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辯論賽

法治辯論賽

發布時間: 2020-12-20 11:01:43

『壹』 德治與法治辯論賽

所謂「法制」與「德治」,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本文的目的,就是試圖從「法制」與「德治」或者說「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本質,去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二者的關系。

要看清二者的本質,我們得首先弄清法律和道德的本質。

所謂法律,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觀點,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即把統治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軍隊、法庭院等國家暴力機關)保證實施的規范總稱(網路解釋為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是國家統治工具。

所謂道德,按照詞典的解釋,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如此,我們暫且拋開道德的階級性不談,可以簡單理解為道德的基礎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大眾的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也可以說道德體現的是人民大眾的意志,是廣大人民的意志體現。

據此,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所謂「法治」即「依法治國」,就是用統治階級的意志治理國家。所謂「德治」即「以德治國」,就是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大眾的意志治理國家。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法律作為「國家統治工具。」實際上就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

我們接下來再看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二者的關系。

首先,我們任務以中國為例,按照《憲法》中「工人階級是國家的統治階級」,那麼中國的法律是以共產黨為代表的廣大工人階級的意志體現。《憲法》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就是說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統治手段。主體是指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勞動人民;對象是指那些違反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勞動人民意志(道德+法律)的人或事。不僅僅是指違反工人階級的意志。如此一來,在社會主義國家,法律作為統治階級即工人階級的意志體現,無法滿足人民民主專政的需要,而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又是占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廣大勞動大眾意志!所以說 「德治」,無疑成為社會主義條件下真正實現人民民主專政的必須!

綜合以上,我們似乎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依法治國」和建設所謂「法治國家」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專利(如果對此感興趣的話我們以後可以專題探討);「以德治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應有之義!是社會主義國家真正的主要特色之一!「以德治國」無論從概念或內涵上都已經包括了「依法治國」的意思!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單純建設所謂「法治國家」或「法治社會」如果不是別有用心,也無異於痴人說夢!

『貳』 中國社會更需要法治還是德治的辯論賽的視頻

最強效的道德教化莫過於監獄,然而根據統計罪犯回籠的再犯機率為23%,
惡意回犯罪的在押犯人,答有類似犯罪史的比例則高達41%,
足證明一個社會人格定型的人,其不當的社會行為的矯正是很難立竿見影的。

古人有雲,上樑不正下樑歪,
社會道德沉淪是一個社會的普遍現像,不然不會有今天這場辯論題目的存在價值,
而在這樣一個病態社會里,每一個人都在學習適應這個社會,
這不是每一個人的「生存」問題,
讓這些己經適應此種生存法則的人心裡想一套,現實做一套,
再賴以這些人在下一代面前樹立正確模範,這簡直是椽木求魚。

道德二字不能被拆開來,
行之以道方能有德,說的就是法治重於德治,道才能在前德在後。

『叄』 大學生法治辯論賽都辯些啥

典型辯題:抄
一:公襲民姓名權能不能驕傲趙C——來源「趙C」姓名權案。
二:許霆案是否構成犯罪——來源「許霆案」。
三:蘇格拉底之死;
四:親屬是否有作證的義務(國內與國外法律的區別);
五:遲來的正義是不是正義;
六:辛普森殺妻案;
七: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哪個重要。

其實還可以取很多現實案例做辯題,還有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題材,此外還可考慮一些國外著名的案例。

『肆』 求有關法律的辯論賽辯題

辯題1:

正方抄:在司法審判中,參考判例在我國利大於弊

反方:在司法審判中,參考判例在我國弊大於利

辯題2:

正方:社會穩定主要靠法律維持

反方:社會穩定主要靠法律維持

辯題3:

正方:實體法比程序法更重要

反方:程序法比實體法更重要

辯題4:

正方:社會良好秩序的形成主要靠道德

反方:社會良好秩序的形成主要靠法律

辯題5:正方:遏制家庭冷暴力應以法律制裁為主

反方:遏制家庭冷暴力應以道德教化為主

辯論6:

正方:社會良好秩序的形成主要靠道德

反方:社會良好秩序的形成主要靠法律

辯論7:

正方:杜絕盜版,消費者扮演比政府更重要的角色

反方:杜絕盜版,政府扮演比消費者更重要的角色

辯論8:

正方:善心是真善

反方:善行是真善

辯論9:

正方:同性戀是個人問題,不是社會問題

反方:同性戀是社會問題,不是個人問題

辯論10:

正方:iq誠可貴,eq價更高

反方:eq誠可貴,iq價更高

『伍』 當今社會更需要德治還是法治辯論賽(我方法制)怎樣提問對方

"德治來"的提法也就我國好意思自提出來,明顯是為了執行法治不力而找借口,轉移大家的注意力.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由於執法相當不力,我國現在違法見怪不怪,及其普遍.也就是說很多人的行為乃至思想水平根本達不到道德層面,跟他們講道德是不管用的.

即使道德對一部分人有用,它也無法有效的維持社會秩序.
1.道德尺度模糊,很多情況下沒有統一標准.對同一事情是否道德人們就可能作出相反的判斷.
首先,利益相關人會作出有利於自己的判斷,這往往使道德發生了扭曲.
其次,所處社會環境的不同決定了人們往往對同一事情作出不同的判斷.
2.道德的約束力不夠.不道德的行為最多遭到譴責,不能有效阻止當事人繼續做壞事.
因此強調德治重於法治的結果只能使社會秩序更加混亂.

事實上,正是"德治"的缺陷太大,阻礙了社會發展,人們才發明了法律,社會逐步邁向法治.因此法治是人類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標志,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強調德治重於法治明顯是"開歷史倒車",這種論調會很快淹沒在歷史洪流中.

『陸』 中國社會更需要法治抑或德治辯論賽,我方是法制,求犀利提問的素材

1.他原本無德,是胎里壞,你和他大講理想道德責任使命光明願景,你是不是單相思?你和孔慶東灌輸「五講四美」能攔住他和記者一媽二媽三媽?你是不是要喂肛門吃飯?
2. 「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宋襄公是治國理真的明君嗎?
3.毛 澤 東為什麼說「這些條約,對於日本這樣的侵略國家,僅只是一種道德制裁力量,要阻止日本向中國作戰是不可能的」?蔣委員長沒試過道德感召日寇?最終得到了什麼?
4.唐僧的緊箍咒是你的德治嗎?
5.我同意你的觀點,德治和法治必須並駕齊驅。但必須有一個有力的補充,德治的盡頭,必須是法治的開頭,對方辯友有懷疑嗎?
6.德是自律,法是他律;只靠德治,蒼白無力;沒有法律,萬事不立。要不要我再重復一遍加深你的印象和理解?

『柒』 誰能告訴我一些關於依法治國的辯論賽辯題。

依法治國,不是靠嘴巴講的。先依法辦理了「貪污10萬以上的」。再來清談不遲。

『捌』 辯論賽 法治和人治哪個更重要

法治當然先行,依法治國是基本國策,任何人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人治就是以德之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

『玖』 大學生法制辯論賽主題

面對生活中的小侵權,應該「運用法律維權」還是「視而不見」。

『拾』 辯論賽 法治重要還是德治重要

法治與德治是相互促進的。一方面,加強法治能賦予社會道德規范以權威性,促進社會道德法制化;另一方面,加強德治能有效提高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精神境界,從而在根本上防範和減少違法亂紀現象的滋生。沒有德治支持的法治,是沒有根基的。在當代中國加強德治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我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把德治提到了更突出的地位。一是社會結構的變化凸現出德治的重要性。在人類社會的不同時期,公共社會規范的內容和控制方式是不同的。社會結構的復雜程度直接決定了公共社會行為規范的控制方式。在結構簡單的社會中,人們從事生產活動及其他社會活動的空間極為有限,經濟組織、家族組織、政治組織等往往合而為一。緊密的社會關系、巨大的共同利益和人們生存的彼此依賴性,迫使人們不得不自覺地遵守社會組織內部的各種規則。這時的公共社會行為規范是以習慣、族規和宗教體現的。在這種結構簡單、規模狹小的社會里,社會成員道德自律的重要性還未充分凸現。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增加、生產方式的變更以及社會生活的多樣化,社會組織結構的復雜程度不斷提高;維持公共社會行為規范的控制手段也隨之改變。社會結構越復雜,社會活動的空間越廣闊,個人行為所影響的直接對象就越少,行為後果的直接利益影響也越不明顯;相反,在社會幅員廣大、組織結構復雜、人口眾多而且流動量大的社會背景下,個人的隱匿條件(如居住分散、固定交往率下降、網路交往的日益普遍化等)卻不斷增加。這時,社會成員的道德自律在公共社會行為規范維護中的重要性就日益 凸現出來。二是科技的現代化呼喚著德治的強化。如生物學「克隆」技術的發展、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企業倫理、地球生態等問題的提出,都把科技道德問題提到更為重要的地位。高科技的發展需要更加完善的德治。此外,人的現代化、政治的高度民主化也對德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現代化首先是觀念現代化,造就現代人,首要前提在於培育現代主體意識。現代主體意識具有廣泛深刻性,涉及政治、經濟和文化各領域;而崇高道德理想信念的確立、理想人格的塑造、高尚道德品格的培養,是現代主體意識的核心。民主政治的高度發展正需要以大量具有高尚道德的現代人為基礎,因為只有這樣的現代人才能具備現代的民主意識。 其次,處於經濟轉型期的當代中國社會現實呼喚著德治的強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擴大,極大促進了我國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增強了人們的改革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然而與此同時,意識形態的控制方式呈現出更為復雜的狀況,如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主張、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我的滲透將進一步加大;商品交換的法則一旦侵蝕到社會政治生活和人們的精神領域,勢必引發見利忘義、權錢交易,導致國家意識、集體意識和互助精神、奉獻精神的減弱;經濟轉型期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利益調整以及一些難以預測的突發事件,難免會引發人們思想的波動。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價值觀念也趨向多樣化。面對新形勢,如何在各種思想和文化相互激盪,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滲透的情況下,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廣大社會成員中確立起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為實現新世紀發展的宏偉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在依法治國的同時強化以德治國,是一個關繫到我國命運和前途的重要舉措。再次,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把德治置於更重要的地位。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實現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協調發展。文化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在社會發展中,文化始終是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紐帶;在現代社會中,文化更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和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社會的綜合國力是包括自然資源、經濟、政治、科技、教育、外交、國民素質、民族意志力、凝聚力等各種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綜合體。文化是精神力量的代表,它以精神財富的形式及對別國的影響力、輻射力顯示其綜合國力。當今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突出地表現為知識力量和文化力量的競爭。而道德信念、道德理想作為文化的核心,在綜合國力中尤顯其重要性。另外,文化矛盾和文化沖突是社會不安定的重要因素,而先進文化對於調節社會矛盾,整合民族力量,協調社會運行,推動社會全面進步,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相應文化環境的形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完善,必定是不完美的。
提倡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學者早就看出,這一機制下不會產生高尚的人格,他們甚至喊出了「不講道德的經濟學」這樣的口號。在市場經濟社會里,遵守承諾應該是基本的行為准則。但這里的守信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礎上的。當遵守承諾將會損害自己的利益時,市場主體寧願作出違約的選擇。這種利己的運行機制與社會和諧發展的互助精神存在著天然的隔閡,於是人們越來越關注對市場的制約作用。現在,消費者權益保護運動的興起,為市場中弱者權益的保護提供了充足的理論,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出現則使文明社會的互助精神從法律上找到了依據。 然而,法律的實施依然需要道德的土壤,當整個社會迷信市場作用的時候,互助精神在法院的司法判決中無法體現。處於弱者的消費者面對一個又一個貌似公正卻完全不同的判決無所適從。我們不缺少市場的理念,也不缺乏對法律的關照,我們缺少道德的支撐。 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提道德的力量,並且將以德治國作為治國的方略就很有必要了。因為這是對市場經濟運行機制進行校正,也是為法治的實施提供有益的基礎。在德治的光輝下,法治的陰影會消除,市場的局限會得到彌補,整個社會將和諧發展。 不管我們是否承認,無論是市場機制還是法律制度本身,都是建立在「性本惡」基礎上的。市場運行機制就是利用人們原始的追求財富的本能推動資源的配置。在一個對財富無動於衷的人面前,市場經濟無法發動起來;但在對財富充滿佔有慾望的人們面前,市場會自行運動。然而,由於市場上每個人都是利己的,所以,必須建立基本的運行規則,法律會在交易中內部生成。當國家順應市場的需要,將市場規律法律化後,市場運行機制就能夠繼續發展下去;當國家不能順應經濟的要求,及時將市場的運行規律法律化,或者強行頒布扭曲市場運行機制的規則後,市場就會發生混亂。可以說,市場的一個基本的假定就是包含著法律規則。然而,當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市場運行機制同樣會面臨衰亡,例如當資源集中到少數人手中時,競爭的機制就不會發揮作用。這時,人們要麼等待新的市場進入者,要麼坐視壟斷者獨享高額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在等待的過程中,消費者和社會上弱勢群體的利益必將遭受損害,法律在這里應該再次發揮作用。這就象是一個不停滾動的鐵環,如果沒有推動者必然會停止轉動,自然倒下。然而,在需要法律的地方,我們往往看不到制度的倩影,法律總是在無休止的爭論中,在各種利益的妥協中誕生。在這些滯後的法律面前,利益的最大受損者往往是弱勢的群體。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社會和經濟的變革中,承受動盪成本最多的往往是那些最弱的人群,而對弱者的保護規則總是在各種利益的較量中姍姍來遲。 既然我們不能依賴市場本身為我們提供社會文明發展的推動力量,我們也無法保證法律天然地保護社會弱者的利益,我們還能藉助什麼來實現社會的正義呢? 道德,惟有道德!道德可以使市場主體有所顧忌,也會使法律的制定者和適用者擁有基本的准繩。所以,提倡以德治國,實際上是糾正市場的缺陷,也是彌補法律之不足。道德的時代意義不在於維護市場的尊嚴,而是對市場運行機制進行理性的批判。回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原話,我們應該更深刻地領會其中的意義。 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著飛速的變化,處在市場經濟的旋渦中,人們也會不由自主地接受市場的理念。如果缺乏批判意識,認為市場萬能,甚至讓市場的理念主宰社會的一切領域,其結果將會使一切不可以交易的東西成為交易的對象,一切不可以法治的行為法治化。人們將越來越屈從於自設的規則陷阱,而無法自拔。當年,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亞當·斯密曾經從醉心研究的市場「看不見的手」中抽身,探究自己的本行——倫理問題,現代經濟學家也開始關注經濟學中真正的人。而我國的經濟學家和法學家是不是也應該從制度的沉迷中醒過來,關注社會道德的作用?誠然,道德的觀念是多元化的,道德的規則也是非強制的,但關注道德,實際上是關注人本身,它會使市場運行得更有理性,也會使法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熱點內容
合同法分類 發布:2025-01-14 01:13:24 瀏覽:533
理財代持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4 01:09:07 瀏覽:12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具體包括哪些分類 發布:2025-01-14 00:50:06 瀏覽:614
勞動法企業如何辭退職工 發布:2025-01-14 00:42:44 瀏覽:520
政府出具證明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3 23:49:18 瀏覽:957
法院馨華園 發布:2025-01-13 23:31:48 瀏覽:389
道德與法治的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13 23:06:30 瀏覽:247
計件工資勞動法最新 發布:2025-01-13 22:57:56 瀏覽:945
如何扶起跌倒的道德 發布:2025-01-13 21:59:53 瀏覽:403
夢見自己當了法官 發布:2025-01-13 21:29:12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