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湖南治療冠狀溝梅毒用什麼方法治療好

湖南治療冠狀溝梅毒用什麼方法治療好

發布時間: 2022-01-16 08:01:02

㈠ 輕度梅毒好治療嗎治療

病情分析: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而發生的常見性傳播疾病,可以分為獲得性梅毒、先天梅毒和妊娠梅毒等。獲得性梅毒是指成人主要通過性行為而被感染的梅毒;臨床分為三期,除侵犯皮膚粘膜外,還可以累及內臟器官,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性傳播疾病。先天性梅毒是由於患梅毒的孕婦未經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梅毒螺旋體通過胎盤直接進入胎兒體內而引起的梅毒。妊娠梅毒是指在妊娠期間孕婦患有未經治療的一期或二期梅毒。 意見建議:梅毒治療原則早期、足量、規則用葯,首選青黴素,治療後要追蹤觀察,對傳染源及性接觸者應同時進行檢查和治療。 一、治療葯物:1、青黴素類:為首選的高效抗梅毒的葯物,血清濃度達到0.03µg/ml即可殺死梅毒螺旋體,且應該持續2周以上,常用的有苄星青黴素、普魯卡因青黴素和水劑青黴素。2、頭孢曲松鈉:有治療梅毒的報道,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療效,但在劑量、療程和遠期療效尚無確切的經驗。3、四環素類和紅黴素類:療效較青黴素為差,通常作為青黴素過敏者的替代治療葯物。四環素類常用的有四環素、多西環素和米諾環素,孕婦及兒童禁用。紅黴素類常用的有紅黴素、阿奇黴素,孕婦慎用阿奇黴素。二、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及早期潛

㈡ 關於梅毒的治療【梅毒

再做皮試,沒有哪個葯物比苄星青黴素更好的了,你的治療方法不正確,你老公沒事就是沒事,重復檢查沒意義

(趙鵬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山西省人民醫院趙鵬 http://zhaopengdr.haodf.com/

㈢ 梅毒是做什麼樣的治療的啊

梅毒是一種經典性性病。古代稱花柳病、楊梅瘡、霉瘡、穢瘡等。

梅毒是人類的傳染病,動物體內不存在梅毒螺旋體,因此梅毒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
性接觸傳染佔95%。主要通過性交由破損處傳染,梅毒螺旋體大量存在於皮膚粘膜損害表面,也見於唾液、乳汁、精液、尿液中。未經治療的病人在感染一年內最具傳染性,隨病期延長,傳染性越來越小,病期超過4年者,通過性接觸無傳染性。亦可通過乾燥的皮膚和完整的粘膜而侵入。少數可通過接吻、哺乳等密切接觸而傳染,但必須在接觸部位附有梅毒螺旋體。由於梅毒螺旋體為厭氧性,體外不易生存,且對乾燥極為敏感,故通過各種器物的間接傳染,可能性極少。輸血時如供血者為梅毒患者可傳染於受血者。先天梅毒是患有梅毒的孕婦通過胎盤血行而傳染給胎兒。一般在妊娠前四個月,由於滋養體的保護作用,梅毒螺旋體不能通過,故妊娠前四個月胎兒不被感染,以後滋養體萎縮,梅毒螺旋體即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傳染胎兒。

㈣ 有誰知道梅毒用什麼技術治療效果最好

技術推薦:「光凍基因免疫療法」是目前國際上治療梅毒等生殖感染疾病的首選療法,4500餘例臨床成功案例證明,該療法療效顯著、不復發。從病變的源頭進行控制,用中醫西特效方法,結合國際先進技術,發揮離子滲透效應。從而使葯物分子直接快速滲透病源組織,破壞梅毒螺旋體的基因生物鏈,全面清洗致病源,抑制病原體的合成與復制,迅速清除病原體,從而達到徹底治癒的。

更多的信息請 http://www.wjyy.net.cn/html/xjb/md/

詳細的一些梅毒的資料

梅毒病原體為蒼白螺旋體,具有8-20旋圈,長約6-15 μm, 高倍放大於原漿中見有顆粒。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螺旋體可見兩束纖維,每束由3根原纖維組成,伸展到該螺旋體兩端的胞漿內。所謂"鞭毛"其實是由纖維束破裂產生的。這些原纖維直徑約10nm,位於漿膜和外細胞壁之間,它們可以收縮,螺旋體運動特別活潑,共有三種運動方式:①全身彎曲如蛇形;②依其長軸旋轉而前進;③伸縮其旋圈之距離而移動。三種運動中以第二種運動方式為常見。螺旋體包囊易在培養中見到,但在有毒螺旋體株中亦可見到。螺旋體採取橫斷分裂繁殖,在活動期這種分裂可能每30小時有一次。梅毒的傳播可以直接由性交(佔95%)以及接吻、授乳、握手、手術、輸血等途徑傳染,亦可間接由衣服、毛巾、剃刀、煙嘴、食具、玩具、醫療器械、種痘等而傳染,所發生的梅毒稱間接梅毒,亦稱無辜

梅毒,間接傳染較直接傳染要少得多,梅毒的後天傳染由皮膚、粘膜侵入,以陰部多見,陰部外如口唇、舌部、手指、乳房等處則少見。先天梅毒多在妊娠4個月後由胎盤傳染,臨床上不發生硬下疳。

二、一期梅毒有哪些主要症狀

主要症狀為硬下疳,通常在螺旋體侵入人體後9-90天,平均3周後,在受侵局部出現硬化疳,其特點是初起為單個暗紅色斑丘疹或丘疹,逐漸增大,很快表面形成糜爛面,並演變為淺潰瘍。典型硬下疳,直徑1-2cm大小,圓形或類圓形,略高出皮面,皮面呈肉紅色糜爛面,其底清潔呈細顆粒狀,有少量漿液性分泌物,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皮損境界邊緣清楚,觸之有軟骨樣硬度,無疼痛及觸痛,數目常為單個,偶可為2-3個,損害絕大多數發生於生殖器,男性多發於陰莖包皮冠狀溝、龜頭或系帶部,有些發生於尿道內、陰莖干或其基底部、陰囊上;女性則最多見於陰唇,亦可見於陰唇系帶、尿道、子宮頸及會陰等處。陰部外常見部位為口唇、舌、扁桃體、乳房、肛門等部位。硬下疳未經治療,約2-6周可自行痊癒,遺留輕度萎縮性瘢痕、色素沉著或無瘢痕。

感染後數小時梅毒螺旋體即沿淋巴管到達淋巴結內繁殖,1-2周後附近淋巴結即開始腫大,以腹股溝淋巴結最多見,稱梅毒性橫痃。其特點為淋巴結較硬,彼此不融合,不化膿,表面無紅、腫、熱、痛。穿刺淋巴結檢查,梅毒螺旋體常為陽性。淋巴結腫大消退速度較硬下疳緩慢。

三、二期梅毒有哪些主要症狀

系一期梅毒未治療或治療不規范,梅毒螺旋體由淋巴系統進入血液系統內大量繁殖播散而出現的症狀。可侵犯皮膚、粘膜、骨、內臟、心血管及神經系統。常見有流感樣全身症狀及全身淋巴結腫大,繼之出現以皮膚粘膜疹為主的臨床表現。骨、內臟、眼及神經系統症狀較輕或少見。

皮膚損害為二期梅毒的主要損害。其形態多種多樣,可有斑疹、斑丘疹、膿皰疹(少見)等而類似很多皮膚病,但也可有以下一些特點,具有共同性而有助於臨床診斷:即皮損廣泛對稱,疏散而不融合,發展和消退均緩慢;客觀症狀明顯而主觀症狀輕微;皮疹常呈銅紅色、褐紅色,好發於掌跖;常伴有粘膜、毛發、骨損害,梅毒血清反應陽性。

1)斑疹性梅毒疹(梅毒性攻瑰疹):為最早出現的二期梅毒疹,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0.5-2cm,散在不相融合,顏色為淡紅到褐紅色。皮疹發生於軀干兩側、肩、臂部和四肢內側,掌跖部者呈暗紅色鱗屑斑,具有特徵性。自覺症狀輕微,不痛不癢。一般數日、數周後自行消退而不留痕跡。

2)丘疹性梅毒疹:通常較斑疹出現稍晚。常見者為豆形丘疹梅毒疹,常輕度高起,直徑約2-5mm或更大,呈生肉色或銅紅色,觸之有深而堅實的浸潤,表面光滑或被覆有粘連性鱗屑。皮疹常分布於顏面、軀干、四肢屈側,特別是掌跖部呈現暗黃紅色斑,觸之有深在性浸潤,具有特徵性。丘疹鱗屑性梅毒疹表現為皮疹呈暗紅色扁平丘疹,可互相融合成片,其上被覆粘著性鱗屑,頗似銀屑病樣發疹者。毛囊性苔蘚樣梅毒疹較少見,表現為微小頂端有鱗屑的丘疹,開口於毛囊者呈錐形,位於其他部位者呈圓頂形。常群集形成鱗屑性斑塊。晚期或復發性二期梅毒皮疹常較局限而不對稱,群集而傾向融合為其特點,如環狀梅毒疹,皮疹呈環形、弓形或迴旋狀,表面覆有鱗屑,周緣輕度高起,由微小扁平丘疹構成,常見於面部特別是皮膚粘膜交界處,如口周及鼻唇溝、頰部及面中部,亦常見於陰部特別是陰莖干及陰囊。花瓣形梅毒疹較少見,為成群小的衛星狀丘疹環繞於大的丘疹周圍。扁平濕疣呈直徑1-3mm紅褐色蕈樣斑狀,基底寬而無蒂,表面呈灰白色,有滲液,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強。好發於皺褶部皮膚,特別是肛門和生殖器部位。

3)膿皰性梅毒疹:較罕見,多見於營養不良,身體抵抗力低的患者,膿皰通常發生於紅色潤浸基底上,消退緩慢,形成小而表淺的潰瘍,表面被覆痂皮,嚴重者呈深在性潰瘍,稱膿皰性梅毒疹。有時潰瘍表面痂皮厚積類似蠣殼,稱蠣狀梅毒疹。皮疹常廣泛分布全身,顏面特別是前額、指趾四周、掌跖常被累及。

四、三期梅毒有哪些主要症狀

早期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充分,經一定潛伏期,通常為2-4年後,約有1/3患者發生三期梅毒。除皮膚、粘膜、骨出現梅毒損害外,尚可侵犯內臟,特別是心血管及中樞系統等重要器官,危及生命。三期梅毒的共同特點為損害數目少,破壞性大,分布不對稱,愈後遺留萎縮性瘢痕;客觀症狀嚴重而主觀症狀輕微;損害內梅毒螺旋體很少,傳染性小或無;梅毒血清反應陽性率低。

晚期皮膚損害主要分兩型。

1)結節性梅毒疹:呈直徑為2mm或更大的紅褐色或銅紅色結節,質硬而有浸潤,呈集簇狀排列,表面被覆粘連性鱗屑或痂皮,或結節頂端壞死、軟化形成糜爛及潰瘍,常一端自愈另一端又起,新結節呈弧形、環狀或花環狀排列,消退後遺留瘢痕及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班。好發於頭、肩胛部、背及四肢伸側,分布不對稱,自覺症狀輕微。

2)梅毒性樹膠腫:為破壞性最大的一種損害。初為皮下深在性結節,逐漸增大與皮膚粘連,呈暗紅色浸潤性斑塊,中央逐漸軟化,而後破潰,流出粘稠樹膠狀膿汁,故名樹膠腫。潰瘍繼續擴大呈圓形、橢圓形,境界清楚,潰瘍壁垂直向下,邊緣整齊,呈紫紅色,常一面癒合,一面繼續發展,形成腎形或馬蹄形潰瘍。經數月後潰瘍結疤痊癒。可發生於全身各處,以小腿多見,常單發。自覺症狀輕微。

3)近關節結節:少見,為發生於肘、膝、髖關節附近的豌豆至胡桃大小、圓形、卵圓形結節,質地堅硬,對稱分布,表麵皮色正常,無明顯自覺症狀。如不治療可持續數年,不易自行消退。

五、梅毒是否需要治療

患有梅毒的患者應該及時治療,因為早期梅毒經有效有治療,可以達到根治效果,而且越早越好,而晚期梅毒(包括一些二期梅毒)有些達不到根治且持續梅毒血甭陽性;治療時應劑量足夠,療程正規。有人觀察早期梅毒未經治療者,有25%發生嚴重損害,而不適當不規則治療者35%-40%復發及促使晚期損害提前發生;又有人調查:早期毫無治療者1.7%發生早期神經梅毒。而不適當治療者11.1%發生早期神經梅毒,治療後應定期追蹤觀察,並對其配偶及性夥伴同時進行檢查及治療。

六、預後如何

驅梅治療達到根治的標准有三個:第一是損害消失;第二是功能障礙得到完全恢復;第三是血清學轉陰。越早治療,越有可能達到根治,治療愈晚,則難以達到驅梅治療的目的。

㈤ 梅毒怎麼治療

一、歷史與現狀:
梅毒是一種古老的性傳播疾病,人類在同梅毒作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償試過許多治療方法,在我國古代早有用汞劑治療梅毒的記載。把治療梅毒從汞劑到青黴素使用,分成三個發展時期:
(一) 汞劑治療時期( 1497~1907 ): Widmann 首先用汞劑治療梅毒,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反復改進劑型和用法,為當時唯一有效的治療梅毒葯物。當時多用肌肉注射法,常用汞劑有①水溶汞劑,如 20% 二氰化汞, 20% 二氯化汞(升汞);②汞油懸液,如 10% 水楊酸汞油懸液;③汞軟膏,含 50% 汞,通過外擦經皮膚吸收。汞有抑制梅毒螺旋體的作用,但毒性較大,現已不用。在此時期內,開始用碘治療梅毒,碘劑多為 5%-10% 碘化鉀溶液,每日碘化鉀劑量為 1-3 克或更多,碘劑不能殺滅螺旋體,只有消散肉芽腫的作用,常用於三期梅毒樹膠腫。其使用是促進毛細血管的滲透作用,及減低血中的抗胰蛋白酶而增強炎症病灶中胰蛋白酶的溶解纖維組織作用。碘劑在過去只能作晚期梅毒的輔助葯物。
(二) 砷劑治療時期( 1907-1943 ), 1907 年 Ehrlich 創制三價砷,阿斯凡拉明(即 606 ), Ehrilich 又於 1912 年研製成新阿斯凡拉明(即 914 )。後有硫 914 、氧化砷、五價砷劑如醋醯胺砷等,砷劑可殺滅梅毒螺旋體及其它螺旋體。以後又出現了鉍劑治療梅毒。當時以硝酸鉍粉為代表,鉍劑治療梅毒的療效優於汞劑。
(三) 青黴素治療時期( 1943~ 至今 )從 1943 年 Mahoney , Arnold 及 Harris 開始用青黴素治療梅毒,開創了梅毒治療的新時代。青黴素治療梅毒,有強烈的抑制梅毒螺旋體的作用,治療早期梅毒可於 16 小時後即殺死梅毒螺旋體的絕大多數,皮膚損害迅速消退,相繼血清反應轉陰。在長期應用中發現青黴素治療梅毒療效快,副使用小,殺滅螺旋體徹底,是理想的治療梅毒葯物。而且至今未發現梅毒螺旋體對青黴素有抗葯性。 50 年代開始又引入其他抗生素治療梅毒。
二、抗生素治療:
自青黴素應用以後,上述汞劑、碘劑、砷劑、鉍劑等治療梅毒的葯物就開始逐漸被淘汰了。目前青黴素是現代最好的首選治療梅毒的葯物。因為梅毒對青黴素非常敏感,梅毒螺旋體復制時間為 30-33 小時,一致認為血清濃度在 0.032IU/ml 就可殺死螺旋體,但這血清濃度必須保持至少 7-10 天,不能降低。
梅毒的青黴素治療方案(參考世界衛生組織( 1981 )性病專家委員會提出的梅毒治療指導原則)。
(一) 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和病期不足兩年的潛伏梅毒患者,可給予青黴素肌肉注射,每側臀部 120 萬單位,共 240 萬單位,只注射一次。亦可肌肉注射普魯卡因青黴素 G 混懸液,每日一次,共 10 天,總量 600 萬單位。治療後一年內,應用兩次臨床及血清學檢查。為了消滅傳染源不僅對早期梅毒患者應予以充足的治療,對於其性接觸者,也應全部予以檢查及治療。
(二) 晚期梅毒:包括有三期皮膚、粘膜、骨損害等患者,病期在兩年以上的潛伏梅毒,心血管梅毒和神經梅毒等。對於良性晚期梅毒(血管、粘膜及骨等)可予以普魯卡因青黴素 G 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 60 萬單位,共 15 次,總劑量 900 萬單位。或用苄星青黴素每周肌肉注射一次,每次 240 萬單位,共三次,總量 720 萬單位。
對於心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梅毒不用苄星青黴素而用普魯卡因青黴素,每天肌注一次,每次 60 萬單位,至少 20 次,總劑量 1200 萬單位以上。
晚期及晚期潛伏梅毒經治療後,有相當一部分患者血清學不發生明顯改進。治療後,應每年檢查一次。神經梅毒患者應每年檢查脊髓液,至取得較理想的改進,一般細胞及蛋白含量恢復較早而脊髓液的血清學反應恢復較遲。
對於晚期梅毒患者的配偶及治療前所生的子女應進行檢查。
(三) 對孕婦梅毒患者的治療:早期梅毒患者如能早期治療可防止發生先天梅毒。
在梅毒流行區,對可能患梅毒的孕婦,應在懷孕的前三個月及產前三個月,至少各進行一次血清學檢查。如為陽性,病史及體檢符合梅毒時,應按所患梅毒的分期予以青黴素治療。
(四) 早期先天梅毒患者的治療:對已經治療的梅毒孕婦所生的嬰兒,應進行臨床及血清學檢查,直至血清學檢查轉陰或維持陰性三個月以上為止。若發生臨床症狀或放射學檢查有骨梅毒損害,或血清學滴度上升二管以上或持續升高時,或孕婦未經充分青黴素治療或無條件對嬰兒進行仔細檢查時,須給嬰兒進行治療。治療方法可用普魯卡因青黴素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每公斤體重予以 5 萬單位,連續注射十天,總劑量一般在 150 萬單位至 300 萬單位左右。對於不便連續注射而脊髓液正常的早期先天梅毒兒,可肌注苄星青黴素,一次注射每公斤體重 5 萬單位。
(五) 晚期先天梅毒的治療:兩歲以上的先天梅毒治療方法可按成人的相應病期進行,其用量不超過成人的劑量。
青黴素是高效抗梅毒螺旋體的葯物,血清濃度高於 0.03 單位 / 毫升時,即可殺滅梅毒螺旋體。由於青黴素注射後引起大量的螺旋體死亡放出異性蛋白,可引起 Jarisch-Herxheimer 反應。在早期患者這種反應常在注射後 3-12 小時出現發熱,乏力及皮膚損害或骨膜炎疼痛症狀等加重,但一般並不嚴重,可於 24 小時左右緩解。但在晚期梅毒偶可引起病灶性反應,如注射後心血管梅毒患者出現 心絞痛、心律不齊,甚至發生主動脈瘤破裂等;亦可使神經梅毒症狀加重,如耳聾加重或出現頭痛症狀。有人主張在用青黴素治療心血管或神經梅毒前 2-3 日,開始用強的松,可減輕 Jarisch-herxheimer 反應。服法,每日 20-30 毫克,治療開始 2-3 後,如無反應或反應較輕即逐漸減量,停止此種預防措施。
其它抗生素:目前有許多青黴素以外的抗生素用於治療梅毒螺旋體。這些抗生素有紅黴素類如阿奇黴素,羅紅黴素,利君沙;四環素類如強力黴素,土黴素,鏈黴素。近幾年又試用頭孢曲松鈉,頭孢噻肟鈉,臨床上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治療原則
對早期梅毒要徹底治癒以消滅傳染源,對晚期梅毒則要求控制症狀,保護器官功能,延長生命,提高工作能力。
治療必須早期足量、正規、按計劃完成療程,並進行治療後追蹤,以發現復發。治療前必須進行系統檢查。

[ 治療 ]
原則:一經確診應早期、足量、規則用葯治療,療後定期隨訪。
治療期間不應有性生活。
性伴侶同時接受治療。
治療梅毒要按照及早治療、足量用葯的原則進行。在治療期間,患者要注意休息,加強營養,避免性生活。
青黴素為治療梅毒的首選葯。

㈥ 如何治療梅毒!拜託各位了 3Q

[淋病治療] (1)氟嗪酸600mg,1次口服;或氟哌800mg,1次口服;或環丙氟呱酸500mg,1次口服;或頭孢三嗪(菌必治)250mg,每日1次,肌注1-3日;或壯觀黴素(淋必治)2g(女性4g),肌注1--3日。對於有合並症者,還應適當延長用葯時間。此方療效並不穩定復發性較高 (2)對青黴素敏感者,可用苦魯卡因青黴素480萬單位,1次分臀部兩側肌注;或羥苄青黴素(阿莫西林)30g,1次口服;或氨苄青黴素(安比西林)3.5g,1次口服。上述治療應同時頓服丙磺舒1,0g。有一定副作用治療前要進行過敏試驗 (3)局部可使用消毒葯外洗,如1:5000-8000高錳酸鉀溶液及O.1%霄夫奴爾溶液等。 (4)新一代的覓琳卿對淋病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有較強的抗菌活性,是治療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宮頸炎的有效葯物。本病多為下焦濕熱濁毒所致。治法以清利濕熱,解毒化濁通淋為主。 (5)方葯:龍膽草15克、地丁15克、山豆根10克、杏仁10克、萆解15克、澤瀉15克、滑石30克(先煎)、山梔10克、瞿麥10克、篇蓄10克、木通6克、甘草6克、大黃6克。葯渣可水煎泡洗外陰部。

㈦ 我得了梅毒,請問怎樣治療

臨床表現
一、後天梅毒
(一) 一期梅毒
潛伏期平均3-4周,典型損害為硬下疳(Hard Chancre,Ulcus Durum)開始在螺旋體侵入部位出現一紅色小丘疹或硬結,以後表現為糜爛,形成淺在性潰瘍,性質堅硬,不痛,呈園形或橢園形,境界清楚,邊緣整齊,呈堤狀隆起,周圍繞有暗紅色浸潤,有特徵軟骨樣硬度,基底平坦,無膿液,表面附有類纖維蛋白薄膜,不易除去,如稍擠捏,可有少量漿液性滲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為重要傳染源。硬下疳大多單發,亦可見有2-3個者。以上為典型的硬下疳。但如發生在原有的糜爛,裂傷或已糜爛的皰疹或龜頭炎處,則硬下疳即呈現與此種原有損害相同形狀,遇有此種情況應進行梅毒螺旋體檢查。硬下疳由於性交感染,所以損害多發生在外陰部及性接觸部位,男性多在龜頭、冠狀溝及系帶附近,包皮內葉或陰莖、陰莖根部、尿道口或尿道內,後者易被誤診。硬下疳常合並包皮水腫。有的病人可在陰莖背部出現淋巴管炎,呈較硬的線狀損害。女性硬下疳多見於大小陰唇、陰蒂、尿道口、陰阜,尤多見於宮頸,易於漏診。陰部外硬下疳多見於口唇、舌、扁桃體,手指(醫護人員亦可被傳染發生手指下疳),乳房、眼瞼、外耳。近年來肛門及直腸部硬下疳亦不少見。此種硬下疳常伴有劇烈疼痛,排便困難,易出血。發生於直腸者易誤診為直腸癌。發於陰外部硬下疳常不典型,應進行梅毒螺旋體檢查及基因診斷檢測。硬下疳有下列特點:①損傷常為單個;②軟骨樣硬度;③不痛;④損傷表面清潔。
硬下疳出現一周後,附近淋巴結腫大,其特點為不痛,皮表不紅腫,不與周圍組織粘連,不破潰,稱為無痛性橫痃(無痛性淋巴結炎)。硬下疳如不治療,經3-4周可以自愈。經有效治療後可迅速癒合,遺留淺在性萎縮瘢痕。硬下疳發生2-3周後,梅毒血清反應開始呈陽性。一期梅毒除發生硬下疳外,少數患者尚可在大陰唇、包皮或陰囊等處出現硬韌的水腫。猶如象皮,稱為硬性浮腫(Edema Inratum)。如患者同時感染由杜克雷氏嗜血桿菌引起的軟下疳,或由性病淋巴肉芽腫引起的崩蝕性潰瘍,則稱為混合下疳。
一期梅毒的診斷依據:①有不潔性交史,潛伏期3周;②典型症狀,如單個無痛的硬下疳,多發生在外生殖器;③實驗室檢查:PCR檢測梅毒螺旋體基因陽性或暗視野顯微鏡檢查,硬下疳處取材查到梅毒螺旋體;梅毒血清試驗陽性。此三項檢查有一項陽性即可。
鑒別診斷:和一期梅毒需要鑒別的疾病有
①生殖器皰疹:初起為微凸紅斑,1、2日後形成簇集性小水皰疹,自覺癢痛,不硬,1-2周後可消退,但易復發。組織培養為單純皰疹病毒,Tzank塗片檢查陽性。PCR檢測皰疹病毒DNA為陽性。
②下疳樣膿皮症:病原菌為金黃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皮損形態與硬下疳類似,但無典型軟骨樣硬度,周圍無暗紅色浸潤,無不潔性交史,梅毒螺旋體檢查陰性。附近淋巴結可腫大,但皮損愈後即消退。
③軟下疳:亦為性病之一,有性接觸史,由杜克雷(Duery)嗜血桿菌引起。潛伏期短(3-4日),發病急,炎症顯著,疼痛,性質柔軟,皮損常多發,表面有膿性分泌物,可檢見杜克雷嗜血桿菌,梅毒血清試驗陰性。
④結核性潰瘍:亦多見於陰莖,龜頭。皮損亦為單發孤立淺在性園形潰瘍,表面常有結痂,自覺症狀輕微,可檢見結核桿菌。常伴有內臟結核。
⑤白塞氏(Behcet)病:可在外陰部發生潰瘍,女性亦可見於陰道,子宮頸。潰瘍較深,有輕微瘙癢,損害無硬下疳特徵,常繼發口腔潰瘍,眼損害(虹膜睫狀體炎,前房積膿等),小腿結節性紅斑及遊走性關節炎等,梅毒血清反應陰性。
⑥急性女陰潰瘍:下疳型者類似硬下疳,但不硬,炎症顯著,疼痛,分泌物中可查見粗大桿菌。
⑦固定性葯疹:可見於陰莖包皮內葉、冠狀溝等處,為鮮紅色紅斑,可形成淺在性糜爛,自覺癢,不痛,無硬下疳特徵,有服葯史,梅毒血清反應陰性。

(二)二期梅毒
為梅毒的泛發期。自硬下疳消失至二期梅毒疹出現前的時期,稱為第二潛伏期。二期梅毒疹一般發生在硬下疳消退後3-4周,相當於感染後9-12周。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體經淋巴結進入血行引起全身廣泛性損害。除引起皮膚損害外,尚可侵犯內臟及神經系統。
二期梅毒在發疹前可有流感樣綜合征(頭痛,低熱,四肢酸困),這些前驅症,約持續3-5日,皮疹出後即消退。
二期梅毒的皮膚損害可分為斑疹、丘疹及膿皰疹,後者已少見。
斑疹,又稱玫瑰疹(薔薇疹),最多見。約佔二期梅毒70%-80%。早發型者類似傷寒病的玫瑰疹。為淡紅色,大小不等,直徑約為0.5-1.0cm大小的園形或橢園形紅斑,境界較清晰。壓之退色,各個獨立,不相融合,對稱發生,多先發於軀干,漸次延及四肢,可在數日內滿布全身(一般頸、面發生者少)。自覺症狀不明顯,因此常忽略(在溫熱環境中不易看出,在室溫較低則明顯易見)。發於掌跖者,可呈銀屑病樣鱗屑,基底呈肉紅色,壓之不退色,有特徵性。大約經數日或2-3周,皮疹顏色由淡紅,逐漸變為褐色、褐黃、最後消退。愈後可遺留色素沉著。應用抗梅毒葯物治療後可迅速消退。復發性斑疹通常發生於感染後2-4個月,亦有遲於6個月或1-2年者。皮損較早發型大,約如指甲蓋或各種錢幣大小,數目較少,呈局限性聚集排列,境界明顯,多發於肢端如下肢、肩胛、前臂及肛周等處。本型經過時間較長,如不治療,則消退後可反復再發,經過中可中央消退,邊緣發展,形成環狀(環狀玫瑰疹)。
本期梅毒血清反應呈強陽性。PCR檢測梅毒螺旋體DNA呈陽性反應。
診斷及鑒別診斷,根據感染後9-12周全身出現上述特徵性皮疹,缺乏自覺症狀,可以自愈,有一期梅毒史,梅毒血清反應強陽性,PCR檢測螺旋體DNA陽性,診斷可確立。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① 葯疹:有服葯史,發疹迅速,經過急性,停葯後可消退,無性接觸史,梅毒血清反應及PCR檢測結果陰性。
② 玫瑰糠疹:皮疹呈橢園形,長軸與皮紋一致。附有糠狀鱗屑,邊緣不整,常呈鋸齒狀,全身發疹前常先有較大的前驅斑(母斑)。自覺瘙癢。淋巴結不大,梅毒血清反應陰性。
此外,尚應與傷寒的玫瑰疹及麻疹鑒別,此二病的皮疹極似二期梅毒早發性玫瑰疹,但前者全身症狀明顯。常呈流行狀態,目前已極少見,麻疹多見於兒童(但亦可見於幼時未發過麻疹的成人),全身症狀明顯,常有發熱、上呼吸道感染、卡他爾鼻炎、眼結膜炎及口腔粘膜等症狀。近年因注射預防疫苗亦極少見。
丘疹及斑丘疹,臨床亦常見,約佔二期梅毒40%左右。發生時間較斑疹稍遲。依其症狀及臨床經過,可分為大型丘疹及小型丘疹。
大型丘疹:直徑約為0.5-1cm,半球形浸潤丘疹,表面光滑,暗褐色到銅紅色,較久皮疹中心吸收,凹陷或出現脫屑,好發於軀干兩側、腹部、四肢屈側、陰囊、大小陰唇、肛門、腹股溝等處,可有鱗屑,稱丘疹鱗屑性梅毒疹或銀屑病樣梅毒疹(Psoriasiform syphilid),有較大的鱗屑斑片,鱗屑呈白色或不易剝離的痂皮,痂下有表淺糜爛,邊緣紅色暈帶,似銀屑病樣。好發於軀干,四肢等處。
小型丘疹,也稱梅毒性苔蘚粟粒,大小大多與毛囊一致,呈園錐狀,為堅實的尖頂小丘疹,褐紅,群集或苔蘚樣。發生較晚,在感染後1-2年內發生,持續時間較長,未經治療2-3月內不消退,有的丘疹排列成環狀或弧形,稱環狀梅毒疹。好發於陰囊及項部,可查見梅毒螺旋體,梅毒血清反應強陽性。
診斷及鑒別診斷,依據病史,皮損特點,梅毒螺旋體暗視野鏡檢及血清反應即可診斷。應與以下疾病鑒別:
① 扁平苔蘚:為紫紅色略呈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蠟樣光滑,以放大鏡觀察,表面可見網狀Wikham紋,瘙癢劇烈,經過遲緩,泛發者少。如發於陰囊環狀者,應與環狀梅毒疹鑒別。檢查梅毒螺旋體及梅毒血清反應即可鑒別。
② 尋常性銀屑病,應與掌跖鱗屑角化型梅毒疹鑒別。根據銀屑病的臨床特點及梅毒螺旋體檢查,梅毒血清反應,易於鑒別。
③ 尖銳濕疣,亦為性傳播疾病。由病毒引起,好發部位與扁平濕疣略同,但皮損為隆起的菜花狀,基底部有蒂,為淡紅色,周圍無銅紅色浸潤。梅毒螺旋體及梅毒血清反應均陰性。
膿皰疹:現已少見。可見於營養不良,體質衰弱,酗酒及吸毒者。皮疹大型者有膿皰瘡樣,深膿皰瘡樣,蠣殼瘡樣。小型者有痘瘡樣及痤瘡樣等形式,病人常伴有發熱,全身不適等。皮損多具有銅紅色浸潤,根據病史,梅毒螺旋體檢查及梅毒血清反應易與尋常性痤瘡、膿皰瘡鑒別。其中蠣殼瘡樣具有特異的蠣殼樣皮損,易於識別。
二期梅毒粘膜損害可單發,亦可與其他梅毒疹並發。在單獨發生時易被忽略。吸煙、酗酒及經常攝取過熱及刺激性食物者以及牙齒衛生差者易於發生或復發。常見的損害為粘膜白斑(Leukoplasia,Mocus patch)。好發於口腔或生殖器粘膜、肛門粘膜。發於肛門粘膜者,排便時疼痛,甚至可有出血。損害為圓形或橢圓形,境界清楚,表面糜爛,略高於粘膜面的灰白色或乳白色斑片,周圍有暗紅色浸潤,大小如指甲蓋或稍大,數目多少不等。可增大或相互融合成花環狀或不正形。亦可發展成潰瘍,潰瘍基底常呈黑色薄膜,不易剝離,剝離後基底不平,且易出血。無自覺症,已形成潰瘍者則感疼痛。粘膜白斑表面有大量梅毒螺旋體,為重要傳染源。
梅毒性脫發:約10%二期梅毒病人發生。這是毛囊受梅毒性浸潤所致,毛發區微細血管阻塞,供血不良引起。表現為梅毒性斑禿或彌漫性脫發,前者為0.5cm左右的禿發斑,呈蟲蛀狀。彌漫性脫發,面積較大,稀疏,頭發長短不齊。常見於顳部、頂部和枕部、眉毛、睫毛、胡須和陰毛亦有脫落現象。二期梅毒禿發局部存在梅毒螺旋體。而且梅毒螺旋體的部位與細胞浸潤部位基本一致,所以認為梅毒性禿發可能與梅毒螺旋體的侵入部位有關。梅毒螺旋體不侵入毛乳頭而侵犯毛囊的較上部,所以梅毒性禿發中以不完全禿發斑片為主。但是梅毒性脫發不是永久性脫發,如及時進行治療,頭發可以在6~8周內再生,甚至不治療也可以再生。
梅毒性白斑,多見於婦女患者。一般發於感染後4-5個月或1年,好發於頸項兩側,亦可見於胸、背、乳房、四肢、腋窩、外陰、肛周等部。患部色素完全脫失,周圍色素增加,類似白癜風。大小不等。可相互融合成大片,中間呈網眼狀,網眼內色素脫失。梅毒性白斑常與梅毒性脫發伴發。存在時間較長,頑固不易消失,可7-8年,可延至三期梅毒時,常伴有神經系統梅毒或在神經梅毒發生前出現。腦脊髓液有異常改變。梅毒血清反應陽性。根據病史,其他部位梅毒症狀,梅毒血清反應陽性等,可與白癜風鑒別。
二期梅毒亦可累及指甲,出現甲溝炎、甲床炎及其他異常改變,與其他非梅毒性的甲病類似。梅毒性甲溝炎周圍可有暗紅色浸潤。二期梅毒也可出現骨炎、骨膜炎、關節炎、虹膜睫狀體炎、視網膜炎,並可累及神經系統,但無臨床症狀,稱二期無臨床症狀神經梅毒。亦可出現梅毒性腦膜炎,腦血管及腦膜血管梅毒,出現頭痛及相應的神經系統症狀。
顯發性二期梅毒的血清反應多呈強陽性。二期梅毒損害一般無自覺症狀,偶有微癢。如發生骨膜炎或骨炎則感疼痛,此種疼痛以夜間為甚,白晝較輕或不疼。不經治療1-2個月後可以消失,抗梅治療後消退迅速。
二期梅毒早發疹與復發疹,首批出現者為二期早發疹,其特點為皮損數目較多,形態較小,大多對稱性散在發生,好發於軀干及四肢伸則。消退後又復發者為二期復發梅毒疹,其特點為皮損數少,形態較大,多單側簇集排列,常呈環形、半球狀、不正形等,好發於肢端,如頭、面、肛周、外陰、掌跖或四肢屈側。鑒別早發疹與復發疹對於治療及預後有一定意義。一般早發梅毒疹病程短,易治癒,預後較好,而復發梅毒疹病程較長,療效及預後均不如早發梅毒。
二期梅毒診斷依據:①有不潔性交,硬下疳史;②多種皮疹如玫瑰疹、斑丘疹、粘膜損害,蟲蛀樣脫發,全身不適,淋巴結腫大;③實驗室檢查:在粘膜損害處取材,暗視野顯微鏡下找到梅毒螺旋體;梅毒血清試驗陽性;PCR檢測梅毒螺旋體DNA陽性。

(三)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發生時間一般在發病後2年,但也可更長時間達3-5年者。好發於40-50歲之間。主要是由於未經抗梅毒治療或治療時間不足,用葯量不夠。機體內外環境失調亦有一定關系。過度飲酒,吸咽,身體衰弱及患者有結核等慢性病者預後不良。
三期梅毒的特徵如下:①發生時間晚(感染後2-15年),病程長,如不治療,可長達10-20-30年,甚至終生;②症狀復雜,可累及任何組織器官,包括皮膚、粘膜、骨、關節以及各內臟,較易侵犯神經系統,易與其它疾病混淆,診斷困難;③體內及皮損中梅毒螺旋體少,傳染力弱,但破壞組織力強,常造成組織缺損,器官破壞,可致殘廢,甚至危及生命;④抗梅治療雖有療效,但對已破壞的組織器官則無法修復。⑤梅毒血清反應不穩定,陰性率可達30%以上,腦脊液常有改變。
三期梅毒皮膚粘膜損害占晚期良性梅毒發生率的28.4%,多數在感染後3-10年內發生。臨床上可分結節性梅毒疹、樹膠腫、近關節結節。皮膚損害有如下特點;①數目少,孤立或簇集而非對稱,常發生於易受外傷部位;②全身症狀輕微,皮損缺乏自覺症如侵犯骨膜及骨則感疼痛,以夜間為甚;③有樹膠腫性浸潤硬結,破潰後形成的潰瘍其底仍有硬固性浸潤,消退甚慢,常達數月以上;④潰瘍具有特異的腎形或馬蹄形;⑤潰瘍可中心治癒,而邊緣常繼續擴延;⑥損害表面梅毒螺旋體少,暗視野鏡檢難以查見,但接種可呈陽性;⑦破壞組織力大,癒合可形成瘢痕。
結節性梅毒疹(nolar Syphilid):多發生於感染後3-4年內,損害好發於頭部、肩部、背部及四肢伸側。為一群直徑約為0.3-1.0cm大小的浸潤性結節,呈銅紅色,表面光滑或附有薄鱗屑,質硬,患者無自覺症狀,結節的演變可能有兩種結局,一是結節變平吸收,留下小的萎縮斑,長期留有深褐色色素沉著。另一結局是中心壞死,形成小膿腫,破潰後形成潰瘍,形成結節性潰瘍性梅毒疹,愈後留下淺瘢痕。瘢痕周圍有色素沉著,萎縮處光滑而薄,在邊緣可出現新損害。這是本症的特徵。新舊皮疹此起彼伏,新的又發生,可遷延數年。
樹膠腫(gumma)在三期梅毒中多見,約佔三期梅毒61%。為深達皮之下硬結。初發如豌豆大小,漸增大如蠶豆乃李子大或更大,堅硬,觸之可活動,數目多少不定。開始顏色為正常皮色,隨結節增大,顏色逐漸變為淡紅、暗紅乃至紫紅。結節容易壞死,可逐漸軟化,破潰,流出樹膠樣分泌物,可形成特異的園形、橢園形、馬蹄形潰瘍,境界清楚,邊緣整齊隆起如堤狀,周圍有褐紅或暗紅浸潤,觸之有硬感。常一端癒合,另一端仍蔓延如蛇行狀。自覺症狀輕微,如侵入骨及骨膜則感疼痛,以夜間為甚。可出現在全身各處,而以頭面及小腿伸側多見,病程長,由數月至數年或更久,愈後形成瘢痕,瘢痕繞有色素沉著帶。樹膠腫可侵及骨及軟骨,骨損害多見於長管骨炎,可出現骨、骨膜炎。發生在頭部者常破壞顱骨,發於上齶及鼻部者,可破壞硬齶及鼻骨,形成鼻部與上齶貫通。發於大血管附近者可侵蝕大血管,發生大出血。樹膠腫經過抗梅治療可吸收而不留瘢痕。也有不破潰而形成境界明顯的淺部浸潤者。
三期梅毒也可發生局限性或彌漫性脫發、甲溝炎。臨床表現與二期梅毒相同。
三期梅毒亦可累及粘膜,主要見於口腔、舌等處,可發生結節疹或樹膠腫。發於舌者可呈限局限性單個樹膠腫或彌漫性樹膠浸潤,後者易發展成慢性間質性舌炎,呈深淺不等溝狀舌,是一種癌前期病變,應嚴密觀察,並給以足量抗梅治療。有時病變表淺,舌乳頭消失,紅色光滑。舌損害無自覺症,但食過熱或酸性食物則感疼痛。
近關節結節,在髖、肘、膝及骶等大關節伸側附近,可出現堅硬無痛結節,表麵皮膚無炎症,呈正常皮色或顏色較深。經過緩慢,不破潰。結節內可查見梅毒螺旋體,常合並其他梅毒體征,梅毒血清試驗陽性,抗梅治療容易消退。此種結節有人認為是皮膚結締組織,是由一種對結締組織有特殊親和性梅毒螺旋體所引起。三期梅毒可出現眼損害,如虹膜睫狀體炎、視網膜炎、角膜炎等。心血管被累時,可發生單純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瘤及冠狀動脈心臟病等。亦可侵犯消化、呼吸及泌尿等系統,但無特異症狀,可結合病史作相應有關檢查。三期梅毒易侵犯神經系統,除臨床上無變化,腦脊液檢查有異常改變的無症狀神經梅毒外,尚可出現腦膜血管梅毒,腦實質梅毒。
三期梅毒的診斷依據:①有不潔性交,早期梅毒史;②典型症狀如結節性梅毒疹、樹膠腫、主動脈炎、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瘤、脊髓癆、麻痹性痴呆;③實驗室檢查:梅毒血清試驗,非螺旋抗原血清試驗約66%陽性;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陽性。腦脊液檢查,白細胞和蛋白量增加,性病研究實驗室試驗(VDRL)陽性。
關於神經梅毒的診斷,不能用任一單獨試驗確診所有的神經梅毒。可以根據下述條件,如梅毒血清學試驗陽性,腦脊液細胞數及蛋白異常,或腦脊液VDRL陽性(不作腦脊液RPR試驗)而臨床症狀可有可無。腦脊液VDRL是腦脊液中的標准血清學方法,在排除血清污染的情況下,若腦脊液出現VDRL陽性,即應考慮為神經梅毒。然而,神經梅毒者腦脊液VDRL亦可呈陰性反應。
潛伏梅毒:潛伏梅毒是指已被確診為梅毒患者,在某一時期,皮膚、粘膜以及任何器官系統和腦脊液檢查均無異常發現,物理檢查,胸部X線均缺乏梅毒臨床表現,腦脊液檢查正常,而僅梅毒血清反應陽性者,或有明確的梅毒感染史,從未發生任何臨床表現者。稱潛伏梅毒。潛伏梅毒的診斷還要根據曾患一期,二期梅毒的病史,與梅毒的接觸史及分娩過先天性梅毒的嬰兒史而定。以前的梅毒血清試驗陰性結果和疾病史或接觸史有助於確定潛伏梅毒的持續時間。感染時間2年以內為早期潛伏梅毒,2年以上為晚期潛伏梅毒,另一類則為病期不明確的潛伏梅毒。潛伏梅毒不出現症狀是因為機體自身免疫力強,或因治療而使螺旋體暫時被抑制,在潛伏梅毒期間,梅毒螺旋體仍間歇地出現在血液中,潛伏梅毒的孕婦可感染子宮內的胎兒。亦可因獻血感染給受血者。
以前認為未治療的晚期潛伏梅毒可持續終身或終止於晚期梅毒,或可自愈,並伴血清學轉陰。然而,現代更敏感的抗螺旋體抗體試驗陰轉是少見的,有近70%的未治潛伏梅毒臨床上不會發展成晚期顯性梅毒,但自然痊癒的可能性仍屬疑問。
在抗生素問世以前,來經治療的潛伏梅毒約有1/3發展成顯性晚期梅毒。如上所述,潛伏梅毒的診斷不能僅憑血清反應,要結合病史、體檢,還要除外血清假陽性。
早期潛伏梅毒可依據下述條件綜合作出判斷:①連續的梅毒血清學試驗變化,即非螺旋體試驗是否增加4倍或4倍以上;②是否有一期或二期梅毒的症狀史;③其性伴侶是否有病程在2年以內的一期、二期或潛伏梅毒;④基因檢測梅毒螺旋體DNA陽性方可確診。除早期潛伏梅毒以外,其他幾乎均為病期不明的梅毒,對這類梅毒應按晚期潛伏梅毒處理。對新生兒期後診斷的潛伏梅毒患兒,應仔細地分析母親的病史和患兒的出生情況,以確定患者是先天還是後天梅毒。應檢查所有潛伏梅毒患者是否有三期梅毒的表現,如主動脈炎、神經梅毒、樹膠腫及虹膜炎等。
妊娠梅毒:梅毒與妊娠可相互影響。妊娠梅毒可通過胎盤傳染胎兒,由於妊娠梅毒的胎盤血管梗阻,影響胎兒營養,易發生流產,早產或死產,雖可足月分娩,但約有64.5%胎兒已感染梅毒,發生先天梅毒,其中有15%~20%為早發性先天梅毒。梅毒對妊娠的影響亦大,婦女梅毒患者雖可受孕,但妊娠率卻明顯減低。活動期梅毒的不孕率為23%~40%,較正常者高1-5倍。妊娠梅毒對孕婦健康影響甚大,可發生消瘦、乏力、營養消耗,對疾病抵抗力下降。如為早期梅毒,影響健康更為嚴重,除發生上述症狀外,並可出現發熱、盜汗、貧血、骨關節易被累,可出現骨質脫鈣,關節痛,由於胎盤內血管梗塞,易發生胎盤早期剝離而發生流產、早產、死產。
梅毒的胎盤除上述血管變化外,重量常增加,母體面腫脹,色淡白,絨毛由於其中血管梗塞,數量大為減少,間質細胞密度增加,胎盤內可檢見梅毒螺旋體。
妊娠梅毒在診斷時必須詳細詢問其本人及其配偶有無梅毒病史,本人有無流產及早產史。梅毒孕婦必須進行梅毒血清試驗:①妊娠前期及中期(或晚期)各1次(勿在分娩前後數日作,易發生假陽性反應);②如丈夫患梅毒而本人無梅毒症狀,血清反應為陰性,但所生子女10歲前發生晚期梅毒症狀者,患兒之母按潛伏梅毒處理;③少數孕婦亦可出現生物學假陽性反應(多為弱陽性)。如孕婦及其配偶均無梅毒病史及梅毒症狀,亦無既往可疑史,兩次血清檢查,一次為可疑,復診時為弱陽性,應繼續進行觀察,暫不給抗梅治療,可每2-3周作血清反應一次,同時作血清定量試驗,觀察滴度有無上升情況。對本人應進行詳細體檢,並於分娩時檢查臍帶及胎盤有無異常。如有可疑,可刮取臍帶靜脈壁及胎盤的胎兒面進行暗視野鏡檢梅毒螺旋體;④妊娠梅毒常並發頑固蛋白尿,進行抗梅治療常可消失;⑤凡妊娠梅毒除對孕婦進行全面檢查外,還應對其配偶進行詳細檢查。
患有梅毒的孕婦,如在妊娠早期給以充分的抗梅治療,胎兒可不被感染,如在妊娠晚期治療,則不能預防胎兒感染。患有梅毒的母親,在分娩後應對其新生嬰兒進行隨訪,至少半年。吸毒的孕婦可增加對胎兒的傳染。
胎兒梅毒;梅毒螺旋體進入胎兒體內,可引起各個臟器的病理改變,其損害輕重,與母體的病期以及胎兒被傳染的時間有關。主要病變有:
①皮膚:兒體較正常胎兒小、體重輕,皮下脂肪少,皮膚乾燥,呈暗灰色,脆弱,易剝脫露出糜爛面,掌跖皮膚增厚發亮,常有大皰。若為死胎,則皮膚呈浸漬軟化,易剝離呈糜爛面。粘膜易發生潰瘍、鼻腔、口腔堵塞、有血性分泌物。凡是有此種情況的胎兒,大多為梅毒胎兒。
② 肝臟:易被侵犯,增大變硬,重量達體重1/8-1/10(正常者為1/30)。外表呈特異的褐黃色。切面可見黃色粟粒結節。有時亦可有樹膠腫及瘢痕。切片鏡檢可見門靜脈及肝靜脈壁增厚,肝管變粗,管腔狹窄,肝小葉周圍有高度結締組織增生及淋巴樣細胞,漿細胞浸潤,有腹水。
③ 肺臟,可侵犯一葉或全部,呈特異的病變,肺葉增大變實,呈蒼白色,所謂白色肺炎。肺泡內大部無空氣,故將肺置於水中不能浮起。支氣管及肺泡壁有限局性或彌漫性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
④ 脾臟,顯著變大增重(較正常約重2-3倍),鏡下可見血管壁有小細胞浸潤及小動脈周圍纖維性變。
⑤ 腎臟,常被侵犯,除小細胞浸潤外,可發生腎小管變性。出血性血管球性腎炎及間質性腎炎改變。
⑥ 胰臟增大,鏡下呈彌漫性纖維增生及細胞浸潤,以後主質發生萎縮。
⑦ 骨,有特異的骨軟骨炎。長骨的骨骺與骨幹間為不整齊的鋸齒狀,以後骨與骨骺可松軟分離,形成假癱。

二、先天梅毒
先天梅毒在胎期由梅毒孕婦借血行通過胎盤傳染於胎兒,故亦稱胎傳梅毒。通常約在懷孕四個月經胎盤傳染,胎兒可死亡或流產。如孕婦感染梅毒五年以上,胎兒在子宮內傳染就不大可能。2歲以內為早期先天梅毒,超過2歲為晚期先天梅毒,特點是不發生硬下疳,早期病變較後天梅毒為重,晚期較輕,心血管受累少,骨骼,感管系統如眼、鼻受累多見。
早期先天梅毒,在出生後不久即發病者多為早產兒,營養不良,生活力低下,體重輕,體格瘦小,皮膚蒼白松馳,面如老人,常伴有輕微發熱。皮疹與後天二期梅毒略同,有斑疹、斑丘疹、丘疹、膿皰疹等。斑疹及斑丘疹發於臀部者常融合為暗紅色浸潤性斑塊,表面可有落屑或略顯濕潤。在口周圍者常呈脂溢性,周圍有暗紅色暈。發於肛圍、外陰及四肢屈側者常呈濕丘疹和扁平濕疣。膿皰疹多見於掌跖,膿皰如豌豆大小,基底呈暗紅或銅紅色浸潤,破潰後呈糜爛面。濕丘疹、扁平濕疣及已破潰膿皰的糜爛面均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少數病人亦可發生松馳性大皰,亦稱為梅毒性天皰瘡,皰內有漿液膿性分泌物,基底有暗紅色浸潤,指甲可發生甲溝炎、甲床炎。亦可見有蠣殼瘡或深膿皰瘡損害。下鼻甲腫脹,有膿性分泌物及痂皮,可堵塞鼻腔,可使患者呼吸及吮乳困難,為乳兒先天梅毒的特徵之一。如繼續發展可破壞鼻骨及硬齶,形成鞍鼻及硬齶穿孔。喉頭及聲帶被侵犯,可發生聲音嘶啞。
可伴發全身淋巴結炎。稍長的幼兒梅毒皮損與後天復發梅毒類似,皮損大而數目多,常呈簇集狀,扁平濕疣多見。粘膜亦可被累,少數病兒可發生樹膠腫。骨損害、骨損傷在早期先天梅毒最常發生,梅毒性指炎造成彌漫性梭形腫脹,累及一指或數指,有時伴有潰瘍。骨髓炎常見,多發於長骨,其他有骨軟骨炎、骨膜炎,疼痛,四肢不能活動,似肢體麻痹,故稱梅毒性假癱。
內臟損害可見肝脾腫大,腎臟被侵可出現蛋白尿、管型、血尿、浮腫等。此外,尚可見有睾丸炎及附睾炎,常合並陰囊水腫。眼損害有梅毒性脈絡網炎、虹膜睫狀體炎、視網膜炎、視神經炎等。神經系統亦可被累,可發生腦軟化、腦水腫、癲癇樣發作,腦脊髓液可出現病理改變。
晚期先天梅毒一般在5-8歲開始發病,到13-14歲才有多種症狀相繼出現,晚發症狀可於20歲左右才發生。晚期先天性梅毒主要侵犯皮膚、骨骼、牙、眼及神經等。①皮膚粘膜損害:可發生樹膠腫,可引起上齶,鼻中隔穿孔,鞍鼻(鼻深塌陷,鼻頭肥大翹起如同馬鞍)。鞍鼻患者同時可見雙眼間距離增寬,鼻孔外翻。鞍鼻一般在7-8歲出現,15-16歲時明顯;②骨骼:骨膜炎、骨炎、骨疼、夜間尤重。骨膜炎常累及腔管,並常限?

㈧ 怎麼治療梅毒

梅毒不能自愈,患者和性伴侶都需要接受嚴格的檢查和治療。目前,青黴素類為治療梅毒的首選葯物,可用於各期的梅毒患者,應遵循及早、足量、規范的治療原則。早期梅毒可治癒,晚期梅毒雖然可以進行抗梅毒治療,但無法逆轉已經造成的身體損害。
定期檢查、隨訪,是監測和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環節。

㈨ 梅毒怎麼才能治療好

梅毒

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性傳播疾病。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且時隱時顯,病程可持續很長,幾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早期主要侵犯皮膚及粘膜,晚期可侵犯心臟血管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妊娠期間,患梅毒的孕婦還可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引起流產、早產、死胎或先天梅毒兒。

梅毒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於明朝末年傳人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梅毒在中國曾廣泛流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積極防治,至60年代初,中國大陸已基本消滅了梅毒。80年代以來.梅毒在中國部分地區再度流行,並逐漸蔓延。

病原體 梅毒的病原體為梅毒螺旋體,足小而纖細的螺旋狀微生物,長約6~15微米(平均8微米),直徑0.09~0.18微米,具有8~12個螺旋,因其與透明液體有相似之折光力,故又稱為蒼白螺旋體。此種螺旋體用一般染色方法不易被染色,因此普通顯微鏡很難看到。常用暗視野顯微鏡榆查,可觀察其運動形態。其運動有3種方式,具有特徵性:①圍繞長軸旋轉並前後移動。②呈螺旋圈樣伸縮前進。③全身彎曲如蛇行,而以圍繞長軸旋轉為常見。電鏡下,螺旋體呈粗細不等、著色不勻的蛇狀,前端有數根鞭毛樣細纖維束伸人胞漿內,以維持螺旋體的彈性,並具有屈曲與收縮功能,原漿內含有l~2個球狀深色顆粒。梅毒螺旋體體外培養較困難,但可以動物接種,建立動物模型,常用動物為家兔。梅毒螺旋體在體外不易生存,煮沸、乾燥、用肥皂水及一般消毒劑均易將其殺死,如用l%。升汞液15分鍾可殺死,用1:20甲醛液5分鍾可殺死。在潮濕的器具或毛巾中梅毒螺旋體可生活數小時。其最適生存溫度為37℃,4I℃可生活2小時,48℃可生活半小時,100℃立即死亡。對寒冷抵抗力大、0℃可生活48小時;梅毒病損的切除標本置冰箱內,1周後仍可致病;在零下78℃,雖經數年仍可保持其形態、活力及毒性。

傳染途徑 梅毒的傳染源是梅毒患者,其傳染途徑有三:①性接觸。這是最主要的傳染途徑,約佔95%以上。未經治療的病人在感染後第1年內傳染性最大,因為患者的皮膚或粘膜損害表面有大量梅毒螺旋體,極易通過性接觸使對方受到感染。隨著病期延長,傳染性越來越小。②胎傳。患梅毒的孕婦在妊娠期內,梅毒螺旋體可通過胎盤及臍靜脈進入胎兒體內傳染給胎兒,引起宮內感染,多發生在妊娠4個月以後。一般認為,孕後的前1 6周,胎盤絨毛膜有兩層細胞,即合體細胞及細胞滋養細胞,梅毒螺旋體不能穿越此層;孕16周後細胞滋養細胞減少,並逐漸萎縮,至24周後完全退化,梅毒螺旋體則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但最近國外研究發現,在妊娠7周時,梅毒螺旋體即可通過絨毛,由於胎兒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所以對感染不發生反應。此外,未經治療的患梅毒的婦女,病期2年以上者,通過性接觸的傳染性已較小,但妊娠時仍可傳染給胎兒。③少數可通過性接觸以外的途徑傳染,如接吻、哺乳等。患者的唾液、精液及乳汁也有一定傳染性。其次為間接接觸傳染,如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褲、被褥、毛巾、食具、牙刷、口琴、剃刀、煙嘴、便桶及未嚴格消毒的器械等均可作為媒介而導致傳染,但機會極少。輸入患者血液也可被傳染。

免疫性 人類對梅毒無先天免疫力,也無疫苗人工免疫方法,僅能在感染後產生感染性免疫。硬下疳發生後即產生免疫性,二期梅毒時免疫性達頂點,此時梅毒血清反應常為強陽性,以後逐漸減低,這並不反映機體對梅毒螺旋體抵抗力的程度,因為已完全治癒的病人可以再感染。感染梅毒螺旋體後,最早的體液免疫反應系產生M型免疫球蛋白型特異性抗體,梅毒螺旋體消失不久M型免疫球蛋白型抗體也隨之消失。一般感染後第2周即可從血清中測出,早期梅毒充分治療3個月後或晚期梅毒治療1年後大部分病人M型免疫球蛋白型抗體可消失,再感染時又出現.故M型免疫球蛋白型抗體的存在是活動性梅毒的表現。G型免疫球蛋白型抗體,一般感染後第4周可測出,梅毒螺旋體消失後很長時間,G型免疫球蛋白型抗體仍可通過記憶細胞的作用繼續產生。如治療過程中,正常免疫功能受到影響或免疫失調,則記憶細胞使體液中的抗體無限期產生,甚至終生在血清中可測出,因此不便觀察療效或判定再感染及復發等。G型免疫球蛋白型抗體還可通過胎盤,M型免疫球蛋白型抗體不能通過胎盤,在新生兒血清中測出M免疫球蛋白型抗體是宮內感染的有力證據,可及時對先天梅毒診斷及治療。

症狀 梅毒是多系統受侵犯的疾病,症狀多平樣。由於螺旋體的活性及人體抵抗力間的相互關系表現為顯發症狀與潛伏狀態交替出現。症狀的輕重、發病時間的早晚也不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自然痊癒。根據其發展經過,一般分三期。

一期及二期梅毒,皮膚粘膜損害表面可查見梅毒螺旋體,傳染性大,又稱為早期梅毒。三期皮膚粘膜梅毒、心臟血管系統梅毒及神經系統梅毒對他人傳染性小,對自身危害性大,又稱為晚期梅毒。

梅毒的三個分期是未經特殊治療的病人的模式病程,這種典型病程不是在每個病人身上都能見到。由於機體反應與治療情況不同,每個病人的病變過程不盡相同,因此在臨床上常可見到各種各樣的非典型病程。

後天梅毒又稱獲得性梅毒。多經性接觸傳染。

一期梅毒:主要症狀為硬下疳及區域性淋巴結腫大。硬下疳是梅毒螺旋體進入人體內的第一個症狀。從不潔性交到發生皮損一般經過2~4周潛伏期,也有短於1周或長達1~2月者。大部分發生於生殖部位。男性多發生於龜頭、冠狀溝、陰莖、包皮或尿道外口等部位,男性同性戀則常見於肛門、肛管或直腸;女性多在大小陰唇或子宮頸等。少數發生於生殖器以外部位,如陰阜、陰囊、口唇、舌、乳房等。初期常為單個紅色斑丘疹或丘疹,逐漸擴大、隆起成圓形或橢圓形硬結,邊界清楚,直徑1~2厘米,觸之有軟骨樣硬度;中心很快糜爛或形成淺潰瘍,基底為干凈肉芽組織,有少量漿性分泌物,有時為偽膜狀,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無明顯疼痛。,未經治療可在3~6周內自然消退,遺留淺表疤痕。妊娠期,由於生殖器官血管擴張,血液充盈,組織松軟,故此時硬下疳造成的損害較其他時期更明顯。

硬下疳發生後2周左右,區域性淋巴結出現腫大,單側或雙側發生,以腹股溝淋巴結最常見。梅毒螺旋體常侵犯多個淋巴結,為豌豆至蠶豆大,中等硬度,可活動,與周圍組織無粘連,不破潰,亦無疼痛或壓痛。穿刺淋巴結液可查見梅毒螺旋體。淋巴結消退常較硬下疳癒合晚約1~2個月。

二期梅毒:一期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螺旋體由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播散全身,引起多處病灶。此期稱二期梅毒。一般發生在感染後7~10周或硬下疳出現後6~8周。

①二期梅毒的皮膚粘膜損害。80%~95%的病人可發生,其特點是皮疹分布廣泛且對稱,疹型多種多樣,其發生與發展均徐緩,破壞性小,消退後一般不留痕跡,並無功能障礙,其客觀症狀明顯而主觀症狀輕微,傳染性強;不經治療,持續數周或2~3個月後可自行消退。皮疹形態以斑疹、斑丘疹、丘疹、鱗屑性斑丘疹為主,身體虛弱者可有毛囊疹或膿皰疹等。手掌及足跖易見暗紅斑及鱗屑性斑丘疹是其特點。唇、頰、舌及齒齦粘膜可見粘膜斑,呈圓形或橢圓形之糜爛面,直徑0.2~1.0厘米,基底紅潤,表面有滲出液或形成灰白色薄膜覆蓋,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另於咽、上齶、舌、扁桃體也可發生粘膜炎,表現粘膜紅腫、糜爛及滲出物,局部有干痛感覺。如損害發生於喉部,可有聲嘶或失音。在易受摩擦之皺襞及潮濕部位,表現為濕丘疹,表面摩擦後糜爛、融合成扁豆大或更大之無蒂小塊,表面平坦、濕潤,有時呈疣狀或乳頭狀,有多量分泌物,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甚大,稱為扁平濕疣。好發生於大小陰唇問、包皮內、肛門周圍及會陰,少數可發生於腋窩、乳房下、股內側及趾間等。

㈩ 請問專家:一期梅毒的症狀、治癒方法和時間、費用大約是多少

一期梅毒主要表現為「硬下疳」,典型的表現是在生殖器部位,無自覺症狀的潰瘍,呈軟骨樣硬度,也有的僅表現為一無自覺症狀的小結節
治療:「苄星青黴素」240萬單位,分兩側臀部肌注,每周一次,共三次
療程結束後的觀察:化驗「RPR」,連續觀察三年,第一年,每三個月化驗一次,第二年,每半年化驗一次,第三年,年底化驗一次,如果都在正常范圍內,涕度沒有出現波動,治療結束
費用:葯品很便宜的,主要是化驗可能要破費一點,正規醫院要較其它非正規單位便宜,大約需要1200元左右吧,很難講,畢竟各地的收費都有不同,但差也差不了多少
註:以上僅是泛泛而言
預後:一期梅毒90%以上是可以治癒的

熱點內容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
法院是法律嗎 發布:2025-02-12 17:16:04 瀏覽:658
關於收養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6:57:34 瀏覽:684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