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立法體制
① 世界有哪三大法律體系
世界上現存的三大法律體系是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
大陸法系包括兩個支系,即法國法系和德國法系。法國法系是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為藍本建立起來的,它以強調個人權利為主導思想,反映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社會經濟的特點。
德國法系是以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強調國家干預和社會利益,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法的典型。屬於大陸法系的國家和地區除了法國、德國外,還包括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大陸國家,也包括曾是法國、西班牙、荷蘭、葡萄牙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如阿爾及利亞、衣索比亞等及中美洲的一些國家。
中國在清末、民國時期引進西方的法律,基本是以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律為參照藍本的,包括德國、日本。新中國因為在法律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借鑒別國的法律,於是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法系。但是本質上是屬於大陸法系的。
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法系、英國法系,是以英國自中世紀以來的法律,特別是它的普通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英美法系首先起源於11世紀諾曼人入侵英國後逐步形成的以判例形式出現的普通法。
英美法系的范圍,除英國(不包括蘇格蘭)、美國外,主要是曾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國家和地區,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緬甸、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等。中國香港地區也屬於英美法系。
伊斯蘭法系中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各國和其他一些穆斯林國家法律的總稱,是指以伊斯蘭法作為基本法律制度的諸國所形成的「法律傳統」、「法律家族」或「法律集團」。 又稱阿拉伯法系。 包括《古蘭經》、聖訓教法學和阿拉伯原有習慣。《古蘭經》中有許多內容涉及法律,是伊斯蘭法的基本淵源。聖訓是對《古蘭經》的解釋和補充,是僅次於《古蘭經》的伊斯蘭法的基本淵源。
拓展資料:
法系:是具有共同法律傳統的若干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它是一種超越若干國家和地區的法律現象的總稱。要正確把握法系的含義,必須把法系同法律體系、法學體系、法律文件體系、法律的歷史類型等概念區別開來。
1.法律體系是指由一個國家內部各個現行法律部門所構成的有機統一整體。也就是說,不包括國際法。而且法律部門也不同於部門法,前者包括憲法,後者一般不包括憲法。
2.法學體系是指由法學的各個分支學科所組成的有機體系。它與法系有一定聯系,但又區別於法系。法學體系是一種學科體系,是一種學理分類。而法系是一種關涉傳統的體系,是一種現實分類。二者都具有一定的確定性,但同時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與適時變化性。
3.法律文件體系可以劃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體系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體系。與法系比較起來是一個橫向分類與縱向分類的區別。
4.法的歷史類型是按照歷史上法的階級本質和其所依賴的經濟基礎對法所進行的基本分類。這是馬克思主義法學關於法的分類方法之一種。與法系比較,前者側重時間性,後者側重地域性;前者側重實質特徵,後者側重形式特徵。
世界五大法系_網路
② 世界法律體系分幾類都有什麼特點.中國屬於那類
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
大陸法系為制度法,也就是說按照相關法律規定來對案子做出判斷。
英美法系為判例法,以以前的判例作為審判的依據。
中國屬於大陸法系。大陸法系代表為德國。
③ 世界各個國家制度性質有什麼不同
1、國家元首的選出方式不同。
君主制是世襲制。共和制是通過選舉選出領導人。
2、政權的組織形式不同。
議會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的行政機關,也就是首相或者總理領導的政府,是由國家權力機關(議會或者國會)選舉出的。
而總統共和制的行政機關(總統領導的政府)是由大選獲勝的總統自己提名各部部長來組織的。
(3)世界立法體制擴展閱讀:
我國社會主義的制度體系包括的內容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也是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唯一正確道路。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從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國家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法制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把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從制度上、法律上解決了國家發展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法制基礎。
④ 現在世界兩大法律體系各自特點
世界上現存的三大法律體系是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
大陸法系包括兩個支系,即法國法系和德國法系。法國法系是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為藍本建立起來的,它以強調個人權利為主導思想,反映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社會經濟的特點。
德國法系是以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強調國家干預和社會利益,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法的典型。屬於大陸法系的國家和地區除了法國、德國外,還包括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大陸國家,也包括曾是法國、西班牙、荷蘭、葡萄牙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如阿爾及利亞、衣索比亞等及中美洲的一些國家。
中國在清末、民國時期引進西方的法律,基本是以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律為參照藍本的,包括德國、日本。新中國因為在法律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借鑒別國的法律,於是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法系。但是本質上是屬於大陸法系的。
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法系、英國法系,是以英國自中世紀以來的法律,特別是它的普通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英美法系首先起源於11世紀諾曼人入侵英國後逐步形成的以判例形式出現的普通法。
英美法系的范圍,除英國(不包括蘇格蘭)、美國外,主要是曾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國家和地區,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緬甸、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等。中國香港地區也屬於英美法系。
伊斯蘭法系中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各國和其他一些穆斯林國家法律的總稱,是指以伊斯蘭法作為基本法律制度的諸國所形成的「法律傳統」、「法律家族」或「法律集團」。 又稱阿拉伯法系。 包括《古蘭經》、聖訓教法學和阿拉伯原有習慣。《古蘭經》中有許多內容涉及法律,是伊斯蘭法的基本淵源。聖訓是對《古蘭經》的解釋和補充,是僅次於《古蘭經》的伊斯蘭法的基本淵源。
⑤ 現在世界兩大主要的法律體系是什麼他們的的特點
大陸法系的主要特點在於其成體系的成文法;普通法系的主要特點在於判例法,以往的經典案例或者同類型的首案判決對以後的案子有重要影響。
⑥ 世界各國政治制度
我靠我的記憶寫一點吧~
美國:1776年7月4日獨立建國,政治制度為民主共和制,政治體制為三權分立,最高元首,行政頭腦以及武裝部隊總司令為總統,三權分立的原則使司法,行政,立法相互監督又相互制約。其中 國會為最高立法機構,設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別法院是司法機構。
英國:國家制度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議會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
法國:同樣,也為民主共和制,不過和美國不同的是總統有權任免總理和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在總統不能履行職務或空缺時總統離職期間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權。而行政權力始終都在總理手中。
⑦ 世界上的立法體制有哪幾種
目前法理學上普遍來說,世界上普遍有3種立法體制,分別為復合的立法體制,單一的立法體制,制衡的立法體制.復合的立法體制就是指立法權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政權機關共同行使的立法體制,單一的就是由一個政權機關行使的.制衡的就是通常說的三權分立的,即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分別由不同機關行使,相互制衡.
我國的立法體制不屬於三種的任何一種,屬於第四種特殊的立法體制.由全國人大指定,是由中國特色的立法體制.
⑧ 世界各國的政體是什麼
對世界各國政體形式進行歸納,有以下兩種政體。 君主專制政體:君主政體、二元君主立憲制政體君主立憲政體、議會君主立憲政體 共和政體:總統制、議會制、委員會制 1 、二元君主立憲制,簡稱二元君主制 在歷史上,採取這種制度的典型國家是1871—1919年的德意志帝國和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這種制度下,君主的權力雖然受到憲法和議會的限制,但是國家的權力中心仍然是君主。 2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簡稱議會君主制。 英國最早實行議會君主制,後來逐漸傳播到歐洲大陸。到19世紀末,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瑞典、挪威、丹麥等國家先後採用這種制度。二戰後,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也實行這種政體。 跟二元君主制不同,議會君主制具有以下特徵:第一,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第二,君主的權力受到限制,其職責大多是禮儀性的,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第三,作為政府或政府核心的內閣不僅由議會產生,而且對議會負責。 3 、議會共和制 議會君主制的君主是世襲的,議會共和制的總統則有選舉產生。在現代,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義大利、芬蘭、奧地利、希臘等國實行議會共和制。 一般來說,總統產生的方式主要有四種:第一,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第二,由議會間接選舉產生;第三,由議會和各州議會選出的代表共同選舉產生;第四,由專門的總統選舉團選舉產生。 與議會君主制類似,議會共和制的內閣必須和議會保持某種協調關系。當議會對內閣表示不信任時,或者內閣辭職,或者解散議會。 4 、總統制 總統制是區別於議會制的另一種政體。在議會制下,議會是立法機關,內閣執行議會的立法。在總統制下,以總統為首行政機關獨立於立法機關之外,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互相分離。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總統制的國家。法國自從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國後,實行的則是半總統制半議會制的國家。 5 、委員會制 與總統制、議會制下最高權力掌握在個人手裡的情況不同,委員會制是由一個合議機構執掌最高行政權的共和政體。法國大革命後一度實行這種制度,現在,瑞士是唯一長期實行委員會制的國家。6.社會主義國家的共和制政體,在形式上由蘇維埃制、大國民議會制、代表團制、人民代表大會制等許多具體表現。它們都是按民主集中原則組成,人民代表機關都在國家政權組織體系中占最高地位,其它機關由代表機關產生,對代表機關負責。
⑨ 世界各國的立法制度
法的制定的許可權劃分問題,特別是關於中央和地方的立法許可權的劃分問題,也就是通常講的立法體制。立法體制是關於立法許可權、立法權運行和立法權載體諸方面的體系和制度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其核心是有關立法許可權的體系和制度。立法體制是多樣化的。一國採用何種立法體制,主要取決於國情因素。當今世界主要有單一的、復合的、制衡的立法體制。
1. 單一立法體制。其指立法權由一個政權機關行使的立法體制。包括單一的一級立法體制和單一的兩級立法體制。單一的一級立法體制,指立法權僅由中央一級的一個政權機關行使。實行這種體制的國家較多。其中有的國家由一個專門的立法議會行使;有的國家由一個立法為主同時兼有其他職能的機關行使;有的國家由一兼有立法和行政兩方面職能甚至握有一切大權的機關行使;有的國家由一個君主或總督、議員聯合組成的議會行使;有的國家元首單獨行使。單一的兩級立法體制,主要指中央和地方兩級立法權各由一個而不是由兩個或幾個機關行使。
2. 復合立法體制。指立法權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權機關共同行使的立法體制。實行這種體制的國家較少,一般存在於單一制國家。在這些國家,根據立法歸屬的具體機關的不同,又有兩種區分:有的國家的立法權是由議會和總統(不是議會成員)共同行使,如冰島、芬蘭;有的國家的立法權由君主和議會共同行使,如比利時、丹麥。這些國家君主同英國、牙買加的君主不同,不以議會成員身份行使立法權,而是作為行政機構中與議會並列的一個方面在行使立法權。
3. 制衡立法體制。其是建立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權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的原則基礎上的立法體制。實行這種體制的國家,立法職能原則上屬於議會,但行政機關首腦如作為元首的總統,有權對議會的立法活動施加重大影響,甚至直接參與行使立法權。如總統有權批准或頒布法律,有權要求將法律草案提交公民投票,有權要求議會對某項法律重新審議,甚至有權否決議會立法或解散議會。司法機關也對立法起制衡作用,這些國家的憲法法院或高級法院有權宣布議會立法違憲因而無效。單一制的國家如法國等,聯邦制國家如美國等,都實行制衡立法體制。
4. 我國現行立法體制。當前我國的立法體制,既不同於單一立法體制,也不同於復合立法體制,亦不同於制衡立法體制,而是特色甚濃的立法體制。從立法許可權劃分的角度看,它是中央統一領導和一定程度分權的,多級並存、多類結合的立法許可權劃分體制。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統一領導,國務院行使相當大的權力,地方行使一定的權力,是其突出的特徵。
⑩ 世界各國政治體制
縱觀當今世界,各國的政體主要分為四種:總統制、議會(內閣)制、委員會制和半總統半議會制。
一、總統制:美國是典型的總統制國家,實行總統制的國家還有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委內瑞拉、印度尼西亞等。
特徵:(1)總統集國家元首和行政首腦於一身,並統帥全國武裝力量。(2)總統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3)總統與議會相互制衡,總統對議會通過的法律有否決權,議會可彈劾總統。(4)總統及行政官員不得兼任議員。
二、議會(內閣)制:英國是典型的議會(內閣)制國家。分議會君主制(英國、日本、荷蘭、瑞典、比利時、西班牙、泰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議會共和制(德國、義大利、印度、新加坡)。
特徵:(1)國家元首和行政首腦由兩個人擔任,但國家元首是虛權元首,不負行政責任,僅在形式上代表國家。(2)內閣由議會產生,並由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組閣或者形成政黨聯盟。(3)議會與內閣合一,內閣成員一般是議會議員,首相或者總統為議會多數黨領袖。(4)內閣對議會負責,當議會通過不信任案時內閣必須辭職,但首相或總理有權提請國家元首下令解散議會,重新進行選舉。
議會制即代議制,是指公民通過選舉代表,組成議會機關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屬於間接民主的形式,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政治產物。
三、委員會制。只有瑞士實行委員會制。在這種制度下,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合二為一。
特徵:(1)由聯邦議會選舉7名委員,組成聯邦政府,每個委員分管政府的一個部門,兼任部長。(2)政府的決策均由7名委員集體做出,實行集體領導。(3)每年從7名委員中選舉一人為總統,任期一年,不得連任,總統的權力與其他委員相同。(4)議會無權通過信任投票迫使政府辭職,政府也無權解散議會。
四、半總統半議會制。這是法國總統戴高樂的叫法,實行此類制度的國家有法國、奧地利、冰島、愛爾蘭、荷蘭、俄羅斯等。
半總統半議會制兼有總統制和議會(內閣)制的混合特徵:(1)具有總統制特點,總統是國家元首,由選民選舉產生,統帥軍隊。(2)具有議會(內閣)制特點,總理為政府首腦,政府對議會負責,當議會通過不信任案時內閣必須辭職。
從法國實際運作來看,半議會半總統制的實質上是一種可變性共和政體:當總統和國民議會中的多數派屬於同一翼時,國家權力中心在總統;如果總統和國民議會的多數派分屬兩翼,總統就會任命國民議會多數派的領袖擔任政府總理,出現"左右共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