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走法治道路

走法治道路

發布時間: 2022-01-15 07:00:57

1.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有哪五個方面的核心要義它們各自的重要性分別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有三個方面:

1、堅持黨的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全會公報著重做了闡述和強調。公報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

3、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


(1)走法治道路擴展閱讀:

1、我們的法治道路要紮根自己的傳統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漢唐時期就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典,中華法系在世界幾大法系中獨樹一幟。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禮樂刑政、綜合為治,法不阿貴、刑無等級等法治思想影響深遠。今天搞法治建設,應根植中國土壤,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不能拋卻,也無法拋卻歷史傳統、割斷文化血脈。

2、我們的法治道路要立足自己的國情

兩千多年前,商鞅就說過,「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國情復雜,又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治建設決不能罔顧國情、超越階段。特別是經過長期實踐探索,我們已經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法治道路,取得法治建設的巨大成就,必須立足這個基礎去不斷發展完善。

3、我們的法治道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要對症下葯,射箭要有的放矢,法治建設也要著眼於解決問題,實現更好更優的國家治理。作為一個正在快速走向現代化的超大型國家,中國發展面臨的問題的規模、復雜程度,是很多國家不曾遇到過的。從經濟社會發展看,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解決損害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的問題,都對法治建設提出更高要求;從法治建設本身看,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別人的經驗固然可以參考,但說到底,針對自己病症的葯方才最有效,走自己的法治道路才最管用。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准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嘹亮號角,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前進,我們就一定能夠鑄就法治中國新的豐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 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決定的

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相關介紹:

把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內部所面臨的一些有利和不利因素稱之為國情。國情不能簡單地與國家情況等同,國情是與國家生存和發展緊密相關聯的那部分國家情況。國情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國情從一定角度來看可以分為三大重要類:歷史國情、自然國情、現實國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2)走法治道路擴展閱讀

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在此基礎上,又結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實際,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制度,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具有優越性。

社會主義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人民群眾特別是某些利益群體的政治需求越來越突出,需要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

3.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1、堅持中共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最鮮明的標志就是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

(3)走法治道路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其科學涵義是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適合中國特點的道路,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即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走社會主義道路;另一方面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不照抄、照搬別國經驗、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國特色的路。

中國共產黨依據毛澤東倡導的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總結長期探索所積累的經驗,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深刻地認識到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規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科學論斷。

4. 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法治體系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建設法治中國與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同頻共振,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與人民幸福唇齒相依。建設法治中國,既是立足解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中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考量,也是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

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涵和法治保障;既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在要求,也是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秩序與公平正義、維護人的權利與尊嚴、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與執政基礎的法治基礎。

(4)走法治道路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國法治同西方國家法治最大的區別。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真正實現,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

堅持黨的領導和建設法治中國是高度一致的,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兩者相輔相成。離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建不起來。同時,每個黨組織和每名黨員、幹部,都必須服從和遵守憲法法律,絕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

5. 為什麼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決定的。法律制度與政治制度緊密相連,有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就必須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建設領域的具體體現。

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由於歷史、文化等方面差別,沒有任何國家的法治道路是完全相同的。

凡是法治搞得比較成功的國家,無一不是創造性地把本國國情和法治規律結合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植根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生發於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是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富於民族性、開放性、包容性的法治道路。

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我們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經驗教訓得出的根本結論。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

後來,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我國法制建設走了彎路,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付出了沉重代價。

(5)走法治道路擴展閱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願、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治建設真正做到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在我國,人民不是法律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法律的制定者、實踐者,是法律的主人。

立法、執法、司法都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同時,要讓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更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全體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6. 怎麼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植根中國大地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堅持黨對法治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40年法治建設不斷取得輝煌成就的基本經驗。立足中國國情。

道路標定方向,道路決定前途。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忠實繼承者和豐富發展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發揚光大者。

中華優秀法文化是新時代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的寶貴財富、歷史資源,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法文化的思想精髓。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時代法治建設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引。創新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6)走法治道路擴展閱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正確處理好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黨早已有明確表述,「黨的領導要通過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來實現,而黨自身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四中全會再次明確提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為此,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是四中全會的一個重要議題。四中全會不僅明確了黨依法執政的執政理念,更重要的是將依法執政的理念具體化、法治化、可操作化。

改進黨的領導方式,依法執政不存在制度上的障礙,關鍵是黨的領導幹部必須打破思想上的障礙,自覺地把權力和個人意志置於憲法和法律的監督之下,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

7. 為什麼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內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容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
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是貫穿全會決定全篇的一條紅線,是管總的東西。在走什麼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全會釋放了明確的信號、指明了正確方向,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

8. 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法制道路 有哪五個堅持

五個堅持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黨執政興國、人民幸福安康、國家長治久安的歷史高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法治的一般規律與我國實際情況有機結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確立了良法善治的法治格局,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8)走法治道路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3個方面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

在這3個方面中,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支撐。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

9.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堅持哪些原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核心要義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

只有牢牢把握住這三個方面,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才能立足中國實際建設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9)走法治道路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根據中國發展的實際需要,能夠解決中國在發展建設過程遇到的社會問題的法律治理的途徑和模式。就是不照搬照抄但卻可以學習借鑒任何國家法治經驗的中國法治模式。

這條法治道路的具體標志是「四個堅持」: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從根本上保障人民權益,是本質要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基本原則;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是基本方式;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與國情相適應、與社會相對接,是基本前提。

1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如何走

這是一個重大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是照搬或模仿西方的,而是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有益成分,借鑒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以中國共產黨人自我探索、自我創造為主,形成的一條內生式演進發展的道路。這條道路如何走?有許多東西需要深入探索,這條道路的內涵會不斷豐富,但一些基本原則必須長期堅持。首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與法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黨與法是什麼關系?是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兩者是對立的,提出所謂的「黨大還是法大」?《決定》給予明確回答:「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我們推進法治領域各項建設、改革,都必須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而不是限制和削弱黨的領導。

熱點內容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
寧波新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2-13 00:48:24 瀏覽:645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