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

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

發布時間: 2022-01-15 08:52:38

A. 什麼是四個戰略中引領地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四個戰略中引領地位。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政治專體制改革屬、加強政治建設,總的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

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治的統一、尊嚴、權威,實現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1)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使之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必須實現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必須要使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

B.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麼如何理解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回會主義法治國家。答這就是,在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C. 2018版毛概課後思考題,如何看待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求答案,一定要是課本原話

為我們黨在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黨在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我們黨適應我國發展實際作出的必然選擇,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鼓舞人心的戰略部署,是催人奮進的宏偉藍圖,其所包含的事業更偉大、任務更艱巨、工作更繁重、結果更輝煌、影響更深遠。全黨同志一定要胸懷這樣的遠大目標,不自滿,不驕傲,不懈怠,不停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繼續努力,乘勢而上,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奮斗。

(3)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擴展閱讀: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的相關內容:

1、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還有利於保持我們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連續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2、「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新的戰略部署,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安排。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都是長期戰略舉措,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是階段性戰略目標。

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完成之後,不失時機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新的戰略目標,用以接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就可以保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連續性穩定性。

D.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戰略布局新表述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次全會釋放未來中國發展重要信號。
信號1——戰略布局新表述
「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的戰略布局中,人們看到,面向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台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後,我們還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這次全會令人矚目地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信號2——「強國」高頻出現
梳理全會公報,「強國」是高頻詞。公報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
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公報也提出多個強國任務、戰略。在科技創新方面,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在優化升級經濟體系方面,提出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辛鳴認為,全會提出了一系列「十四五」時期和到二〇三五年的目標、任務、戰略。這些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強國目標,符合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也符合新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信號3——構建新發展格局
全會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因此,必須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進入新發展階段,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公報中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信號4——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
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動力。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馬寶成表示,當前,盡管我國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但創新仍面臨一些突出短板,在接下來的「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應強化硬投入,優化軟環境,走自主創新之路,以高質量的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E. 依法行政熱點新聞最新

在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中,我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和韌勁,全力推進法治湖南建設,法治政府的樣本意義進一步凸顯。

穩定、公平、可預期法治環境,帶來深切獲得感

近年來,我省先後出台了全國首部系統規范行政程序、行政裁量權和政府服務行為的省級政府規章《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湖南省規范行政裁量權辦法》、《湖南省政府服務規定》等,搭建起了「一規劃兩規定六辦法」的頂層構架,制度的籬笆越織越密,成為享譽全國的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湖南樣本」。

今年2月1日,省政府公布實施省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和省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5年本),涉及省政府46個工作部門的行政權力3700多項、主要職責600多項,外商投資禁止和限制類項目90多項,共取消、下放30多項省政府核準的投資審批事項,有的邊界交叉職權,責任規定細化到了某單位的具體處室,在釐清政府與市場、部門和層級之間的權責邊界上實現新突破,加大了政府自身限權力度。

「三清單一目錄」公布後,不少網民評價:覆蓋面廣,幾乎囊括了政府全部工作部門;職責分解詳細、邊界責任劃分准確清晰,監督責任和公共服務責任一目瞭然,法治政府建設穩定、公開、公平、公正、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值得期待。

中聯重科每年有上千次減免稅業務要辦理,過去進一批貨就得到海關辦一次業務,繁瑣耗時,長沙海關根據「三清單一目錄」,對重裝項目實行年度總擔保制度,企業一年只用去兩次就可以全部搞定。3月23日,正在長沙海關辦理業務的中聯重科工作人員高興地對記者說:「制度紅利讓我們有了深切的獲得感。」

以公開倒逼規范

向行政執法頑疾開刀

日前,省交通廳與省公路管理局、省水運管理局、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省道路運輸管理局、省交通建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局等5個廳直行業管理局,簽訂了2015年度行政執法責任狀,以執法責任制和責任倒查制,進一步規范交通系統行政執法行為。

選擇性執法、執法不作為不嚴格不規范、不執行行政裁量權基準,是行政執法的「多難區」、行政機關腐敗的「高發區」,也是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重災區」。我省法治政府建設中,突出問題導向,向行政執法中的頑疾開刀,回應人民群眾關切。

全省各級政府和政府部門普遍推行了行政執法責任制,促使行政執法人員在行政處罰、行政徵收、行政許可等行為中,嚴格按照程序、法律規定行事。在城市管理領域開展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長沙縣進一步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試點,探索把地域從城區擴大到全縣范圍,將25個部門的2000多項行政處罰權集中到行政執法局統一行使。

目前, 全省13個設區的市、123個縣市區(含洪江區),全面完成了在城市管理領域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142個無執法主體資格的單位停止了執法活動,163個行政執法單位完善了委託執法,省工商局等12個省直部門還在互聯網上公布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全省4000多個單位制訂並公布了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發布行政執法指導案例2000餘個。以公開倒逼規范,初步解決了城市管理領域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執法擾民等問題,「同案不同判」、「同判不同罰」等問題明顯減少。

「關鍵少數」起關鍵作用 「指揮棒」樹起法治權威

作為依法行政考核的具體承辦部門,近年來,省政府法制辦堅持全省政府法制工作一盤棋,以推動解決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充分發揮在全省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中的組織協調、督促指導、考核評價作用。

2014年初,省政府法制辦進一步完善了對省政府各部門、中央駐湘單位和各市州政府的依法行政考核方案。一是把國務院關於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和我省「一規劃兩規定六辦法」的有關規定指標化、具體化,推進依法行政各項制度在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特別是在基層的落實。二是改變依法行政考核工作「一鍋煮」情況,首次按照單位職能和許可權,針對重點工作、難點工作和薄弱環節,將省直單位分為一類、二類、三類,根據不同類別分別設置依法行政考核項目和指標,使考核「指揮棒」更加科學、具有針對性。三是嚴格考核。分組對各市州和16個省直、中央駐湘單位的依法行政工作集中進行抽查核實,綜合評定依法行政年度考核和績效評估中依法行政分值。同時,建立起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巡查通報制度。

「指揮棒」樹起法治權威,「關鍵少數」起到關鍵作用,在政府科學決策、職能轉變、政務公開、規范執法等方面開拓新境界。現在,全省三級政府常務會議會前集體學法普遍推開,領導幹部尊法尚法學法、信法守法用法,將法治政府建設與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考核。

F.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包括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這一總目標首次由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以下簡稱《決定》)提出,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由《決定》提出的五大體系組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6)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2014年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G. 黨的十九大明確法治的目標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2

H.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麼,如何理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理解: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包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離開了哪一句都不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只有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基礎和前提條件。
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決定》給出了精闢的答案,那就是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字方針,是對原來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的發展和提升,明確了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和主要任務,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來講,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

I. 如何完整全面的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一 為何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法治建設問題,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決定,這在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以此為里程碑,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進入全新的「法治時間」。為什麼要把法治建設提到如此突出的位置?如何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呢?
這是歷史的深刻啟示。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較好地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相反,一些國家陷入這樣那樣的「陷阱」,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門檻,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有關。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不少國家沒能解決好法治和人治的問題,沒能跳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從我們自己來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既吃過破壞法治的苦頭,也嘗到了法治昌明的甜頭。歷史深刻啟示我們,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秉持法律這個准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
這是現實的迫切要求。當前,中國正經歷空前深刻的社會變革。要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穩定的秩序,在各方競逐的市場領域維護公平的規則,在意見碰撞的觀念世界堅守文明的底線,必須織密法治之網、強化法治之力。「以律均清濁,以法定治亂。」只有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才能順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這是長遠的戰略謀劃。現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5年時間,只要國際國內不發生大的波折,經過努力,這一目標應該可以如期實現。但「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後,我們還要向著「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前行,還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還將應對可能更為復雜的局面和問題。之後的路該怎麼走?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只有靠法治,才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我們黨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民族復興籌、為子孫後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我們應該從這樣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高高揚起依法治國的旗幟。
二 怎樣把握總目標的內涵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這個總目標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這兩句話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離開了哪一句都不行。
如果把建設法治中國看作建設一座恢宏的大廈,我們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豐富內涵,就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認識和把握。
一是奠定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三大基石」。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三句話,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力量、制度基礎、理論指導,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實現總目標必須牢牢把握的最根本的東西。
二是構築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五大支柱」。這就是形成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個「4+1」組成的五大體系,涵蓋了法律制定與法律實施、法治運行與保障機制、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等各個層面、各個環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具體展開和有力支撐。
三是設計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施工方案」。這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國家治理、執政、行政等問題,涉及黨、國家、公民等不同的行為主體,應該如何推進、如何實施呢?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整體謀劃,在「共同推進」上著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勁,更加重視法治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更加重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是描繪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效果圖」。法治建設既是法治本身的「自轉」,也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公轉」。通過法治建設,我們要取得什麼樣的效果呢?從法治建設本身看,就是要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目標;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局看,就是要著眼於更好更優的國家治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中國大廈的地基夯實了,支柱立起來了,按照施工方案科學操作、加緊推進,美麗的「效果圖」就一定能變為現實,這座恢宏大廈必將巍然聳立起來。
三 提出總目標的意義何在
目標猶如一面旗幟,旗幟高高揚起來了,才能凝聚人心、引領方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只有總目標明確,才能匯磅礴之力、收長遠之功。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法治建設新征程,到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將依法執政確立為黨執政的基本方式,到黨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們黨對法治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在不斷深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這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了更加完整系統的規劃,對治國理政的規律有了更加准確的把握。
它是凝聚思想共識的法治航標。這個總目標鮮明回答了我國法治建設將往哪兒走、怎麼走這一根本問題,向黨內外、國內外釋放了明確的信號。這有利於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和歷史任務,有利於統一思想、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識,也有利於回應國際社會各種質疑,澄清各種模糊認識,保障依法治國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它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千頭萬緒,涉及方方面面,必須有一個總抓手來總攬全局、牽引各方,使各項工作協同推進、形成合力。總目標明確了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它既切中時弊,直指我國法治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又對症下葯,體現了推進各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
它體現了國家治理總體戰略的完善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總體戰略部署在時間軸上的順序展開,兩者相互銜接、相互促進,共同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而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必將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J.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麼

要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首先我們得了解四個全面具體所指是什麼。它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大塊。

這都表明,我們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了更加完整系統的規劃,對治國理政的規律有了更加准確的把握,所以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我們一直都在努力,也相信離它的實現我們會越來越近。



熱點內容
海淀區法院微博 發布:2025-02-13 04:13:04 瀏覽:495
檢擦院和法院 發布:2025-02-13 04:08:07 瀏覽:576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
寧波新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2-13 00:48:24 瀏覽:645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