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圖書館立法
1. 圖書館書的分類有哪些
圖書館書的分類根據《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性圖書五大部類,22個基本大類。
以下為22個基本大類:
1、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2、哲學、宗教
3、社會科學總論
4、政治、法律
5、軍事
6、經濟
7、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8、語言、文字
9、文學
10、藝術
11、歷史、地理
12、自然科學總論
13、數理科學和化學
14、天文學、地球科學
15、生物科學
16、醫葯、衛生
17、農業科學
18、工業技術
19、交通運輸
20、航空、航天
21、環境科學、勞動保護科學(安全科學)
22、綜合性圖書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是我國建國後編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綜合性分類法,是當今國內圖書館使用最廣泛的分類法體系,簡稱《中圖法》。
(1)那些圖書館立法擴展閱讀:
一、《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的編寫歷史: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初版於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
修訂後的《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增加了類分資料的類目,並與類分圖書的類目以「+」標識進行了區分,因此正式改名為《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稱不變。
二、《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的特點: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全面補充新主題、擴充類目體系,使分類法跟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同時規范類目,完善參照系統、注釋系統,調整類目體系,增修復分表,明顯加強類目的擴容性和分類的准確性。
2. 圖書館學有哪些基本原理
當代圖書館學的主體部分是由理論圖書館學、實用圖書館學和專門圖書館學組成的,這三大門類下又有許多不同的分支學科。
理論圖書館學是研究圖書館學一般原理的學科,它為整個圖書館學提供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描述整個圖書館發展的概貌,對圖書館學的其他組成部分和相關部分起著指導作用。
理論圖書館學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領域,從歷史的和現實的研究成果看,它又有以下幾個分支學科。
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 基礎理論研究主要探索圖書館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和內容,圖書館學的理論基礎、體系和結構,圖書館學的分支學科與相關科學,圖書館學方法論以及圖書館的性質、社會職能和作用,圖書館與社會進步等內容。
圖書館建設研究 包括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規律經驗教訓、組織原理、體制及圖書館網的類型和建立原則、圖書館立法、圖書館員培養、圖書館學學術研究的組織工作、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戰略研究等等。
宏觀圖書館學是對圖書館學研究對象進行宏觀探索、逐漸形成的分支學科。它研究圖書館與社會的關系、與文獻信息系統的關系以及圖書館事業中的同族關系(包括圖書館之間的關系)等等。
比較圖書館學是運用比較的研究方法對不同國別、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圖書館問題進行的研究。通過比較,確定它們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分析原因,作出解釋,並從中得出能夠揭示客觀規律的結論。
實用圖書館學是在理論圖書館學所提供的基本理論的指導下,研究圖書館具體工作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而形成的一大門類,包括圖書館工作規律、圖書館管理、圖書館現代化等實際工作領域。
圖書館管理學是圖書館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主要研究圖書館管理活動及其客觀規律,包括圖書館管理的原則、功能、方法,各項工作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圖書館領導人員配備、機構設置、工作組織、工作計劃、崗位職責、工作定額、工作統計、建築設備、效益評估等等。
館藏建設和文獻資源建設研究 研究圖書館對文獻的收集和貯存等方面的問題。20世紀50年代多將藏書建設等同於藏書補充;70年代,研究范圍擴大到從藏書補充到藏書組織的整個過程;80年代,人們對文獻資源的審視角度放在全社會范圍內,對藏書建設的研究擴展到研究文獻資源建設。
館藏建設和文獻資源建設研究這一分支學科,主要探討為符合圖書館任務和讀者要求,系統地建立、發展、規劃、組織館藏體系以及文獻保存、保護的理論與方法,進而研究系統、地區、全國文獻資源的布局和文獻資源的共享等。
文獻分類與主題標引研究 文獻分類是文獻整理的重要方面。對文獻分類的原理、規律和科學方法以及分類表編制的研究有悠久歷史並逐漸發展成為圖書館學中一門重要的分支學科— 。
主題法是文獻標引和檢索方法適應現代文獻發展而產生的主題檢索語言,主題標引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字順檢索語言的原理以及主題詞表的編制和利用方法等。
70年代末,中國學者從情報檢索角度對分類法和主題法以及代碼檢索語言、自然檢索語言等進行綜合比較研究,探索它們影響情報檢索效率的規律和提高檢索效率的途徑,並以此建立情報語言學這一新的分支學科。
文獻編目學 是研究文獻著錄和目錄組織工作的規律和方法的實用學科。由於文獻編目是圖書館進行文獻整理的一項主要工作,歷史悠久,基礎深厚,已發展成為圖書館學中較為成熟的分支學科。其中編目規則的制定、編目標准化、現代化是該學科中主要的研究課題。
圖書館服務理論 研究圖書館服務的理論與方法的學科,研究內容包括服務對象、讀者心理、圖書館服務方式、服務效果評價、服務過程中的社會因素等問題。
文獻檢索研究 文獻檢索是指從一個文獻集合中迅速、准確地查找出所需信息的活動、程序和方法。它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深化和擴展,是圖書館參考咨詢工作的延伸和方法之一。文獻檢索研究的重點是文獻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研究內容包括:文獻及其內部信息構成 (貯存)方式、文獻檢索理論、檢索系統和檢索工具、檢索語言和檢索方法等等。此外,它還研究各學科文獻的檢索問題。
圖書館現代新技術研究 我們可以把文獻和圖書館都看成是一種技術進步的成果。特別是當代的圖書館,它是許多新技術綜合應用的產物。圖書館現代新技術研究,內容包括探索圖書館由手工操作過渡到機械化、自動化的途徑和方法,以及實現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圖書館工作的自動化。
專業圖書館學 是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書館分別進行專門研究而形成的圖書館學分支學科。它以某一類型圖書館為研究對象,不僅要根據理論圖書館學所提供的基本理論來研究該類型圖書館各方面的特點,也要按著實用圖書館學所提供的一般方法與技術來具體研究該類型圖書館的工作和管理問題,從而形成專門圖書館學的眾多學科分支,諸如公共圖書館學、大學圖書館學、兒童圖書館學等等。
其它圖書館學分支 圖書館學與其他科學相交叉的部分,陸續產生了一系列圖書館學分支,諸如圖書館系統工程、圖書館社會學、圖書館教育學、圖書館統計學等等。這是圖書館學中范圍廣泛的新興的研究領域,其共同特點是引進其他學科或科學中的基本原理、方法或技術來研究圖書館的有關問題。這類分支學科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它們既擴大了圖書館學研究的領域,也豐富了各相關學科的研究內容。
圖書館學的相關學科和研究方法
[編輯本段]
圖書館學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方面與一些學科在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上交叉重復,在歷史淵源、現實狀況和未來發展中,都有著同族的關系;另一方面,圖書館學利用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自身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相互之間存在著應用的關系。
中國早期的圖書館工作和檔案工作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檔案學和圖書館學一樣,它的思想淵源可以上溯到殷商時期。這種歷史發展上的血緣關系,決定了圖書館學與檔案學的內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實際工作中,這種聯系更加明顯,諸如圖書和檔案的積累、整理、組織和利用、保管等重要環節,在理論和技術方法上都有很多共同之處。
情報學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大約在20世紀30~40年代才開始出現專門探討情報工作的論文。圖書館學為情報學准備和提供了大量的實際材料、理論原則和工作方法,對情報工作的許多領域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和總結,從而成為情報學得以迅速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由於情報學和圖書館學在理論上都必須研究文獻情報源,在實際工作中都必須利用文獻情報的緣故。
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都是文獻,作為文獻學的研究對象之一的文獻工作,實際上是圖書館、檔案館、情報中心等的基本工作內容,因為這些機構工作的主要對象都是文獻。雖然它們在工作程序、工作手段與方法上有各自的特點,但同時也存在性質和對象的一致性,故而文獻學的原理、方法對圖書館學,乃至對檔案學、情報學、目錄學都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
在圖書館業務中,最先發展和逐步完善起來的一部分內容是目錄工作,從文獻收集、整理加工,一直到宣傳推薦、檢索和利用,每一個環節都要應用目錄和目錄學知識。
圖書館的現代化,以實現圖書館工作計算機化為中心。當代圖書館學中任何重大的研究課題,都需要將傳統的圖書館學理論和方法,與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相結合。
除上述學科以外,經濟學、統計學、傳播學、歷史學、語言學、邏輯學等,也都是與圖書館學相關的學科。
圖書館學的研究方法 一些在多學科研究中都通用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模擬法,以及邏輯思維中的分析、比較、分類、類比、綜合、抽象、假設、歸納、演繹等等方法都在圖書館學研究中得到了應用。其中調查法已被廣泛應用於讀者研究、文獻資源調查等很多方面。圖書館學研究中最常採用的是對圖書館實踐經驗的分析與綜合的方法以及目錄學方法。
總之,圖書館學研究是在不斷吸取各種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發展的。新的科學研究方法還會不斷出現,圖書館學研究也將隨之更加深入。
3. 中國有哪些著名圖書館
中國十大圖書館
一、北京圖書館
藏書1590萬冊,1910年建館
北京圖書館是中國國家圖書館是世界五大藏書過千萬圖書館之一。現有藏書1100萬冊、報紙3600種和60萬種參考資料。另有100多種外文出版物,以及中國古代典籍。設有若干閱覽室,每天可接待8000人。
二、上海圖書館
藏書700萬冊,1952年建館
上海圖書館是大型的綜合性研究型公共圖書館,於1952年7月建館。1996年前,上海圖書館位於南京西路325號,於1996年遷入新館。上海圖書館新館是上海的十大標志性文化設施之一,位於淮海中路,是全國第一家省市級圖書情報聯合體,是世界十大圖書館之一。現有館藏各類文獻達4998萬冊(件)。圖書的流通量每年達1600萬余冊。圖書館設有各類閱覽室和專室32個,閱覽座位3000多個,個人研究室20間。上海圖書館全年365天每天開放。上海圖書館每天進館人數達8000人次,雙休日達上萬人次。
三、南京圖書館
藏書482萬冊,1933年建館
南京圖書館是江蘇省公共圖書館,國家一級館,是江蘇省文獻信息資源中心。南京市中山東路189號。南京圖書館現收藏各種文獻700萬余冊(件),僅次於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位居全國第三
四、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
藏書440萬冊,1951年建館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即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又名「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其館藏總量達520萬件。是集文獻信息服務、情報研究服務、科學文化傳播服務和圖書館學情報學高級人才培養功能於一身的研究型國家科學圖書館。擁有一支在學科背景、專業素質、學歷層次等方面均為一流的人才隊伍。中心現有在崗職工210餘名,引進「百人計劃」、「文獻情報系統優秀人才」各1名;有博士10名,碩士27名。
五、北京大學圖書館
藏書390餘萬冊,1899年建館
1902年,京師大學堂藏書樓建立,是我國最早的現代新型圖書館之一。現有各類館藏600萬冊(件),館藏中以150萬冊中文古籍為世界矚目,其中20萬冊5至18世紀的珍貴書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此外,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國內圖書館前茅,為研究家所珍視。近年來大量引進的國內外數字資源,包括各類資料庫、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和學位論文在內已達到數十萬種,深受讀者歡迎。
六、重慶圖書館
藏書380萬冊,1949年建館
重慶圖書館是中國大型綜合性的公共圖書館,是重慶市主要的文獻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務中心,也是重慶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現有員工173人,設有圖書、報刊、縮微、電子文獻及歷史文獻、科技文獻閱覽、外借、參考咨詢等八個對外服務窗口。並已形成在國內外都很有影響的民國時期出版物(重慶圖書館現有民國時期出版物76611種、177621冊)、古籍線裝書(重慶圖書館收藏有宋代以來的古籍線裝書532342冊,其中收入《全國善本書總目》的就有3707種,55632冊,內有孤本和稀見本424種,古籍線裝書的數量和質量均列中國西南地區首位,在全國也位居前列)、聯合國資料(「國立羅斯福圖書館」成立之後即被聯合國指定為其資料寄存館,一直未曾間斷。並於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聯合國全部文獻寄存館。是中國兩個最早的聯合國文獻寄存館之一,重慶圖書館現有聯合國資料10餘萬冊件)等三大館藏特色。
七、山東省圖書館
藏書286萬冊,1908年建館
山東省圖書館創建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是我國十大圖書館之一,以歷史悠久、館藏宏富而著稱。據《山東創建圖書館記》載,山東提學使羅正鈞於省城舊貢院東北隙地創建圖書館仿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舊制, 院內古木假山,曲水拱橋,極為風雅別致,人稱「歷下風物,此為最勝」。現館藏文獻518萬(冊)件,開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系統的藏書體系。其中輕工、醫學、哲學等門類的收藏已達研究級水平,而齊魯方誌專藏、海源閣專藏、易經專藏、山東革命文獻等收藏為海內翹楚。齊魯方誌海內現存約600種,而該館館藏528種,善本58種,《(萬曆)兗府志》則為海內孤本。海源閣專藏計2280種32000冊,約占海源閣全部藏書的三分之一,並有較多名人手跡,如林則徐、翁同書、吳式芬、錢儀吉、許翰等人的書札。該館收藏易經文獻1317種,總計2205個版本,近萬冊。另外,該館收藏的《唐人寫經卷》、蝴蝶裝宋刻《文選》、巾箱本宋刻《萬卷菁華》、蒲松齡手稿《聊齋文集》、王士禎批校《昆侖山房集》稿本等均為傳世珍品。館藏期刊涵蓋各個學科,基本形成了一個具有特色的綜合性館藏報刊體系。其中辛亥革命時期的山東獨立同盟會機關報《齊魯公報》、原中國共產黨渤海區委機關報《渤海日報》、膠東區委機關報《大眾報》等資料文獻彌足珍貴。現有對外服務窗口44個,每周開放73.5小時,辦理各種借書證12個,日平均接待讀者近五千餘人次,並與日本、朝鮮、美國、英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文獻交換關系。
八、四川省圖書館
藏書285萬冊,1940年建館
四川省圖書館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公共圖書館之一(1912年建立),館藏豐富獨特,現已擁有460萬冊館藏文獻。最具特色的部分有:隋唐時代的手寫經卷、宋元明清著名文人重要詩詞集、歷代四川珍貴地方誌書、中國古代醫學典籍、近代文化名人手稿、民國暨抗戰時期文獻等,共計70餘萬冊。建國以後,四川省圖書館分別以呈繳本、選購、國內外交換、捐贈與調撥、復制等手段,逐步建立了以大型綜合性、研究級人文學科為基礎的工具書和核心文獻體系。在傳統的閱覽流通、參考咨詢、縮微聲像資料服務及圖書館科學管理、信息化技術、文獻標准化等理論與技術的研究基礎上,努力開拓新的服務領域,加強了與立法機構(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政府有關部門(旅遊局、信息辦、四川新聞網)、學校(高校、中小學)、企業(四川移動、四川電信)、部隊(成都軍區通信部、政治部)等多種形式的密切合作,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網上數字資源服務體系(擁有600GB的數字資源),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公益性文獻信息基地。成為國家"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全國聯合編目中心"的西部中心。
九、天津市人民圖書館
藏書250萬冊,1952年建館
天津圖書館是中國創建較早、歷史悠久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從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創建直隸圖書館至今,已近一個世紀。現有各類館藏文獻320冊(件)。
十、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藏書245萬冊,1911年建館
1911年,廣東省立圖書館(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前身)在清代兩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廣雅書局舊址上成立,初名廣雅書局廣東圖書館,前承廣雅書局藏書,經過90多年的收集積蓄,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現有古籍善本(圖二)10多萬種40多萬冊,其中善本2833種25829冊,古籍線裝書32254種20多萬冊,金石文獻3653種14248冊,古籍叢書622種105580冊,地方誌書3545種33282冊,以及廣東地方文獻7萬多種近20萬冊。
4. 在圖書館有哪些規則
1、保持安靜,按時歸還借出的圖書,看完書的時候把書放回正確的書架,要愛護書籍。
2、圖書館是收集、整理、收藏各類書籍、刊物以及其他讀物並提供借閱的機構。
3、擴充回答:
(1)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現了最早的圖書館,圖書館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
(2)中國最早的省級圖書館為1904年創辦的湖南圖書館。。
5. 圖書館的功能有哪些
圖書館的功能有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社會教育功能。其中文化遺產功能,就是要收集、加工、整理、科學管理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源,以便廣大的讀者借閱使用。
開發信息資源功能指的是圖書館收藏著大量的文獻信息資源,積極地開發,廣泛地利用這些文獻資源,也是圖書館承擔各種職能的基礎。
社會教育功能包含了思想教育的職能、兩個文明建設的教育職能、文化素質的教育職能以及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教育的職能。
圖書館類型:
1、國際標准:
1974年國際標准化組織頒布了ISO2784-1974(E)「國際圖書館統計標准」中「圖書館的分類」一章將圖書館劃分為:國家圖書館、高等院校圖書館、其他主要的非專門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專門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六大類。
2、中國情況:
按圖書館的管理體制(隸屬關系)劃分。如:文化系統圖書館,教育系統圖書館,科學研究系統圖書館,工會系統圖書館,共青團系統圖書館,軍事系統圖書館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圖書館
6. 圖書館有哪些種類
按圖書館的管理體制(隸屬關系)劃分。如:文化系統圖書館,教育系統圖書館,科學研究系統圖書館,工會系統圖書館,共青團系統圖書館,軍事系統圖書館等;按館藏文獻范圍劃分。如:綜合性圖書館,專業性圖書館等;按用戶群劃分。如:兒童圖書館,盲人圖書館,少數民族圖書館等;
按圖書載體劃分。如:傳統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真人圖書館等。我國圖書館的類型主要有:國家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科學圖書館,專業圖書館,技術圖書館,工會圖書館,軍事圖書館,兒童圖書館,盲人圖書館,少數民族圖書館等。
(6)那些圖書館立法擴展閱讀
1974年國際標准化組織頒布了ISO2784-1974(E)「國際圖書館統計標准」中「圖書館的分類」一章將圖書館劃分為:國家圖書館、高等院校圖書館、其他主要的非專門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專門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六大類。
圖書館的業務工作是由很多相互聯系的工作環節組成的。一般包括文獻的收集、整理、典藏和服務4 個部分。文獻收集是整個圖書館工作的基礎。文獻整理包括文獻的分類、主題標引、著錄和目錄組織等內容。文獻典藏主要包括書庫劃分、圖書排列、館藏清點和文獻保護等。
7. 中國憲法第幾條上有關於圖書館的管理政策
中國憲法第二十二條國家發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學藝術事業、新聞廣播電視事業、出版發行事業、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其他文化事業,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
圖書館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已逐漸為人們所認識.而圖書館立法應堅持憲法指導原則、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實事求是的原則,借鑒國外圖書館立法經驗的原則、協調統一的原則、堅持改革的原則和獎懲結合的原則.
8. 幫忙寫一篇關於圖書館立法的論文
試論來中國圖書館立法的條件自、障礙及對策
人類社會即將進入21世紀,新的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資源日益成為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文獻、信息、知識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顯著。圖書館作為社會信息服務系統的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亦日漸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