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數字經濟
『壹』 什麼是數權經濟
數權經濟是數字經濟發展到3.0階段的新型數字經濟體系,依託區塊鏈3.0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的數權世界中,新型的數字經濟體系。數權世界,是全球經濟的「新大陸」,是與真實世界平行共生的數字化世界(數字地球)。
『貳』 婦女權益保障法等將修改,你覺得哪些新內容應該加進去
《婦女權益保障法》將要要修改,這讓很多人猜測將會有什麼樣的新內容加進裡面。其實婦女的權益就應該受到保護,很多人不尊重婦女,覺得女人就是生孩子的工具,也正是因為這個樣子,女人在社會當中沒有任何的地位。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現如今的社會不會存在著男強女弱的現象,而是出現了男女平等。在之前很多家庭都會生一個男孩子,覺得生男孩子才能夠傳宗接代,如果生女孩子就不會喜歡,這正是因為這個樣子變成了男尊女卑。但是現如今的社會,這樣的現象已經摒棄,男孩子跟女孩子是平等的,而且還有女人的節日,像三八婦女節就是女人的節日,在這一天,很多女人用的商品都是打折銷售。
所以說女人的權益應該得到保障,只有保障女人的權益,那麼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的和諧。
『叄』 國家出台的新就業政策有哪些
國家出台的新就業政策主要有:
一、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享受:
1、崗位補貼;2、參加社保以及補貼;3、相應的學費補貼和國家助學待貸款補償。
二、鼓勵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報效祖國。(享受更多........)
『肆』 深圳先行先試數據立法,到底該如何平衡數字經濟發展與個人信息保護
我認為要平衡數字經濟發展與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首先要從法律上進行下手,同時再從社會上進行宣傳,只有兩者相結合的模式,才能平衡數字經濟與個人信息的保護工作。首先從宏觀的角度上來談這件事情,如果沒有法律作為依靠,一旦出現數字經濟與個人信息泄露和違法犯罪的事情,那麼將會給解決問題帶來麻煩,而且也沒有法律作為依據,這就會導致很多不法分子鑽法律漏洞。最後讓很多受害人錢財白白損失,所以為保證平衡工作的開展。首先要從法律上進行完善,同時出台較為完善的法律規章制度,並且為以後突發情況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援。
總結: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互聯網世界的變革,我認為數字經濟與個人信息將會變得密不可分,但是數字經濟對個人信息具有非常好的保護作用,從這一源頭上就可以有效保障公民信息安全,不會因為信息泄露而導致錢財流失,更不會給違法犯罪分子帶來可乘之機。
『伍』 什麼是數字經濟律師
第一,法律服務的對象變了。13.9億人口,網民8.29億,手機網民8.17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所有網民都是法律服務的對象,所有法律服務的對象也幾乎都是網民。而且,這些網民通過手機能夠保持實時在線,滿足衣食住行,完成要約承諾,策劃違法犯罪……可以說,「數字化生活」成為了基本的生活狀態,擁有「上網能力」與擁有法律上的「行為能力」幾乎可以劃上等號。不僅如此,世界范圍內市值最高的企業已經被互聯網公司所佔據,中國也是如此,這些企業更是名副其實的「網民」。而「互聯網+政務」和「科技監管」也在重新塑造著政府。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政府,作為法律服務的主要對象,他們都已經發生了改變。作為供給方的法律服務必須直面需求側的這些改變,做出適當的調整。
第二,法律服務的方式變了。「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套用美國霍姆斯大法官的這句話,最能概括以往法律服務的特點(雖此話的原意並非為此),法律服務往往依賴於法律人個人的經驗和認知,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加持下,法律的「邏輯」正在被不斷地識別和發現,從而極大地增強「確定性」因素,進而壓縮「關系論」「黑箱論」的空間。但前提是,法律人必須具備數據挖掘的能力和駕馭人工智慧的意識,和機器成為朋友。人工智慧可以把法律人從重復的、流程性的、標准化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這些工作將交由機器更加出色地完成。數字科技可以讓法律服務實時可見,法律服務的定價和評價也更加容易實現。去年三大互聯網法院的建立,對傳統的法律服務的方式來說更是一次挑戰,「在線開庭」、「在線審理」、「在線質證」都已經實現,法律服務應該如何在虛擬空間展開?
第三,法律服務的內容變了。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4.8%。「互聯網+」和數字經濟成為國經濟的最強驅動力,所有企業都在忙著數字化轉型。經濟結構和增長動力的變化,必然帶來法律服務內容的變化。一方面,數字經濟已經走入法律,《網路安全法》和《電子商務法法》已經實施,《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和人工智慧立法都已經列入立法規劃。法律服務所賴以的「大前提」已經悄然發生改變,立法已經回應了從身份到契約,再從契約到數字的趨勢,法律服務必須緊跟立法的腳步。另一方面,近年來數字經濟領域的法律服務需求增長強勁,諸如facebook的30億美元天價罰單(美國政府起訴facebook),抖音與網路之爭(互相索賠9000萬)這樣的案件層出不窮,追尋「數字正義」成為法律人的新課題。
『陸』 有哪些國家將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
1、美國
美國是第一個將大數據上升至國家戰略並制定行動計劃的國家。2010年,美國總統科學技術顧問在呈給總統奧巴馬的報告中建議:「聯邦政府都要制定一個應對『大數據』的戰略」,大數據對美國政策制定的效果也越來越明顯。
2、英國
2010 年英國政府開放數據門戶網站Data.gov.uk 正式上線以來,英國政府開放數據范圍已涵蓋福利待遇、法律、交通、教育學習、公民權利、工作求職、稅收、移民簽證等15 個領域,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將政府財政稅收和公務員收入完全公開與透明化,以達到迎接社會挑戰、打擊腐敗和加強民主、增強政府誠信的目的。
3、澳大利亞
2011年5月,澳大利亞政府公布了《國家數字經濟戰略》報告,旨在確保2020年前基本完成國家寬頻網路的物理建設,使澳大利亞成為世界數字經濟的領軍者。
隨著大數據發展戰略得到全球各國的高度重視,聯合國秘書長執行辦公室於2009 年正式啟動了「全球脈動」(Global Pulse)倡議項目,旨在推動數字數據和快速數據收集和分析方式的創新。
4、中國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這是大數據第一次寫入黨的全會決議,標志著大數據戰略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五中全會,開啟了大數據建設的新篇章。
(6)立法數字經濟擴展閱讀
就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而言,五中全會的公報具有五個方面的重要意義,也對應著相應五個方面的建設努力方向。
1、大數據戰略要堅持黨的領導、政治引領。黨代表人民利益,黨性的本質是人民性,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堅持在大數據建設中切實保障公共利益、人民利益。
2、大數據戰略要政府表率推動。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首先是需要政府做出表率,在開放數據、開放政府建設方面做出表率和積極努力。
3、大數據戰略要立法規范。在開放政府數據,搜集儲存記錄個體、企業、組織信息,交易、再利用大數據資源等方面,要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予以規范。
4、保障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市場均衡與有效競爭秩序。在大數據產業發展中,政府是推動力量,然而企業由於直接從事商業活動,更有動機成為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主體。然而,由於網路時代,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更為明顯,大數據產業很容易形成強者愈強的產業壟斷。
5、大數據產業發展要保障公共安全。任何產業的發展不能只顧經濟利益而忽視公共安全。
『柒』 大數據產業發展明確四大重點
大數據產業發展明確四大重點
在23日召開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分論壇上,一系列關於促進大數據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政出爐,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路線圖更加明晰。
在大數據分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提出推進大數據發展的四大重點方向。一是推動大數據創新發展,支持前沿技術創新,加快關鍵產品研發,推進大數據與雲計算的深度融合,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造就一批明星企業和人才。二是推動大數據融合發展,深挖融合潛力,加快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建設,培育數據驅動發展新模式、新業態。三是激發市場活力,鼓勵建立大數據公共服務平台,鼓勵中小企業深挖細分市場,積極參與數據安全建設,推動大數據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四是推動大數據安全發展、強化保障能力,加強大數據安防產品開發,維護數據的可靠性,構建安全保障體系,建立高效的數據安全管理機制。
其中,加快布局工業互聯網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當日舉行的數字經濟分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副司長李冠宇提出,在推進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方面,將加強頂層設計,並將制定出台《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和推廣工程實施指南》,統籌推動平台培育、企業上雲、百萬工業APP培育等重點工作。此外還將制定出台工業互聯網平台評價指南,分期分批遴選10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鼓勵地方支持行業骨幹企業建設本區域本行業平台,形成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獨立運營的工業互聯網平台。
在完善公共支撐體系方面,工信部將建立涵蓋標准、監測分析、數據管理、質量管理與技術成果轉化在內的公共支撐體系,營造開放、規范、誠信、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環境。
數字經濟既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也會帶來潛在的風險。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局長張望在數字經濟分論壇上指出,近年來,地下數據交易猖獗,「熔斷」「幽靈」等安全漏洞頻出,數據泄露和網路攻擊事件頻發,給個人隱私保護、企業安全生產、經濟社會發展乃至國家安全都可能帶來新的挑戰。同時,數字經濟對原有的行業秩序、利益格局和治理體系也會產生較大的沖擊。
加強制度設計,提升數字經濟監管能力和治理水平勢在必行。張望指出,堅持包容與監管並重,支持與規范並行,逐步建立與新業態發展相適應的監管方式;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加快推動促進和規范數字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的立法進程,營造公平、有序、創新、活躍的數字經濟市場環境;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推進技術與管理並舉的數字經濟治理模式,提升數字經濟領域態勢感知、風險預警水平,提高風險防範能力,推動數據共享,促進協同治理,實現決策科學化、精準化,提升數字經濟治理能力;推動制定跨境電商、市場准入、數據流動等國際貿易和投資新規則,推動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捌』 深圳立法禁止APP「不全面授權就不讓用」,這一法律可以避免哪些問題
很多APP在下載安裝時都會跳出授權界面,要讀取位置、要使用通訊錄、要使用麥克風和攝像頭、還要允許它們發通知等等,有的好一點只允許讀取位置也能下載使用,有的必須要全部授權,否則就安裝不成功,無法正常使用,這一點讓很多人非常反感。
不過這個《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只是個地方條例,它的管轄范圍到底有多大呢?深圳甚至廣東以外的用戶能否從依靠《條例》維護自身權益呢?
這些都還需要進一步實踐和明確。
『玖』 如何看待印尼將徵收10%的數字服務稅
首先,我們看看數字服務稅的影響。
一方面,工業4.0浪潮正席捲全球,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在世界經濟體量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所發揮的作用日益重要;
另一方面,數字經濟具有虛擬化、跨地域、實時交易等特徵,給常設機構及常設機構利潤的判定帶來了困難,給稅收管轄權的劃分帶來了挑戰,給稅收公平帶來了嚴重影響。
實踐中,一些跨國互聯網巨頭通過在低稅地設立子公司,搭建復雜的避稅架構,利用轉讓定價等方式逃避稅收。歐盟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數字活動的有效稅率只有9.5%,而傳統商業則為23.2%,兩者相差巨大。無論是從組織收入、保護稅收主權,還是從維護稅收公平、調節經濟發展等角度看,徵收數字稅已是大勢所趨。
跨境電商稅收問題,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英國政府於2016年9月16日就已經正式出台法規,規定國外賣家通過亞馬遜等平台網站把產品銷售到英國的,需要在英國按法規進行稅號申請和登記,按期申報繳納增值稅,否則將要求銷售平台限制其在英國的銷售。在申報層面,英國稅務部門開發了專門的VAT智能稅務軟體(Making Tax Digital),並規定2019年10月1日起,符合條件的國外賣家,必須用專用軟體進行電子申報,所有進項抵扣文件需要電子存檔,並上傳到征管軟體中。在征管方面,英國稅務部門有權隨時調取第三方平台的銷售數據以及稅務電子系統的數據用於稽查,大大降低了稽查難度,提高了稽查效率,大幅減少了時間成本。
歐洲征數字稅 我國怎麼辦?
在這種大趨勢下,我國也應該加快數字經濟稅收研究步伐,尤其應盡快出台跨境電商稅收政策,維護國家稅收權益。跨境電商是數字經濟的重要部分,也是涉及各國稅收利益分配的熱點問題。對於跨境電商稅收問題,爭議最大的就是稅收管轄權問題——到底由勞務和貨物提供方管轄,還是由接受方管轄?過去,我國是「世界工廠」,可能主張貨物和勞務提供地征稅對我國比較有利。現在,我國還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應統籌考量數字經濟對我國稅收的影響,加快對數字經濟的研究、立法和實踐,發出我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