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法治課
❶ 中小學生的法治教育,哪些方面是重點
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艱巨的任務。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法制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的重要位置。首先從穩定局勢看,需要深入普法,進行法制教育。當前,我們全國各地政治形勢、經濟形勢是穩定的,社會治安也是基本穩定的,這是主流,是必須充分肯定的。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法制教育應該更偏向於一些法律常識的普及,讓其規范自己的行為,知道紅線在哪裡!!
學法的目的是為了懂法用法,可以在學校成立一些關於法治方面的志願組織,在校內校外組織一些小型的法律志願活動,主要以普及宣傳法律知識為主。不然也可以參與觀摩和處理一些身邊的小小法律問題。
教育就是要反復講,講反復。講的形式豐富多彩,講反復要注意考核和評估。形成濃厚的氛圍。這樣是軟教育與硬教育手段相結合的方式。
❷ 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道德與法治
自2016年起,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將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將小學、初中政治課更名為「道德與法治」,無疑是教育主管部門對依法治國戰略的響應。真正要實現法治教育的良好效果,必須極力避免這么幾種做法:一是把法律壓縮為乾巴巴的文字,讓孩子死記硬背,這樣只會讓孩子對法律心生厭惡;二是把法治課上成遵紀守法課,偏重刑法、處罰法等義務性規范的宣教,這樣可能令學生對法律心生恐懼;三是把法律教成一種純粹的工具,而缺乏培育精神層面的信仰基因,這樣將會加劇法律工具主義的流行。
❸ 幼兒園弘揚法治精神主題教案小班
【活動背景】
做好法制宣傳活動,舉行「學習憲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主題班會,積極響應號召。
【活動目的】
1.通過班會,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完善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2.引起學生的現實關注,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將校內法制教育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有助於學生自覺地提高公民意識和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感、社會認識能力。
【活動方式】
班幹部主持,師生共同參與,以講解、朗誦、討論、競賽等形式展開。
【活動要求】
注重人人參與,講究活動秩序,聯系實際。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開場導語,說明對中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意義。
甲:學習法律是社會進步對個人的外在要求。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法制建設的逐漸完善,人們的生活與法息息相關。學法、守法、用法成為社會的一種風尚,不懂法、不學法的人在現今社會將寸步難行,無法立足,因此,在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是社會對人的要求。
乙:法制精神是現代人的一種內在修養。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內在素質的內涵正在逐漸豐富。以前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現代人除了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之外,還應該具有人文和法律精神。
甲:尊法守紀是每個社會公民的義務,
乙:尊法守紀是保護每個人個人利益的保障。
合:為此我們開展主題為「學習憲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的主題班會。
二、《憲法》法律知識簡介(學生10人)。
主持人:《憲法》共四章:第一章,總綱;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章,國家機構;第四章,國旗、國歌、國徽、首都。
10名學生帶領同學們學習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三、案例結合,討論法律案例。
主持人:同學們,法律離我們並不遙遠,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許許多多鮮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訴我們,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學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學們都有十七、八歲了,相信大家都會判斷是非對錯,可是,為什麼又有那麼多的未成年人因為一時的糊塗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沒減,面對這個沉重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深思呢?
案例一:據《閩西日報》報道:2005年6月26日中午,某中學生林某因與同年級同學鍾某發生矛盾後斗毆,當晚8時許鍾某糾集同學挾持林某到校外一小巷內,將林某打倒在地。後來林某起身掏出水果刀,對其中的王某等人亂刺後逃離現場,王某被刺後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11月17日,縣法院以林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林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
案例二: 2010年12月11日上午7點20分左右,楚雄市紫溪中學高二1班學生小陽與同班同宿舍同學小磊在男生公寓401室因發生口角沖突,小陽用刀捅傷小磊,另一名同班同宿舍的同學小宇在勸架過程中也被小陽捅傷,之後小陽割腕自殺。當學校領導趕到現場將3名學生送往州醫院救治時,小磊和小宇經搶救無效死亡,小陽在醫院包紮後被公安機關控制。
案例三:06年,一名19歲青年利用木馬程序通過極復雜的手段,在三天內從一名網友的網上銀行賬戶分16次盜走存款1.5萬元。上午,黑龍江青年於龍因涉嫌犯有盜竊罪在朝陽法院受審。法庭上,於龍對自己的行為後悔不已,痛哭流涕。被帶出法庭的一刻,他回過頭向旁聽席上早已淚流滿面的母親喊了一句:「媽,對不起。」於龍實施犯罪時剛滿18歲。據於龍講,他上初中的時候曾在一家電腦公司打工,從事電腦配件工作。被捕前於龍處於無業狀態。
案例四:06年,15歲的小傑是一名網路游戲的玩家,有一天看到化名「白天使」的玩家,竟然有等級相當高的裝備,讓小傑好生羨慕,小傑和「白天使」聊了起來,發現「白天使」竟就在不遠的網吧,突然心聲歹念,打算帶著一群朋友前去,脅迫「白天使」將裝備交出來…為了網路裝備,不少青少年寧願以援交、詐騙、恐嚇手段來得到寶物,類似這樣的案例,已成社會隱憂。
案例五:16歲的少年胡某在合肥市一網吧里玩「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戲時,由於技術欠佳,每次都被別人「捅」倒。坐在旁邊的一同齡少年忍不住對胡某冷嘲熱諷。在網路上「殺」紅了眼的胡某當即火冒三丈,抽出隨身攜帶的刀具捅向這位少年,致使其當場死亡。而胡某依舊深浸在暴力游戲中。
案例六: 誰應為未成年人夜不歸宿負責任?曉雪今年17周歲。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課余時間常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進行小的賭博,觀看色情淫穢電影,甚至夜不歸宿。叔叔得知此情況後告訴了曉雪父母,並勸說他們多管管孩子。可他們卻說曉雪已經懂事,不會出問題的。無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曉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李某卻反唇相譏:「你侄女願意住在這兒,叫我有什麼辦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請問,曉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為是否違法,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案例七:「才5塊錢就要判刑呀」幾個中學生談及下面這個案例時,幾乎都表現出驚訝,都不理解:區區5元錢怎麼和觸及刑法呢? 某中學上高三的王某某等四人在某網吧碰面,其中馬某提出「弄點錢」上網,其餘三人表示同意。四人將路過此處的陳某從自行車上拉下,對其一頓拳打腳踢,搶得現金5元後逃離現場。案發後四人相繼落網。法院認為四被告行為構成搶劫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並處罰金4000元及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並處罰金4000元。因在緩刑期內,他們為此失去了寶貴的高考機會,但悔之晚矣。
案例八:16歲的男孩小華雖然從小愛玩好動,但學習成績還算不錯。這個年紀的孩子,愛打游戲機的挺多,小華也不例外。一次,在游戲機房裡,小華認識了一群「哥們」。他們掏出一種白色粉末,圍坐在那裡吸,一副「飄飄欲仙」的樣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華的好奇。當「哥們」慫恿他嘗一口時,小華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手。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後來,為了弄錢吸毒,小華開始學會說謊,學也沒心思上了,甚至騙起低年級同學的錢。
案例九:「我爸是李剛」 。 2010年10月16日晚,一輛黑色轎車在河北大學校區內撞倒兩名女生一死一傷,司機不但沒有停車,反而繼續去校內宿舍樓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學生和保安攔下,該肇事者不但沒有關心傷者,甚至態度冷漠囂張,高喊「有本事你們告去,我爸是李剛!」後經證實了解,該男子名為李啟銘,父親李剛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長。此事一出迅速成為網友和媒體熱議的焦點,「我爸是李剛」語句也迅速成為網路最火的流行語。
案例十:「葯家鑫事件」。 21歲大學生葯家鑫,深夜駕著私家車看望女友,途中撞倒騎電動自行車的女服務員張萌(化名),下車後發現張萌在 看自己的車牌號,葯家鑫拿出刀子,對張萌連捅8刀,致其死亡。
小結:由於法制觀念淡薄,法盲現象嚴重,在不知什麼是違法犯罪的情況下觸犯刑律的事也屢有發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識,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時卻不會保護,吃啞巴虧的人也確有不少。所以我們青少年要學法,知法和守法,更要學會用法。
四、討論:青少年犯罪原因(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
沉迷網路,盲目攀比,交友不慎,沾染惡習,情感糾葛,模仿追風,驕縱溺愛,粗暴管教,流浪失控。
國家的有關的規定: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一年齡段稱為完全負刑事責任時期。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一年齡段成為相對負刑事責任時期。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一年齡段稱為減輕刑事責任時期。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一律不負刑事責任。這一年齡段稱為絕對無刑事責任時期。同時刑法還明文規定,因不滿十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五、學習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徵兆,杜絕犯罪。
1.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成績無緣無故的下滑, 不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考試時進行抄襲,對考試結果不以為然,留級也無所謂;
2.對事物的興趣開始變化,勞動懶散,上課思想不集中,而對武打、言情和低級庸俗甚至黃色的錄像、書刊和光碟甚感興趣;
3.經常遲到、早退、曠課,厭惡學校生活,這種孩子如果與校外的不法分子或無業人員有了聯系,就會越來越不願意回家;
4.心理方面有變化,如精神恍惚,情緒波動,舉止反常,心神不定,東張西望;
5.對教師和家長的關心幫助表示反感,甚至懷有敵意,惡語頂撞,有時給教育者出難題,看笑話;
6.對遵守紀律、要求進步的學生進行諷刺、挖苦和打擊,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跡或不法行為的人,把反社會的人格或行為當作是「勇敢」的表現;
7.原本養成的生活規律出現變化,如從早起變成睡懶覺, 從注意衛生變為邋裡邋遢、不修邊幅甚至骯臟,或一反常態地特別喜歡梳妝打扮;
8.道德品質起了變化,如從誠實變成愛撒謊, 愛說空話、大話、假話,從謙虛變成傲慢,從斯文變成野蠻,喜歡逞能,從文明禮貌變成口吐穢言、動作粗野,或在家長、老師面前循規蹈矩,而背後卻胡作非為;
9.結交不三不四的人,或與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結交, 或拉幫結伙聚在一起甩撲克打麻將,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場所, 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亂;
10.過分追求物質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為習慣,如抽煙喝酒等。
六、法律知識搶答。
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法律知識竟答,法律知識竟答分抽簽必答和小組搶答兩部分,必答題20分(每組抽5題);搶答題答對10分,答錯扣10分,最後看哪個小隊得分最多就是優勝小隊。知識競賽題目由法律知識中抽取。
必答題: 共20問(略);搶答題: 共14問(略)
七、活動總結。
不管一個人的知識多麼豐富,一個人的家庭背景如何好,當他帶上法盲的眼鏡時,就容易走錯路,跨過法律的界線。讓我們擦亮法律的鏡片,讓他們與法同行吧。
共勉:「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
佛教中有個故事,說一日佛祖閑坐於花園的井邊向下望去,看到無數生前作惡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惡而飽受地獄之火的煎熬。此時,一個江洋大盜透過地獄之火看到了慈悲的佛祖,立刻向佛祖高聲呼救。佛祖以他睿智的目光看到此盜生前雖然殺人越貨,無惡不作,但是,有一次走路正要踩到一隻小蜘蛛時,卻突生惻隱之心,移開腳步使其得以存活,成了一生中罕見的善業。佛祖決定用那小蜘蛛的力量來救他脫離苦海。一根蛛絲從井口垂了下去,那大盜發現了,並立刻抓住游絲向上爬去。不想其他備受煎熬的惡人們看到了也蜂擁上來抓住了游絲,任憑大盜惡聲大罵,他們仍然拚命地向上爬。大盜怕游絲不堪重負,毀了自己脫離苦海的惟一希望,便抽刀將身下的游絲砍斷,結果,本來攀很多人都安然無恙的蜘蛛絲卻突然崩斷,大盜也因拋棄了心中最後的憐憫,而重新跌入萬劫不復的地獄。這個故事至少告訴我們:很小的善,可以拯救很多人的生命;很小的惡可以毀了一個人最大的希望。
❹ 孩子知識面窄,道德與法治課如何做到兩全其美
想要做到道德和法治,兩全其美的話,那麼就必須花時間跟跟孩子溝通交流,引導,並且同時讓孩子加強學習,雙管齊下。
❺ 怎樣培養孩子們的法治思維
青少年法治教育與成年人普法不同,在理念上更強調法治啟蒙,在內容上強調回歸青少年的生活世界,旨在培植青少年對法治的信仰。
要更好地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學校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在課程上,通過整合將法治內容滲透進語文、歷史等學科;在教學方式上,強調互動,突出學生主體;在學校管理上,強調民主參與,依法治校。
同時,社會資源需要被更好地整合統籌,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支持,在師資培訓、參觀考察、氛圍營造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此外,家長也應做好示範作用,成為守法的積極榜樣。
此外,橫向上構建家-校-社區為一體的法治育人氛圍;縱向上圍繞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法治素質的提升成為其內生性需求。在具體方式上,應注重引導,避免教條式的法條說教;並豐富法治教育的方式,如法律漫畫、視頻節目、與法律相關的游戲等。值得關注的還有加強法治教育相關研究,挖掘青少年法治教育規律,提升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和系統性。
法治思維說到底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法制社會一名合格的公民知法,懂法,守法是基本前提。除了學校,社會組織的法制講堂,家長也應該積極參與,多通過生活遇到的小事積極普法來說明法制的重要性和嚴肅性。
(5)孩子們的法治課擴展閱讀
延伸閱讀——最低刑責年齡下調至12周歲確有必要: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12月26日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至12歲,如今算是塵埃落定,理性客觀地來說,這樣的下調確有必要。數據統計顯示,我國14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占犯罪總量的比重已從2009年的12.3%上升到2017年的20.11%。
甚至於,近年來一些惡性犯罪事件的背後,也有一些14歲以下孩子的身影,比如「湖南沅江弒母案」,案中男孩才12歲。更令人痛心的是,有的孩子犯罪後因未到刑事責任年齡免於刑罰,多年後居然再度犯案,且手法更加殘暴,類似案例頻發的確給現實社會敲響警鍾。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成長與發育的時間也相應提早了。之前的孩子可能到十五六歲才看起來像個「小大人」,如今十二三歲看起來像「小大人」的已屢見不鮮,但是個子長得高並不意味著心智的成熟,人高馬大的孩子若是從事犯罪行為,危害的確會更大。緣於此,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的現實,其所彰顯的就是法律的與時俱進。
❻ 加強對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活動,你知道哪些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從小培養法律意識,進行法律素質培養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而且還能提高其自我保護意識。中小學生能否遵紀守法,關乎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重加強對中小學生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六、家長也要負起責任,與學校聯合起來強化孩子對於法律知識的學習。家長要時時注意孩子的身心發展,與孩子平等溝通,不僅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條件,還要注重提高孩子的精神素養。
❼ 加強對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活動,你認為有哪些措施
小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溫室的花朵也是國家的未來,小學生的教育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對孩子的思緒做好正確的引導就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一個國家的安定和諧離不開人們的遵紀守法,加強人們的思想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加強小學生的法制教育能夠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在學校當中一般是傳授知識為主,但是如今加強孩子們的法制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長大後遵紀守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對於加強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活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開展。
一、開設法制教育課程
在如今傳統學校當中,幾乎都沒有法學教育的課程體系,所以如果想要加強小學生的法制教育目的,那麼開創科學的法治教育課程體系是非常重要的,應該編撰相應的教材和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來系統地培養孩子的法制觀念,將法治教育課程與傳統科目放到同等的位置才能夠得到人們的重視。
❽ 對孩子進行「法治教育」,該如何讓孩子知法更懂法
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給孩子看一些關於法律的事情。這樣的話就要讓孩子能夠更知法懂法,因為現在很多的孩子,其實在小的時候,他是非常不知法懂法的,有時候總是犯一些犯法的事情,所以我認為給孩子們普法讓他們知法懂法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這就是我認為的,如何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進行一些普法的東西,因為孩子小時候如果不了解這方面的東西的話,他還有可能在小的時候就發一些事情,這樣家長就會很後悔,所以一定要在小的時候就給孩子進行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