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會計與審計職業道德

會計與審計職業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1-15 20:52:41

⑴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它包括八個主要內容: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准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

一、愛崗敬業:熱愛會計工作,敬重會計職業,嚴肅認真,忠於職守

二、誠實守信: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

三、廉潔自律:公私分明,不貪不佔

四、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不偏不倚

五、堅持准則:熟悉准則,遵循准則,堅持准則

六、提高技能:要有不斷提高會計專業技能的意識和願望

七、參與管理:努力鑽研業務,熟悉財經法規和相關制度,提高業務技能,熟悉服務對象的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

八、強化服務: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1)會計與審計職業道德擴展閱讀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是指從事會計職業的人們在共同的職業興趣、愛好、習慣、心理基礎上形成的思想和行為方面的道德規范,如會計的職業責任、職業紀律等。

會計工作能否提供客觀、公正的會計信息,能否對本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真實性進行監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是否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按會計法律和會計准則的要求進行。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貫穿於會計工作的所有領域和整個過程,著重點在於調整會計領域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它的實現依靠人們內心的觀念、慣例、傳統、社會教育以及輿論的壓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會計職業道德規范

⑵ 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責任之間有什麼聯系或差異

列於責任之間,有什麼差異?這個沒有差異的

⑶ 審計的獨立性與審計職業道德有何關系

審計獨立抄性是指注冊會計師不受那襲些削弱或縱是有合理的估計仍會削弱注冊會計師做出無偏審計決策能力的壓力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其對審計工作來講至關重要。因為涉及市場經濟的利益公平,獨立性被職業界視為審計的靈魂;審計職業道德是指審計人員在從事審計工作時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包括職業道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行為標准。兩者的聯系是:審計職業道德缺失會導致審計的獨立性不強。

⑷ 分析會計職業道德同審計風險的關系

會計職業道德同審計風險的關系
1、國際審計准則認為: 「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對實質上錯報的財務資料可能提供不適當意見的那種風險。例如,審計人員在那些他們所不知道的情況下,可能對實質上錯報的財務報表提供無保留意見。」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2007 年最新公布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第1101 號———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和一般原則》第十七條中對「審計風險」的定義: 「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上述有關審計風險的解釋,國內外學者的理解和給出的定義不盡相同,都是由於審計結論與客觀事實、審計行為與法律法規的背離,導致注冊會計師需要對其做出的審計結論及後果承擔責任。我國審計風險定義與國際審計准則趨同,均認為注冊會計師不論是否有意無意,發表了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均屬於審計風險。

2、注冊會計師審計職業道德風險。我國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不僅要履行自身經濟監督鑒證的責任,還要對被審計單位進行服務,從而得到經濟報酬。履行職責與追求利益的矛盾是導致一些舞弊、造假案件發生的主要原因。
( 1) 利益追求驅使注冊會計師在執業時喪失獨立性。會計師事務所本身就是一個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是企業的必然屬性。審計行業收費標准較低、審計風險大、客戶關系十分復雜等諸多原因加大了注冊會計師的負擔。尤其是最近幾年加入了WTO之後,我國逐漸與國際接軌,國外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逐步開始涉足中國地區,這大大加重了中國會計職業的激烈競爭程度。因此,為了生存和追求利益,很可能使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喪失獨立性,為了招攬客戶、獲取不正當利益,與被審計單位合謀造假。
( 2) 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不強。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十分重要,審計職業本身所面臨的風險大,而且業務繁雜,審計工作中需要注冊會計師運用大量的職業判斷。只有精確地做出合理判斷,審計工作的目標制定、證據的收集、運用的方法才能准確有效,從而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如果注冊會計師專業能力不夠,在工作中不能對各種復雜的狀況進行透徹地分析了解,很可能判斷失誤或未查出隱藏的違法行為而加大了審計風險,以至於審計人員可能承擔法律責任,所以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 3) 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職業懷疑態度是指注冊會計師以質疑的思維方式評價所獲取證據的有效性,並對相互矛盾的證據,以及引起對文件記錄或責任方提供的信息可靠性產生懷疑的證據保持警覺。職業懷疑態度代表的是注冊會計師執業時的一種精神狀態,它有助於降低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

3、為了應對日益增大的審計風險,減少審計人員的職業責任,必須從內部建立約束機制,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水平,制定有效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和道德水平,從而減少注冊會計師的錯誤發生,從根本上杜絕舞弊行為。
(1) 保持職業懷疑態度,規避審計風險。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要求注冊會計師必須保持必要的職業懷疑態度。在執業時注冊會計師要恪守職業道德規范,以職業懷疑態度來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充分考慮可能導致被審計單位產生重大錯報風險的可能性,加強對注冊會計師風險意識的教育,把在審計過程中遇到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因素均記錄在冊,周密規劃考慮並加以驗證,從而使審計工作建立在合理保證的基礎上,降低審計風險。
(2) 對注冊會計師進行職業道德培訓。結合近年來審計行業存在的各種問題,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進行培訓和後續教育,把職業道德建設作為工作的重點,要求審計人員切實做到獨立、客觀、公正,誠信為本、盡職盡責,不違規也不做假,通過各項措施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後續教育可以提高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職業操守,從而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

⑸ 為什麼會計要遵守職業道德

  • 比較長希望樓主能有耐心讀完:

  • 世界范圍內財務舞弊與審計合謀案的發生,使得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治理問題成為職業界內外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但通過對相關研究文獻的回顧,我們發現,一方面多數研究成果仍停留在對注冊會計師沒有恰當遵循職業道德的討伐聲中,另一方面這些研究成果並未取得廣泛共識,甚至對注冊會計師是否作到了誠信執業還處於相互對立的模糊判斷之中。本文撇開對注冊會計師是否遵循了職業道德或是否值得社會公眾信任的討論,將論題轉向一個更為基礎、更為根本且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學術界和職業界重視和說明的問題,即「作為一名注冊會計師,我為什麼要遵守職業道德?」。對這一問題的回答,理論上有助於搞清楚注冊會計師與職業道德的內在關系,實踐中可以增強注冊會計師遵守職業道德的內在主動性,從而避免空洞說教的乏力和一味強調「亂世用重典」、依靠外力強制推行的阻力。

    一、引言:注冊會計師的社會角色定位、審計期望差與道德困境

    1、審計是一種減少而非消除社會公眾決策風險的信任機制。現實世界最大的特性是環境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對於社會公眾的經濟決策而言,直接的擔憂則是決策信息的可靠性問題。受制於能力、地域等因素的影響,社會公眾對企業信息的甄別主要依靠注冊會計師的鑒證作用。這里,作為社會分工體系的一部分,注冊會計師承擔了作為第三者的中介鑒證角色。於是,信任變得重要起來。為應對不確定性和不能控制的未來,信任變成了社會公眾行為的一種適應復雜商業環境的簡化策略,對某人表示信任,就意味著預期被信任人會採取他所期望的行為方式,從而可以消除未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也就說,信任者藉助信任卸下了無法承擔的復雜性(盧曼,2005中譯本,P84)。對社會公眾而言,審計正是這樣一種減少其決策風險的信任機制,這也正是審計需求產生的社會學動因。但作為社會分工的一部分,注冊會計師存在的價值在於其所減少的經濟系統的風險大於由於其存在而增加的成本,從而對整個社會而言是有益的。注冊會計師的工作可以幫助報表使用人減少決策風險,卻決不能消除決策風險。

    2、社會公眾理想化的審計需求與現實制度安排下的審計有限供給導致「審計期望差」的產生,並進而使注冊會計師陷入道德困境之中。寄予信任,即下賭注於他人未來行動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制性,總是伴隨著風險(Kollock,1994)。由對受託人的不信任而引發了注冊會計師職業,但作為一種減少社會公眾決策風險的信任機制的審計的出現,本身又會引發一種新的風險,即對注冊會計師的信任風險。作為被信任者,注冊會計師必須承擔按社會公眾的預期來行為的承諾,若這一承諾的行為不能得到全面恰當的履行,信任風險就必然顯現了。為將這種風險降到最低程度,注冊會計師這一職業被賦予了一系列職業特徵,以便確定應該用什麼樣的標准來制約一名會計師的行為,以及什麼是注冊會計師職業的內在社會責任。借鑒Huebner(1915)提出的專業人士所具備的特徵,注冊會計師核心的特徵可以表述為,擯棄絕對自私的商業觀和時刻牢記社會公眾利益。而滿足這一特徵的條件和要求是注冊會計師必須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價值觀。這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將自己交付給一個職業並對那個職業作出承諾的時候,他就承擔了倫理責任,需要遵循一種調控從業者與客戶、同事和公眾關系的行為標准,還要承擔這一關涉公眾利益的職業的內在社會責任(杜斯卡,2005中譯本,P67)。這也正是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職業的期望。

    然而,現實中,注冊會計師職業環境不斷變化,致使注冊會計師在特定情形下對職業道德的判斷變得極其復雜。一方面由於審計委託關系的扭曲,使得注冊會計師恰當履行職責遭遇了外部壓力,另一方面從對注冊會計師應該對社會公眾、委託人和同事三方關系人承擔道德責任的角度看,對公眾負責是如此之重要,以至於有時這會壓倒會計師對委託人或聘用人承擔的義務。處於這樣一種商業環境中並受社會通用商業規則的影響,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行為有時並不能作到完全獨立、客觀、公正。事實上,作為注冊會計師「職業信條」核心的獨立性本身經常表現出「相對性、概率性、風險性」的經濟性質(崔宏、劉爾奎,2003),從而使得注冊會計師的職業行為表現低於社會公眾的理想期望,於是「審計期望差」產生了。「審計期望差」的存在反過來又將注冊會計師置身於一種道德困境之中:到底該採取何種行動,才是符合或更加符合職業道德要求的行為,同時實現自己要追求的經濟利益?

    二、注冊會計師前道德行為判斷:普遍化原則與規范形式

    1、前道德行為判斷的一般基準——普遍化原則。自古以來,哲學家和道德主義就一直表達這樣的思想:倫理行為是指從較普遍的視角來看是可接受的行為(辛格,2005中譯本,P11)。這樣,判斷將要採取的行為是不是符合道德要求,是不是道德行為,必須確認該行為不但是行為者自己接受或認可的行為,同時也應是其他人、特別是受該行為影響的其他人所認可或接受的行為。也就是說,在判斷行為的道德屬性時應學會「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行為者想要基於道德理由去捍衛自己的行為,就不能只是強調該行為對於自己的好處,該行為者必須能夠在眾人面前坦陳理由,並獲得眾人認可。換句話說,就是要在多大程度上照顧自己的利益,也要在多大程度上照顧他人的利益。按照康德的公式來表達就是,「只按著那種你同時也想望它變為普遍規則的准則而行為」。道德要求我們超越你、我、他,達至普遍法則,做出可普遍化的判斷,也就是要站在不偏不倚的旁觀者或理想觀察者的立場。既然承認道德判斷必須出自普遍的視角,我們就不得不承認,不能夠僅僅因為自己的利益,其重要性就超過別人的利益。這樣,雖然我有照顧自己利益的本性,一旦我們進行道德思考和判斷,就要求把這種關照推廣到別人的利益。如果說,即使把我與他人的立場互換,我也會接受自己做出的判斷,那就意味著,我的判斷是可以從普遍視角進行規定的判斷,因而我的判斷是符合道德要求的判斷。

    2、普遍化原則下判斷注冊會計師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的具體形式——規范或准則。為減少注冊會計師個體進行前道德行為判斷的困難和不同個人可能出現的判斷偏差,職業團體通過制定職業道德規范(或准則)為注冊會計師遵守職業道德提供了一個前道德行為判斷普遍化原則下的具體操作準繩。這里,職業道德規范或准則體現了職業界集體的智慧,代表了得到共同認可的處理方式,代表了一種解決普遍存在的判斷問題的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說,每一項規范或准則條文要求都是個人道德意見或道德判斷的替代品,而這也正是道德規范或准則存在的意義。在論述財務報告中的職業判斷特性時,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在《財務報告中的職業判斷》的報告中指出,准則的功能是指導職業會計師的判斷,准則所得到的對報告問題的解決方法,應該比職業成員按他們自己的判斷所能得出的解決方法更好;除了影響特許會計師的判斷之外,准則存在的另一原因是減少他人做出判斷的風險,通過為判斷設定一個底線,准則提高了判斷的平均質量。這些論述雖然是針對財務報告中的職業判斷做出的,但其完全適用於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判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或准則就是注冊會計師判斷自己的職業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的「普遍化原則」的規則化。那麼,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或准則對注冊會計師的約束力如何呢?

    三、職業道德規范的法律性質:為注冊會計師的道德判斷立法

    1、一般道德、職業道德與法。以往的論述多將職業道德與法律的區別作為一般意義上的道德與法律進行對比,否認職業道德本身就是法的性質。認為二者的區別主要是,道德不是強制執行的,而法是強制實施的。實際上,這不僅混淆了道德與職業道德的區別,而且也並沒有釐清法與道德的區別。實際上,道德也是一種強制性規范。因為所謂強制,乃指人不得不放棄自己意志而服從他人意志的力量。當一個人被迫採取行動以服從於另一個人的意志,亦即實現他人的目的而不是自己目的時,便構成強制(哈耶克,1997中譯本,P164)。但法與道德所依據的強制力量大小不同,道德或說一般道德只具有最弱的強制性:輿論強制。而法則具有廣泛的強制性:從最弱的輿論強制到最強的肉體強制。但強制依據是否得到社會或組織的認可,又分為權力與力量,那些得到認可的強制也就是權力,合法的權力。而得不到認可的強制則不再是一種權力,而只是一種力量(迪韋爾熱,1987中譯本,P117)。道德與法的區別根本的還在於有無這種特殊的強制,即權力。

    正如王海明(2005)所說,權力是僅為管理者擁有且被社會承認的迫使被管理者服從的強制力量。這樣,從權力是僅為社會管理者所擁有的迫使人們不得不服從的力量方面來看,權力具有必須性,是人們必須服從的力量;從權力是社會承認、大家同意的力量方面來看,權力具有應該性,是人們應該服從的力量。合而言之:權力是人們必須且應該服從的力量。從上述的權力性質不難看出:法是權力規范,是應該且必須如何的行為規范,而道德則是非權力規范,是應該而非必須如何的行為規范。而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正處其中:一方面,職業道德具有一定的權力強制性質,職業組織或者從全體會員的授權中獲得了一定的權力,或者直接受政府的委託進行行業管理而被賦予了一定的權力。這樣職業道德就具有了必須並且應該如何作為的性質,當然這種強制性是對職業界人士而言的,對職業界外部其他人士並沒有強制力。三者的區別見下表。

    表職業道德與一般道德及法的區別比較

    職業道德

    (一般)道德

    規范的范圍

    全社會

    職業界(社會的一部分)

    全社會

    規范的對象

    每個人的具有重大社會效用的行為

    職業界內部每個人的具有重大社會效用的職業行為

    每個人的全部具有社會效用的行為

    規范的性質

    應該+必須(全社會每個人)

    應該+必須(職業界每個人)

    應該(全社會每個人)

    規范的來源

    權力強制

    半權力強制

    非權力強制

    2、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法。如上所述,通過對道德、職業道德和法的對比,我們發現雖然職業道德處於法與道德的中間地帶,但職業道德更趨向於法,而遠離於一般道德。若是我們將職業界本身看作一個社會,顯然所謂的職業道德即為該社會的法,其與一般道德的區別將變為法與道德的區別。故此可以這么認為,職業道德對注冊會計師行業來說就是行業本身的法,從而對每個注冊會計師是應該而且必須如何的行為規范,是受到社會中特定的權力強制(半權力強制)作用下實施的行業內部法令。而從整個社會而言,則是實施范圍限定在一定人群范圍內的法,是全社會的准法。這樣定義職業道德的屬性後,則職業道德對注冊會計師而言,將不再僅僅是自律性要求,而且也是他律性的要求,其對注冊會計師的要求是自律與他律的統一。

    按照陳漢文等(2005)的觀點,所謂會計職業道德乃是公眾利益導向下職業會計師與社會公眾在會計職業服務市場中「簽署」的一份關於職業服務質量的隱性的公共合約。該合約的實施既包含自我履行也包含由獨立或政府管制機構以及法院所實施的強制履行,在此意義上,會計職業道德在本質上是一種典型的「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行為規范。本文進一步認為,這里的「他律」絕不僅僅只包含由獨立或政府管制機構以及法院所實施的強制履行之一種形式(這種形式僅是一種「外在的強制形式」),而且還應該包括、甚至更本質的體現乃是「內在的強制形式」,即職業道德本身即包含「他律」的強制因素,也就是說,社會公眾強制職業界制定的職業道德,而職業道德反過來強制職業界每一個成員必須遵照執行。在這個意義上講,本文認為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本質上不僅是「自律」與「他律」(外在強制與內在強制)相結合的行為規范,而且本身就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法。

    3、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相對於一般職業道德的特殊性。從前文一般道德、職業道德與法的關系論述中,我們得出職業道德是行業法的推斷。嚴格說,這一推斷是適合任何行業的,而不僅僅限於注冊會計師行業。但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是否具有某種不同於其他職業道德的特殊性?作者認為還是有的,這種特殊性突出表現在,在注冊會計師行業,審計委託關系經常不暢,甚至扭曲。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接受委託人的委託,但最終的目標卻不是為委託人服務,這便製造了一種奇怪現象:從技術上講,會計師不是在為付給自己報酬的人或公司幹活(杜斯卡,2005中譯本,P75)。從應該對社會公眾、委託人和同事三方關系人承擔道德責任的角度看,與其他行業相比,注冊會計師對公眾負責是如此之重要,以至於有時這會壓倒注冊會計師對委託人或聘用人承擔的義務,這就不可避免造成注冊會計師恰當履行職責會遭遇更大的外部壓力。也同樣基於此,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相對於其他行業的職業道德,不僅更加難以恰當遵守,而且職業道德對行業的生存與發展也更加重要。

    四、結語:注冊會計師為什麼要遵守職業道德

    道德規范不僅要求得到遵守,而且重要的是應內化到注冊會計師的人格結構中,成為注冊會計師的社會品質的主要內容,從而使得注冊會計師能夠把職業道德規范作為自己職業行為的基本價值取向。本文沒有將職業道德僅僅作為注冊會計師的自律性要求,而是通過明確職業道德法的性質是為注冊會計師的道德判斷立法,從而使遵守職業道德成為對注冊會計師的自律和他律要求的統一,並通過職業特徵——道德困境——道德判斷——職業道德法的性質——道德恪守的內在邏輯,探求注冊會計師遵守職業道德的內在機理,回答「注冊會計師為什麼要遵守職業道德」的問題。

    根據本文的論述,道德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道德判斷具有可普遍化的特徵。道德視角要求我們超越自己的個人視角,進入不偏不倚的旁觀者所具有的普遍視野。一旦具有了這樣的一種道德觀念,「我為什麼應該按道德行事」,或者說「注冊會計師為什麼要遵守職業道德」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預設了前提的問題:我們一旦決定有道德義務去做某事,就不再有進一步的道德問題了。簡言之,做注冊會計師,就意味著承擔了道德義務,選擇了注冊會計師職責,就意味著接受了這一承諾的義務。遵守職業道德是注冊會計師的應有之意,妄圖尋找不遵守職業道德的理由,只有一條途徑,那就是不成為注冊會計師。頂注冊會計師之名而行非職業道德行為之實,不僅是行業的「東郭先生」,更是行業的「害群之馬」。本文的結論是:做注冊會計師,就必須保持職業特徵,就必須遵守職業道德,三者是等價關系。所以,對於「注冊會計師為什麼要遵守職業道德」,簡短而有力的回答是:「因為你是注冊會計師」!

    五、一個補充說明:盛譽下的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維護

    1、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盛譽的建立與喪失的非對稱性。注冊會計師必須遵守職業道德,但若真正將道德責任作為自己的行為出發點和行動的「坐標」,化為自己的一種道德自覺,對注冊會計師而言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個道德認識不斷深化、經過道德意志的培養、逐步強化道德信念的過程。同時由於道德的無形性,能見度很差,社會公眾對其認識必定經過一個漫長的「滯後期」,在經過無數次的考驗之後,直到「信任」顯現的時候,才會將其「賭注」壓在注冊會計師身上,並且只有在隨後的「賭局」中獲勝的情況下,基本的信任關系才能確立下來。與建立信任關系的漫長歷程相比,毀掉信任則時間短暫的多,且在一定時期內具有不可轉逆性。這就是信任在建立和被破壞的流變中所呈現出來的典型的不對稱性。根據Sztompka(1999)的研究,在信任與不信任之間存在一個懷疑的中間狀態,懷疑既可能是信任破壞的前奏,也可能是不信任結束的預兆。懷疑的性質具有路徑依賴性,與它的不同的起源有關:由違背信任產生的懷疑很容易導致完全的不信任;而由沒有正當理由的不信任的消除產生的懷疑到建立完全的信任則是非常的緩慢。也就是說,信任具有脆弱性,人們會對不誠實的非常細微的跡象,做出情緒激烈的反映(盧曼,2005中譯本,P38)。

    2、職業道德盛譽的維護需要注冊會計師畢其職業一生審慎努力。雖然贏得道德信任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但是一旦贏得,則它又是一件過於精緻的「易碎日用品」(Chong,1992),我們必須時刻精心呵護,所謂「盛譽之顛,焉能休憩」,需要注冊會計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努力維護。此外,盛譽由於增加了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行為的可預見性,也就更容易招致更嚴格的標准來對注冊會計師的行為進行更仔細地審查和控制,這也增加了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行為辯識的敏感性。注冊會計師生活在社會公眾的「苛刻」環境中,如履薄冰。社會公眾給予注冊會計師並為注冊會計師所接受了的道德信任,事實上構成了一種事前承諾,它強迫做出承諾的人在將來也要表現得沒有缺點,完全按照其預期履行其職業行為。這就需要注冊會計師對職業的道德遵守要付出永久證實的努力。

⑹ 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什麼是審計人員職業道德

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依法審計、忠於職守、堅持原則、 客觀公正、廉潔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濫用職權、銜私舞弊 , 不得泄 露秘密、玩忽職守。
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注冊會計師應遵循獨立、客觀、公正、廉潔等基本原則 ; 注冊會計師應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 ; 注冊會計師應遵守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方面的技術守則注會計師既要對社會公眾負責,也要對委託單位負責;業務承接中的職業道德。

⑺ 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內涵

答:一復、審計人員職制業道德規范的內涵

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是為指導審計人員在從事審計工作中保持獨立的地位、公正的態度和約束自己行為而制訂的一整套職業道德規范。

二、具體內容

1、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嚴格依法、正直坦誠、客觀公正、勤勉盡責、保守秘密。

2、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依法審計、忠於職守、堅持原則、 客觀公正、廉潔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濫用職權、銜私舞弊 , 不得泄 露秘密、玩忽職守。

3、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注冊會計師應遵循獨立、客觀、公正、廉潔等基本原則 ; 注冊會計師應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 ; 注冊會計師應遵守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方面的技術守則注會計師既要對社會公眾負責,也要對委託單位負責;業務承接中的職業道德。

⑻ 作為審計人員應遵循手怎麼樣的職業道德准則

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是為指導審計人員在從事審計工作中保持獨立的地位、公正的態度內和約束自己行為而容制訂的一整套職業道德規范。
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依法審計、忠於職守、堅持原則、 客觀公正、廉潔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濫用職權、銜私舞弊 , 不得泄 露秘密、玩忽職守。
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注冊會計師應遵循獨立、客觀、公正、廉潔等基本原則 ; 注冊會計師應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 ; 注冊會計師應遵守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方面的技術守則注會計師既要對社會公眾負責,也要對委託單位負責;業務承接中的職業道德。

⑼ 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和利益哪個更重要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中國有句話「衣食足而知廉恥」,一定的經濟基礎是道德的基礎,1992年在英國的一個全球諾貝爾獎獲得者研討會上,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說他接受了一輩子的教育,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在幼兒園學到不亂扔垃圾,要誠實、團結友愛,可見教育也是道德的基礎,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積累,在30歲前更多的是積累知識,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道德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但審計行業有其特殊性,所以也不可以過於強調經濟基礎為道德的基礎。整個社會還是崇尚道德的,注冊會計師行業要成為道德的倡導者。政府賦予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的職責,通過出具審計報告來維系社會的經濟道德,注冊會計師有責任維系道德。注冊會計師行業終將走向道德。道德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從原始社會到未來社會都存在,道德基礎、道德關系一直都是道德的主題,是建設道德應該剖析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⑽ 談談你對會計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與會計責任的理解下來你打算怎麼做

審計人員在對每一家公司的審計要做到不偏不倚,要 出具真實、准確的審計報告,這就是對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與會計責任,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努力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勵志成為一名優秀 的審計人員。

熱點內容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