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企新常態
① 推進依法治企,有什麼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依法治企是好的事情,但是依法治企不能僅僅限於喊口號上面。再好的制度必回須付諸實答踐才能體現好的價值。首先是企業的領導者明白依法治企的重要性,並且身體力行,起到帶頭作用。在者是,應道組織相關部門在全企業中進行法制教育。是企業全部人員深切學習法律,只有達到全部人員知法、懂法、依法才能起到依法治企的作用。
②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新常態有哪些表現
繼續並積極推進「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區」創建活動等基層工作,將有利於解決基層組織的「四風」問題,全面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讓每個人感受到法制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③ 依法治國、依法治企的背景是什麼是怎麼來的如何理解他們的關系。希望具體一點
建國後國家頒布第一部《憲法》為依法治國打下堅實基礎。凡是在中內國境內容的一切活動都要依法進行。之間的關系:依法治國為了企業更好生存,沒有法制國家就沒有好的企業。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④ 如何推進依法治企,提升管理水平
一、加強制度體系建設,提升依法治企執行力
二、堅持依法決策,夯實依法治企基礎
三、抓住「關鍵少數」,全面推進依法治企
四、實現「德」與「法」的有機統一,全面提升「法治開磷」能力
⑤ 依法治企中在哪幾個方面存在的問題
必須解決好國企(國有控股公司)改革有法不依和立法空缺太大的問題;建立依法行政、依法治企的體制,進一步嚴格執法;增強法制的宏觀和微觀調控能力。
⑥ 如何在新常態下全面依法從嚴治企
結合法律法規辨識做好制度建設
行之有效的企業制度是依法治企的基礎,是企業實行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公司注重機制管理,用制度規范行動,依法定製,依法治企,不斷健全企業法制化管理體系。首先加強法律法規的辨識力度,結合法律法規辨識的結果規范企業內部各項規章制度的合法性,通過制定和完善企業規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強化內部管理、堵塞經營漏洞,從制度上保障和促進企業的發展,制定完善的內部管理流程及授權手冊,規范業務流程及領導幹部的權利,形成依制度辦事,以法規治企的辦事原則;其次,該公司加大對制度落實情況檢查,不斷提高制度的執行力,結合環境、職業安全衛生、女工特別勞動保護規定等相關法律規定,不斷開展制度創新,及時對業務范圍內制度進行立、改、廢,嚴格管理,規范了企業動作、規避了經營風險,為公司各項制度提供了依據,營造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的良好局面。
依法治企與生產經營相結合
有了制度就應該將制度應用到經營管理的各方面,大力開展依法治企,把企業的各項動作納入規范化法制化軌道,對改進企業管理、規范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能力、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公司一是以市場為先導,不斷完善經營管理機制,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規范管理程序,轉變管理方式,轉換經營機制,對外簽署的合同,需先經過法務審核再簽字,一切都按規定程序進行,分清責任,維護利益;二是對大宗物資采購和工程項目建設一律實行招標;三是規范民主管理程序,實行廠務公開。一方面定期召開職代會,匯報工作、通報情況、討論審議發展規劃及重大改革事項、聽取職工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適時召開有管理人員、技術骨幹、退休職工等人員參加的廠情發布公會,分析形勢,聽取意見,擴大知情權,形成共識,推進管理的規范化、法制化,促進發展。
依法治企與幹部隊伍建設相結合
各級管理者是企業的決策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是將依法治企概念具體到企業管理之中的決定性因素,提高企業管理者的法律素質和依法治企的能力,是加快國有企業依法治企的一個關鍵環節。公司把握依法治企的內涵,把學法和用法很好地結合起來,一是健全完善決策制度體系,進一步明確「三重一大」事項的主要范圍,加強決策管理,統一決策標准,規范決策行為;二是完善事前論證機制,決策前要進行經濟、技術和法律論證;三是加大決策責任追究力度,建立依法從嚴治企工作問責制,強化對公司重大決策和重要會議部署的貫徹落實和督查督辦;四是充分發揮工會民主監督的作用,為公司依法治企奠定了基礎。
依法治企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
科學規范的企業管理,特別需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法治文化建設。公司積極推動以法治文化為重要內容的企業文化建設,不斷提高以法治文化為重要內容的企業文化競爭力,企業的長久、高效發展就有了永不衰竭的動力和源泉。結合「六五普法」活動,開展了多項法律教育宣傳、調查等以員工素質、企業文化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為內容的演講、徵文,法律法規知識競賽等活動,營造了法律學習的濃厚氛圍。提高員工法律意識的教育宣傳工作中,要求「分類指導、分別要求、學用結合、突出方法」,分層次分崗位,對主要領導、經營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普通員工等對象進行重點培訓,結合部門實際進行學習,並且在「百日普法」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活動,切實提高廣大幹部職工學法、用法、依法治企和防範法律風險的能力和水平。
依法治企與維護職工權益相結合
員工是企業真正的主人,是依法治企的載體。公司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全力維護員工的利益,嚴格執行、認真落實《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職業病防治法》、《女職工特別勞動規定》等與職工切身利益有關的法律法規。嚴格落實了勞動合同簽訂制度,並對各基層部門對集體合同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每年為員工進行全身體檢,建立職工健康檔案;建立困難職工檔案,年年對困難職工進行幫扶、對生病職工進行慰問;加大了對職工權利的宣傳,設置了舉報投訴箱等,使員工在權益受到危害時,有地投訴,有人接待、處理,有力地維護了職工的權益,增強了職工學法、守法的積極性。
在依法治企的新常態下,公司加強依法治企與企業管理的結合,營造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的良好局面,使依法治企在企業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為公司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⑦ 「依法治企」這一說法最初在哪個政策/文件/制度中提出
應該說,「依法治企」的提出是隨著「依法治國」戰略部署而向企業作出的要求。
這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增強中央企業主要負責人的法治意識,進一步推動央企法治建設,保障央企健康發展,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的通知》(中辦發〔2016〕71號)有關精神,公布《中央企業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為中央企業的黨委(黨組)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都制定了較為詳盡的依法治企的職責。
這項《規定》的出台,對進一步推進企業法治建設,提升依法治企能力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也為其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依法治企作出了表率。
依法治企是企業依法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對全面依法治國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同時也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讓法律貫穿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部活動,就能夠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促使企業形成依法治企的經營模式,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依法治企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和長青不敗的基礎,企業只有誠信守法、遵章守規,不斷推進依法治企,才能進一步開拓管理思路、創新管理模式、規范管理行為,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