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上的英雄什麼意思

道德上的英雄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1-15 08:42:49

『壹』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德是一種素養或習慣。二者合起來就構成它的定義,即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其中習慣是它的種,良好的選擇是它的屬差。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1)道德上的英雄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道德的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

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這種說法反過來也是正確的,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富人遵循窮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達國家遵循發展中國家的道德。

『貳』 道德是什麼意思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道德是版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權、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2)道德上的英雄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道德」一詞出自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叄』 不做道德的英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下一句是:要做行為上的英雄

『肆』 不做道德上的英雄是什麼意思

人家到底是有底線的。做人是要講道理的。人就要做道德上的英雄。不違反基本的道德原則。做一個規規矩矩,老老實實遵守道德的人。

『伍』 人的品德是什麼意思

品德修養就是道德素養:道德:社會意識形態之一,人們行為的准則和規范.素養:即修養.
個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鍛煉,以及由此達到的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會和階級中,人們的道德素養有不同的目的、內容和途徑.品德即道德品質(moral trait),是道德在個體身上的體現,是指個人按社會規范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特性或傾向.
品德即 道德品質,是指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准則和規范行動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或傾向.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
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准.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
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准,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
范.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
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
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

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修養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的素質,當然可以提高,素質的提高需要兩個過程,一是受教育(包括智育和德育),二是,自我反省,前面一
個是外部因素,後面一個時內因.這從實際生活中也可以看出來,比如很多人都受一樣的教育,但是有的人素質就高一些,為什麼?就是因為有的人會時不時的自
省,能在自省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如果教育程度不高,綜合素質可能會差一些,但是道德品質不會因此變差.還有人所處的環境對人的素質影響也很大,
住在人口素質高的地方,素質高的機會也就高一些 .

『陸』 幫忙解釋一下「英雄」的意思是什麼

英雄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為:

1、指才能勇武過人的人。

2、指具有英雄品質的人。

3、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斗,令人敬佩的人。

另解1:

英雄是一個比較主觀的概念。一般是指在普通人中間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們能夠帶領人們做出了巨大的對人們有意義的事情,或者他們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

另解2:

英雄是文學分析與心理學常用的概念。童話中的主人翁就是容格分析心理學里的英雄。人生就是一場的戰爭,人活著就是要扮演英雄的角色。

(6)道德上的英雄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解說: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在近代民族復興的和平變革時期,也同樣涌現出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何子淵、陳嘉庚、錢學森、鄧稼先、同盟會、愛國華僑團體等大批民族英雄和英雄團體。

無論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商人,還是海外華僑,他們中間都涌現出大批民族英雄,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自由、利益與安全、尊嚴與榮譽無私奉獻、無怨無悔。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習近平講話新聞報導摘錄

『柒』 「不做道德的英雄」是什麼意思

不打擾別人,不怠慢自己,不揮霍信任,不討好,不盲從,不做道德上的英雄。我們只需具備基本的良心,不盲目、沒有主見不刻意為了彰顯自己的品德而去做事,做人要講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高尚的人

『捌』 道德的正確解釋是什麼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道版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zhuan是方權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shu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8)道德上的英雄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道德」一詞出自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玖』 道德領袖含義是什麼

陶行知先生以愛滿天下的大眾情懷,培養公德私德兼備的真、善、美人才,以自身的版道德踐行,構建民權主共和之理想政治。陶行知先生的道德領導思想告訴我們:只有以德治校,實行道德領導,才能抵達學校改善的核心,學校才能發展成為一個道德共同體。

『拾』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道德的含義及其特徵是什麼

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道德的特徵: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准亦有所不同。

3、階級性

它指階級社會的各種道德都是為特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和特徵,可也要以和諧為目的。

4、歷史繼承性

道德與其它觀念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

5、自律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熱點內容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
寧波新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2-13 00:48:24 瀏覽:645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