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理論

立法理論

發布時間: 2020-12-20 10:13:00

㈠ 馬克思主義立法理論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法學
不論是中國歷史上的法學還是西方法學,都是剝削階級的法學,是為奴隸主、封建主或資產階級的法說教,為他們的生產方式和政治統治服務的.盡管這種法學曾經提供了大量的法學歷史資料,有的在闡述法律現象的某些方面也提出了合乎科學的觀點,有的還不同程度地起過歷史進步作用;但由於階級地位和時代的局限性,他們的學說都是以唯心主義為基礎,沒有也不可能真正科學地闡明法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
直到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法學出現,法學領域才起了根本變革.馬克思主義法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深刻地分析了社會各方面的現象,揭穿了剝削階級的偏見,科學地闡述了法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使法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
馬克思主義法學同以往法學的根本區別,主要有下列幾點:
① 在各派剝削階級法學中,有的認為法與經濟無關,甚至說法是決定經濟的;有的雖也承認法與經濟有關,但否認經濟對法的最終決定作用.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了社會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認為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但這種意志並不是憑空產生的,歸根結柢是由這一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是由這一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並反過來為經濟基礎服務的.當然,法與經濟以外的其他各種社會因素,例如政治、哲學、宗教等也相互起作用,但這只是一方面的現象,而追究到它的根本,「法的關系正象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於物質的生活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2頁).
② 剝削階級法學家盡管對法的本質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但一個共同點是在不同形式上否認法的階級性,甚至認為法是超階級的「全民意志」的體現.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並不是超階級的,它是由社會上居於統治地位的階級通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則,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講到無產階級時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在他們看來全都是掩蓋資產階級利益的資產階級偏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62頁).只有社會主義法制,才真正反映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總之,法同國家一樣,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在階級社會中,它總是有階級性的.到階級消滅時,具有階級性的法也就不存在了.但馬克思主義在肯定法的階級性的同時,也承認法在歷史發展上同其他社會文化一樣,都可以批判地予以繼承.馬克思主義法學就是在總結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實踐的基礎上,總結了人類歷史上的法律文化遺產而創立和發展起來的.
③ 剝削階級法學一般也承認實在法是國家制定的,但由於他們往往把國家說成是超階級的,把國家制定的法律說成是社會公共意志的體現,從而模糊了國家和法的階級本質,曲解了國家和法的關系,鼓吹所謂「法律至上論」,把法置於國家之上.馬克思主義法學分析了社會階級的關系,認為一定階級的國家和法都是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國家是有階級性的,它所制定的法也是有階級性的.首先,取得政權、統治國家的階級必須把它的勝利果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使之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制度.其次,法律由國家制定,還須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其實施.「如果沒有一個能夠迫使人們遵守法權規范的機構,法權也就等於零」(《列寧選集》第3卷,第256頁).但國家既然制定了法律,就應當使之成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社會主義國家制定了法律,它自己也有必要在法律范圍內進行活動,否則法律就不能發生預期的效果.
④ 剝削階級法學大都認為法是超歷史的,永恆存在的.馬克思主義則認為,法並不是超歷史的,既不是永恆存在,也不是永久不變的.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當法存在的時代,它又隨著社會的生產方式和政權性質的變遷而變遷.剝削階級的法律都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基礎上,可以相互模仿沿用,而無產階級廢除了剝削,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則必須創建自己的法制.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隨著國家的消亡,法也將趨於消亡.那時當然還有調整人們共同生活的各種行為規范,但它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法了.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法學.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中都包含有法律學說.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精密地考察和分析了階級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從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也清楚地說明了法的本質及其產生和發展規律,並深刻地批判了資產階級思想家以及空想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或其他機會主義者在解釋法律時的各種唯心主義觀點.他們在這方面的代表作有:《〈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德意志意識形態》、《哲學的貧困》、《共產黨宣言》、 《論住宅問題》、 《反杜林論》、《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此外,在他們闡述歷史唯物主義的一系列書信中,也有不少是直接涉及法律問題的,如恩格斯於1890年和1894年分別致J.布洛赫、C.施米特和W.博吉烏斯的信.
馬克思和恩格斯經歷了英國的階級斗爭,法國和德國的革命,特別是巴黎公社以及其他直接參加的革命斗爭的實踐,分析和批判了資產階級的法律制度,進行了總結,進一步闡述了國家和法的理論.他們在這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有:《英國狀況 英國憲法》、《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8年 11月4日通過的法蘭西共和國憲法》、《法蘭西內戰》以及《資本論》中關於工廠法、其他勞動立法和關於原始積累的血腥立法等問題上的論述,等等.
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最後階段——帝國主義的發展規律,對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親自領導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創建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從而也第一次創建了社會主義法制.他在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也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法學.
列寧在領導革命斗爭、特別是在與俄國自由資產階級、孟什維克、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和其他機會主義者進行斗爭的過程中,有力地揭露了沙皇俄國以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法律制度,特別是與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相聯系的資本主義法制的本質及其虛偽性.他在這方面的主要著作包括:《新工廠法》、《國家與革命》、《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全俄社會教育第一次代表大會》、《論國家》和《關於專政問題的歷史》等.
列寧在領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創建蘇維埃政權的過程中,開始提出了有關社會主義法制的學說.他認為,無產階級在革命過程中應廢除被推翻的地主、資產階級的法,而為了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和建設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又必須建立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蘇維埃政權制定的社會主義法體現了無產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廣大勞動人民的意志,對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確立、鞏固和發展有重要作用.社會主義法又是無產階級專政實際經驗的總結,在立法工作中不應仆從式地模仿資產階級法律;但對各國文獻和經驗,凡能保護勞動人民利益的,則一定要吸收.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法制應統一,法律應嚴格遵守,應堅決地懲辦犯罪行為,要運用法律同官僚主義進行斗爭,等等.他在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新經濟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務》、《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以及《論「雙重」領導和法制》等.此外,他在給蘇維埃政權初期司法人民委員Д.И.庫爾斯基的許多信件中,也包含了不少有關社會主義法制的觀點.
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只能從分析資本主義社會提出法的一般理論,沒有也不可能具體地論述社會主義法制問題.列寧創建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第一次具體地提出了有關社會主義法制的學說.他的這些學說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創造性的發展,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是極為寶貴的遺產.但由於他過早逝世,未能進一步闡述和發展關於社會主義法制的理論.
列寧逝世後,斯大林作為蘇聯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者,在為保衛、鞏固和建設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斗爭中,也對蘇維埃社會主義法制和馬克思主義法學有所發展.他在這方面的代表作有:《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總結》、《關於蘇聯憲法草案》、《在黨的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關於聯共(布)中央工作的總結報告》等.
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建立以後,工人階級翻身成為國家的領導力量.蘇聯培養了大批無產階級法學家. 他們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 在列寧、斯大林的領導下,從事社會主義法制工作,協助制定了社會主義的憲法、民法刑法訴訟法等法典及其他法律,初步形成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他們根據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在國家與法的理論、國家與法的歷史方面,在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以及國際法學方面,撰寫了大量著作,初步建立起馬克思主義法學體系,對馬克思主義法學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以及資本主義國家中的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發展,也作出了各自的貢獻.

㈡ 人大方立法的理論依據有哪些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對《立法法》作出修改:地方立法權擴至所有設區的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本條第二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㈢ 立法解釋有沒有存在的意義

立法解釋是一種完善補充法律的重要手段,又是介於立法和法律實施之間促進法律 實施的一種技術,在某種程度上,立法解釋對於衡量是否為違法行為具有決斷作用。具體說立法解釋有以下作用:
完善法律
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行為的一般規則,有些規定只能是概念性、原則性的,具體操作起來,有些界限不好把握。而一些規則性條文,也會由於各種原因,產生用語不夠准確,條文多歧義,含糊不清的問題。通過對法律的解釋,可以將條文准確化,充分闡明法律條文的意義,明確行為界限,將原則性的東西具體化,彌補不周全的地方,從而使法。針對法律在實踐中暴露的問題,通過立法解釋。
補充法律
法律是在一定的社會客觀條件下制定的,不免帶有時空的局限性,所以有些法律規定本來就可能不很周全,有些可能有遺漏,有的法律會隨新的社會關系出現而變得殘缺甚至過時,通過法律解釋,使不周全的法律得以周全,有遺漏的法得以填補,並可以根據新的社會關系,對法律條文作比立法原意更廣的擴充解釋或轉義解釋,便某些詞語和句子更富有包容性,而不用正式補充修改法律,使之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修改法律
在有些情況下,立法解釋實質上起著修改法律的作用,它可以改變法律原意,賦予那些已不適應客觀現實的法律條文以新的含義。有些法律條文修改起來非常困難,而不修改又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為此有時只有通過解釋來打破窘境。當然,通過解釋改變法律條文的原意必須十分慎重,應嚴格遵守解釋規則,符合語詞與邏輯規范。
立法解釋具有修改法律的作用。但筆者認為不能公開允許和提倡以解釋法律來代替修改法律,否則會對法制的權威和統一產生不利影響。解釋法律和修改法律不是一回事。在國外修改法律是議會的權力,解釋法律是最高法院的事。我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雖可制定法律,又可解釋法律,但是它可解釋憲法,就無權修改憲法。顯然允許以解釋來代替修改法律是有害的。
裁斷違法行為
法律解釋還有一種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實際上起著對違法行為的裁決作用。法律解釋往往是就某個具體問題或案件是否合乎法律而提出,而很少作一般抽象解釋,針對具體案件解釋的結果,就必然是對某種或某類行為是否違法作出判斷,從而制止違法行為。彭真同志說,「全國人大常委會有解釋法律的職責,如果兩方對法律的理解發生了分歧和爭執,常委會一解釋,必然肯定一方、否定一方,所以法律解釋也包括有監督的意思在內。」解釋法律實質上能起到裁決違法行為,監督、保障法律實施的作用。

㈣ 依法立法體現了立法過程的

依法立法來體現合法性。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這是立法認識論的一次巨大躍遷,也是對立法理論一次非常重要的豐富和發展。創造性地將依法立法並列為立法三大基本原則。

科學立法體現了立法活動的科學屬性,民主立法突出了立法活動的人民屬性,而依法立法是對立法活動的合法屬性予以關注,重點解決法出多門、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等問題。三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形成嚴密的立法邏輯,體現了立法活動內在的政治性、科學性、人民性和合法性。



(4)立法理論擴展閱讀:

依法立法是中央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立法質量,而在「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基礎上新提出的一個立法原則。依法立法這一原則的提出,不僅進一步凸顯了法律對公權力的約束性,也進一步彰顯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深化與推進。

依法立法的原則,主要體現在「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的法治平等的精神層面上。而法治平等精神層面具體顯示的,則是法律的正當性。


㈤ 傑瑞米邊沁的《道德與立法原理》講了什麼

傑瑞米?邊沁(1748~年),英國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法學家、經濟學家,功利主義的創始人。出身於一個律師家庭,自幼聰明好學。成年後擔任倫敦大學教授,並被法國革命政府選為法國榮譽公民。他鼓吹功利主義的政治法律思想,提倡改革政治和法律制度,信仰絕對平均主義的民主原則。他判定,只有使政權掌握在全體人民手中,建立大多數人的統治,才能保證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著作主要有《道德與立法原理》等。

在《道德與立法原理》一書中,作者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探討了人類行為的本質、防範犯罪的方式及建立法律制度的基本目的與原理。

邊沁認為,正像自然界一樣,人類也有自己的規律,就是善於「趨樂避苦」。「趨樂避苦」是人的本能,這種本能支配著人類的一切行為。因此,我們判斷一個行為的好壞決定於這種行為能否具有增加快樂減少痛苦的作用。邊沁指出,「樂」就是指「功利」,功利意味著對任何人來說,任何事物都可能產生福利與幸福而防止發生災禍與不幸。他把苦與樂分為「單純」和「復雜」兩類。「單純」的樂是指由器官感覺、財富、技能、美名、權力產生的快樂等;「單純」的苦是指貧窮、感覺、仇恨或者惡名產生的痛苦等。「復雜」的苦由多種「單純」的苦匯集而成,「復雜」的樂也由多種「單純」的樂聚集而成。不管所有的苦與樂是怎樣產生的,它們的性質都是一樣的。

邊沁的「避苦求樂」原則分別對快樂和痛苦做出了十分詳盡的分類,並提出了快樂和痛苦的計算方法。該原則主要是用於指導立法的,實際上也被當作一個解決法的價值沖突的基本原則。

在《道德與立法原理》中,邊沁還論述了刑法問題。他認為,政府的職責就是使用獎懲辦法以提高整個社會的幸福。政府可以根據危害幸福的行為及其犯罪的程度對製造危害行為的人做出懲罰。邊沁認為,如果一種行為造成了傷害,那麼它的動機也就是傷害性的。並因此而產生了派生的傷害,它涉及整個社會或其他一批不可確定的個人。派生傷害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痛苦,另一部分是危險。一件過去的犯罪行為,既可能包含著削弱防止這種罪行發生的政治法令的效力,也有可能削弱防止這種行為的道德性法律的力量,因此,必須對犯罪者予以嚴格的懲罰。根據功利原理,如果懲罰被認為確有必要,那是因為它可以起到保證排除更大罪惡的作用。

《道德與立法原理》是邊沁在政治學和法學方面的代表作,也是其功利主義思想的一個著重體現。由於深感當時英國的法律和政治制度缺少一個基本的指導思想,邊沁沿著自己的功利主義思路寫成了《道德與立法原理》一書,將功利主義思想融入政治和法律制度。在書中,作者從功利主義的角度探討了人類行為的本質、防範犯罪的方式及建立法律制度的基本目的與原理,並闡述了立法、道德以及政治之間的關系。該書的出版使功利主義成為西方各國立法與行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對西方政治學和立法原則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該書仍然是西方政治學界和法學界廣泛參閱的重點書目,一些理論還有著大批的信徒。

㈥ 邊沁為什麼會寫《道德與立法原理》一書

《道德與立法原理》是邊沁在政治學和法學方面的代表作,也是其功利主義思想的一內個著重體現。由於深容感當時英國的法律和政治制度缺少一個基本的指導思想,邊沁沿著自己的功利主義思路寫成了《道德與立法原理》一書,將功利主義思想融入政治和法律制度。

㈦ 中國古代立法思想簡直理論

第一求穩所以限制流動,重農抑商第二秩序所以劃分等級

㈧ 談到某某法律的立法的制度變遷,在理論上需要參考的要素有哪些

立法制度變遷,變遷的顯然是立法制度的要素,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討論立法制內度的相關要素的變化。這些要容素相對來說都是有定論的。

如果深入考慮影響立法制度變遷的要素,可以先從立法理論考慮,進一步涉及到經濟、政治、社會等等諸多方面。

題目太大了。

㈨ 為什麼要對立法理論進行深入性研究

因為一旦形成法律就上升為國家意志,一旦確立,全民都必須堅守,容不得半點馬虎,立法的每一步都要認真研究,從歷史來看一部好法律和一部有缺陷的法律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是深遠的

㈩ 《道德與立法原理》產生了什麼影響

該書的出版使功利主義成為西方各國立法與行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對西方政治學和立法原則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該書仍然是西方政治學界和法學界廣泛參閱的重點書目,一些理論還有著大批的信徒。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81條 發布:2025-01-13 19:24:42 瀏覽:870
加油站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3 19:24:39 瀏覽:91
法律責任主要有什麼責任 發布:2025-01-13 19:17:50 瀏覽:956
深圳特區城市更新條例 發布:2025-01-13 18:59:53 瀏覽:560
2015勞動法工時 發布:2025-01-13 18:44:18 瀏覽:695
經濟法考試商標權的名詞解釋 發布:2025-01-13 18:39:21 瀏覽:722
公司法中 發布:2025-01-13 18:25:32 瀏覽:47
刑法保險詐騙 發布:2025-01-13 17:50:43 瀏覽:407
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 發布:2025-01-13 17:33:23 瀏覽:585
南安溪美法院 發布:2025-01-13 17:31:58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