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道德與法治
法律屬於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
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
法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憑借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觀念、宣傳教育以及公共譴責等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它最終將被道德所取代,人們將憑借自我道德觀念來實施自我行為。
(1)一上道德與法治擴展閱讀: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
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總的來說就是法治包括實質意義上的法治和形式意義上的法治,也就是強調兩者的統一,形式意義上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❷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說說我自己反思
不知道您具體問的什麼問題,但既然您是小學老師,我就把趣動課堂教育游戲介紹給您,內希望您身容邊的老師們、學生家長們也能知道,這款教育游戲叫趣動課堂,是將知識點設計進游戲的關卡里,有趣互動,畫面精美,沒有廣告和充值機制,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課外相關的游戲都有,您可以去網路手機助手等應用商店找一下趣動課堂,下載注冊後就可以瀏覽各科的游戲了,希望對孩子們的學習有幫助。
❸ 道德與法治
法律屬來於制度的范疇;而自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
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
法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憑借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觀念、宣傳教育以及公共譴責等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它最終將被道德所取代,人們將憑借自我道德觀念來實施自我行為。
❹ 道德與法制的區別是什麼
道德與法制的區別:
1、從形成上看,道德是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它存在於人們的意識和社會輿論之中。即具有自發性。法律是按照統治階級的意志要求,由國家制定的認可。即具有階級意志性。
2、從實施上看,二者的實現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習俗和人們的信念的力量來維護。即具有理念性。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即具有強制性。
3、從約束力上看,階段社會的道德規則,不能約束每一個社會成員,而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4、法律是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是靠人們的自覺來衡量的。不道德不一定觸犯法律。而觸犯法律的一定是道德不允許的。
5、法律與道德的表現形式與調整機制各不相同。許多道德規范表現為一種抽象的原則與信念,違反道德規范的後果是行為人要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以及行為人自身的自責、內疚、懺悔。而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行為規范。違反法律規范的後果,是由相應的國家機關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6、法律與道德產生的條件與消亡各不相同。法律的產生以國家的形成為前提條件,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行為規范。沒有國家就沒有法律,國家的性質決定了法律的性質。
而道德則不以國家的產生為前提,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道德的存在。如在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以前,少數先進人物與革命導師就已經具備了社會主義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質。法律既然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也必然隨著國家的消亡而消亡。在法律消亡之後,道德依然存在。
(4)一上道德與法治擴展閱讀:
道德與法律的聯系,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道德的培養。
因為法律作為一種國家評價,對於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評價標准與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
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網路-法律
網路-道德
❺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全冊教案
一 我背上新書包
教學目標:1、能在老師的幫助下,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
2、體會成為小學生角色的變化,感受成長與變化帶來的喜悅。
3、表現對小學生生活的美好憧憬。
教學重點和難點: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都有什麼變化,這是本文重點。想想自己的願望並畫出來是課文的難點。
課前准備:
學生課前准備:准備一張自己在幼兒園時的活動照片;彩筆;畫紙;書包文具。
教學器材:歡迎新同學圖片 放大的課程表
教學課件:電腦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錄音:開學了,我們背著書包走進了學校,和我們一樣,小兔貝貝也和我們一樣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了,電腦動畫,一隻小白兔背著書包,一蹦一跳的跑出來向大家招手。教師:聽,小兔貝貝和我們說話了:(電腦錄音)嘿!同學們,你們好!我是小兔貝貝:現在我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我的心裡特別高興,你們呢?
教師:同學們也是一年級的學生了,還記得開學第一天的情景嗎?(觀看新生入學的錄像)開學第一天,是誰把你送到學校的?當時你是什麼心情?爸爸媽媽或家裡的其他人對你說了什麼?學校的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樣歡迎你的?小組間說一說。請同學匯報自己第一天上學的情況。
看看現在自己都擁有些什麼?比比現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麼不同?自己的用品與以前有什麼不同?同桌互相展示自己的照片,看看現在的自己和以前有什麼變化?小組間互相交流,請同學到前邊匯報 匯報時要把他的照片放在實物投影上放大展示給全班。
工人做工,農民種田,解放軍保衛祖國。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們的工作。(放錄像,解放軍邊防站崗,工廠工人做工,農民種田錄像。)我們是小學生,我們的工作是什麼呢?
我們來到新學校,有了新生活,那你對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有什麼想法?小組間互相交流然後把未來自己的形象畫出來。畫完之後,全班互相展示。選出好的作品到前邊展示並貼在展板上。
讓我們以我們都喜歡的歌曲來結束我們的第一節課。(電腦放錄音同時配有動畫 《上學歌》)同學們跟著學唱。
小結:你們喜歡上學嗎?請把學校里的事情講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課 我們的校園
一、主題目標:
1、熟悉自己的校園,增進對學校的了解與親近感。
2、了解學校中與自己學習生活關系密切的設施、設備等。
3、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校園探密活動。
二、活動准備:
1、結伴參觀學校的各種功能室,猜一猜有什麼作用。
2、多媒體課件、校園相片。
3、各種設施名稱的小紙條。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
同學們,開學三個星期了喜歡我們的校園嗎?我們都要在這所學校里度過六年的時間,我們都要共同愛護我們的學校,你對我們學樣了解多少呢?你知道我們學校有哪些場室,這些場室各有什麼用處,你們想知道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認識:我們的校園(板書課題)
(二)「小小探密員」匯報,初步了解校園
師:課前老師布置了一項任務給大家,讓你們做一回「小小密探員」結伴去參觀各種功能室,下請大家匯報一下。
生:我到了電腦室,裡面有好多好多的電腦,我看見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在電腦里畫畫,可好看了,我想快點長大,好快點到電腦室上課去。
生:我去了圖書室,裡面有好多好多的書,可好多書名的字我都不認識,我要好好學習,識多一些字,好快點能看懂圖書室里的書。。。。。。。
師:這些小小的密探員真不錯,了解了我們學校的那麼的功能用室。不過我們學校大著呢,除了你們說到的這些,還有好多你們不知道的,想知道嗎?
(三)一起看看我們的校園,深入了解校園
你們想參觀我們的學校嗎?現在我們跟著攝影師的鏡頭一起去參觀我們的校園。然後分組討論。
(四)深化擴展,進一步了解校園各地方的作用
1、課件出示圖書室的圖片
(1)來到這個地方,我們要怎麼做?
(2)分組討論:要安靜,不能大聲說話,拿放東西要輕。。。
2、課件出示喝水處的圖片 (1)來到這個地方,我們要怎麼樣做?
(2)分組討論:要排隊喝水,要做到互相謙讓
(五)緊密聯系實際,深化認識
1、看看我們的教室里有什麼?出示寫有教室物品名稱的條子,先由學生對照實物貼一貼
2、玩游戲:把寫有校園設施名稱,使用情景的條子分給學生。由一名學生介紹他紙條上的內容,與情景或設施對應的學生起來做朋友。
3、集體評議。
(六)畫校園,表現自己對校園的愛
1、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2、多媒體上展示學生的畫,讓該生說說自己畫的內容。
(七)課外延伸:試著和同學一起找找學校里的這些地方。每找到一處給自己獎勵一朵小紅花。
教 師
辦公室 廁所 飲水處 少先隊室 門衛室 圖書室 電教室 音樂室
3、新朋友 新夥伴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學會怎樣向別人介紹自己,展現自我的能力。
2、 以學生最熟悉的《找朋友》這首歌為主題曲,通過組織學生說話、唱歌、跳舞、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在娛樂中學會怎樣跟同學、朋友相處,知道怎樣交朋友,該交什麼樣的朋友。
【教具准備】
錄音機、掛圖、小紅旗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課堂情境(設紅旗台)。
二、 引導學生分析小兔貝貝自我介紹的內容。
1、 出示小兔貝貝的畫像。(放錄音:大家好,我叫小兔貝貝,今年七歲,是一年級學生,別看我年紀小,我會的事可多啦!我會畫畫、唱歌、跳舞、講故事、背古詩,下面我給大家唱一首我剛學會的歌——《找朋友》)。
2、 引導學生評析小兔貝貝的話。
問:(1)聽了小兔貝貝說的話,你覺得它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有禮貌、有本領)
(2)小兔貝貝唱的是什麼歌曲?(板書:找朋友)你們會唱這首歌嗎?大家一起來唱一唱。
(3)誰能猜一猜小兔貝貝今天為什麼要唱這首歌?它心裡想什麼?(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歌的內容,了解小兔貝貝的內心活動。明白它想找新朋友,新夥伴。板書課題:新朋友 新夥伴)
3、指導學生弄懂小兔貝貝自我介紹的格式。(問好 介紹自己的姓名 年齡 會什麼 喜歡什麼 還表演自己的特長)
三、 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及表演特長。
1、 激發學生說話的慾望:小兔貝貝這么有本領、有禮貌,你們願意和它交朋友嗎?誰願意上來向小兔貝貝介紹介紹自己。
2、 指名學生上台進行自我介紹並表演自己的特長。(教師及時組織學生對其發言進行評議。)
四、 輕松一刻,唱一唱歌曲《找朋友》,並邊唱邊做表演動作。(讓學生在快樂的音樂和舞蹈中,感悟到對朋友要友好、禮貌。)
1、 教師先做示範動作,講明每個動作的含義。(如:敬禮表示有禮貌、握手錶示友好、雙手放在胸前表示用心去愛。)(板書:你是我的好朋友)
2、 學生跟著老師邊唱邊表演動作。
五、 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互相介紹自己,擴大交朋友的范圍。
1、 剛才大家認識了小兔貝貝,現在還想認識更多的朋友嗎?下面我們以四人為一個小組,互相介紹自己。(要求各小組的小組長主持發言。)
2、 通過剛才的交往,你們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你能說出他的名字嗎?你最想跟誰成為好朋友?為什麼?(通過引導學生討論以上問題,讓學生知道該交怎樣的朋友,並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同學的缺點,學習他們的優點。)
六、學讀一讀,唱一唱,跳一跳教材中的兒歌。
1、 你們認識的朋友真不少,班上的同學都成了好朋友。(板書:我們都是好朋友)
2、 指導學生讀兒歌,並教學生運用《找朋友》這首歌曲的旋律去唱一唱文中的兒歌。
3、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邊唱歌一邊編舞蹈。然後請一個小組來進行匯報表演。
七、 討論怎樣和朋友相處,怎樣交更多的朋友?
1、 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新朋友、新夥伴。誰能說說和朋友在一起時應該注意些什麼?(讓學生明白和朋友、同學要和平、友好地相處。)
2、 我們今天在班上結識這么多的新朋友、新夥伴,我們還可以到哪裡?用什麼方法去交更多的朋友?(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
八、 休息一刻,跳一跳《找朋友》的舞。
九、 教師總結。
我們在幼兒園、學前班時老師要求我們在家裡要做個好孩子,在學校要做個好學生,今天我們和小兔貝貝共同學習了《新朋友 新夥伴》這一課,讓我們知道和同學、小夥伴之間要做個好朋友。(邊說邊板書:好孩子 好學生 好朋友)你們能做到這三個「好」,那一定是個很棒的孩子。
十、布置課後作業。
回家跟你的爸爸、媽媽說一說你今天認識了哪些新朋友,你想向他學些什麼?
附板書設計
新朋友 新夥伴
找朋友 我會 我喜歡
你是我的好朋友
我們都是好朋友
好孩子 好學生 好朋友
第四課 校園鈴聲
教學目標:
1、知道下課鈴聲響了以後該做些什麼。
2、能合理安排課間活動內容,知道課間該做哪些有益的活動。
3、初步懂得遵守學校生活的規則與紀律的重要性,形成規則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規則意識。
課前准備:
1、學生課前准備:提前讓學生找一找、看一看課間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在做什麼?
2、教師課前准備:多媒體器材、課間不同安排的圖片(游戲、上廁所、准備下節課的學慣用具、飲水)小兔貝貝獎章、毽子、跳繩、皮球。
教學課件:課間活動錄像、老師向大家推薦的各種活動的課件(老鷹捉小雞、踢毽子、跳繩<加入跳繩的歌曲>、拍皮球<加入拍皮球的歌曲>)、以《哦,十分鍾》為背景音樂的各種有意活動課件。
流程圖: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意
1.下課鈴聲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2.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什麼?
3.課間活動可以做哪些有意的活動?1.根據課間不同安排的圖片進行小組討論並匯報:下課鈴聲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並說明原因。
2.根據課前找一找、看一看的結果和課間活動的錄像討論回答:什麼樣的課間好?在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什麼?
3.根據老師向大家推薦的活動進行表演和活動體驗。
4.根據學生推薦的活動進行體驗。1.出示課間不同安排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下課鈴聲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2.放課間活動的錄像,提出問題:什麼樣的課間好?在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什麼?讓學生進行討論。
3.老師向大家推薦游戲活動。
4.與學生一起進行活動游戲體驗。
教學過程:
一、由小兔貝貝引出:下課鈴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出示課間不同活動的課件和圖片)小組討論、匯報結果。除了這四種還會做哪些活動?(鼓勵學生的個性思維)。老師小結:下課後不管先做什麼,只要將時間安排好,把該做的事情都做了就行了。但不要等到快上課時才想起來上廁所。
二、由小兔貝貝喜歡課間活動,利用課間活動的錄像和課前讓大家在找一找、看一看的結果進行討論: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些什麼?你認為什麼樣的課間好?引導學生得到:課間活動活動要守秩序!
三、利用課件向大家推薦各種有意的游戲和活動,在推薦活動游戲的同時,讓學生進行游戲活動的體驗。(為了更好的活躍課堂氣氛以及使課件更加形象生動,在課件中配以相應的音樂素材)
四、在《哦,十分鍾》的音樂伴奏和相應課件的播放下,幾個學生在前進行活動,其他同學拍手進行附和,老師總結:真心希望大家能擁有一個愉快的課間十分鍾!讓我們共同期待那愉快的十分鍾吧!老師帶領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做「開火車」的游戲,將學生帶出教室加入課間活動的隊伍中。
教案點評:
教學活動有一定的新理念,教學內容能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通過學生的體驗、參與和實踐,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培養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避免簡單的說教;最重要的一點是活動性較強,通過學生親自體驗,得到正確行為的道德培養。課堂氣氛活躍、融洽,另外,短小精悍的有目的的歌曲的溶入,給這節課增色不少。但在講這節課時,由於「規則」是這節課的一個重點問題,在任何活動時,老師要加以引導。再有就是同學求異思維應多加鼓勵,促進他們個性的發展。
第五課 平安回家
教學目標
認識:1、知道社會上有傷害兒童的壞人,知道壞人欺騙兒童慣用的一些手段。
2、認識注意交通安全是一種自我保護,可以防止受到傷害。
3、學習有關的交通標志和交通規則。
4、了解不遵守交通規則會造成交通事故,給自己別人帶來痛苦麻煩。
情感:1、憎惡壞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護意識。
2、感受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願意遵守交通規則。
行為:1、不輕信陌生人的話;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2、在馬路上自覺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地方靠右邊行走;橫穿馬路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
教學重點:
知道壞人欺騙兒童慣用的一些手段。學習一些提防壞人、不上當受騙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有關的交通標志和交通規則。
教學難點:
憎惡壞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懂得不遵守交通規則會造成交通事故,給自己帶來痛苦,給別人帶來麻煩。
教學准備:教學課件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教師播放:放學鈴聲。
2、談話:放學鈴聲響了,你該做什麼呢?
3、學生討論問題。(不要求回答)
4、揭示課題:平安回家
二、學習新課
(一)、放學檢查
1、談話:剛才,小朋友們討論了放學鈴聲響了後應該做什麼?現在,請幾位小朋友勇敢地舉手來說一說。
2、學生回答問題。
3、教師小結:放學鈴聲響了之後,首先應整理書包,把回家的東西帶全,別把東西落下了。養成整理東西的好習慣。
(二)、防止上當
1、播放視頻(防止上當)
2、問:假如你也遇到同錄像上的小朋友相同的情況,你會怎麼辦?
3、學生回答。
4、播放動畫。問:你認為這位小朋友做得對嗎?
5、教師小結:我們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要貪小便宜,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要跟陌生人走。
(三)、交通安全
1、江、河、湖邊的安全
(1)、播放兒歌:一隻小青蛙呀!河邊跳呀跳。小強看見它,飛快往邊兒跑。小朋友們齊聲叫:小心!危險!小強真聽話,趕快停住腳。
(2)、問:哪些小朋友回家途中要經過江(河、湖、塘)邊的?
(3)、講述:回家經過江(河、湖、塘)邊的同學,特別要注意安全,不要在江(河、湖、塘)邊上玩,做游戲,不要私自下江(河、湖、塘)游泳。
2、公路上的安全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上學是不是要經過一些街道或公路?(有的有,有的沒有。)那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在這些地方,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交通標志和設施。你們認識這些交通標志和設施嗎?它們都是什麼用途?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
(2)、認識交通標志和設施,並說說它們的用處。(課件演示)
人行道:供行人行走。人行橫道:供行人穿過馬路。護欄:保護行人的安全。機動車道:機動車行駛的道路。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走,黃燈表示車輛減速慢行。鐵路道口:表示前面有火車通過。提醒行人和車輛注意火車。過街天橋:行人穿過馬路。地鐵站口:地下列車的進出口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交通標志和設施,它們呀,都是在保護我們不受到傷害,提醒我們要注意交通安全,把交通安全記在心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不把交通安全記在心中,從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後果!
(4)、聯系生活進行活動(演一演:用准備好的交通標志圖片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下邊演邊說交通規則。)
①注意交通安全對自己、對別人有這么大的好處!那麼注意交通安全又應該怎樣做呢?老師來考考你們!看看哪位同學最聰明!
②過程:
師:行人橫過馬路應該怎麼走?生:橫過馬路時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地下通道。
師:行人在街上走路應在哪兒走?沒有人行道應該靠哪一邊走?
生:上街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靠右邊走。
③師:注意交通安全的具體行為就是遵守交通規則。你還知道哪些交通規則?
④學生回答。
⑤小結:同學們知道的真多!看來我們真能做到自我保護,把交通安全記在心中!
三、鞏固
1、判斷以下行為是否正確。(播放課件)
2、師生齊唱兒歌:交通安全記心中
小朋友呀要知道,走路要走人行道。紅燈停來綠燈行,穿過馬路走「橫道」。
不翻護欄不猛跑,扒車攔車可不要。交通規則記得牢,自我保護要做到。
3、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在回家途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事情,要防止上當受騙,要注意交通安全等,我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安全。
❻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的教案怎麼寫
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
1 開開心心上學去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上學的意義,引導學生適應並喜歡上學。
2、 教育學生有禮貌、愛惜新書。
3、 動手製作課程表,熱愛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了解上學的意義,引導學生適應並喜歡上學。
教學准備:掛圖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學生活動時間約32分鍾)
一、 導入。
1、師自我介紹。
2、同學們,我們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歡迎你們。你們喜歡上學嗎?板題:我上學了。
3、「擊鼓傳花」——介紹自己。(讓每個學生都有進行自我介紹的機會。)
二、點播課文彩圖,傳授新內容。
1、 課件出示課文彩圖,誰來說說圖畫上的小朋友們在干什麼?
2、假設你上學了,你怎樣向媽媽告別?你怎樣向老師問好?見到不認識的同學,你該怎麼辦?(組織同學討論,討論完畢指名發言,老師再創設情景說話,進行禮貌教育。)
3、來到學校,想不想看看我們的教室是什麼樣的嗎?請跟我來,翻書到5頁,誰來說說我們的教室里有什麼呢?(聯系實際指名發言)
4、參觀完教室,小朋友快坐好,老師要發新書了,快看看老師發給你什麼新書?我們要怎樣愛護新書呢?(生討論—指名回答—補充意見—師小結)
5、 上學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生討論—指名回答—補充意見—師小結)
三、 動手製作課程表。
1、 電腦出示課文插圖,小朋友看,喜歡這張課程表嗎?誰來說說課程表是用來干什麼的?
2、 老師示範做課程表。
3、 學生動手製作。
四、總結全文。
活動延伸:
課後開展「找朋友」游戲,引導學生通過做名片、交換或佩帶名片以及多種游戲方式來交往。
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2、拉拉手,交朋友
1、熟悉新同學和拳老師,體驗集體生活的愉快。
2、體現當一名小學生的愉快和自豪。
重點:體驗集體生活的愉快。
難點:學習人際交往的初步知識和方法。
教具:小鼓、小紅花
教學過程:
一、教師和兒童相互熟悉、了解交往的游戲。
1、 鼓傳花,自我介紹。
2、做名片,寫上自己的生日,畫上喜歡的運動,寫上自己的家庭地址、電話號碼等。
3、百寶箱。
4、訪朋友。
5、班級的生日
二、讓兒童體驗上學真快樂的活動。
1、故事列車:我的新朋友。
(1)、柴謎語。
(2)、介紹新書和文具。
(3)、說說怎樣保護自己的新朋友。
2、開心大轉盤--學校生活多麼好。
任意轉動轉盤,指針紙向誰,讓他(她)說說開心事。
3、心情樹-交流學校生活的感受。
討論交流:上學這么多天來,你每天的心情怎麼樣?
4、快樂通道--如何解決學校生活的困難和問題。
(1)討論:你在學校遇到什麼不快樂的事?
(2):引導學生說說怎麼解決這些困難,如何使自己變得快樂起來。
教學反思:
3 我認識您了
一:我的老師
用自己的話形容自己的老師,如:短頭發、戴眼鏡??
二:我還想認識??
國旗、音樂、上課、郵遞員??
三:該請誰老幫幫我?
Ppt演示。當遇到這些事,可以找誰來幫忙呢?
四:這樣做對嗎
動畫演示。
這些孩子的做法對嗎?你改怎樣做呢?
教學反思:
4 上學路上
一、 了解不同的上學路
1、我和媽媽走路來學校、我上學路上要經過一個鐵路道口、我們上學路上要過一條小河??
2、我??來學校,路上經過??。上學路不一樣,平平安安進課堂。
二、這樣安全嗎?
動畫視頻。
討論:怎樣才安全呢?
二、 路上的溫暖
1、 姥姥,你也別淋著
2、 交警叔叔指揮路
3、 姐姐帶我上學校
4、 爸爸媽媽來學校接我回家
5、 路上有溫暖,我也發現了??
三、 交通信號要知道
Ppt圖片演示
了解交通標志。
教學反思:
5、 我們的校園
教學目標:
1、 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學校,了解自己所在學校的環境,知道學校是個可愛的地方。
2、 激發學生熱愛學校、愛學習、喜歡上學的情感,並且學會利用學校中的任何設施來解決自己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學生熱愛學校、愛學習、喜歡上學的情感,並且學會利用學校中
的任何設施來解決自己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時間:共三課時,其中參觀活動1-2課時,總結交流1課時。 教學准備:水彩筆、鉛筆、紙、參觀需要的手持擴音器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小朋友,開學了,步入新的校園學習也好幾天了,誰來大聲的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你是在什麼學校哪個班學習嗎?(指名數人回答:育才小學一年級一班)師板書:育才小學。師:喜歡我們的學校嗎?為什麼?學生發言。
師:你去過學校的那些地方(場所),你對學校哪裡印象深刻呢?說來聽聽。學生發言。可能還有一些小朋友還不了解學校,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去看看我們的育才小學,好嗎? 板書:看看我們的育才小學
二、 活動准備階段。
1、(出示校園實景圖)小朋友,看圖,你們知道這是學校的哪裡嗎?你們喜歡校園的什麼地方,這節課我們就先參觀那兒。
2、學生商量、確定參觀的內容和路線。
3、學生排隊,選出小組長,由老師帶隊集體參觀。
三、 活動進行。
方式:集體參觀,學生觀察,不明白的地方老師解說。參觀學校大門,提示觀察大門上的字及匾牌榮譽,感受學校的好。
四、 回教室,總結參觀情況。交代還有不明白的下課後與同學再去看看。
五、布置:下節課小朋友可帶照相機、水彩筆、鉛筆等東西來。
教學反思:
6 校園里的號令
教學目標
1、了解學校,喜歡學校,進一步增強作為小學生的自豪感。
2、對周圍環境感興趣,了解新環境。
重點:了解並學會利用賞析學校的有關設施、設備等。
難點:了解並遵守學校的規則和紀律、行為文明禮貌。
教具:圖畫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參觀:校園探秘隊了解室校園各場位置
二、交流:探秘報告會。交流發言:學校各設施或「景點」的各稱、特點和功能。
三、展覽:我心中的校園。用繪畫的方式畫出心中的校園互相觀賞交流。
四、製作圖 。《我們的學校》。 作圖 :畫出自己喜歡的一景或學校里的人與 物, 並寫上自己的姓名及想表達的內容。
五、語言表達:校園廣告。
1、老師示範。
2、讓兒童充分想像,創造好的廣告語。
六、小結本節課內容,提出要求。
教學反思:
7 課間10分鍾
一、 談話導入。
二、 「我喜歡的課間游戲」
跳繩、修房子??
形式:學生自由組合分組,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
三、玩個課間小游戲
1、老師布置:小朋友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小游戲;可自由進行;還可
以小組一起說說我們的校園,可以編兒歌??
2、 讓學生明白課間還要做什麼。
准備下節課要用的學慣用具、喝水、上廁所??
3、這樣做好嗎?
舉例說明哪些行為不是小學生的規范行為。
教學反思:
8 上課了
一、 課前准備好
下節要上什麼課?
課前一起唱首歌。
我有個好主意??
還可以??
二、 多提問題勤舉手
舉手提問需要注意的細節。
三、 大家一起學
交流:怎麼才能做到大家一起學習?你的辦法是??
四、 課堂作業認真做
展板:作業展示台
五、課堂小結
❼ 如何上好道德與法治課
開學已經月余,入手新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老師們,還用的習慣嗎?在教學過程中,有沒有遇到教學難題呢?
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品德課程進行了整體的改革,它涉及到時代背景的變遷、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課程任務的重新定位、課程目標的明確界定、課程內容的全面更新以及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因此,要把品德課上出實效,就必須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
一堂入心的道德與法治課,應該滿足:「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三個標准。
1
如何在課堂中呈現出「生活性」
1、新課導入生活化
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
2、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生活化
教學實踐表明: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3、教學情境設置生活化
巧用教材內容設置情境,設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教學活動生活化
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2
如何在課堂中呈現出「開放性」
開放性的品德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具體包括:
廣闊的教學陣地,打破傳統教學場地的限制
互動式的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學習的主體
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如: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游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
設計開放式實踐活動,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
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日常行為規范與道德與法治學習考核相結合
發揮遠程教育資源的優勢,實現教學資源利用最大化
3
如何在課堂中呈現出「活動性」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活動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如:討論、搜集信息、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游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等。
教育專家分析:部編版新教材的使用,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將產生直接影響。應該如何把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方向和立場,一線教師有諸多困難。
針對部編版新教材,二一教育特邀全國優秀一線教師製作最新課件、教案,他們都是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名師,深鑽教材、對新教學有自己獨到的認識與看法。
這套部編版《道德與法治》課件+教案+練習
完美解決了老師的授課難題
《道德與法治》熱門推薦精品推薦
最新《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同步課件+教案+素材
2018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同步課件+教案+素材,課件設計精美,圖文並茂、動畫生動形象,活動符合小學二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具有啟發性,目前本資料包發布第一單元資料!
![](http://www.economiclaws.net/images/loading.jpg)
八下第二單元
❽ 《道德與法治》「道德」和「法冶"分別是什麼意思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
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
《道德與法治》共18冊,其中小學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採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初中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
(8)一上道德與法治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❾ 道德與法治=政治
道德與法治,其實問題的意思就是德治與法治是否等於政治。德治與法治其實是政治的手段,但不等同與政治,政治還包括制度等方方面面。
治理國家是需要德治,通過公民自身素養的提高進行一定的自身行為約束和規范,是謂社會公德。法治即通過法律制度來進行明文強制約束,法治社會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政治還需要政治制度的保障,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9)一上道德與法治擴展閱讀:
政治的本質:就是規范化的社會管理。
這種「規范化」的社會管理主要包括:規范化的社會管理人員的評價與選拔;規范化的社會管理機構及其管理職能的設置;規范化的社會管理程序的制訂;規范化的社會管理行為的約束;規范化的自然資源配置;規范化的利益分配法則等。
政治是經過「規范化」處理以後的社會管理,之所以要對社會管理進行「規范化」,主要是因為規范化的社會管理往往具有科學而合理的管理程序、公開而透明的管理內容;
清晰明確的管理主體與被管理主體、穩定而持久的管理方式,從而具有更高的管理效益、更低的管理成本、更大的管理規模,更廣泛的管理范圍、更持久而穩定的管理力度,更高的可預測性。
經濟是規范化的社會交往,通常情況下經濟占據社會交往的主流部分;政治是規范化的社會管理,通常情況下政治占據社會管理的主流部分。由於社會管理的本質就是「關於社會交往的規則體系」,因此,政治的本質也可近似地表述為「關於經濟的規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