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家庭道德舉例子

家庭道德舉例子

發布時間: 2022-01-14 19:27:49

A. 家庭美德的案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陸隴其 孝行感少年

陸隴其,原名龍其,字稼書,清浙江平湖人;曾擔任過嘉定、靈壽的知縣。

陸隴其素以孝聞名。據說,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京城考試,一聽說父親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趕。到了家裡,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內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靈壽當知縣的時候,為政清簡,深得人民愛戴。有一天,一位老婦人來告她的兒子不孝,那是一個20歲左右的青年。陸隴其對老婦人說:「我還沒有小僕人,你的兒子可以暫時來幫忙,如果我找到合適人選了,我就給他施用杖刑然後遣送回家。」從此以後,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陸隴其左右。每天早晨,陸隴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門外,等母親起來了,就照應著母親洗漱、吃早飯。午飯的時候,他在旁邊服侍著,時常逗母親開心;母親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東西。晚飯也是這樣。如果有點空餘時間,就陪母親說笑,講些故事讓母親高興。母親稍有不適之感,立刻找醫生,買葯煎葯,幾夜不睡也不知道累。這樣過了幾個月,這個青年跪在陸隴其面前,請求回家看望母親,陸隴其問:「你不是和母親不和,為什麼還要看她呢?」這位年輕人哭著說:「過去我不懂事,對母親不好,現在好後悔啊!」於是陸隴其讓他們母子相見,兩人抱頭痛哭。青年和母親回家後,與以前判若兩人,後來因為孝順在鄉里聞名。

B. 道德細節的舉例。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春天到了,家門前的草坪露出了紅紅綠綠的生機。一位新搬來的中年人回家不忍心踐踏那片草坪,便繞了點路。沒想到剛上樓時,鄰居的老太太微笑著迎上來,一番話讓中年人頗感意外:「我整天在想,很有點擔心,新搬來的鄰居是個怎樣的人呢?」頓了一下,老太太又說:「當你剛剛繞過那片草坪時,我算是了解你了,知道我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因為你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就像上述故事所講述的一樣,生活常常就是這樣,偶爾發生的一個細節,一個舉動,卻代表了一個人的道德品質。

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有些人甚至將道德拋之腦後。

在繁華的都市,有一種不文明的「景觀」——街頭乞丐到處可見,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每當你走在大街上或者過天橋,或者駛車在路上時,都會遇到一些令人討厭的「乞丐」,或許你會認為給他們一點施捨也是積一點德,但是你是否想過這些乞丐竟然是一些身體強壯,故弄玄虛的年輕人。這種人不值得我們伸出援助之手,因為像這種道德低下的人會被人們永遠的唾棄。

康德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唯有兩種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天空,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正是因為道德可以潤飾人的所有其他美德而使之光彩奪目,為美德的擁有者贏得周圍人的尊重。沒有道德的人就會變得狂傲,自負愚蠢。

那怎樣才能做個有道德的人呢?首先有道德的人懂禮貌,有禮貌。只有禮節儀表同質朴的道德結合,才算得上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其次,有道德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才能使他人尊重你。有道德的人才能夠將人類的各種品質,如真誠,勇敢,勤奮等,轉化為自身的內在品質。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面對自己的不足,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刻意偽裝,道貌岸然,表裡不一,要坦然面對。

有道德的人不是天生的。我們中學生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提升自己的內在品質和外在形象,才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
有一幅照片卻無法忘卻,它永遠定格在腦海中:一個蹣跚學步的幼兒,在母親的引領下,跌跌撞撞地將吃剩的香蕉皮扔進路邊的果皮箱里。
由這張照片聯想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這一重大的課題。「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培養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質要從小開始,在細節上做文章。因為道德體現在細節里,細節是我們生活中的點滴行為。當這種行為慢慢成為一種自覺化的行為時,就是我們常說的習慣。習慣與品德之間的關系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好的道德品質,自然會有良好的道德行為;反之,如果一個人具有了良好的道德習慣,那麼,他的道德品質也會穩定下來。
家庭是未成年人社會化最初的場所,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師。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應重視對子女特別是學齡前兒童的思想啟蒙和在細小環節上的教育,讓傳統美德在潛移默化中植根於孩子幼小的心靈。

===========================
愛崗敬業是要求人們樹立職業責任感。我國素有「敬業」、「樂業」之說,敬業就是職守,樂就是熱愛職業。敬業是弘揚職業道德的前提和核心,只有敬業才能愛崗,才能中心於職守,樂於奉獻。
有這樣一個例子:我國古時候的老中醫,在弟子滿師時,要送兩件禮物——一把雨傘和一盞燈籠給弟子,意在教育弟子看病要風雨無阻,晝夜不分。這是我國古代職業人員愛崗敬業的一個典型事例。
雨傘:方便在下雨時出診。含義是無時無刻要為病人著想。體現了醫生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燈籠:方便在夜晚出診。含義是相同的。體現了醫生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職業道德。燈籠能照亮自己也能照亮別人。

C. 家庭道德,有哪些方面

到居委會問問什麼叫五好家庭,她們會給你講明白你的問題的。

D. 家庭生活中要遵循的道德有哪些

僅供參:首先要忠誠,對對方的忠誠,當然這是相互的,其次是信任,也是相互的,當懷疑的種子埋下,意外著煩惱的開始,再次是坦率,有問題說開了比悶在心裡強,最後是相互的尊重。這是自己的體會,見笑了。

E.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你在家庭道德好的方面有哪些

待人有禮,家庭和睦做事情都比較順心,不要斤斤計較,家務一起完成,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如果只是一個人單獨包攬家務會很累,大家一起分擔沒有煩惱

F. 家庭道德有哪些

父慈子孝,夫婦有義,兄友弟恭,妯娌和順
父母對子女要慈愛,子女對父母要孝順
夫婦之間要有情意和道義
哥哥對弟弟要有愛,弟弟對哥哥要恭敬。
妯娌之間要和睦相處。

G. 舉例說明生活中有哪些美德

增補
增補,是對缺陷的彌補,是對不足的增加。問題是要增得有益,補得到位。

全方位地關注在教育領域中的熱點問題,帶給我們無限的思考空間。由「增補」符號使我聯想到目前的美德教育,令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暑假快結束的一天早上,我的孩子很認真地問我:「媽媽,你相信在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孩子沒學上,沒飯吃的事嗎?」
我張口就說:「有啊!怎麼了?你怎麼突然問這事?」
她非常嚴肅地回答道:「我昨晚看報紙了,報紙上說,快開學了,西部地區有很多孩子因為各種原因上不起學。」
我想這是一次「增補」美德教育的好機會,因為她一直生活在無憂無慮的世界裡,而平時,我們又一直為了學習而忽略了和自己的孩子情感的交流,逐漸地使孩子在錯綜多變的交往環境中變得適應能力差。於是,我放下手裡的事,問她:「那你是怎樣看待這件事?」
猶豫了許久,她低聲說道:「我從來沒想到過現在還會有不能上學的孩子,也從沒想到過這些孩子們還要去掙錢貼補家用。昨晚我想了很久,我發現以前得我只關心自己,從不關心周圍的人和事,我現在長大了,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和關心別人。」
聽了她的話,我很高興,也很感慨,因為這則新聞帶給我女兒的美德教育要遠勝於我們平時不停地說教。
現在很多城市裡的孩子從剛懂事到上學再到踏上社會,家庭、學校、社會就一直對孩子進行著道德教育,但是目前在青少年中一直存在著這樣一種不良現象,不懂人情世故,不知孝敬父母,不懂謙讓,不能公平競爭,不會情感溝通,不善人際交往。
反思這一現象,我認為:美德教育應該是一個情感體驗的美好過程,應該讓溫情的美德故事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讓孩子們參與各種情感的體驗。因為,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范美德教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前幾天的又一則新聞再次讓我和我的孩子獲得了心靈的震撼。
那天晚上,我和女兒坐在電視機前看新聞,新聞里正在講述某所大學拍攝了新生第一天到大學報到的場景:前面走著的是昂首挺胸的新大學生,而後面跟著的是提行李的父母,有些父母年事已高,有些父母來自很遠的山區,這些父母緩緩地走入大學的校門,然而可悲的是很多報到的新生們卻對汗流浹背、氣喘吁吁,扛著大包小包行李的父母無動於衷。隨後學校將新生們聚集在大禮堂,觀看了學校拍攝的錄像,其中有很多學生在錄像里看到了自己和父母,當場淚流滿面,羞愧難當,泣不成聲。
當我們看到這里時,我女兒突然轉頭看著我,很認真地說:「媽媽,我以後一定不會讓你替我背這么重的東西,我決定了,明天開始我自己背書包上學,再也不會喊書包太重了!」
聽了我女兒的一番話讓我想起了古人所講的「仁愛孝悌」, 「仁」的核心是「愛人」,即重視人,尊重人,同情人。只有在家庭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在學校尊敬師長,尊重同學;在社會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好的社會風尚才會蔚然成風。學校的這次美德教育在我看來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成功,無須言語但更能打動學生們的心,因為它教會了學生們如何學會思考、如何學會感恩、如何學會回報社會。而我的女兒也從這件事中學會了怎樣尊重父母,因為從這一天開始,我女兒上學、放學再也不要我替她背書包,反而當我滿手都是東西時,她還會主動要求分擔一些。
我想通過「增補」這個符號,通過這一件件感人的故事,在關注學業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適時地給她們「增補」一些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讓我們教會孩子們走出溫室,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溫情,從而學會如何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學校、感恩親情、感恩社會……

「增補」在教學中是一個必要的,不可或缺的符號。有了它,就可以改變一味地為了教育而教育的問題,使教育變得多姿多彩、深入人心,更能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糾正教育的方向。

H. 你認為家庭美德涵蓋了哪三種關系呢,試舉例說明

家庭美德涵蓋了哪三個關系?我覺得應該第一個是要對家庭負責,第二個就要雙方相處和睦,第三個就是要雙方彼此理解

I. 怎麼寫道德模範家庭

我幸福的家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個的品質的一種表現,而一個具有崇高品質的人必定也同樣具備良好的道德,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尊老愛幼,見義勇為等等,這些都是道德的一種體現。

家庭美德也是我們公民道德模範的重要組成部份,加強家庭道德建設,創建億萬文明和諧的美德家庭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我們家是一個普通而又平凡的家庭,在爭創道德模範中也沒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但爸爸媽媽都經常教育我做好事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有「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觀念,它的意思就是不要認為壞事小就去做,也不要以為好事小而不去做!這句話講的說是做人的道理。

記得有一次我從電視上看到我們國家西部的一些貧窮地區的小朋友上不起學,有的家庭有好幾個孩子,只能抽簽決定誰能上學,看著那一雙渴望讀書睥眼神,再想想我們現在坐明亮寬敞的教室里……,我不由得對爸爸媽媽說,要是我們能幫助他們就好了,本以為我隨便這么說一句的,沒想到幾天後爸爸下班回來鄭重地對我說:「王雨寧同學,你的願望就要實現啦!」原來爸爸通過大伯的單位聯繫到了陝西漢中市寧強縣的一對貧困小姐妹她們的家庭條件很差,每到新學期開學她們的父母就會為學費發愁,在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爸爸決定今後由我們家資助這對小姐妹上學,每個學期開學前將學費寄給她們,就在前幾天我還和媽媽一起到郵局給這對小姐妹寄了一大包學慣用品書籍之類的,我覺得這雖然只是一件普通的助人的小事,但我卻總覺得有一種力量在推動我們去做,這是一種來自道德的力量。

古人雲:「百行以德為首」,道德是心靈的自律,道德是人的尊嚴。道德是榮辱的尺戒,我還能清楚的記得一件事,那次是我們一家和舅舅一家去飯店吃飯,人很擁擠,我們坐在門口的包廂里,吃完後大家一齊走到門口才發覺沒付錢,原來爸爸以為舅舅付了,而舅舅以為爸爸付了,服務員也由於客人多而沒顧上收,這時我們大可開車就走,但就在這時爸爸說:「你們等一下,我上去把錢付了我們再走!「說完轉身就向飯店櫃台奔去,過了一會兒爸爸滿頭大汗地從裡面出來了,臉上是一種坦然從容的表情,我知道爸爸這么做不僅僅是來源於他的誠實守信,爸爸也在給我樹立一個道德榜樣,因為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所以說平凡的生活和工作雖然是社會的常態,但卻也是產生道德榜樣的豐厚沃土,我們每一個都要以道德模範為榜樣,學習他們愛崗敬業,尊老愛幼的良好風貌,並在具體實踐中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弘揚社會正氣。

J. 簡要論述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第一框 家庭生活需要道德規范
1、 什麼是家庭道德規范?
答:調整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道德准則,就是所說的家庭道德規范。
2、 我們為什麼要遵守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答:(1)是維系家庭關系的重要條件
(2)遵守家庭道德規范有利於家庭生活協調、健康發展
(3)遵守家庭道道德規范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3、 家庭生活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答: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姐妹,鄰里和睦相處
4、子女有家庭責任感的表現是什麼?
答:(1)子女有家庭責任感首先表現在主動承擔家務上
(2)還表現在當家庭遇到困難時,盡力為家庭分憂解難
第二框 孝敬父母
1、 我們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答:(1)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養育,都浸透著父母的心血。
(2)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不僅是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也是社會主義法律的要求
2、 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答、孝敬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導;關心父母的健康;不向父母提過分要求。
第三框 尊敬長輩
1、 為什麼要尊敬長輩?
答:(1)我們的長輩不僅對社會做出了貢獻,而且對家庭盡了責任
(2)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被不斷的發揚光大
(3)尊敬長輩不僅是親情上的表現,道德上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的要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是每個人都應具有的品德
2、 怎樣正確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
答:(1)要尊敬長輩:首先要在人格上尊敬長輩;其次對長輩要有禮貌;要體貼、照顧長輩
(2)要學會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要學會用平和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養成商量的習慣,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子女應該多聽長輩的意見
第四框 友愛兄弟姐妹
1、 為什麼我們把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稱為「手足之情」、「同胞之誼」?
答:因為兄弟姐妹之間有著共同的血緣關系,又長期在父母的養育下共同生活,朝夕相處,彼此了解,感情深厚。
2、 我們為什麼提倡兄弟姐妹知之間要互敬互愛?
答:(1)兄弟姐妹之間的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對於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建立幸福美好的家庭,是十分重要的。
(2)友愛兄弟姐妹也是我們必須遵守的家庭道德規范之一。
(3)總之兄弟姐妹之間是異常親密的關系,是手足之情,我們應該友愛我們的兄弟姐妹,做到互敬互愛。
3、 怎樣做到兄弟姐妹之間的互敬互愛?
答:(1)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要愛護;弟弟妹妹對哥哥姐姐要尊重;要學會正確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
4、 怎樣正確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
答:(1)兄弟姐妹之間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只要這些矛盾不是原則性的,就要學著用協商的方式解決,做到互諒互讓
(2)兄姐要發揚風格,主動謙讓;弟妹也要顧全大局,不要斤斤計較
(3)重大問題上要讓父母知道,求得父母的幫助
第五框 鄰里和睦相處
1、 什麼是鄰里關系?
答:家庭與家庭之間這種毗鄰而居的關系就形成了鄰里關系。
2、 為什麼要鄰里和睦相處?
答:(1)鄰里關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關系,它的融洽與否,直接關繫到社會的安定、家庭的幸福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2)鄰里關系搞得好,對人們生活產生積極影響;搞得不好,則會產生消極影響
(3)鄰里和睦相處自古以來就是一項重要的道德准則
3、 怎樣做到鄰里和睦相處?
答:(1)要互諒互讓;(2)說話、做事要考慮左鄰右舍的利益;(3)對鄰居的困難要熱情幫助

熱點內容
小區對著法院 發布:2025-02-13 09:40:24 瀏覽:1
調解書一經簽收即產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3 09:06:57 瀏覽:493
河北省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工作條例 發布:2025-02-13 08:11:46 瀏覽:121
行政法簡答題題庫 發布:2025-02-13 07:43:47 瀏覽:24
江蘇自考行政法學 發布:2025-02-13 07:15:33 瀏覽:231
農田糾紛法律咨詢 發布:2025-02-13 07:07:30 瀏覽:815
日常法律顧問服務合同 發布:2025-02-13 06:25:57 瀏覽:108
合同法的解除 發布:2025-02-13 06:21:39 瀏覽:45
員工加班勞動法怎麼規定的 發布:2025-02-13 06:10:03 瀏覽:272
2016年中級會計師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2-13 05:58:26 瀏覽: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