證,諸如痙、濕、暍、百合病、狐惑病、陰陽毒、瘧病、中風歷節、血痹、虛勞、肺癰、咳嗽上氣、奔豚氣、胸痹、心痛、短氣、腹滿、寒疝、宿食、風寒積聚、痰飲、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氣、黃疸、驚悸、吐血、下血、胸滿、吐血、嘔吐噦、下利等40多種。同時還論述外科、傷科如癰腫、腸癰、浸淫瘡、刀斧傷等病證。此外,設有女科病證的專篇論述。
清代葉天士、吳鞠通等的溫病學說問世,標志著溫病學派的體系形成。溫病學派形成之前,基本上延用仲景《傷寒論》體系的法則治療溫病。溫病學派形成之後,在溫病的治療上,提出了一個有爭論的原則問題,即仲景傷寒是否包括溫病?溫病與傷寒的治法各不相同,如葉天士主張傷寒治法大異,吳鞠通指出:「若真能識得傷寒,不致疑麻桂之法不可用;若真能識得溫病,不致以辛溫治傷寒之法治溫病」。而用仲景傷寒治療溫病的醫家,則持論相反,認為仲景傷寒是廣義傷寒,包括溫病在內。傷寒治療法則,可以用於治療溫病,如陸九芝認為,「溫熱之病,本來於傷寒之中,而溫病之方,並不在傷寒之外」。陸淵雷認為,「近世醫家,輒謂傷寒與溫熱相對,乃誤也」。說明在臨床實踐中對溫病治療的學術爭鳴上,存在兩大派別。從辯證上講溫病學以 氣血三焦辯證為主。
從目前,國內中醫學院的課程設置來看,根本沒有《難經》和《神農本草經》,從研究生學位點建設來看 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分四個 內經 傷寒 金匱 溫病
以上四個學位點都有碩士或博士學位授予權。如果樓主不信可以去相關校園網去查,而沒聽說過有什麼 難經穴博士 或本草經博士。
送樓下一句話: 獨學則無友,孤陋則寡聞。 別不懂裝懂,不知道就別輕易否定別人。 謝謝

Ⅲ 現在用涌吐法治病的中醫有誰把醫院地址說下

哈哈,很少了!現在的醫生負責任的幾乎沒有,都不去找那個麻煩了。關鍵是病情適合不適合涌吐法,必須是痰涎在上焦啊,這個才是問題的根本。

Ⅳ 中耳炎中醫有法治嗎,經常不舒服,平時需要注意什麼

中醫當然能治療中耳炎了。中耳炎的話,臨床的話分為分泌性中耳炎跟化膿性中耳炎。不管哪種,中醫治療方法都很多,效果很明顯。中醫治療中耳炎方法有針灸療法,在耳朵上的穴位上貼壓王不留行子法,在特定的一些穴位上注射維生素b1等葯物,耳朵有膿的應先清潔之後,再在耳朵內滴葯或者吹葯,最後的就是通過辨證論治,開取中葯方劑口服,治療效果很明顯。
平時要注意飲食,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食物最好是選擇清淡一些。

Ⅳ 中醫治療法則有哪些

發汗法(解表法)

本法是服用葯物使病人發汗,通過發汗驅除在表之邪,故在外感初起,病邪侵犯肌表時應用。汗法還有透疹(透表)作用,故當麻疹初起、疹將透未透之際,宜發汗以透疹;發汗又能消腫,故亦用於水腫病症,特別是水腫初起,上半身腫較著者。但運用汗法的原則是必須具有表證。由於表證主要有表寒、表熱兩型,故汗法又有辛溫發汗和辛涼發汗的不同。

發汗解表以汗出邪去為度,過汗可以傷津,甚至汗出不止,引致虛脫;體質素虛的人,根據情況可配伍補益等法進行治療。

清熱法

本法是用寒涼葯物以清熱,用於熱證。具體應用時尚應分辨是氣分熱、營分熱、實熱、虛熱、何臟腑熱等不同,而選用不同治法。如熱在氣分,熱熾津傷,可用甘寒清熱,因寒能清熱,甘能生津養陰之故。如熱在氣分,或為實熱,可用苦寒清熱,因苦能瀉下助寒以瀉火解熱。如熱在營血,可清營涼血。如邪熱傷陰,水不制火,因養陰清熱。此外臟腑之熱,因各臟腑病症表現之不同,宜分別採用清臟腑熱的方法。

清熱法不宜久用,特別是苦寒清熱,常能損害脾胃,影響消化。

瀉下法

一般是指通下大便,以排除腸內積滯。無論腸中實熱之便秘,或熱結旁流,以及腸垢結滯的痢疾,均可應用寒瀉下,實熱隨瀉下而去。腸中冷積,可用溫下之法,溫以去寒,瀉下以去積。虛性便秘,用潤滑之劑以通大便,為緩下通便法。此外,對於實證腹水,亦可通過峻瀉以逐水,而選用下法。

下法用於里實證時,常為急下以祛邪,用之不當,或久用亦能傷正。

溫里法

本法是用溫熱葯祛除寒邪,用於里寒證。溫熱葯既可祛寒,又可扶陽,故對寒邪直中,或陽虛生寒者,可用溫中祛寒法,對陽氣虛脫者則用回陽救逆(回陽固脫)法。

溫法用之過度,亦能傷陰。

祛濕法

濕在中焦,濕阻較輕,可用芳香化濕。芳香之物可使氣機流暢,改善消化機能,故可使輕度之濕隨之而去。濕阻較重,便用苦溫燥濕,因苦味能燥濕,溫性亦燥,苦溫燥性較烈,可去重症之濕。前二者統稱化濕。如濕與熱邪結合,便應根據濕和熱的輕重,一面清熱,一面化濕,稱清化濕熱法。濕在下焦,則當淡滲利濕,能過利尿以祛濕。中焦濕邪較重;亦可結合利濕法。

應用化濕、利濕之法亦應慎重,過用亦可傷津。

祛痰法

治痰之法有化痰、消痰、滌痰(豁痰)3種。一般的痰,多用化痰法。化是逐漸化除之意。辨別痰之寒熱,結合痰之成因,選用不同化痰之法。如為熱痰,宜用清化熱痰法;如為濕痰,宜用燥濕化痰法;如為寒痰,宜用溫化寒痰法。如痰濁凝滯,化之不去,則用消痰法。痰濁內阻,氣逆喘促,用消痰法可使痰消氣順,哮喘乃平。痰濁凝滯經絡,如痰核、瘰癧,亦用消痰法以散結。頑疾停聚,化痰、消痰均不能去,則用滌痰(豁痰)法。「滌」是盪滌攻逐之意,使粘痰瀉下而出,多用於中風、癲狂、痰涎壅塞。

理氣法

氣之為病,一為氣虛,一為氣滯,一為氣逆。氣虛應用補氣法,氣滯、氣逆則用理氣法。理氣可使氣機舒暢,滯可行,逆可降。氣滯多見於肝、胃、腸,應用舒氣、行氣之法以消除脅脹腹滿。氣滯重則用破氣法。氣逆用降氣之法,以消除胃氣上逆之惡心、嘔吐、呃逆以及肺氣上逆之咳喘。

在應用行氣、化痰、利濕、活血、瀉下等法時,常配合理氣法,以免造成氣滯,並有助於祛除病邪。

理氣法所用之葯大多辛香而燥,重用久用能耗氣、散氣和傷津,對血虛、陰虛以及火旺等症,用之宜慎。

祛淤法

血淤應祛淤,各種病症如痛症、內臟腫塊、經閉、瘡瘍等凡是由於血淤所致者,皆當祛淤。淤血輕者應活血祛淤,常與理氣法配合;淤血重者則當攻逐血淤,常與瀉下法配合。

止血法

止血、嘔血、咯血、便血、尿血、血崩等各種出血均可用止血法。但治療出血除緊急採取止血措施之外,還應針對其出血原因進行治療。如由熱而致出血,則當清熱涼血止血;如因氣虛不能攝血,則當益氣止血。出血初起,禁用大劑涼血止血,以防淤血內停。

消散法

一為消導,一為消積。消導法主要用於飲食停滯,以消化導下。消積法用於凝結有形的腫塊,這種腫塊多由氣血痰淤,逐漸凝結而成,故用消積法使其逐漸消散。消散法與瀉下法近似,但有不同。消散法雖能消導逐邪,但不如瀉下法之猛攻急下,而是逐漸消散,緩以圖功。

補益法

本法用於虛證。具體應用時應分析氣血、陰陽、臟腑諸虛之不同,而分別採用不同的補法。氣虛補氣(益氣)、血虛補血(養血),陰虛宜滋陰(養陰、補陰、育陰),陰虛陽亢,宜滋陰潛陽,陽虛宜助陽(溫陽),有時在正虛邪存時亦可使用補虛扶正的方法以祛邪。

應用補法必須照顧脾胃,如脾胃虛弱,不僅影響飲食的消化吸收,也影響葯物的吸收而使補法達不到應有的作用。

和解法

臨床上,凡是不能用前述諸法治療的疾病常採用和解法。和解是調和的意思,它有祛邪扶正、調整臟腑偏盛偏衰之作用。如外感病中病邪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非發汗、清熱、瀉下等法所能解決的,常採用和解法驅除病邪。又如雜病中肝脾不和、肝胃不和、腸胃不和等,均可採用和解法以調節肝脾、肝胃的盛衰,而使之恢復正常。

上述各種治法,可以單獨應用,但對病情復雜者,單用一法不能解決時,常數法合用。如表裡俱急,內外邪盛,便應「汗下並用」(表裡雙解)。如上熱下寒或上寒下熱,便應「溫清並用」。

如體質素虛,感受實邪,或病邪不解,正氣漸衰,以致正虛邪實,便應「攻補兼施」。如此配合應用,才能收到更好的療效。

Ⅵ 古代中醫六不治是指什麼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本名叫秦緩,因為醫術高超卓絕,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以神話中的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因此得名。

Ⅶ 中醫如何用古法治今病

辨證論治,今天的病名中醫一般不管,要管也可能是答辯或者論文什麼的需要,不然的話按照今天的病名開方子,那絕對開錯,所以我們經方醫師或者學習者都會辯證論治。

Ⅷ 中醫埋線法治聞膽囊息肉有效嗎

中醫埋線法也是通過刺激穴位疏通經絡,從根本上去除病因,控制病情,用於治療膽囊息肉應該有不錯的效果

Ⅸ 中醫透發法法治濕疹 血熱血毒做什麼檢查 急急急

四診 望聞問切
做其他檢查那是為了創收

Ⅹ 中醫放血遼法治焦慮症具體怎麼操作

你好,建議你最好去正規醫院中醫科在醫生指導下治療,自己不要盲目治療,以免感染炎症。

熱點內容
肖建雄律師 發布:2025-02-13 18:39:02 瀏覽:72
法治宣講主持詞 發布:2025-02-13 18:20:04 瀏覽:340
安陽燃煤條例 發布:2025-02-13 18:16:39 瀏覽:282
民事訴訟法訴訟雙方 發布:2025-02-13 17:41:19 瀏覽:214
商洛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13 17:14:45 瀏覽:265
刑法解釋的原則 發布:2025-02-13 16:37:43 瀏覽:17
市場經濟法的作用 發布:2025-02-13 15:47:53 瀏覽:726
法考過了cpa免考經濟法嗎 發布:2025-02-13 14:19:22 瀏覽:662
臨海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13 13:42:37 瀏覽:211
合同法江平 發布:2025-02-13 13:31:01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