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秩序與道德迅雷

秩序與道德迅雷

發布時間: 2022-01-15 06:34:30

『壹』 急求維系社會秩序主要靠道德四辯陳詞

尊敬的評委,主席,對方辯友以及各位觀眾大家下午好: 縱觀整場辯論,在對方義憤填膺的措辭中,我發現幾下幾點不妥之處,且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點第一點第一點第一點:對方辯友提出法律有強制性,權威性,高效性等優點。但是社會秩序的維護是一個持久性狀態,強制權威的法律也許短期內有很好效果,但是單純地懲治容易產生反效果而且法律存在他律性表面性,又如何能維護社會長久秩序呢?而道德是向善的,自律的,其發揮作用是內在的,自發的,才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最佳也是主要方式啊! 第二點第二點第二點第二點:對方辯友強調,法律有統一性,客觀性,標准清晰,有章可循,而道德標准不清晰,無章可循。對於這一點我方表示非常遺憾啊。首先,社會中長期發展存在的道德怎麼會是模糊的呢,天朝中國和諧向榮的景象不就是人民清晰明了的道德觀的體現嗎?要說有章可循,胡爺爺的「八榮八恥」還是比較客觀的。其次呢,法律執行的妥協性和失誤後的不可挽救行對社會秩序甚至會產生反作用,而道德是循序漸進的。法律是死的條條框框,道德是活的規范領域,對方辯友是希望生活在硬生生的牢籠之中呢,還是更自由公正的規范領域之中呢? 第三點第三點第三點第三點:對方辯友還很巧地結合實際用現狀說話,現狀是要提倡法制社會,國家是依法而存的。對方辯友的結合現狀我方感到很欣慰!但是呢,首先辯題中的靠法律和法制不是不完全相同的兩個概念,這樣的偷換概念破壞了辯題的公正誤導了觀眾和評委啊。再者,我們也來談談現狀:維護社會秩序主要靠法律是需要一個全社會知法,懂法,守法的基礎,還需要一整套完整公正的法律體系和知法機關體系。那麼人民知法懂法守法,執法者客觀公正不也正是道德的主導嗎?沒有道德這根主心骨,法律的強制輔助作用難以發揮啊! 第第第第四點四點四點四點:我方還認為,道德能滲透社會方方面面,法律的發揮實質上有很大局限性,部分私人生活不適合用法律。我們還是學習對方辯友結合現在來談吧。從大事件來說,救人先要錢的發生,難道需要一部法律要制裁他們,要求償命嗎?顯然是不合理的。但是從道德角度其違背了社會道德觀念,應該受到社會各界的批判和控訴,這樣的精神教育和感化才是治本治根的啊。我是花心的人,做過腳踏兩條船的錯事,導致了我方二辯現在的怨婦可憐模樣。我知道我應該專一一點的。但是如果用法律來制裁我表示憤怒。愛情是自己的事,法律來強制未免太荒唐了!再從小事著眼,上課睡覺,無聊偷拿公共應急箱里的葯品,這些明顯違背道德的壞事自然需要道德來感化教育,難道還需要高高在上的法律來懲治?社會秩序的維護不是需要又細又密的電網,而是需要寬廣的天地加以指路燈的引導啊!社會秩序的維護不僅是表面的行為限制啊,法律能懲治行為,但是社會的精神家園又如何靠法律維護? 綜上所述,我方堅持認為,社會秩序的維護主要靠道德。

『貳』 道德底線高清下載 道德底線迅雷高清 道德底線全集視頻 道德底線完整版下載

道德底線高清下載
道德底線迅雷高清
道德底線全集視…
觀看地址:
http://www.2kan8.com

下載地址:
http://bbs.2kan8.com

『叄』 社會秩序的維系主要靠道德

社會的發展主要靠德治

一辯開場陳詞
各位評委,同學:
晚上好!首先我要指出剛才對方一辯陳詞中的兩點錯誤:一是對方辯友說他們的法律是理性的法律.我想請問對方辯友,法律也有理性和感性之分嗎?二是對方辯友說道德有階級的烙印.對方辯友請不要忽略法律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難道法律就沒有階級的烙印嗎?
我方認為社會的發展主要靠德治.原因如下:
第一,德包括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動的准則和規范,是全體人民形成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並以此來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提高整個民族的道德水平,保證社會的社會健康發展.眾觀歷史,統治者在立法時總是努力把一個社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規范挑選出來,通過立法的程序上升為法律,道德不僅僅是立法的基本原則,法律規范也是由道德規范轉化而來的.因此,法律就是具有強制性道德.
第二,何為德治?德治包括要求國家的所有官吏及一切行政人員必須是有道德的人,要求統治者對」道德」必須身體力行,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求重視道德威,羞恥心,才能從內心構築起抵禦一切誘惑的堅固防線.
第三,任何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道德的宣傳與規范.只有道德才能保證立法的公平,執法的工整守法的自覺.法的創始人猛德斯鳩曾經說過:」支配和統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專制政府中是永遠高舉著君主的鐵拳,但是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道德.」失去了道德的支撐,將出現有法不可依,執法無法嚴;失去了道德的支撐,知法犯法,知法犯法的現象將會越來越多,失去了道德的支撐,法制再嚴,法典再全也只是徒有虛名.
以德治國是時代的呼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倡修身.孔子說過:」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希望大家明白,法律只是維護國家政權,維護社會秩序的一種手段,而道德才是社會發展的根本.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社會的發展主以德治,治療輔以法治

『肆』 社會秩序的維系主要靠道德的四辨陳詞!

你好,那個好象沒有,不過有類似的也許對你有不少幫助
護社會安定主要靠法律/道德(正方-法律,辯詞)
一辯陳詞:
「各位評審、主席、對方辯友大家好:
我要闡述的觀點是:社會安定主要靠法律維持,我的重點論述理由如下:

1. 從適應現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徵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社會生產力不夠發達,社會物
質財富不夠豐富,而道德作為社會經濟的上層建築,也遠未能達到理想的水平。換句話說,道德不可能
獨立發展成為維持整個社會安定的主要力量。給對方辯友提個醒:到了共產主義社會或許這會成為可
能,但那並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

2. 從階級狀況和階級斗爭形勢來論。在我國,雖然剝削階級已經消滅,但階級斗爭仍然存在,還有
形形色色的敵對分子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社會生活進行著蓄意破壞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反動活
動。這是極大的社會不安定因素,對此不進行有力的斗爭和制裁,社會安定根本無法談起。道德的階級
性卻決定著它對此是無能為力的,換句話說,在階級社會里統治階級的道德觀念和道德標准對被統治階
級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取而代之的只能是統治階級的法律制裁!

3. 從法律的作用和效能來論。法律不僅是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不僅是制裁敵對分子的銳利武
器,法律更是調整、解決統治階級內部關系和矛盾的重要手段,這樣,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
會秩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安定)才能真正建立起來,並且在國家的強制力作用下發揮作用來維持
社會的安定。這兩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合並,足以顯示,法律在維護社會安定中起主要作用。

4. 從法律與道德的約束力比較來論。法律的強制性與權威性是道德規范所無法比擬的,道德的規范
作用主要依賴社會輿論、個人信念、習慣以及傳統與教育來維持,顯然這是軟約束,它對既有的違法犯
罪行為不起作用,或者說道德的真正作用單純是預防性的,而法律卻能標本兼治,它是兩方面的,它既
有權威的懲罰作用,又有強大的威懾力,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這就使法律比道德在維護社會安定中具
有的更重要的作用。

5. 辯題中強調的是對社會安定的維護,既然是維護社會安定,顯然解決問題的重點應針對社會的不
安定因素,而不是針對有有利因素。辯題本意就是對少數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的應付,法律與道德誰更
有效。我們的回答是:法律。因為法律的針對性、強制性、嚴肅性、實效性是道德望塵莫及的。
綜上所述,我方完全有理由相信社會安定主要靠法律來維持。謝謝。」
二辯攻辯提問
「曾經有一位備受道德尊崇的人,殺害了一位深受道德譴責的惡人,而大快人心,請對方辯友用你的道
德觀作如下判斷:

1. 殺人者到底是道德高尚不高尚?
(高尚)--殺了人對方辯友還要認為他的道德高尚,請問你這是什麼道德觀?
(一個殺人者此處強調道德的矛盾性)
(不高尚)--可是為什麼又會大快人心呢?請對方辯友解釋一下。〔也就是對方辯友的道德觀與大家
是不統一的,那麼到底是聽你的,還是聽大家的? 〕

2. 從剛才對方辯友的回答不難看出,用道德標准連判斷事情的是非曲直都很難,我是否可以再問對
方,用道德如何來處理這一事件。請明確回答!

3. 僅僅受到道德譴責就夠了嗎?如果這樣,人們可以去做類似的事情了,比如殺人搶銀行等等,而
只要等著道德來譴責就可以了結了。這樣的話,社會安定如何維持?

4. 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訴人們,道德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對方辯友恰恰把道德無能為力而造成惡
果的責任推卸給法律,對方辯友是否有不道德的嫌疑呢?」
三辯攻辯提問:
「1. 對方辯友是否承認社會是由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構成的?

2. 請問對方辯友,如果社會安定靠道德來維持,那究竟是靠統治階級還是被統治階級的道德?
(被統治階級)對方辯友,你不覺得你的邏輯是滑天下之大稽嗎?被統治階級的道德怎能臨駕於統治階
級之上成為維護社會安定的工具?這樣,兩者的關系豈不是倒過來了?同時,不是和你的邏輯再次矛
盾?顯然,維護社會安定這個角色不適合讓矛盾的道德來擔任。轉3.(1)
(統治階級)轉3.(2)

3.(1)從剛才對方辯友的話語中我明白了一點,統治階級的道德標准和道德觀念可以讓被統治階級
接受認可,是這樣的嗎?
(是的)對方辯友的記憶力顯然並不好,我方一辯陳詞中已經說了,統與被統兩者的道德是根本對立,
水火不融的,那如何讓一方接受另一方的道德觀?如果可以,顯然就不存在階級了,可面對現實,被統
治階級會不斷造成社會的不安定,請問道德對此能起什麼作用?

(不是)既然不是,那麼被統治階級或者敵對分子圖謀造反,造成社會混亂,道德還能起維護作用嗎?

3.(2)那好你想用統治階級的道德去維護誰的社會安定?是統治階級呢,還是被統治階級?請明確
告訴我。
(被統治階級)真是笑話,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國家,社會是統治階級的社會,他們會放棄己利去維護敵
對階級?轉3.(1)

(統治階級)那麼對方辯友是否承認被統治階級必將對社會安定造成破壞?(不承認轉4)(承認)那
道德能起作用嗎?(能)如何發揮作用?……我想告訴對方辯友,面對階級矛盾,道德顯然是無能為力
的,它又怎能起什麼維護作用?
4.經我方歸納,我國的社會不安定因素不外乎:一、人民內部矛盾,也就是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二、
代表被統治階級的極少數敵對分子的破壞。請問對方辯友,你們所說的道德合不合適解決這兩大矛盾?
在一辯陳詞中,我方已經明確指出,法律不但是調解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制裁敵對分子的
銳利武器,唯有它才能更好得維護社會安定,而道德卻望塵莫及。」
攻辯小結:略
自由辯論論據:
「1. 法律是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保證;是保證國家穩定,長治久安的
關鍵所在!
2. 法律為那些憑借行政和道德手段所難以解決的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提供合理有效和安全的解決方
法,所以法律是維持社會安定的主要力量。

3. 法律是道德、文化、教育建設的有力保障,道德的規范也要以法律為保障,法律是道德的權力支
柱,要維持社會安定主要靠法律。
4. 法律是黨的主張與人民意志的統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與標志。

5. ***通知明確指出: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對
方辯友不知道嗎?
6. 法律不僅調整個人行為,而且具有調整全局性社會關系(如階級關系)的功能,法律是實現國家
職能建設社會安定最重要的、經常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法律較之道德必然起著主導作用!

7. 在存在著階級斗爭、存在道德價值體系對立、需要國家和法律的社會歷史階段,法能不居於主導
地位?
8.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指出,要高度重視道德建設對法治的依賴和法制在道德建設中起的決定性作
用!

9. 法律對違法分子採取的是其他方法代替不了的教育手段,使犯罪分子在認罪服法的同時,深刻反
省,洗心革面,懸崖勒馬,棄舊圖新。
10. 法律具有的明確性、肯定性、普遍性特點,使全社會成員通過法律清楚地知道,國家提倡和保護
什麼,反對和禁止什麼,從而維持整個社會的安定繁榮。

11. 建國以來,有一段時期正是因為忽略甚至否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和作用,以致未能防止和制
止「文化大革命「的發生,這樣鮮活的歷史經驗教訓,對方辯友還是未能吸取馬?這令我深感遺憾!
12. 在市場經濟利益、慾望的驅使下,人們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很容易發生脫節,這就是我們常說
的「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對方辯友還要對道德情有獨鍾,不是太荒唐了嗎?

13.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一段話:「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家就會去冒險;有100%的利潤,
就願意去冒坐牢的危險;有200%的利潤就願意去冒殺頭的危險。」中國也有俗話說「財迷心竅」,這
種情形在利益分配主要市場化的今天也不例外,這是商品社會的異化帶來的,這不是靠思想道德教育能
夠改變的!

14. 有調查顯示當今人們道德認識水平明顯提高,但是卻存在高認識、低行動,高期望、低參與的狀
況,這足以說明道德這種理想化的東西太不實用了。
15. 道德是「言義而不言利」的,是一種極高的「聖人」標准,缺乏社會大多數人遵循的准則,在當
前市場經濟環境下,這種純粹的道德標准,往往因缺乏權利的關懷而被多數人敬而遠之,所以,它不可
能成為維持社會安定的主要力量。

16. 在此我要奉勸對方辯友應該吸取民法精神,義利兼顧,從傳統的道德主義泥淖(nao)中走出來。
17. 在這里我要提醒對方辯友注意:1.法律的服務范圍是社會秩序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2. 法
律具有國家強制力,有利於約束人的行為。3. 道德對人的作用局限為對人的教化,而法律具有懲戒,
保護,預防三大特徵。
18. 我們不否認道德是法律的基礎,但是一幢高質量的樓房,人們會選擇地基呢還是地基以上的漂亮樓
層,有形和無形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呀!

如果這個問題讓對方辯友更加糊塗,鑽入牛角尖,那麼我想再打一個比方。對於老鼠而言究竟是貓的畫
像來得有威懾力還是一隻實實在在會抓老鼠的貓更具威脅?同樣,無形而主觀的道德和實實在在的法律
哪個對社會不安定因素更有壓制力?這樣的比較,我想對方辯友和在座的各位都能看得相當清楚吧?

今年1月11日,台州市發生一起市民哄搶50萬現金大案。案發後,公安部門試圖讓哄搶者依靠自己的道
德幡然悔悟,結果無人歸還贓款,迫不得已,公安部門只能用法律手段強制進行偵破處罰,才追回
31.73萬元現金。對方辯友也看到了,面對這樣的社會問題,道德根本不起作用,更談何維護社會安
定,顯然法律卻能很好的解決這一矛盾

有這樣一則事例:南丹礦窟透水特大事故主要負責人莫壯龍涉嫌貪污被判入獄。之前莫父一直信任其
兒,並叮囑兒子切勿受賄。然而,當親情、良知和道德尚且靠不住時,誰能療救貪官?除了無情的制
度,除了嚴刑重典,誰也不能阻止貪官前進的腳步
(當對方辯友說法律只是「亡羊補牢」時)
對方辯友一定要否認法律的預防作用,我也只能隨你說去,退一萬步,法律至少能夠做到「亡羊補
牢」,而道德連「亡羊補牢」都無能為力呀!

2.多少因貪污受賄而被法律嚴懲的貪官,他們為什麼要去貪污呢?是因為利益的驅使,私慾的膨脹
呀。因此,道德根本起不了預防作用,東窗事發之後道德還是不起作用,這時法律挺身而出,伏魔降
妖。你看是道德重要還是法律重要?

3.很多事實都能說明,道德觀在利益面前是非常脆弱的,沒有法律的嚴懲與威懾,道德只能形同虛
設!

4.誰要是在法律面前玩火,必將引火燒身,必將受到法律嚴懲最終落得應有下場。

5.正因為道德的軟弱使不少人有恃無恐,最終走向邪惡的深淵。

6.道德是制定法律的基礎,但是為什麼要把道德法律化呢?這不正是因為法律比道德重要呀!

7.道德在判斷善惡是非時,存在個人的差異性,可變性,模糊性,而且經常會產生兩難的處境,更不
用談用道德來處理問題。」
總結陳詞:
「各位評審、主席、對方辯友,大家好!
經過幾個環節的激烈辯論,不知在座的各位都有哪些收獲,或許大家包括電視機前的各位觀眾朋友都
有不少感受吧。我也不否認今天的對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盡管我方辯友們通過了極大的
努力,以足夠的理論和事實依據,從社會發展的現狀和我國國情出發,以階級社會和階級矛盾的分析為
依據,以對辯題的深刻剖析為生命,以對辯

題本意的確切理解為根本,以對法律與道德進行全面的綜合比較為事實,以辯題涉及的范圍為戰場,以
對方辯友的不足之處為突破,我們做到了不厭其煩,耐心而細致,我們設身處地,友好而善意。我們曾
幾次把對方辯友從遙遠的理想拉回到辯論的現實。我們無數次的要求對方辯友警戒,我們運用類比、舉
例、和設問,我們費盡心思,循循善誘,可是對方辯友並未領情,實在讓我佩服。不領情倒也

正常,因為,雙方的觀點是根本對立的,怎能相互強加給對方呢?就像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道德觀
念是根本對立的,是無法強加的,要是可以強加給對方,那麼,今天的辯論會自動產生結果,根本就不
用勞評委的駕了不是?
對方辯友也許一直期望站得高看得遠,可是今天的比賽就像是一個蹺蹺板,它永遠都遵循此起彼伏
的規律,對方辯友卻站錯了地方,要知道雖然站得

高看得遠,但是站在蹺蹺板的一端,升得越高,恰恰反映了其分量越輕。對方辯友在這場辯論賽中,正
是以一個正確的理論指導了一個被錯誤理解的觀點,實在有些可惜。對方辯友文采飛揚,才華出眾,主
次分明,脈絡清晰,他們剛才的論辯奉獻的是一篇難得的「命題作文」,可是,萬萬沒想到,到頭來
這只是一篇離題之作,這讓我再次深感遺憾!那麼,對方辯友犯下的錯能不能原諒呢?道德上也許不應

該指責,因為他們不是蓄意的,何況,對方辯友也為此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但是,在相當於法律的比賽
規則上他們是無法逃脫責任的,他們要為此承擔起責任。理性而無情的法律,你真讓他們敢怒不敢言,
理性而內心的道德你卻是那麼的無奈。
謝謝!」 17021希望對你有幫助!

『伍』 作為維護社會秩序的手段,道德和法律哪個更有效如果我要論證道德更重要,我該怎樣論述

呵呵,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不過作為一個法律制度健全的社會,更需要道德規劃來支持社會秩序。道德上升為人群體生活的本性,需要人人來維護,共同來認同;法律為國家制定的條例,具有強制性,不需要任何來「維護」國家有專門的強制機關來執行;
道德包容乃大,法律呆板具有約束性。

陶淵明,沒有法律繼續生活,沒有道德就沒有世外桃源

『陸』 有那些道德維持社會秩序的事例

孔子作《春秋》,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用周禮來維護當時被破壞的社會等級制度。這種史學經世的意識到司馬談、司馬遷纂修歷史的時候變得更加自覺。司馬談說:「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事,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史記·太史公自序》)一名史學家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躍然紙上。司馬遷著《史記》,更是高標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漢書·司馬遷傳》)。閱讀《史記》,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越是變革時期的史事,司馬遷記載得越詳細,用力也越勤。這就反映出他確實抓住了歷史的要害,是為活人寫歷史,為國家的需要寫歷史,為民族的未來寫歷史。唐玄宗時期,被譽為「董狐式」的史學家吳兢用一種特殊的體裁撰寫了《貞觀政要》一書。這是一部記錄唐太宗時代的政治史專題。他在《序》中寫到:「庶乎有國有家者克遵前軌,擇善而從,則可久之業益彰矣。」這不僅是對前朝為政者的仰慕,更是希望當今及今後統治者能夠從歷史中汲取有益的經驗。杜佑的《通典》雖是私家著作,但他在《自序》中也旗幟鮮明地指出其著史的目的是要「實采群言,征諸人事,將施有政」(《通典·自序》),經世致用的史學思想躍然紙上。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以「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進〈資治通鑒〉表》)為編纂原則,更是封建時代優秀史傢具有強烈的關注國家與社會的政治意識的典型代表。 其次,歷代史家及其作品中包含著濃烈的憂患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先哲對中華民族興衰榮辱的辯證總結。歷史是客觀的,但是記載歷史過程的史學作品總是要帶上史學家個人的思考。宋代蘇洵在《史論》一文中說「史何為而作乎?其有憂也」;司馬遷說「述往事,思來者」(《漢書·司馬遷傳》),這都准確地表達了中國傳統史學的人文情懷。孔子作《春秋》,充滿著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憂患,筆墨之中隱含著微言大義。司馬談初作《史記》的動機是要歌頌漢興以來建立的豐功偉業,司馬遷繼承父業之後卻賦予《史記》更多的憂患意識。在《史記·封禪書》、《平準書》中,司馬遷對武帝時代業已暴露的種種社會問題的揭露和對武帝封禪求仙的嘲笑與諷刺,更是一個優秀史家內心憂患意識的集中表現。東漢後期史學家、政論家崔

『柒』 社會秩序與道德觀察 求有關論文

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和問題發表議論,揭露和駁斥錯誤的、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駁斥錯誤的、反動的論點有三種形式:
①直接駁斥對方的論點。先舉出對方的荒謬論點,然後用正確的道理和確鑿的事實直接加以駁斥,揭示出謊言同事實、謬論與真理之間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證明與論敵的論點相對立的論點是正確的,以此來證明論敵的論點是錯誤的。
②通過批駁對方的論據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據是論點的根據,是證明論點的。錯誤和反動的論點,往往是建立在虛假的論據之上的,論據駁倒了,論點也就站不住腳了。
③通過批駁對方的論證過程的謬誤(駁其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駁倒了它的論證中關鍵問題,也就把謬論駁倒了。
駁論文的駁法有三種:反駁論點、反駁論據、反駁論證。反駁論證相對於前兩者更高了一個層次。
議論雖有立論、駁論兩種方式,但兩者不是完全分開的。駁和立是辨證的統一。在立論性的文章中,有時也要批駁錯誤論點;在駁論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駁錯誤論點的同時,闡明正確的觀點。因此,立論和駁論在議論文中常常是結合起來使用的。
直接駁和間接駁的差別
①如果直接以論點出發,那就算是直接駁論
②如果通過各種論據來反駁論點的算間接駁論
③如果從始至終都通過論點論據來論證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駁論文,如魯迅先生的《友邦驚詫論》就是典型的駁論文章。
總之,寫駁論性的文章,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對准靶子。寫駁論性的文章,首先要擺出對方的謬論或反動觀點,樹起靶子。怎樣樹起靶子呢?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語言,將所批駁的敵論復述一下。並且還要強調出敵論的弊端。概述時,可適當引用一些原詞句,但要有重點,傾向性要鮮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關鍵部分或有關部分,摘錄下來,然後對准靶子,進行駁斥。可以引用一些較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強有力的證明自己的觀點。
②要抓住要害。魯迅說:「正對『論敵』之要害,僅以一擊給予致命的重傷。」對謬論,一定要抓住其反動本質,深入地進行揭露和批判。
③要注意分寸。對於敵人的反革命謬論和人民內部存在的錯誤思想,必須加以區別。對敵人,要無情揭露,痛加批駁,給以致命打擊;對於人民內部的錯誤思想,就要本著「團結——批評——團結」的原則,決不可相提並論。
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總稱為論文。
論文一般由 題名、 作者、 摘要、 關鍵詞、 正文、 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 附錄)可有可無。
論文題目
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目錄
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內容提要
是 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
1、先確立一個論點。全文圍繞這一論點展開論證。對「開卷有益」這種說法,既不能全盤否定,寫駁論文;也不宜全盤肯定,寫成立論文。因為這種說法既有它正確的一面。又有它不夠全面的地方,所以對這個看法要採取「一分為二」的方法進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從中總結出正確的論點來。只有這樣才能對這一說法作出合乎事實的評價,最終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進行分析,要防止出這樣一個毛病:自相矛盾。一會兒說開卷有益,一會兒說開卷有害,令人不知所雲。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文章中還要將二者的聯系點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說透。
3、從論證方法看,如果所讀的書是壞書,則開卷未必有益,這里可以採取例證法,並輔之以引證法和喻證法,用前幾年社會上黃書泛濫成災毒害青少年作為事實論據,用名人名言作為理論論據,充分論證黃書的害處和讀好書的益處。在此基礎上,再把這兩者辯正地統一起來。說明我們中學生既要多讀書,又要慎重地加以選擇、讀好書。這樣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就將問題說得比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導思:這是一篇給材料作文。該題雖然規定了作文題目,但仍給學生思維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從文體來看,寫議論文是最好的選擇。學生可以從是非觀、處世態度、治學精神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闡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要寫好議論文,必須做好以下三點:
1、確定論點。根據命題提供的材料,可從不同角度提煉出諸多觀點,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選准一個論點充分論證。
2、選好論據。論據能起到充分證明論點的作用,論據選擇要遵循兩個原則:①真實確鑿,不能有虛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說服力,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3、組織好論證結構。最常用的結構一般為「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捌』 誰有法律與秩序(美版)正劇全20季的種子啊最好中英字幕迅雷打包的種子非衍生劇

見不到第三季的資源很正常,因為只有伊甸園在做,而伊甸園做了1,2季,第3季以後好像還沒補,國內見不到很正常。
我有第3季的DVDRip種子,7.5GB,從國外下,就幾十個種,會比很慢,沒中文字幕,自己找英文字幕(3,4有,5季以後連英文字幕都沒有),如果要的話留郵箱。
3,4,5,6我都有,不過建議你等等,YDY早晚會出第三季的

已發送,已補充第二季

熱點內容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
寧波新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2-13 00:48:24 瀏覽:645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