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

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

發布時間: 2022-01-14 08:28:19

❶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實現什麼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現代社會治理的智慧結晶。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發展中國家,當然應該選擇人類最文明、最科學的治理方式,那就是法治。

法治又有資本主義模式和社會主義模式之分,所以中國必須立足國情,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體系,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在宏大的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格局之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國家治理的深刻變革,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堅實保障。

我們之所以要選擇法治,也是從我國的歷史傳統及近現代的探索中總結出來的。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傳統中,我們國家一直是崇尚德治的,法治處於輔助地位。

但進入近現代以來,為了使國家更加富強繁榮,無數仁人志士對如何治理國家進行了一代又一代的探索。中國共產黨人將中國傳統和西方先進理念結合在一起,用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進行了長達兩個甲子的探索,最後得出了科學結論。

(1)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擴展閱讀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道路。

新時代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❷ 怎樣理解「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的具體落實

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要求,完全符合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治國理政基本方略不斷完善和發展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到2020年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且對小康社會提出了諸多新要求。其中一項重要要求就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這里涉及兩個重要概念:「國家各項工作」的范圍和「法治化」的判斷標准。《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升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的高度來認識,很顯然,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間存在著邏輯上的遞進關系和政策上的連續性。從邏輯上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評判指標,同時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的必要條件。沒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就沒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必須達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
「法治化」與「現代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從建設「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角度來看,「法治的現代化」與「現代化的法治化」的任務具有同等
重要的意義,「法治化」與「現代化」必須齊抓共促、齊頭並進,才能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伴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不斷向前發展的。從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十六字方針到黨的十八大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針,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以保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的社會主義法治的現代化進程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以新十六字方針為依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時代主題,圍繞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各項要求,提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以及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的具體任務,為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法治化的制度依據和實踐基礎。

❸ 如何處理政府治理現代化與依法治國的關系

國家治理現代化與依法治國的提出,
既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回選擇,
也體現了新一屆答領導人在治國理政問題上的創新思維與科學精神。
現代國家而言,是否具備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和良好的治理能力,直接影響到現代國家政權與社會的穩定、發展。
依法治國既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方式和必然要求,同時還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❹ 全面推行依法治國 實現什麼 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推行依法治國主要是實現公平,只有在公平的法律框架下管理國家,才能使國家健康發展。

❺ 依法治國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義

給你推薦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應該是這個意思
題目: 求是:國家治理現代化將擺脫專人治走向法治

還有兩屬篇文章可供參考:民主法治:國家治理的現代化之路
王韶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核心是法治化

❻ 為什麼說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簡單的來說,就是與其讓一些人一直握著一些權力,並藉此貪污腐敗,不如給他們點壓力,讓他們死的明白點,並給人民一個提供安全有保障生活的依據,讓人民有個幸福的期盼,而且最關鍵的是(個人意見),進一步保證自由的市場經濟,使那些有能力的人去創辦企業,引進並創造先進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現代化。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❼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是全面依法治國嗎

對的。

這是因為,如果沒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不會有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國防等其他實體的現代化。現當代歷史表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國家現代化的「軟實力」。

它的現代化達到什麼程度,直接決定著國家整體現代化水平。因此,必須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豐富和拓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

在我國,社會的發展進步,關鍵在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要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因為,

第一,從法律規定看,中國共產黨是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的執政黨。只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別的什麼政治力量,具備領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法定資格。

第二,從黨的性質看,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的、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先進政黨。只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別的什麼政治力量,能夠正確把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前進方向,作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

第三,從實踐看,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方面的成效是顯著的,治理能力是舉世公認的。只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別的什麼政治力量,能有效地動員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推進國家治理工作始終平穩健康地向前發展。

(7)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擴展閱讀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當前行政主體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執政團隊一定程度上仍還存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夠和行政效能發揮不到位的問題,不能適應新形勢,離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距離。

這種現象的存在有其客觀性。主要原因在於,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形勢下,一些幹部還沒有適應中央重塑政治倫理和政治生態的決心以及實踐,還沒有從舊有的認知模式、行為方式和「官場文化」中走出來。在這種狀態下,難免在工作中「比比劃劃做樣子」,使行政效能受到了抑制,因而也就談不到推動高質量發展。

❽ 如何處理政府治理的現代化與依法治國的關系

國家治理現代化與依法治國的提出,既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選擇,也體現了新一屆領導人在治國理政問題上的創新思維與科學精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中,十八屆四中全會也將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課題。國家治理現代化與依法治國的提出,既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選擇,也體現了新一屆領導人在治國理政問題上的創新思維與科學精神。

就現代國家而言,是否具備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和良好的治理能力,直接影響到現代國家政權與社會的穩定、發展。依法治國既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方式和必然要求,同時還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要求

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首要任務就是建設法治政府。建設法治政府,就是要為實現國家和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提供科學的領導力量,提高黨和國家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實現國家治理的現代化。

黨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導力量,政府則是政策的直接實施者,是應對各種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的直接負責機構。只有不斷加強法治政府的建設,才能提升各級政府依法應對社會矛盾和問題的能力。因此,將建設法治政府作為首要任務,是推進依法治國的本質要求和必然要求。

建設法治政府,首先要改革行政執法體制,這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做出了總體部署,其目的就是要從源頭上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保證行政執法權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規范有效運行,從而解決當前政府公信力下滑和行政執法疲軟的兩大問題。其次,要不斷加強黨的依法執政建設。黨是推進依法治國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共同領導主體,建設法治政府,需要各級黨委組織確實做到依法執政,即地方黨委要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再其次,要不斷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依照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法規來展開和推進國家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最後,要建設高素質執政隊伍。黨政領導幹部作為依法治國和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直接執行主體,要不斷加強其治國能力建設,提高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的能力,為推進依法治國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這也是中國法制漸進改革進程走向全面成功的關鍵性環節。

建設法治經濟是依法治國的核心任務,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經濟要求

經濟是國家治理的重點領域,構建完善的法治經濟,意味著市場經濟必須服務於市場規律,政府只能在法律授權范圍內行政,這是依法治國的核心任務,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經濟要求。

市場經濟作為法治經濟,首先要做到市場自由和市場秩序的法制。因此,建設法治經濟,有法可依仍然是前提。法律既要確保經濟運行的市場自由,也要維護經濟運行的市場秩序。

經濟層面的治理現代化,就是要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這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議題,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我們要根據現代市場體系變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這既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課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是要求黨和政府在治理國家經濟時,既要依法維護市場的自主性,又要依法參與國家經濟的宏觀調控,不僅要加快完善市場運行體系,也要不斷提升黨和政府統籌規劃治理經濟的能力。所以,發展社會主義法治經濟,既要激發市場的自主創造活力、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也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這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建設法治社會是依法治國的關鍵任務,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社會要求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建設法治社會既是維護社會和諧的關鍵任務,也是化解社會矛盾的客觀需要。社會治理體系是整個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法治則是社會治理的前提、基礎和保障。只有不斷創新社會法治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學會用法治思維來化解社會矛盾,才能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才能更好地建設有限政府和服務政府,才能更好地確保社會公平正義。這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立法治社會、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國家要堅定不移地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這是依法治國的基礎;要不斷推進社會治理的立法工作,將社會治理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確保國家和社會治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不斷提高每個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使人們逐漸樹立法治理念,為在社會治理中推進守法、用法奠定基礎。

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法治思維是進行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基本思維。社會矛盾問題是我們國家和社會不得不面對的重大挑戰,依法治理是我們必須要堅持的原則。這不僅是社會治理合法性的來源,還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要體現,更是關系著整個社會和諧與穩定、整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原則。

依法治國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利益,這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要求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准。無論是依法治國,還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其權力主體都是廣大人民群眾,黨作為領導主體,理應時刻將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執政理念的根本體現。

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就是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依照法律法規管理國家事務和自身事務,保障人民實現當家做主。黨和政府作為治國理政的領導者和執行者,應珍惜人民群眾給予的權力,將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執政活動的出發點,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制度治理國家,從而能更好地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利益。

❾ 從依法治國的角度如何正確的把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堅持改革正確政治方向,始終堅定「三個自信」不動搖,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同時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不動搖,以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構築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執行是制度發揮作用的關鍵環節,執行力是制度力量的具體體現。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至關重要。如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怎樣彌合利益分歧、紓解分化焦慮,如何促進社會公正,營造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環境,築牢社會保障的底線?這些問題,是頂層設計的命題,也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無法迴避的考題。
思想認識是否到位,素質能力是否匹配,反映治理水平,決定治理效果。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讓我們始終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松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交出合格的實踐答卷。

熱點內容
法考過了cpa免考經濟法嗎 發布:2025-02-13 14:19:22 瀏覽:662
臨海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2-13 13:42:37 瀏覽:211
合同法江平 發布:2025-02-13 13:31:01 瀏覽:241
電信服務不適用合同法 發布:2025-02-13 13:23:11 瀏覽:336
法律顧問讓調解更高效 發布:2025-02-13 13:12:53 瀏覽:651
人民法院最高審 發布:2025-02-13 12:58:04 瀏覽:491
沈陽市供暖條例 發布:2025-02-13 12:55:11 瀏覽:816
民法典河邊 發布:2025-02-13 12:26:49 瀏覽:46
公司不發底薪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3 12:22:41 瀏覽:594
濟南市鐵路法院 發布:2025-02-13 11:17:20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