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非道德風險

非道德風險

發布時間: 2022-01-16 14:33:23

『壹』 題目:產生道德風險的原因不包括

道德風險一詞是源於研究保險合同時提出的一個概念。簡單地說,由於機會主義行為而帶來更大風險的情形稱為道德風險。 他要有合同才行,所以包括,選c

『貳』 如果信息不是非對稱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還存在嗎

如果信息是在借、貸者之間對稱分布的那麼逆向選擇仍然是可能存在的,因為逆向與否並不與信息是否對稱發生必然的聯系,借貸關系的成立與否是由於借貸雙方的需求而決定的。道德風險總是存在的,只不過由於信息的對稱分布可以減少它的風險值而已。減少並不等於沒有。

『叄』 如何理解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

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擁有的資料不同。一般而言,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關於交易物品的信息,但相反的情況也可能存在。道德風險並不等同於道德敗壞。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
金融中道德風險:資金短缺者獲得資金盈餘者提供的資金後,違反合約從事高風險投資活動。 保險中道德風險:投保者購買保險後可能降低自我防範意識,因為一旦發生事故,將由保險公司承擔損失。
股份公司中道德風險:亦稱「委託---代理問題」。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可能是經理人員無視股東利益,按照自己的利益,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掩飾公司經營的真實狀況。
在經濟活動中,道德風險問題相當普遍。獲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險市場時,發現了一個經典的例子: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率約為10%,有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發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保費為保險標的15%。按常理,這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應獲得5%左右的利潤。但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後,這幾個學生發現自行車被盜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這是因為自行車投保後學生們對自行車安全防範措施明顯減少。在這個例子中,投保的學生由於不完全承擔自行車被盜的風險後果,因而採取了對自行車安全防範的不作為行為。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道德風險。可以說,只要市場經濟存在,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

『肆』 「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是什麼意思

  • 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擁有的信息不同。在社會政治、經濟等活動回中,一些成員答擁有其他成員無法擁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對稱。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不對稱信息可能導致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一般而言,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關於交易物品的信息,但反例也可能存在。前者例子可見於二手車的買賣,賣主對該賣出的車輛比買方了解。後者例子如醫療保險,買方通常擁有更多信息。

  • 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通常由信息不對稱問題引起的。

『伍』 下列哪些行為不是道德風險

理論上講,道德風險是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身患絕症的人隱瞞病情購買了巨額人身保險」已經超越道德風險的范疇。

『陸』 什麼是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

逆向選擇也就是指市場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夠利用多於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內益而對方受損時容,信息劣勢的一方便難以順利地做出買賣決策,於是價格便隨之扭曲,並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進而導致市場效率的降低。

道德風險通常是指交易雙方在交易協定簽訂後,其中一方利用多於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損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為。

(6)非道德風險擴展閱讀:

逆向選擇基本含義:

1.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市場的運行可能是無效率的,因為在上述模型中,有買主願出高價購買好車,市場——「看不見的手」並沒有實現將好車從賣主手裡轉移到需要的買主手中。

2.這種「市場失靈」具有「逆向選擇」的特徵,即市場上只剩下次品,也就是形成了人們通常所說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柒』 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共性和區別是什麼

"逆向選擇"的含義與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行為有關,卻絕不是這兩者所能夠涵蓋得了的。因為,高質量的舊車主了解自己車的質量與價格的關系,保險公司也了解自己的優良客戶,它們既沒有信息的不對稱,也沒有機會主義行為。所以,"逆向選擇"只能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現象,而不是任何一個市場參與方的事前選擇。"道德風險"指的是人們享有自己行為的收益,而將成本轉嫁給別人,從而造成他人損失的可能性。"道德風險"主要發生在經濟主體獲得額外保護的情況下,它具有非常普遍一般的意義。譬如,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為了避免銀行經營失敗引發社會問題,所以要給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保護,這就可能引發道德風險因為,商業銀行,包括所有的經濟主體都要追求利潤最大化,它們一定要將貸款(經營)規模擴張到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階段,如果沒有聯儲的保護,它們享有貸款規模的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對等,這就沒有道德風險。但如果聯儲提供保護,商業銀行貸款(經營)的風險相應下降,防範風險的成本為聯儲承擔,商業銀行的邊際成本下降,它們勢必相應擴大信貸規模,從而更多地享有貸款的收益。這種利用保護而獲得額外利益的行為肯定是非道德的,或者是道德水平下降的。社會承擔的風險隨著商業銀行道德水平的下降而提高,因為,社會承擔風險來自商業銀行的行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造成的風險小,社會承擔的風險也不大。

『捌』 什麼是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不道德的行為可能造成的危害。

1、道德風險是一種可能性,一旦轉化為現實性就成為道德危害(道德危機)。

2、道德風險的製造者一般是當事人中的一方;承受者有時是當事人中的另一方,有時是當事人雙方。

例如,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違規添加三聚氰胺,首先導致大量嬰兒患病;後來導致三鹿公司破產、主管人員被判刑。

3、要做道德高尚、思維高超的人:①自己不去製造道德風險;②防範他人製造道德風險。

『玖』 什麼是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代理人簽訂合約後採用隱藏行為,由於代理人和委託人信息不對稱,給委託人帶來損失。保險市場上的道德風險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後,降低對所投保標的的預防措施,從而使損失發生的概率上升,給保險公司帶來損失的同時降低了保險市場的效率。

基於理性人假設,個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由於任何預防性措施的採取都有代價,同時保險公司承擔了保險的全部風險,所以理性的投保人不會在預防措施上投資,這樣增加了風險發生的可能,給保險公司帶來了損失。更為極端的是個人會促使損失的發生,從而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保險公司預計到投保人投保後的這種行為,就會要求投保人交納更多的保險金,這樣降低了保險市場的效率。投保人相對於採取預防措施下的收益也會降低。此外,保險公司為了激勵投保人採取預防措施,可以採用設置免賠額,並且要求投保者也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利益,能夠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什麼是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並不等同於道德敗壞。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

在經濟活動中,道德風險問題相當普遍。獲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險市場時,發現了一個經典的例子: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率約為10%,有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發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保費為保險標的15%。按常理,這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應獲得5%左右的利潤。但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後,這幾個學生發現自行車被盜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這是因為自行車投保後學生們對自行車安全防範措施明顯減少。在這個例子中,投保的學生由於不完全承擔自行車被盜的風險後果,因而採取了對自行車安全防範的不作為行為。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道德風險。可以說,只要市場經濟存在,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

二、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主要例證

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資金的贏利性企業。在經營貨幣資金過程中,商業銀行與儲戶(社會公眾和企業)、與貸款戶(個人和企業,主要是企業)、與它的上級管理部門形成了一連串的資金使用上的委託代理關系。在委託代理過程中,由於擁有不同的信息導致博弈雙方不作為的道德風險。下表列出了商業銀行在上述三對委託代理關系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

商業銀行的地位

商業銀行可能的道德風險行為

商業銀行與儲戶的委託代理關系

代理方

損害儲戶利益的行為

1、存款過程中拒絕接收零幣、殘破幣,不為小額存款戶辦理存款

2、低於或變相低於國家規定利率向儲戶支付利息

商業銀行與貸款戶的委託代理關系

委託方

損害貸款戶利益的行為

1、高於或變相高於國家規定利率向貸款戶發放貸款

2、為了減少貸款風險減少(變相減少)甚至不向社會公眾和企業發放貸款

商業銀行與上級管理部門的委託代理關系

代理方

與上級管理部門目標不一致行為

1、貸款發放過程中的以貸謀私行為;

2、經營管理活動中謀求政績(如高息攬存行為、機構資產盲目擴張等);

3、不良貸款處置過程中的不作為或無效作為

商業銀行向博弈對手轉嫁風險後果的程度,決定了商業銀行道德風險在不同的委託代理關系中有不同的現實表現。在與儲戶的博弈中,商業銀行無法向儲戶轉嫁風險後果,因而在這一類委託代理關系中產生道德風險的機率極低;在與貸款戶的博弈中,盡管兩者都存在著嚴重的軟約束,但一旦其中一方可以將其風險外部化時,道德風險就無孔不入,這正是部分企業高息都不能貸到款(商業銀行角度的道德風險)和部分企業有錢都不還貸款(貸款戶角度的道德風險)的共同原因;在具體經辦人員與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下級機構與上級管理部門的博弈中,由於委託方的制度軟約束(特別嚴重的是國有資產出資人的不明導致的委託方缺位),致使代理方隨時隨地都有轉嫁自身行為風險後果的沖動和可能,道德風險不可避免地大量發生,並不斷強化前兩類委託代理關系的道德風險。比如在貸款發放過程中,有的貸款經辦人員並不以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和資產的保值增值為目的,而是以追求資產規模的最大化為目的而盲目進行貸款擴張,或是以逃避貸款責任追究為目的而「慎貸」「惜貸」。

三、監管當局對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監管

透過上面的分析,我認為,監管當局對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監管,必須注重以下幾點: 1、對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監管,核心在於監管商業銀行(包括商業銀行經辦人員)轉嫁自身風險的行為。而要監管風險轉嫁行為,必須強化對商業銀行(尤其是商業銀行經辦人員)的制度約束。 2、在商業銀行三類委託代理關系中,重點做好具體經辦人員與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下級機構與上級管理部門之間道德風險的監管。在這一類道德風險監管中,督促商業銀行健全完善內控制度,形成上下級機構、單位與部門、單位與個人共同一致的目標驅動體系,是重中之重。 3、監管當局要嚴防商業銀行第四類道德風險的產生,即在監管和被監管過程中商業銀行為了逃避監管當局的監管而採取的不合作或隱瞞重要事實、虛報相關數據等行為的發生。

『拾』 什麼叫道德風險

新古典微觀經濟學假定市場交易過程是瞬時完成的,不存在履約問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履約是一個過程,交易的雙方往往具有不對稱信息。通常將擁有私人信息的參與人稱為「代理人」(Agent),不擁有私人信息的參與人稱為「委託人」(Principal)。在交易雙方簽約後,如果委託人的利益還要取決於代理人的行動,委託人的利益實現就可能面臨著「道德風險」(Moral hazard)。道德風險之所在存在,是因為無法在契約中明確限定代理人的行為選擇,而且,由於監督成本太高,以致於代理人的行為具有隱藏性。我們的目的在於探討道德風險下的經濟效率。

道德風險容易發生在保險市場。我們考慮一輛自行車所有者的行為。如果自行車沒有被保險,那麼為了防竊,所有者會自覺採取一些防範措施,如給自行車配安全鎖,及時上鎖等,這樣雖可有效降低失竊概率,但仍有可能失竊。如果所有者購買保險的話,自行車失竊的損失將會被保險公司賠償。假定保險公司根據現有自行車失竊概率確定保費,那麼,它實際上已經假定自行車所有者已採取了相應的防竊措施,包括上鎖等。但是,一旦給自行車保了險,自行車所有者就沒有動力再採取積極的防竊行為,而保險公司又不可能監督每一客戶的行為。這樣,自行車失竊概率將提高,從而迫使保險公司提高保費,自行車保險市場就萎縮了。

在上面的例子中,保險公司與自行車所有者的保險合同要能完全履行,取決於代理人——自行車所有者的防竊行為。但後者的行為具有隱蔽性,這樣,就出現了典型的「道德風險」問題。理想的市場均衡應該是:每個消費者都願意購買更多的保險,而如果消費者連續採取相同量的防竊行為,保險公司就會願意提供更多的保險。然而,真實的市場均衡將是:如果消費者能夠購買到更多保險的話,他們的合理選擇就是較少採取防竊行動。

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是不對稱信息條件下兩種低效率的形式,而不對稱信息的存在,是由於信息的獲取需要太大的成本。然而,真正的問題是:政府對於市場的某種干預是否能夠改進效率?

如果政府擁有的信息跟經濟活動中的委託人一樣,那麼,很顯然,在道德風險情形中,政府的干預不可能更好,因為政府同樣不能察知代理人的隱藏行為。而且,政府幹預也有成本,政府獲取信息同樣要支付代價。考慮到這些因素,信息經濟學理論並不極力主張政府的干預,相反,而是尋找市場自行的解決方法。其中通過市場信號顯示來解決「逆向選擇」問題,通過激勵機制的設計來解決委託——代理問題,是兩個最基本的方法

熱點內容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
法院是法律嗎 發布:2025-02-12 17:16:04 瀏覽:658
關於收養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6:57:34 瀏覽:684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