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作為反應
① 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是以什麼的方式進行
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是以能動的方式進行的。
道德是一種特殊社會意識版的形態,是由經濟權基礎來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社會經濟關系和性質決定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著各種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表現為階級關系,所以道德帶有階級性。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和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引導和規范人們社會實踐的活動。
(1)道德作為反應擴展閱讀:
社會道德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
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② 道德的什麼是指道德反映社會關系
根據這個題意,它就是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應社會關系特別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與能力,這個意思
③ 道德感反應的是人的行動與道德之間的關系嗎
因為應該是的,因為道德感反應的就是人的行為與道德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也是明明白白的。
④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由什麼決定的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
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
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4)道德作為反應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⑤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經濟的反映,這句話對嗎
現在這個社會還談什麼品質 道德 去小山村裡轉悠轉悠那裡或許還能碰到很單純的人
⑥ 生活中表現道德的現象有那些
1、保護環境
環境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內容,熱愛大自然,實質上也是對人類本身的熱愛,是對生活的熱愛,是對生命價值的重視。自覺遵守這樣的社會公德,從根本上說,是對大多數人的利益的維護,是對人類的生存利益的關心,也是對子孫後代利益的關心。
2、講文明
作為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人們的行為文明狀況,它集中反映的是社會成員的文明教養程度,而禮貌則是這種文明程度在人際交往中的外在表現形式。作為社會公德的一個基本規范,文明禮貌是在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道德信息,它說明了一個人對別人的尊嚴和人格的尊重。
三、誠實守信
孔子講「民無信不立」,孔子講的是國家與民眾的關系。把孔子的話引申開來,在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也可以說是「無信不立」。今天我們在公民道德建設中,要大力倡導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的美德。
四、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反映的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是反映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本質特徵。
五、愛物公物
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會的公用設施,如公路、鐵路、水電線路、通信設備、衛生消防設施等等,都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任何一項遭到破壞,都會使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害,從而嚴重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
⑦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歸根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
具體表現在:
①經濟基礎的需要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
②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由於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決定經濟基礎的性質,因而它必然在上層建築領域也占統治地位,並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
③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決定上層建築的變化發展及其方向。
上層建築的各個部分由於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對獨立性,其改變有早有晚、有快有慢。這種情況決定了上層建築中思想文化領域里新舊斗爭的長期性。
(7)道德作為反應擴展閱讀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運動表現在:
1.當一種新的上層建築剛剛建立起來,它是富有生命力的,同自己的經濟基礎基本上相適應,但也有不完善的環節和方面;
2.經濟基礎是變化的,當它處在相對穩定的階段,在量變和部分質變的時候,也要求上層建築發生相應的變化和進行局部的調整;
3.當某種社會形態已經走向腐朽,生產關系嚴重地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上層建築就會同生產力發展所引起的經濟基礎的變革的客觀要求形成尖銳的對抗。要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對上層建築加以根本的變革,建立適應新的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上層建築。
3.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規律的內容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構成了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這一規律的主要內容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性質和發展方向,上層建築的反作用取決於和服務於經濟基礎的性質和要求,這一規律表明,上層建築的性質和變化發展,上層建築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決於經濟基礎的狀況。
⑧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在階級社會里總是反映著一定階級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
道德總是要維護自己階級的利益,是一定階級的共識,因而以本階級利益為根本,故此不版可避免。
社會階層權是根據各種不平等現象把人們劃分為若干個社會等級。社會上所有的人都佔有一定的資源,但其佔有多少不同。用佔有資源多少的不同來區分人們處於什麼樣的階層。對客觀存在的階層的分析在於緩和階層矛盾。
找到協調個階層利益的途徑,從而保證社會穩定。不同時期,社會對階級或階層的劃分各不相同。現代社會,提到「階級」或「階層」時,通常所指個人或者集團對財富擁有量,而不是指對生產資料的佔有。
(8)道德作為反應擴展閱讀:
社會發展帶來主流意識形態的變化,近年來「社會階層」一詞逐漸取代「階級」成為描述社會結構的核心詞彙。與階級相比,階層側重的是經濟層面而非政治層面的,其中涵蓋的政治成分主要為民主權利的爭取拓展,而非專治權利的沖突對抗。
社會階層的概念起源於西方,階層理論認為理想的社會結構應為兩頭尖、中間寬的橄欖型,而非金字塔或啞鈴型。其中引出了中產階層這一概念,近幾年在國內被廣泛探討和使用,雖然仍是莫衷一是,但這一概念已深入人心,成為社會結構研究中的一個有效角度。
⑨ 簡述道德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發揮作用的特點和方式
道德來表現沒有法律政治規源范的強制性、普遍性、程序可訴性。道德是內在的強制,以個人的思想作為要求的目標,法律的強制力最大適用於全體國民,政治規范是組織成員內在強制和外在處分相結合的。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9)道德作為反應擴展閱讀:
道德的功能
凡是人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幸福,區別在於幸福的種類和完滿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動既然是一種活動,當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為了追求某種幸福。
人類的靈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個部分,即營養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和慾望的部分、心靈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目的就在於追求人類靈魂中感覺和慾望部分的幸福。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⑩ 職業道德是什麼的反應
職業道德不僅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