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失
① 2014道德缺失的例子嗎
大學生道德素質缺失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況 2011年4月5日,****大學大二女學生陳某到開水房提熱水,發現傍晚放在水房門口的水瓶又一次丟失,這已經是上大學以來丟的第八個水瓶了。這已遠不是陳某個人利益損失的問題,而需要我們對大學生道德素質進行思考。 其實受害者遠不止她,**同學丟水瓶事件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實在令人無法理解。事實表明空水壺被偷的概率明顯小於已提滿水的,也就是說偷水壺者多半是需要熱水然後順手牽羊圖個方便,水房緊靠宿舍樓,一般來說不會是校外人士所為,因為外人要把水壺提出校門實在難合實理。那麼兇手除了是跟受害者一樣需要熱水的同學還會是誰? 二.主要問題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個人立德修身之本,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和社會有序有效的重要標志。但目前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誠信缺失道德素質低下的問題卻日益突出,這一現象也愈來愈為人們所關注。 三.問題分析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代大學生作為高素質群體,只有德才兼備,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但由於種種原因,當代部分大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現了缺失,並且由此而引發的不良事件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鍾。小到大學生公交車上不讓座位、該排隊的不排隊、小偷小摸,大到打架、做二奶、殺人,都引起了社會的大討論。我們不能否認我們的很多大學生的道德水準是不敢恭維的,也不能否認那些媒體的報道是真實的,其實只要你到校園里一走,你就會發現道德
失范的行為可以說是「信手拈來,滿地皆是」。安財校園水壺失竊頻繁失竊的現象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盡管這僅僅是少數的人,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這樣,個別學生的道德水準是讓人擔憂的,但總體上來說,大學生這個群體的思想較以前來說還是有所下降。 大學生道德觀缺失現象的原因可大致歸納以下幾點: 一是對道德認同感降低,對道德的貶低,對道德缺乏敬畏。 比如, 「在公共汽車上不讓座」等非道德行為已漸漸被青年人默許,反而讓座的行為卻被視為另類表現。究其原因,就是個人的本位思想過於嚴重,對於不利己的事堅決不予實施,哪怕冒些風險。在現實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喜歡完全按自我意願行事。不少大學生推崇投機取巧,而對講原則卻持貶低態度。上課時間跑出去玩游戲已變成司空見慣,考試是否作弊不在於良心是否受到譴責,而是看監考教師是否嚴格。偷東西也變成了個別同學的生活來源,而不被認為是可恥的行徑……這些行為,無不表現出是對 「善」的漠視,對 「惡」的縱容,對先進文化的麻木。其惡劣的影響在於,從個體意識的殘缺擴散為群體意識的錯位,進而引發道德觀的嚴重扭曲,使得一些錯誤的價值觀以及非道德的行為披上 「合理化」的外衣,在大學生中獲得普遍的默認、容忍甚至贊同。 二是學校教育的缺位 首先是我們的高校的教育所開設的德育課程並不能夠真正的起到自己的作用,比如我們所開設的兩課往往是流於形式,一般老師講課就是照本宣科,所講之內容並不能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這樣的課程就開了也沒有起到德育的效果。學校教育普遍重智輕德,只教不育。中小學只把思想品德課作為副科,而大學里也往往只是強調專業課學習。學校育人的功能沒有全面發
揮,缺少情感教育。 其次,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內容單一。片面強調理論灌輸,忽視實踐教育。尤其是大學缺少對學生由學校到社會的轉型教育,學生對現實社會中的違背誠信的現象沒有防禦能力。看到政治領域里的買官賣官、誇大政績;經濟領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騙、偷稅漏稅;文化領域里的泡沫文學、假文憑、假學歷假職稱,由於和書本上的說教不一致,往往缺少理性思維和分析選擇能力,或是無所適從,或是形成錯誤的誠信觀 再次,我們的班主任等領導是幾個星期才見一次,科任老師上完課也就走了,我們想與老師交流,但我們根本沒有機會接觸他們,沒有機會和老師溝通,我們所產生得到的困惑也就不能得到疏導,於是,產生道德缺失的行為。 最後,我們身邊沒有了榜樣,我們不會在去迷信雷鋒的「螺絲釘」精神了,我們也不會再像高中一樣去崇拜一個偶像,我們的人生沒有了目標,沒有了前進的方向,走起路來自然會走錯、走慢。 三是家庭教育也在大學生的教育中「枯萎」 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嬌生慣養,易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特徵,根本聽不進去父母的教導;而且,在大多數家庭中大學生的學歷可能是全家最高的,他們對父母的說教勸導,嗤之以鼻。一般家長也都會認為我們已經長大了,不用在干涉我們過多,也就放鬆了對我們的教育,大家都知道其實對人影響最大的是家庭教育,現在這塊的教育沒有了,我們就會放鬆自己,從而產生道德失準的事情。 四.解決對策 我認為可行的對策:
1、樹立道德權威,努力完善道德規范,使它既符合新時期價值觀的多元化特徵,同時又符合道德精神追求。我們還可以加強對道德表現的重視,比如可將學生平時的失德表現記錄在案,並且與其以後就業、信貸掛鉤,這樣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約束學生的道德行為,進而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 2、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努力營造良好的小社會氛圍,加強主流意識的宣傳,讓主體的道德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們的發展。 3、是突出家庭教育的基礎性地位。首先,作為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那些自身素質地下的父母,要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以給子女樹立好的榜樣。其次,糾正不當的教育方式。作為家長必須矯正陳舊落後的教育方式,克服溺愛、粗暴等錯誤方法,要多與子女溝通交流。同時,家長的教育觀念也要轉變,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子女的思想品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4、是強化大學生的自律和他律意識。作為大學生,首先,要注重道德修養,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即不僅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更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以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加強「慎獨」精神。即在個人獨處的時候,要自覺地嚴於律己,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違道德的慾念和行為發生,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再次,積極主動與老師、輔導員溝通交流,以及時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 五.個案總結 這是一個由安財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為引子進行的大學生道德素質缺失案 例分析。每一個案例分析都有它特定的目的,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膚淺的分析,讓大學生道德素質建設得到廣泛的關注。因為我們都在期待和諧美好的校園環
境,以及身邊每位同學健全的人格素養。 最後我們想說:在大學生泛濫的大環境下,我們每一位安財學子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拒絕不良思想的影響,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從而提升自己綜合素質,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來迎接更多的挑戰!
② 思想道德觀的流失
你知道什麽是道德?什麽是博弈?什麽是忍讓?什麽是競爭?既然感覺自己思想已經成熟,相信看完下面的文章之後你就會明白。
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競爭與忍讓基本對立,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贏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贏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領導人的行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決策優先,道德是對抗默認。超智慧的領導人知道多少忍讓,又何時競爭。他們總是尋找戰略主題,制定規則,讓他人競賽。
理性是說教,道德是展現。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道德途徑,都是為了絕對的自信進行國正論2的大小之爭。道德與自信沒有法紀,是第三空地里游盪的個人意志,那裡的靈魂正將演變成智慧,它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新文明的創生。其實人類的文化進程無窮無盡,無終無果。
道德與博弈的共存一元論是經濟學里的默認定律89
摘自《博弈聖經》——(博弈文化盛宴)一文
③ 思想道德修養
堅守思想政治課主陣地 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2004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我們黨貫徹十六大精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重大舉措,也是我們國家重視和關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突出表現。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全民性的偉大工程,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中學生是未成年人中佔比例很大的群體,思想政治課又是對中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戰場,所以我們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方面肩負者特殊的使命,那麼我們應如何堅守思想政治課主陣地,更好的推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呢?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推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就要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因為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的品德和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品德和言行,他們的道德修養和自身的品行素質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雖然目前中學思想政治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錯,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社會上仍有一部分教師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形成了一切向「錢」看的時代觀念,他們把這種思想帶進了學校,帶進了課堂,影響著自己的學生;還有的老師道德缺失,干出了一些令人震驚的事;還有的老師在課堂上講著要孝敬父母,可是生活中卻在虐待自己的老人,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學生,所以加強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是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前提。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從自身做起,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不斷塑造自己完美的教師形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自己的學生,推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二、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的學科性質,探索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途徑
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以及有關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的必修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課的這一德育性質決定了教育的內容:初一政治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初二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所需要的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初三政治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發展常識和我國基本國情的教育,使學生理解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原因,明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初中三個年級的思想政治課都貫穿著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們的政治教師要充分利用本學科的德育性質,依託三個年級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入手,探索適合中學生特點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比如我們清苑縣在抗日戰爭中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地道戰,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冉庄的地道遺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學生民自尊心和自豪感;再如我們可以結合「神州五號」發射成功的事例讓學生展開專題討論,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學生自強不息、敢於創新、勇於奉獻的民族精神。總之,我們要特別重視從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的實際,從正在發生的活生生的實際中尋找教育源泉,選取鮮活的有價值的事例與學生共同討論,引導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結合中學生思想道德實際,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我國未成年人有3.67億,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群體,雖然說我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總體上是好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近年來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帶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國際敵對勢力利用各種途徑加緊對我國未成年人思想文化滲透;國內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嚴重影響著未成年人;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活動有所蔓延;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象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路腐蝕著他們的心靈。可以說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現狀不容樂觀,必須引起我們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特別是我們中學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這一德育教育的主戰場,幫助學生在人生的征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用我們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導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總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們作為中學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時刻認識到自己肩頭的重任,不斷探索適應中學生特點的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途徑,從總體上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④ 思想道德領域存在的問題
我們的社會在轉型期的現代化進程中出現一些與社會道德不和諧的東西,社會道德建設方面存在著不少問題,需要我們長期艱苦不懈的努力。當前社會道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道德功能弱化教育功能弱化。主觀牌子道德教育作用長期以來一些人對道德規范產生懷疑,甚至敵視從而。從主觀上排斥道德教育作用。道德信仰缺失。我們黨和政府仍然經常發現和樹立新的社會榜樣,但榜樣的感召力在當今現實生活中已經大大降低整體功能弱化道德乏力。不道德行為顯得無能為力法律成為調整一人社會關系的基本和主要調解。同時意味著社會治理成本的巨大而且效果也並不理想。給道德思想道德現象宣傳不力。或者是乾脆迴避道德問題傳統道德破碎。價值取向錯位功利主義泛濫。個人主義盛行。道德行為示範。社會公德下一屆。家庭道德衰落職業道德淡泊。等等。
⑤ 怎樣解決社會思想道德滑坡問題
你好: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
但是就目前國人的情況來看,物質條專件較先前有了很大屬的改善,但是精神方面的卻跟不上物質發展的速度。
依愚之見,關鍵是國家領導在大力發展經濟的時候,忽略了文化發展的重要性(雖然一直在強調,但很明顯,很多官員沒有那種可與發展經濟相比的激情。),所以一些人郁悶的發慌才依據自己的觀點、想法去進行娛樂,而因為主流文化的作用不是很明顯,所以才會有很多可恥的事情出現。
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最應該思考的應該是國家領導,他們得拿出火車龍頭老大的氣勢出來帶領我們往前開啊;但是說實話,群眾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也可以通過民眾自發努力學習仁義知識,提升自身道德素養,教育好下一代,並通過自發舉辦一些活動影響他人……慢慢改變……
唉,越說越覺得心痛啊!曾經的禮儀之邦,盛德載物的疆土如今卻時常被外人蔑罵……唉,大家一起努力,滴水石穿吧!
加油加油!
⑥ 道德修養上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的任務不僅要學習掌握科學知識,還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但是當前很多高校大學生都存在很多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的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存在的問題文章內容。
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存在的問題
(一)誠信的問題。大學校園里,考試作弊現象普遍存在,已經成了一個公開的秘密。作弊也由過去的抄夾帶、傳答案等形式發展到公開抄襲、集體作弊等等,帶手機,發簡訊,甚至找人替考。盡管各高校在考試前會發起「誠信教育」等活動,對作弊者也會採取嚴厲的處罰措施,但是這種現象並沒有被杜絕,學生誠信意識的缺失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們教育制度所導致的。
(二)組織紀律性差,自我求知意識不強。經過高中的緊張學習,大學環境相對寬松,學生到大學後組織紀律性不強,學習方面不求上進,上課經常遲到,無故曠課,不愛學習,喜歡網游、沉迷網吧、抽煙喝酒,有的甚至夜不歸宿,不重視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只注重過分強調自我,互相攀比,甚至有的學生跟風戀愛,在公眾場合出現不文明行為,在這其中,有的學生沒能處理好戀愛和友誼的關系,最終採取極端的行為方式。
(三)心理承受能力差。大學生由於一直在學校這個環境,沒有經歷過社會的磨練,所以心理承受能力一般都比較低,有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少獨生子女更是像個「瓷娃娃」。70%的大學生在人際關系、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挫折的時候,都會向父母和身邊的朋友求助,僅有30%的學生選擇自己想辦法解決。在對影響大學生心理壓力的因素進行統計時發現,被選率排前三的有「人際關系」、「就業壓力」 以及「學習問題」
⑦ 當前大學生中存在哪些思想道德問題
同學精心打扮自己,卻不注重公共形象。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的公共場合,都能見到有些
學生隨地吐痰、說臟話,他們的行為不僅有損當代大學生美好陽光的形象,也給公共健康帶來了
危害。
(
2
)亂扔垃圾。亂扔垃圾也被列為大學生
「
校園十大不文明現象
」
之一。大學生在教室課
桌內亂扔垃圾的現象比比皆是,最常見的是各種食品包裝袋、飲料瓶、塑料袋等。古語教導我們: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
,很多同學都明白這個道理,也能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
可在實際生活中卻往往
「
背道而馳
」
。
(3)
男女交往不得體。大學生戀愛是很正常的事,可是有些
同學盲目追隨潮流、過於開放,不分場合、不分時機的示愛,給大學生的純潔美好的形象
「
抹黑
」
。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大街上都能看到一些大學生男女依偎在一起
「
談情說愛
」
的場景,甚至有些人
做出一些很不適宜公開場合的舉動。
(二)
價值觀模糊
所謂價值觀就是指一定歷史時期的人們對
價值問題所持的立場、觀點和態度的總和。它滲透到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人們的信念、信仰、
追求和理想等都屬於價值觀的范疇。
①
當代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存在偏離和排斥主導價值觀的現
象,其消極價值觀呈明顯上升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
集體主義觀念淡薄
集體主
義是調節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指導原則,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當代大學生普遍認
同集體主義價值觀,但卻在行為表現上參差不齊。有部分同學在行為上集體主義觀念淡化,個人
主義、本位主義思想明顯。他們把個人利益置於集體利益之上,注重個人發展,缺乏奉獻精神和
大局意識。
2
艱苦奮斗精神淡化
艱苦奮斗精神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為達到目標
而不畏艱難、銳意進取的意志狀態和思想品格,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新形勢下,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改善,一部分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淡化,主要表現在:生活上貪圖安
逸、鋪張浪費、只求享受、不願付出;學習上不求上進,不願刻苦努力;擇業上,比較看重工作
是否舒適或者穩定。還有一些同學好高騖遠、不願苦幹、頻繁跳槽。
3
拜金主義現象比較嚴重拜
金主義崇尚金錢萬能、金錢至上,並認為金錢是衡量一切行為的標准。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
金錢的頂禮膜拜深深刺激和影響了當今大學生的金錢觀。有些同學用金錢衡量一切,包括親情、
愛情和友情,在他們眼中,人人都是為了金錢而忙,金錢能滿足自己的一切需求。這種腐化的金
錢觀既害己又不利於社會。
4
功利主義傾向表現比較突出
功利主義者,講求效益最大化,認為
個人利益是唯一現實並值得重視的利益,包括道德行為在內的任何行為都不過是主體實現目的的
手段而已。隨著社會的發展,功利主義的思潮也或多或少的滲透到了大學校園中,影響了當代部
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主要表現在:在學業上,許多同學只注重自己的專業知識,而很少關
注自己在道德、人文方面的素養;在交際上,一些大學生交友的目的是給自己將來走上社會和工
作崗位做鋪墊;在擇業上,很多大學生嚮往在工資高、環境好的大城市工作,而不願到經濟落後
的西部和其他偏遠地區工作。
二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缺失的成因
當代大學生出現道德缺失的原
因,具體來講主要是:
(一)社會轉型對價值觀的沖擊
中國社會正處在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時
期。新舊時代的交替給價值觀帶來了很大沖擊。傳統的以集體主義為中心的價值觀及基礎道德受
到
「
西方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多種新興世界觀、人生觀的巨大挑戰。很多同學被新的
價值觀所迷惑,盲目的排斥傳統價值觀,再加上他們缺乏實踐和辨別能力,從而容易在理想和信
念上發生困惑和動搖,放鬆對自己的道德要求,在某些缺乏監督和管理的情況下作出道德失范行
為。
(二)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市場經濟在促進社會物質財富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
負面效應。
主要表現為:
市場經濟的競爭性帶來了優勝劣汰,很多人為了個人利益就會不擇手段、
損人利己;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帶來了很多不健康的西方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價值觀念、道德觀
念;另外,市場經濟的贏利性促使拜金主義有了萌發的土壤等等,這些都對身處校園中的大學生
產生了極壞的影響。
(三)學校思想道德教育不足
主要包括:首先,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在
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一些學校重學生成績,輕思想道德教育,導致很多學生在中學時期就已經
形成了不好的思想道德觀念。
其次,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存在問題。長期以來,大學德育缺
乏針對性和有效性,且內容陳舊、形式單一、方法老套,重理論教育
,
輕實踐環節,使很多學生感
到厭倦、
不願意接受。
再次,
師生缺乏有效地溝通。
在大學里,
有些老師往往只承擔上課的任務,
很少在課後與學生溝通交流。大學里的很多班主任平時也很少與學生見面,這樣即使有同學出現
了問題也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
(四)家庭不當教育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
缺失問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有些家長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他們
不是對孩子溺愛就
是採取說教、灌輸甚至打罵的極端教育方式,這樣容易導致孩子形成自私、孤僻、冷漠的不良性
格。其次,一些家長不能以身作則。很多家長自身道德素質就很低,並潛移默化地
「
傳染
」
給了孩
子。再次,很多家長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從而忽視對子女的道德教育。
(五)
學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
在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下,
當代大學生有著
「
重學習、
輕道德
」
的
「
傳
統思想
」
。其次,一部分大學生不重視自我修養
,
思想上鬆弛懈怠
,
不求上進。他們由備受束縛的高
中生活進入到自由輕松的大學校園後,容易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喪失理想,甚至有些人沉迷在網
絡游戲中,
自毀前程。
另外
,
一些自製能力差的大學生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
隨波逐流、
不思進取。
三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缺失的對策
根據以上對問題和原因的分析,
具體對策主要有: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抓手,強調大學生的主體價值觀教育:首先,以科學發展觀為主線,培植
大學生的主體價值觀念,強化道德意識、公德意識,積極響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其
次,加強和完善道德規范體系。社會相關部門要嚴格制定、不斷完善大學生思想道德規范體系,
以督促在校大學生重視培養自己的道德修養。再次,提升社會要求。即一些企事業單位及黨政機
關部門要設立多種考核標准,尤其要把思想道德列為對大學畢業生的重要考核內容。最後,充
⑧ 思想品德的缺失對職業道德有何影響
日常生活中缺失品德,
會造成道德修養的缺失,
工作中會導致職業道德的不注重、
在職業生涯中是很可怕的,
嚴重的會成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