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的功能是什麼

法治的功能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1-15 19:21:20

法治理念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理念的基本功能是在說明實踐的基礎上指引實踐,具體表現為價值指引和行動指引。法治理念同樣具有價值功能和實踐功能。

價值功能的載體是法治的目的理念——法治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內含了關於法治倫理性、正當性的價值追求,表現出了法治理念的價值性;法治最基本的目的理念是公平正義,執法為民則是當代中國對法治的實質性解說。

實踐功能的載體是各種關於法治工作方式的理念——實踐中涉及的立法、執法、司法的具體組織和運作同樣是一個觀念先行的行為,諸如效率、衡平、公開、文明、獨立、平等、中立、被動等等,都是法治理念對於工作方式的具體要求,反映了其強烈的實踐性特徵。

法治理念的價值性決定了立法、執法和司法的方向,法治理念的實踐性則直接關涉立法、執法和司法的品質。前者回答解決的是為什麼實行法治的問題,後者回答解決的是如何實行法治的問題。

從內容結構上說,法治理念就是以法治宗旨或目的為核心的一整套觀念體系,立法、執法和司法則可以理解為圍繞法治目的而展開的一系列制度建構和制度運作的活動。

法治理念的價值性意味著必須注重對法治目的的宏觀研究和把握,並以之作為司法的基本指導思想。而法治理念的實踐性則要求從微觀的角度對司法運作進行研究和討論,以准確把握符合社會主義時代要求的審判工作思路與方法,依法妥善處理好每一起案件。

㈡ 法律程序的功能是什麼

法律程序是人們遵循法定的時限和時序並按照法定的方式和關系進行版法律行為。
在這個意義上權,法律程序有三個功能:
1、法律程序是針對特定的行為而作出要求的。
2、法律程序是由時間要求和空間要求構成的,換言之,法律程序是以法定時間和法定空間方式作為基本要素的。
3、法律程序具有形式性。

㈢ 法治的意義是什麼

法治的意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法治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強調「以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

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形式意義的法治應當體現法治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實質意義的法治也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兩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強調兩者的統一,形式意義上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3)法治的功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中國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長治久安,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法治。法治建設推進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會成倍放大。

政法機關黨領導下的執法司法力量,行使的是國家權力,服務的是人民群眾,在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進程中發揮著特殊重要作用。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動搖,緊緊圍繞建設法治中國的總目標,以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重點,切實將加強法治建設貫穿於政法工作全過程,帶頭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重任。

要把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作為基本要求,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

要把以人為本、公平正義作為靈魂,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訴訟法律制度,規范執法司法行為,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要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重要目標,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圍。

㈣ 嗯嗯,法治的作用是什麼

法治之精神在於:其最大目標在於保證每個人擁有必要的自由和做人的尊嚴。其最大特徵在於適用於所有社會個體。其最好機制在於公開透明地由獨立司法機關實行。司法獨立,寫在我國及其它國家的法律教科書之中。而二千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是「人治」社會,由人來決定人,由人來裁定人,如無良法可依,則必有不文明之時。「人治」搞到最後,一切規矩會不成其為規矩,終還是野蠻社會。強者與弱者。弱者所希借冀的是法律為依靠,強者所懼怕的是法律為韁繩。為什麼要保護弱者?因為社會中的任何一個個體都有可能在某個時候成為弱者,既同是人,如果不能夠以法律為依而平等,那麼這種不平等終會適用於所有個體,任何人都將可能因這種不平等而受害,不管當時是強者否,因總有時過境遷之時,哪怕是貴為何人。馬克思說,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一個個體的自由和解放成為所有個體的自由和解放的必要條件。其實不管是在什麼社會,都會是這樣。觀規則若水。人類社會如湖。一粒微石入水,如其代表不公平法則,水波擴展,終推及一湖。如其代表公平,亦必惠及一湖。是為所觀,故須推行法治,以得共有公平和共有規則。以法明理、明德,則一湖水中所有水滴均受益。如有某水滴不願以此法而存,願逞亦能逞其強,實則侵了眾水滴相安無事之規范,激起的是層層漣漪,一時難以禁止。一力推一力,漸成波瀾大起之勢。而非眾人所願。所謂文明,總是在和諧處。此時規則明立,各得自在,各揚其能,相互促進,群體共同進步。而人生世上,著實渺小。追名逐利,不過煙雲。推動人類進步,惟此可系小水滴之價值。建立良法,推動法治機制形成,應當成為黨員幹部群眾之共識。

㈤ 法治的重要性是什麼

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選擇。

當前,隨著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和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凸顯。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凝聚著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要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

依法治國的方法:

一、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領導,確保社會主義法治正確政治方向 《決定》開宗明義,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列為首要原則,把「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為重要任務部署,闡述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二、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依規管黨治黨建設黨國有國法,黨有黨規。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只有把黨建設好,國家才能治理好。 黨規黨紀是管黨治黨建設黨的重要法寶。擁有一整套黨內法規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政治優勢。

三、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決定》強調,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從中國實際出發,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要吸收中華民族修齊治平的文化營養。

㈥ 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是一個國家的立身之本,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必要元素,正所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就我國而言,我認為法治的重要性有以下幾點。

一是依法治國深入黨心,深入民心,防止了貪污腐敗,塑造了一個風清氣正的和諧社會。就落馬官員而言,很多的貪污腐敗的官員大多是因為他們不懂黨國法紀,心中沒有遵紀守法的意識,從而使他們沒有扛住利益的誘惑,跨出了「紅線」,走向了貪污腐敗的不歸路。很多犯罪份子也都是如此,他們犯罪大多也是因為對法律沒有遵從,沒把它放在心上,從而使他們走向了犯罪的道路。所以依法治國是防治貪污腐敗、降低犯罪率的一劑良葯,也是促進我國快速發展發展的根本之源。

二是依法治國糾正了冤假錯案,增強社會的公平性,使人們群眾獲得了安全感。隨著我國依法治國的推行,過去的冤假錯案被推翻,如受人關注的聶樹斌案、孟存明案以及劉志連案等等,這一系列的冤假錯案的糾正,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並得到人民群眾的好評,是人民群眾獲得了安全感。隨著依法治國層層推進,無論是誰都要受到法律的監管,違法必究,如震驚我國的長春長生疫苗造假案,事件發生後,我國司法機關立即響應,對長春集團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執法,沒有一人逃過法網,此事一出,得到了人民群眾的點贊,維護了人民的權利。

三是依法治國是我國發展的動力之源。古雲:「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從古至今,所有強盛的國家無不法治嚴明的;我國有商鞅「立木建信」,強調「法必明、令必行」,使秦國迅速躋身強國之列,國外有古巴比倫頒布《漢謨拉比法典》,刻於石柱,嚴格要求,最終推動古巴比倫王國進入上古兩河流域的全盛時代。就中外歷史來看,強國往往通法治而生,所以,依法治國是我國發展的動力之源。

㈦ 法治的基本意義是什麼(概括)

法治(fǎ zhì)漢語詞語,是先秦時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張以法治國。法治與人治是根本相對立的,是不同的治國理念。人治強調個人權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與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沒有法治。但要強調,國家依靠法治並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為再好的法律與制度都需要人來實現與執行。但是,不可以將「人的作用」與「人治」相等同,兩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強調「以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形式意義的法治應當體現法治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實質意義的法治也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兩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為基礎,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們的法治卻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在理論上如何印證現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現實的法治實踐中確實存在缺少政府和民眾的有效「互動」。冷靜地思考分析和對「依法治理」現狀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缺少這種「互動」的現實表現,主要原因在於:民眾對於自身的權力不知道,知道不執行,執行不徹底,導致了21世紀初的這個結果。民眾們在經歷義務教育之後,依舊對於介紹法治的課程並不重視,法治觀念、理念很難進入民眾內心。使得法治推動成為看似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
謝謝閱讀!

㈧ 法治的功能在於什麼

保障公民的自由權利

㈨ 什麼是法治精神,它的作用是什麼

在中國特色社會的法治語境中,我們所說的“法治精神”當然是指中國特色社會的法治精神。這種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不僅吸收和體現了人類法治文明的普遍規律和基本價值,而且立足和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民主特定價值文化。

第四,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

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是法治社會正義理念的具體體現。羅爾斯認為:“正義的主要問題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社會主要系統對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分配”。一個公正的社會制度要求每個人都有大致平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並且否認特權的存在。

第五、依法維權和解決糾紛的習慣

中國社會正在進入“權利時代”。近年來,公眾的權利意識空前高漲,各級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數量急劇上升,信訪數量激增。一些重大司法案件和法律事件,特別是公民權利保護事件,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

熱點內容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
寧波新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2-13 00:48:24 瀏覽:645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