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規范的看法
㈠ 材料三中,朱熹對道德規范做出了怎樣的見解
(1)據材料一概括孔子關於道德規范的核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則的出發點及根本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朱熹對道德規范提出了什麼新的見解?分析其產生的歷史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據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內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王陽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仁;克己復禮。
(2)出發點:規勸統治者實行仁政。根本目的:維護封建統治。
(3)見解: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是三綱五常;道德規范是天理,即萬物的本原。歷史影響: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有利於維護封建專制統治,有利於協調人際關系,穩定社會秩序,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
(4)內涵:要有是非之心,關心民眾疾苦。方法:努力加強道德修養,恢復良知本性。
(5)傳統倫理道德存在為政治服務的一面;傳統倫理道德不斷傳承發展;要善於吸收傳統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
㈡ 對公民道德規范的認識與踐行論文2000字
公民道德規范公民道德規范是一個國家所有公民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規范的總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則、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規范。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設作為整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著力點。公民道德規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規范、職業道德規范、家庭美德規范構成。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適用於不同社會群體,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編輯本段]公民道德規范內容公民道德基本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愛國守法」是公民對國家的最首要的道德義務。公民應當熱愛國家、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維護國家的尊嚴,保守國家的機密,敢於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行為作斗爭,把對國家的一切義務和責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職。「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層次的要求。公民應當維護法律確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盡法律所規定的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愛國主義」體現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公民通過愛國守法去實踐集體主義的道德要求。「明禮誠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規范。在我國,無論在何種場合,無論從事什麼樣的活動,公民彼此都應該講文明、講禮貌、講誠實、講信用。我國自古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之後,國際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禮,關繫到世界對我們國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評價,因此,「明禮」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關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經濟活動中要誠信,杜絕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諾言,忠誠待人。「團結友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基本規范。每一個公民,不論民族、年齡、職業,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公民之間應該彼此團結,相互友,建立起一種和睦親愛的關系。現實中,對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會得到他人的友善。團結是力量的源泉。能否團結、友善,關繫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幸福,也關繫到民族的興旺、國家的興衰。要做到團結友善,就必須懷著友好的願望,抱著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對待,就必須對已嚴、對人寬,就必須將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當然,團結友善必須是在正義原則之下的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是公民對待生活、對待自身的道德規范。作為一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勞動的義務,應當懂得沒有勤奮就不會有社會財富的道理,推崇勤勞,反對懶惰和游手好閑。公民還應該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和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公民應當自強不息,不斷進取,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凡事盡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賴他人。「敬業奉獻」是公民對待職業活動的道德規范。每一個公民都要從事一定的職業,職業是公民與社會聯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對待職業或事業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有益的貢獻。社會公德主要規范: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1、文明禮貌,提倡人們互相尊重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是越來越擺脫原始野蠻的狀態,人和社會的文明水平的日益提高。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人類社會進步的基本趨勢,是由野蠻向文明的過渡,由野蠻人變為越來越文明的人。所以,人類行為文明的基本規范,就成為現代社會公德的一個首要內容。作為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人們的行為文明狀況,它集中反映的是社會成員的文明教養程度,而禮貌則是這種文明程度在人際交往中的外在表現形式。作為社會公德的一個基本規范,文明禮貌是在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道德信息,它說明了一個人對別人的尊嚴和人格的尊重。在人際交往中注意自己的個人形象,比如要做到衣冠整潔,舉止文雅,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在社會的公共場合,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處處注意講究禮節,這也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反映。任何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一般都要通過語言與對方交流思想和感情,因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在不斷加快,對工作效率也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此相聯系的是,在公共場合,在集體性的活動中,每個人都應當自覺地遵守群眾活動(如集會等)的秩序或規定,並且相互禮讓,這對於保證集體生活的正常進行,維護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是一個重要條件。2、助人為樂,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反映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本質特徵,作為社會公德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道德要求,其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特別注意的是要求盡一切努力保護兒童,尊重婦女,尊敬和關懷老年人,尊重和愛護人才,關心幫助鰥寡孤獨和殘疾人,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大力幫助那些陷入困難之中的人們,在全社會以至全世界的范圍里,積極維護正義的事業。具體來說,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主要應當做到如下幾個方面。第一,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對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和人格,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維護。第二,社會和國家對每個社會成員要切實關心和愛護,每個社會成員之間都要互相關心和互相愛護,這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又一個顯著的道德要求。第三,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社會團體和每個社會成員,對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難的人們,在道義上和物質上給予同情,支持和切實的幫助。第四,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社會和每個社會成員都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全面發展創造越來越好的社會環境。第五,在現代法治社會中,人的文明水平越來越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對那些正在接受改造的犯罪分子、已經放下武器的敵對分子,必須給予他們以人道的待遇,不準侮辱他們的人格,給他們悔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和出路;對於被改造中的犯人進行刑訊、逼供及其他殘忍做法,都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所堅決反對的。3、愛護公物,增強社會主義社會主人翁的責任感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家和社會的公共財物、集體的財產,是全體社會成員進行社會性活動、實現共同利益的物質保證,也是滿足勞動者個人利益和人們的當前利益的共同物質條件。所以,以社會主人翁的責任感,維護和珍惜國家、集體的財產,愛護公物,是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它明顯地體現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既顯示出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也是整個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志。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會的公用設施,如公路、鐵路、水電線路、通信設備、衛生消防設施等等,能否受到妥善保護,使之發揮作用,都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可想而知,這些公共設施中的任何一項遭到破壞,都會使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害,從而嚴重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所以,每個有責任心的公民,或者說有良心的人,是決不應當有意去破壞這些公共設施的,相反地,應當像珍惜與愛護自己的東西一樣,去精心保護這些公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發現,有些人出於各種不同的動機,有意或無意地給公共設施造成了破壞,即使是無意的損壞行為,也是對人民的極大不負責任。從道德的角度來說,是缺社會公德的這個「德」的。同樣道理,能不能愛護這些公用設施,也是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問題。在這里還應當指出的是,有些人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滿足自己的個人慾望,而損壞公物,化公為私的,這是很可恥的行為,除了要受到法律制裁之外,還應當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4、保護環境,強化生態倫理觀念人們遵循環境道德規范的實質,要求我們在正確處理人類自身的發展與自然環境的發展之間關系問題上要有科學的態度。這方面的一個首要問題,是應當確立起對自然環境的正確價值觀念。這里所說的價值觀念,不僅僅是指物質方面的,尤其是指精神方面的價值。人類社會的生活經驗已經告訴我們,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對於使人們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健康,培養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正是基於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特殊精神價值的認識,愛護自然生態環境,把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作為自己的道德責任,已成為現代社會環境道德的一個基本要求。環境道德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人們應當熱愛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實質上也是對人類本身的熱愛,是對生活的熱愛,是對牛命價值的重視。自覺遵守這樣的社會公德,從根本上說,是對大多數人的利益的維護,是對人類的生存利益的關心,也是對子孫後代利益的關心。有了這樣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質,就有助於我們自覺克服對自然界生物的自由主義和無政府主義錯誤態度,自覺遵守環境保護的共同行為准則。當然,我們應當把這些道德要求體現在具體的實際行動上,比如要千方百計來節約自然資源,愛護花草樹木,決不傷害國家規定要加以保護的野生動物,注意維護人文景觀;按規定防治廢渣、廢水、廢氣和噪音污染;自覺維護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等等。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能營造出一個美好的自然生態環境。5、遵紀守法,自覺維護公共秩序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每個公民都必須具有很強的法制意識,有必備的法律知識,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認真執行各項法令、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事實證明,在正常的情況下,自覺遵守和服從法律,有明確的法制觀念,這是現代社會文明教養即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換句話說,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每個社會成員,如果沒有基本的法律知識,不遵守法律,不懂得維護憲法的尊嚴,那就不能說是一個文明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由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決定的。法律與道德的緊密結合、相互作用,在社會主義社會中表現得尤其明顯。在當前的我國社會中,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般說來,違背法律的行為同時也是違背道德的行為,在有的情況下,違背道德的行為也是一種犯罪行為。而且,這種情況總是反映在全社會的范圍內,所以,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實質上也是在目覺地遵守社會公德。培養公民的法制意識,使越來越多的人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這也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維護社會秩序,對於每個公民來說,還有一個特別要求,即在社會公共秩序受到破壞、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應該見義勇為,挺身而出,堅決地與之進行斗爭。這個道德要求,在當前的社會情況下,是有特殊重要現實意義的。因此,有些地區,對見義勇為的人給予獎賞,並且用法律的形式把它規定下來了。這不僅說明我國人民法制意識的增強,而且也反映了我國人民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職業道德的主要規范:愛崗敬業、誠實守信、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規定「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職業道德的這種規定,既體現了時代的鮮明特徵,又概括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特點,所以,它適用於各行各業,是對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要求。1、愛崗敬業愛崗與敬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愛崗是敬業的前提,敬業是愛崗情感的進一步升華,是對職業責任、職業榮譽的深刻認識。不愛崗的人,很難做到敬業;不敬業的人,很難說是真正的愛崗。所以,不論做任何工作或勞動,只要認真負責,精益求精,不辭辛苦,就可以說是愛崗敬業。一般說來,工作條件好、工作輕松、收入高的職業,做到愛崗敬業是比較容易的。相反,環境不好、工作艱苦、收入不高、又遠離城市,要做到愛崗敬業就不那麼容易。那些在環境艱苦、工作繁重、收入不高崗位上認真工作勞動的人,就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在社會主義社會,任何職業都是社會生活所離不開的,所以總是要有人去干。如果沒有億萬農民辛勤種田,沒有千百萬工人在茫茫沙漠或高山峻嶺上採油、采礦、修築鐵路,沒有廣大人民解放軍在天涯海角守衛祖國的邊疆大門,沒有千萬清潔工人清除城市垃圾,沒有幾千萬人民教師、科研人員埋頭教學和科研,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能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嗎?我們每個人和家庭能享受到今天這樣幸福的生活嗎?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人的價值大小就在於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為社會、為祖國做貢獻。另外,改革開放以來,擇業機會的增加和選擇方式的多元化為人們選擇自己喜愛的職業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也為人們愛崗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同時,要看到,愛崗敬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是一種自由競爭的經濟。一個從業人員要想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有利地位,實現自己的職業利益,就必須愛崗敬業,努力工作,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服務質量。否則,一個不履行職業責任的人,就將被職業組織所淘汰。2、誠實守信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在中國傳統儒家倫理中,誠實守信被視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進德修業之本」。孔子曾說:「民無信不立。」他把信擺到了關系國家興亡的重要位置,認為國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腳的。《綱要》把誠實守信列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一項基本內容,真可謂順應天意,合乎民心。誠實就是真實無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對自己,要真心誠意地為善去惡,光明磊落;對他人,要開誠布公,不隱瞞,不欺騙。一句話,誠實就是表裡如一,說老實話,老實事,做老實人。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誠實和守信是統一的。守信以誠實為基礎,離開誠實就無所謂守信。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每個人每天都要與他人或單位打交道,根據與他人、與單位達成的協議來安排自己的會議、學習、工作、勞動和其他活動。如果人人都不誠實,不守信,那麼,人和人之間的一切交往就無法進行,一切會議、學習、工作和勞動就無法開展,整個社會就會陷入一場無序、混亂之中。3、事公道事公道是指對於人和事的一種態度,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所稱道的職業道德。它要求人們待人處世要公正、公平。公正、公平要以公心為基礎,從個人的感情和利益出發,很難做到公正、公平。當然,公正、公平也包括平等的內涵。4、服務群眾服務群眾就是為人民群眾服務。在社會生活中,人人都是服務對象,人人又都為他人服務。服務群眾作為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首先是對黨和國家機關幹部、公務員的要求。服務群眾不僅是對黨和國家機關幹部、公務員的要求,也是對所有從業者的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真正做到服務群眾,首先,心中時時要有群眾,始終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其次,要充分尊重群眾。要尊重群眾的人格和尊嚴。再次,千方百計方便群眾。5、奉獻社會奉獻社會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奉獻,就是不論從事任何職業,從業人員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家庭,也不是為了名和利,而是為了有益於他人,為了有益於國家和社會。正因為如此,奉獻社會就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徵。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里,少數統治階級的利益和廣大人民的利益是相對立的。雖然,他們也提倡職業道德,但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卻是為了少數剝削階級的私利。社會主義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之上,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因此,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必須把奉獻社會作為自己重要的道德規范,作為自己根本的職業目的。奉獻社會並不意味著不要個人的正當利益,不要個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個自覺奉獻社會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個人幸福的支撐點。個人幸福是在奉獻社會的職業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個人幸福離不開社會的進步和祖國的繁榮。幸福來自勞動,幸福來自創造。當我們偉大的祖國進一步繁榮富強的時候,我們每個人的幸福自然就包括在其中。奉獻和個人利益是辯證統一的。奉獻越大,收獲就越多。一個只索取不奉獻的人,實質上是一個不受人們和社會歡迎的個人主義者。如果人人都只索取不奉獻,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從哪裡來,社會還能進步和發展嗎?家庭美德的主要規范: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1.尊老愛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美德,也是社會主義家庭美德的重要規范。2.男女平等堅持男女平等的美德,是指既要反對「大男子主義」,也不贊同「夫人專政」或「妻管嚴」。3.夫妻和睦平等對待,相敬如賓,是夫妻和睦的關鍵,也是建立美滿幸福家庭生活的關鍵。4.勤儉持家勤儉持家是我國傳統道德中傳播最久的美德之一,我們提倡婚喪嫁娶要從簡,並不是淡漠人情,違背道德良心,而是弘揚淳樸、善良、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美德。5.鄰里團結搞好鄰里團結重要的是互相尊重。鄰里之間應該以禮相待、互諒、互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㈢ 談談自己對遵守道德規范的看法
從社會和個人角度分別來談
㈣ 朱熹對道德規范提出了什麼新的見解
朱熹對道德規范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
「存天理滅人慾」是朱熹理學思想的重要觀點之一,人慾佛教講的三毒。後世人斷章取意評判宋明理學時,多言「存天理,滅人慾」禁錮了人的自由等。此處「人慾」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慾望,如私慾、淫慾、貪欲等,這些慾望是要革除的!其實,理學認為人的基本需求慾望即人們通常所理解的「人慾」即是「天理」——此處人慾即天理。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人的慾望要有一個度!
另外,王陽明王大聖人也向他的弟子提出過「存天理,去人慾」。其實,聖人們的思想都是同源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只是王陽明是以「致良知」來實現的。
㈤ 對道德觀的觀點和看法
三者是相互相存的,缺一不可;但最為重要的是道德觀,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高,而一個人沒有高尚的道德觀的也是不會得到社會歡迎的。價值觀影響著人生觀和道德觀,屬於更根本的東西。人生觀(life,outlook of): 關於人生目的、態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它主要回答什麼是人生、人生的意義、怎樣實現人生的價值等問題。其具體表現為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們世界觀的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 在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以下幾種有代表性的人生觀:①享樂主義人生觀。它從人的生物本能出發,將人的生活歸結為滿足人的生理需要的過程,提出追求感官快樂,最大限度地滿足物質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厭世主義人生觀。宗教的厭世主義認為,人生是苦難的深淵,充滿各種煩惱與痛苦,唯有脫俗滅欲,才能真正解脫。③禁慾主義人生觀。它將人的慾望特別是肉體的慾望看作一切罪惡的根源,主張滅絕人慾,實行苦行主義。④幸福主義人生觀。一種觀點是強調個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另一種觀點是在強調個人幸福的同時,也強調他人幸福和社會公共幸福,認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所在。⑤樂觀主義人生觀。它認為社會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於追求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在於追求真理,對人生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⑥共產主義人生觀。它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人生觀。它把人的生命活動歷程看作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 ,把消滅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對社會所盡的責任和所作的貢獻,人生的最大價值和意義,在於努力為人民服務,無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貢獻給共產主義事業。 什麼是人生觀? 答:人生觀是指人們對人生的根本態度和看法,包括對人生價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態度。它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觀主要回答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價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問題。
㈥ 對道德規范失控.的看法
道德規范失控是指社會失去了統一的道德環境,就像我們當今的社會。道德失控源於價值觀的改變,就是人們認為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這種看法改變了。現在拜金主義盛行,人人都向錢看,物質利益對人們來說變成了第一需要,金錢在每個人的價值體系中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如果每個人都只認錢,那麼這個社會將變成什麼樣?這就是我對道德失控的看法。
㈦ 怎樣評價三綱五常的道德規范
「三綱五常」是人類世界迄今為止,較為先進、科學的社會秩序和人類行為准則的精要。
其中,對「五常(仁、義、禮、智、信)」的認可,我們堅信無論任何種族、國家、宗教的人們都不會提出異議,因為,這些內容對一個正常人來說,是做人的;做一個好人的基本准則。仔細觀察、分析,可以看到,人與人之間;團體間;乃至種族間;國家間,產生矛盾、沖突,基本都是違背了「五常」理念。
然而,對「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看法,而今的人們有些異議。因為,許多人很膚淺地從中看到有強權、專制意識,缺乏所謂民主、自由精神。實際在「三綱」理念中始終體現著人類構建良好社會秩序的基本精神。其中,「君為臣綱」體現的是世界各國現行政體「中央集權制」的核心精神;「父為子綱」體現的是一個良好社會秩序,必須具有優良的上行下效的學習精神,和嚴謹教育體制;「夫為妻綱」這一理念就更不為現世之人所接受,原因是沒有對其中意義深刻領會,「夫為妻綱」的根本宗旨是讓家庭和睦;讓作為社會「肌體」基本「細胞」能夠正常運轉。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家長,當然是無論是「夫」還是「妻」,雖然,事實上大多和睦家庭的家長多為「夫」來擔任,但是,原則上為了家庭和睦、興旺還是能者多勞,「妻」為家長者也不勝枚舉,最有代表性的如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武則天」,其「夫」唐高宗李治就倚重「妻」的才幹治理大唐,以至於他臨去世之時還是下旨由其「妻」主持天下大事。由此可見古代人是怎樣理解和靈活應用「夫為妻綱」這一理念的。
因此,任何國家、社會不能正確應用「三綱五常」理念,大則政體混亂,國之不國;次則社會混亂,民不安生;小則人倫敗壞,家破人亡。
最後需要說明,這個世界凡是有關人類行為准則的理論、理念,都不能十全。因此,儒家提出「中庸之道」。絕對的「三綱」必然走向強權、專制;絕對的「五常」也與迂腐相仿。所以,無論多麼先進、科學的理論、理念都需要人們用智慧,因勢利導地應用、實踐。
㈧ 遵守道德的人總要吃虧談談你的認識在實踐中如何踐行道德規范,提高道德修養
踐行道德規范和提高道德修養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並不是遵守道德就會吃虧。
㈨ 論述道德規范對成就人生的重要意義
論述道德規范對成就人生的重要意義
通過聆聽了學校組織的幾場素質教育講座,及自己參加了幾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對於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認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充分的意識到了思想道德修養的巨大含義以及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水平對於人生的重要意義。我不敢說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實際的說還是有些許的體會的。我特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談談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思想道德」,可以說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思想」,一個是「道德」。那為什麼把「思想」和「道德」並在一起稱作「思想道德」呢?它們之間有什麼密切的關系嗎?自然,是有的。有好的思想修養的人必定也有好的道德素質,反之,有好的道德素質的人也必定會有好的思想修養。他們之間相輔相成。
首先說思想。這里的思想並非指一般意義上的思想,它往往帶有一個人的總體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味道,特別是人生觀。我們一般會說:這個人的思想不對,並非意味著這個人是個思想家,而我們反對他的思想;我們的意思其實是這個人的人生觀有問題。所以這里的思想的主要含義就是指人生觀。
人生觀,顧名思義,既是一個人對人生的總的,概括性的看法,同時也是最最基礎的看法。不同的人顯然有著不同的人生觀。好的健康的人生觀成就健康的人生,不健康的人生觀會釀造人生的苦果。人生觀對於人生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再說道德,道德這個詞很抽象,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這樣的:人們共同生活極其行為的規范、准則。我們通常所說的道德,也就是指道德行為本身。譬如說某某人的道德素質不高,是指他的行為,舉止和言辭等等方面所做的不合世俗的一般標准。其實道德素質的高低也就體現在這些方方面面。說了這么多,那麼一個人的思想修養同他的道德素質有什麼關系呢?這其實很明了,有好的思想修養的人必定也有好的道德素質,反之,有好的道德素質的人也必定會有好的思想修養。它們之間相輔相成。這里的思想,也即人生觀,體現在大的方面也就是人生的大方向,大抉擇;體現在小的方面就是一個人平常的那些微言微行。而從這些小的方面的行為舉止和言辭上,我們即可判斷這個人的道德素質的高低。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會在意平常生活中的那些小私小利么?一個以奉獻社會為主旨的人會去占別人的小便宜么,會因為一己的私利而去揭別人的短,瘋狂打擊、迫害、報復別人么?自然不會!反過來,一個人一生勤勤懇懇,默默奉獻,從不貪圖榮華富貴,這樣的人心中難道會沒有好的充滿奉獻精神的人生觀么!一個踏踏實實工作,具有實干精神的人難道會損人利己,危害他人和集體的生命財產安全么?也就是說好的健康的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素質是相輔相成的,二者是統一的。
講了思想,講了道德,我們已經明白它們對於人生是多麼的重要,它們對於一個人的完整的有意義的人生是多麼的重要。
人一生來,盡管相貌、資質方面有差異,但都是心思純凈的人。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當我們看到那些因犯罪作科而墜入大獄的人,不免就想到這些人天生就是罪人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們的罪惡是由他們自己後天鑄成的。但緣何如此?這悲劇就在於他們的思想道德上有問題。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有諸多的誘惑。而人是有著血肉之軀的人,是有著七情六慾的人,能絲毫不受外欲的擾動而心如止水么?只要不是聖人,佛陀,皆不能如此。適當的滿足自身的自然慾望是符合自然之道的,但如果把持不住自己,放縱自己,則是縱火自焚。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把持住自己,而有的則縱身跳入了火海?這是因為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不同。修養高的人,即使身在萬花叢中也不為之傾倒,不為之留戀,他會與它們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修養低的人,甚至是素質低下的人,心早已散亂,於是終於控制不住自己,揭去了人皮,去做那為世人所不齒的不道德的事,甚至是危害他人,集體乃至國家生命安全的事。其後果不堪設想,害了別人也最終害了自己,值得讓人警惕!可見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對於防止我們鑄成人生大錯是多麼的重要!
這些涉及大是大非的事,似與常人不及。其實一個人的思想健康與否,道德水準的高下與否,並非只是體現在這些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體現在平常生活中的小事上。比如一個人隨地扔垃圾,隨地吐痰,就說明這個人思想道德修養的地下。至於落井下石,背地中傷他人就更是一個人修養底下的表現了。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對於把我們塑造成一個高尚的受人尊敬的人是多麼的重要。
如此,自然地,我們要加強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
首先是加強理論上的學習,從理論的高度認識到思想道德修養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並從理論上找到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規范。理論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優秀的理論是我們每個人汲取精神財富的源泉,會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人生觀和行為方式。因此只有加強對優秀理論的學習,才能從一定高度上建立起正確的健康的人生觀的總的框架,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人生觀的發展與形成,這對於建立健康人生觀具有巨大的意義。
其次是實踐。理論只有通過具體的實踐才會得到證實和發展,因此只是從理論上獲得那些所謂的空洞的人生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結合具體的社會人生實踐才能具體發展和形成一定的人生觀。實踐對於一個人的人生觀的發展與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通過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從自己的人生體驗中逐步產生、發展、完善和形成自己對於世界,對於人生的看法和觀點。在這里,實踐是具體執行,而理論是宏觀的指導,他們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影響,彼此共進,缺亦不可。
所以說,理論和實踐,二者缺一不可,都對一個人的人生觀的發展和形成及其思想道德修養的提高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對於我們在校大學生要切實加強關於思想道德理論上的學習,同時也要勇於參加實踐。在校內,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勇於探索和發現,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這對於形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要敢於走出校門,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實踐,在社會的大熔爐里鍛煉自己,努力把自己鑄造成一個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養的高素質人才,好為國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貢獻。
總之,思想道德修養對於一個人的人生有著重要意義,所以我們要切實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的提高,特別是廣大在校大學生,既要加強對先進思想理論的學習,也要多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成為一個具有崇高人生觀的人,一個具有完整和高尚人格的人,從而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