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規范論
⑴ 什麼是法學方法論
法學方法論的定義
法學方法論,是指對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律研究包括法學內理論的研究和法律容操作的研究,而後者又包括:法律解釋、法律推理、法律思維方法。
方法,在古希臘語中,即「通向正確的道路」之意。
法學的方法也就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價值判斷。法學成為關於正義和善的藝術,而不能成為科學。因為,科學有定式,藝術無定法。存在定法的是工藝,不是藝術。
第二層次是邏輯和語義分析,有點科學的意思。主要研究法條的語言,類似於形式化的學科研究。
第三層次是法律社會學,這是科學的研究領域。
⑵ 談談對「法學方法論」一詞的理解
法學方法論,是指對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律研究包括法學理論的研究和法律操作的研究,而後者又包括:法律解釋、法律推理、法律思維方法。 方法,在古希臘語中,即「通向正確的道路」之意。 一、法學的性質及其方法 (一)學科的性質決定學科的研究方法,而學科的對象及領域決定了學科的性質。法學主要研究三個基本問題:1)應然法:回答法律應當是什麼樣子?關注的是法律的理想和價值。2)實然法:法律實際上是什麼樣子?關注的是律令和技術。換言之,法律的意思是什麼。如民法中的不當得利,揭示該制度的要件和技術問題。3)社會事實:應然法要解決的是法律的道義基礎和正當性,實然法使得法律的意思變得明確,如果法律在道義上是正當的,在意思上是明確的,那麼,這種法律就果真能夠發生作用么?我國的破產法運行的實施失敗,即是一個反例。因此,法學還要研究法律的作用與功能。 圖表1: 應然法——理想、價值——價值判斷分析方法 實然法——律令、技術——邏輯和語義分析 社會事實——作用、功能——社會實證分析方法 相應地,法學的方法也就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價值判斷。法學成為關於正義和善的藝術,而不能成為科學。因為,科學有定式,藝術無定法。存在定法的是工藝,不是藝術。 第二層次是邏輯和語義分析,有點科學的意思。主要研究法條的語言,類似於形式化的學科研究。 第三層次是法律社會學,這是科學的研究領域。 當然,這些方法不是截然分開的,在針對某一話題時,存在著運用方法的交叉。 法律與法學的生成,存在時間差。先產生法律,後產生法學研究。 古希臘的哲學家最先關注法律。由於法律是剝奪一個群體而保護另一個群體的利益,這種強制性就需要正當性的論證。人們關心是什麼正當性支撐著法律在規則上保護某一群體和損害或扼制另一群體的行為和利益,此部分是自然法的關懷。 後來實然法在理論上進行總結,則是分析法律派的功績,它標志著法律作為一種獨立學科的最終形成。因為,它標識了一種獨特的方法,聲稱要價值祛除,只是了解法律的意思。 而社會法學派,則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法律正當且明確,就果真能夠改變社會么?他們的研究結論是:法律能夠改變社會,但社會更能改變法律,換言之,社會改變法律的力量更強大。他們的方法是通過法律研究社會,也通過社會研究法律。法律不僅僅當作一個道德規范或實然規范來研究,而更應當作為社會事實來研究。只有才能這樣實現法律的功效。 由此,法學方法歸結為三種:1)價值評判方法;2)邏輯分析和語義分析方法;3)社會實證研究方法。 (二)法學的學科性質:即法學到底是科學,還是藝術?這里涉及到兩個問題:即1、法學是不是科學,是何種意義上的科學?2、理性與情感的關系是什麼? 1、科學是研究事實的,事實就是「是什麼」,法學相當大的領域並不具有科學性,而是一門研究正義的藝術,是善與公正之學。 什麼是科學,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我們關注的是科學內含的幾種分析方法。哲學的任務是研究如何用詞。因此我們就需了解「科學」有幾種使用方法。下面介紹三種科學觀。 第一種觀點認為「科學」指稱對自然界的實證研究,如歷史上積累起來的有關自然界事務的知識經驗和知識。在這個意義上,社會科學是不存在的。此說在十九世紀之前佔主導地位,二十世紀也相當有影響。如英國曾認為科學具備四個特徵:1)科學是「描述對象」的理論,而不是「規定對象」的理論。如物理學和化學,僅僅是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比較而言,社會科學規范研究的多為規定性的東西,研究對象與研究者本身息息相關,兩者合為一體。所以,完全要求社會科學按照自然科學來進行精確,是不可能的。如美國總統選舉,就不可能象物理那樣進行計算而得出結果。因為作為社會科學動物的人,是自己可以採取對策的,社會科學的研究結果可能誘發相關者採取對策改變行為。因此,社會科學永遠不可能高度精確化。相比較而言,經濟學較接近於科學,它是從數字化角度來觀察。 第二種觀點認為,科學是以經驗方法為標志的實證研究。其代表人物是馬克思。這種觀點認為科學就是用理性的方法來整理經驗的材料。這在二十世紀的西方社會是主流觀念。所謂經驗的方法,實證的研究,其基本的形式包括:觀察法、實驗法、統計分析法、數學模型法、問卷調查法等,其中最基礎的方法是:觀察法和實驗法。如培根說科學是建立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之上的。觀察方法,就是指在不改變研究對象的基礎上,收集經驗材料的方法。如達爾文的進化論,即是運用觀察方法得出的結論。所謂實驗,是指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進行觀察,研究兩個以上的變數之間的關系。如這樣兩項研究就是科學研究:1)為了小區的安全,研究這樣幾種方法的選擇,是增加警察的數量或進行巡邏的次數,還是增加小區路燈的量度,研究結果是後者。2)研究偷竊啤酒中的證人作證的幾率,發現在場的人數與作證的可能性之間存在比率關系。在這種意義上,倫理學、數學、邏輯學等都不是科學。因為邏輯學和數學並非實證研究,無須進行實驗,它們研究的不是事實或經驗,而是純形式,是符號之間的邏輯關系。當然,辨明一個學科不是科學,決非意味該學科不重要。 在這個意義上,存在社會科學,而沒有人文科學。人文由「Humanity」而來,是和神學相對立的知識體系,產生於文藝復興時期。社會科學始於19世紀,由孔德創立,他論述了靜態的社會靜力學和動態的社會動力學。
⑶ 法律中,什麼規范責任論
道義責任論。它從人的意志自由的假定出發,主張人有自覺行為和專行使自由選擇的能力屬,由此推出一個人之所以應負法律責任是因為他違背了正當行為的道德命令。
「沒有道德上應受懲罰的責任,一般來說不會有正當理由來確立應受懲罰的法律責任」。總體來說就是,對違法者的道義責難就是法律責任的本質所在。
(3)法學規范論擴展閱讀:
刑法責任的內容除了刑事責任能力和犯罪故意與犯罪過失之外,還應當包括更為重要的要素,這就是期待可能性,即只有法律能夠期待行為人服從其命令要求時,才可以對其加以非難與譴責,倘若根據具體情況行為人沒有這樣的期待可能性,則法律不能對行為人有規范作用。
規章制度,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等制定的有關行政管理、生產操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各種規則、章程和制度的總稱。可分為兩大類:
(1)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章制度,一般表現為社會規范(包括道德規范、法律規范、習俗和公共生活規則);
(2)調整人與自然界之間關系的規章制度,一般表現為技術規范(包括操作規程、環境保護規范等)。
⑷ 法律規范屬於社會規范還是技術規范
規范一般可分為技術規范和社會規范兩大類。
法律規范是社會規范的一種。技術規范指規定人們支配和使用自然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的行為規則。在當前技術發展極端復雜的情況下,沒有技術規范就不可能進行生產,違反技術規范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如導致生產者殘廢或死亡,引起爆炸、火災和其他災害等。因此,國家往往把遵守技術規范確定為法律義務,從而成為法律規范。對違反技術規范造成的嚴重危害,要求承擔法律責任。
⑸ 簡述法學方法論的特點
簡述法學方法論的特點:
一、法學方法論是關於法學方法的理論和基本原理版。
如唯物辯證法是權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的總的方法論。
二、法學方法論是一個關於方法的體系。
這些方法包括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的方法。建立法學方法論,要求在各類法學方法之間,建立起足夠穩定、足夠嚴謹的聯系,納入到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中加以解釋和說明。
三、法學方法論用以保證研究結果的正確、妥當、令人信服。
分析方法以形式邏輯和類比為核心,圍繞規范問題展開;經驗方法以資料的研究和歸納為核心,圍繞事實問題展開;歷史方法以歷史背景和發展為核心,圍繞淵源問題展開;價值方法以目的為核心,圍繞理念問題展開。各種方法應綜合應用。
四、唯物辯證法應用於法學研究的特點,就是要在法學研究中,堅持以下方法論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
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原則;
3、堅持社會現象普遍聯系原則;
4、堅持歷史發展原則;
5、堅持對法律特別是階級對立社會的法律進行階級分析。
⑹ 學校要求寫一篇法學論文
法學論文寫作的准備
欲寫出高質量的法學論文,應當作好多方面的准備,其中,主要是如下三個方面:
(一)制定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是指研究的方法、步聚和時間安排等方面的籌劃。制定研究計劃,包括預先自我規定從哪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先研究什麼,後研究什麼;從哪些方面著手收集資料;再怎樣合理地安排時間,等。只有這樣,研究起來就會重點明確,方法和步驟井然有序,防止研究時顧此失彼和做重復勞動等情況發生。
(二)廣泛收集材料
廣泛收集法學論文資料,是指廣泛收集與法學學術論文題目有關的材料。充分佔有豐富的材料是寫出高質量論文的雄厚基礎。這是因為:
1.充分佔有資料,能了解到與論文有關的問題學術理論界研究到何種程度;哪些問題沒有研究過;哪些問題雖已有人研究過但不深刻;哪些問題雖有舊說但需要匡正,等。這樣,就能明確自己研究的重點和主攻方向。
2.充分佔有了資料後,能拓寬研究問題的視野並提高認識問題的整體高度,為使自己站在前人已研究過的問題的更高層次,為寫出更高水平的法學學術論文打下基礎。
法學論文資料的來源,從大的方面觀之,有直接地從社會調查、訪問、實驗中獲取,也有間接地從書籍、報刊、文件、法規、電影電視、廣播和其他文獻中得到。收集法學論文資料的途徑主要有:從校內外圖書館、資料室已有的資料中去查找;通過做實地調查、社會實踐或實習等渠道獲得;通過自己的平時觀察和做實驗獲取。
收集法學論文資料的傳統方法主要有:
1.自製資料卡片,上面寫明資料的題目及簡單內容,資料的出處、頁碼、年、月等;2.自己抄錄;3.全部或部分復印;4.剪下自己訂閱的報刊上的有關材料,等。在當今信息時代,收集資料的方法可購買有關資料的光碟,可從電腦上查閱或者下載,等等。所收集的材料內容包括:典型事例或案例、有關引文、法律條款、領袖的語錄、國家領導人的講話、歷史資料、數字、至理名言或格言、對立觀點的論點和論據等。
收集法學論文資料應當注意:1.要全面地收集與自己的論文有關的材料;2.對資料進行整理、分類;3.再選擇出寫論文所必需的典型資料,以備待用。只有這樣,才不會使自己被浩瀚的資料所困擾,甚至被它們搞得頭腦發懵,良莠不辨,主次不明。
(三)編製法學論文提綱
編製法學論文提綱,是指在收集到了大量材料的基礎上,根據論證論文主題的需要編寫和製作該論文結構的框架和體系。實際上,它相當於由序碼和詞語所組成的一種邏輯圖表。製作論文提綱十分必要。這是因為:1.它能促使自己從宏觀上對全文進行謀篇布局。由於編制提綱需要對材料進行選擇;接著按論證主題的需要,對必用材料的使用按先後順序進行安排和調整;對不必要的材料忍痛割愛,等,因此,這就促使自己對全篇作合理的布局。2.它能使論文的框架視覺化。好的論文提綱能使論文的中心論點、下屬論點及論據安排得先後井然有序,層次分明,因而能使自己一看就一目瞭然,清清楚楚。3.能幫助自己在寫作時,按已定的論文框架沿著先後順序行文和避免重復。由於寫作法學學術論文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完成,有了一份詳細的和綱目分明的論文提綱,能使自己按圖索驥,流暢成文。
如果沒有論文提綱,雖有腹稿,寫作起來,由於寫作時間較長,在論文寫到中間或後半部時可能忘記前半部分已寫的內容而又重復寫上;或因時間長將應該寫上的內容因遺忘而漏寫,這樣,就必定出現重復或漏寫的情況,影響論文的質量。
編製法學論文提綱應當做好兩方面的准備:1.確定基本論點,就是確定全文的表達中心。在此之後,再確定下位論點,即闡發基本論點的若干個小的論點。下位論點最好寫出論點句子,使其固定下來。確定下位論點時,應根據論證基本論點(上位論點)的需要選用與上位論點邏輯關系最密切、說服力最強的論據。2.選定材料。選定材料,就是選定將要寫入論文中的材料。此項工作應從收集到的大量材料中選出最能證明觀點(上位論點、下位論點)的材料,並將它們作為立論的依據。這些材料,應當少而精。選擇和整理材料應當分清主次。在選定材料的過程中,可採取如下幾種辦法:把選好的材料按問題分開;將證明每個問題的材料劃分為一組;每一組的材料按使用的先後次序排列好。經過對材料作上述整理,又使其與論點連在一起,就便於下一步編制提綱。
編制提綱。要編制一份好的一萬字左右的法學學術論文提綱,應當注意三個問題:
1.有合理的項目
一般在法學論文題目之下,編制出兩個或三個層次的小項目。例如,寫明:第一,題目(中心論點);第二,三至四個分論點(下位論點);第三,一至四個論據。第二和第三項的寫法,既可用標題寫法,即用簡要語言,以標題的形式把該部分內容概括出來;又可用句子的寫法,即用一個比較能表達完整意思的句式把該部分的內容概括出來。兩者各有所長,各人可視自己的需要擇一。
2.採用有效地編制論文
⑺ 論述法律規范尋找的邏輯方法
推是思維的一種基本形式,其中最典型的是邏輯推理。通常認為法律推理是邏輯推理在法律領域中的應用。在法律及法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在一開始就不自覺的運用邏輯進行法律推理。目前學者們對法律推理的研究並未取得一致的見解。在本文中,試就法律推理的含義及其分類談點粗淺的看法。關鍵詞:法律推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法律推理是人們從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前提得出某種法律結論的思維過程。法律推理是一種創造性的法律實踐活動,無論是立法,還是執法、司法,甚至守法,都離不開法律推理。特別是在法律適用階段,法律推理幾乎成為法官審判活動的全部內容。法律推理的概念關於法律推理的概念有很多觀點,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觀點認為,法律推理是法官將明確的法律規范和查明的案件事實相結合得出判決結論的演繹推理,尋找法律規范的職責應由法律論證,價值衡量、漏洞補充、法律解釋等方法來承擔,因此確定大前提不屬於法律推理的范疇。①第二類觀點認為,法律推理不僅包括演繹推理,還包括確定法律規范大前提所運用的一切方法,如類比、歸納等,均為法律推理的內容。②第三類觀點認為,法律推理不僅包括演繹推理的過程,還包括認定案件事實的過程。③法律推理是法律使用方法,而適用法律的前提是基本案件事實已經明確,而且案件事實認定主要涉及證據能力、證據標准等訴訟法問題,因此案件事實認定不應涵蓋於法律推理的概念之中。從現階段來看,法律推理既包括根據法律的推理,表現為從法律規范到裁判結論的演繹推理;又包括法律根據的推理,表現為演繹推理、類比推理等多種推理形式。其實,對於法律推理來說,他的范圍是相當的廣泛地,我們知道,在法律的執行中和法律的適用中尤其是法官在對那些具體的案件作出裁判的整個過程當中,法律推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在對待相同的情況時,我們所得出的結論也應該是相同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樣,我們在適用法律時,也要同樣的情況同樣去對待。對於這個過程我們首先要查明案件的事實,然後才能夠正確的適用法律。我們還應當知道,在適用法律推理過程的時候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法律推理是一種理性的、嚴密的思維活動,特別在特定情況下,這種推理活動就可能更為復雜。法律推理的分類休謨指出:「一切推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證明的推理,亦即關於觀念之間的關系的推理;另一類是或然的推理,亦即關於事實與實際存在的推理。」④這兩類推理可以概括為形式推理和實質推理。我們知道,在對於一些簡單的案例中,可以直接適用大前提――小前提――結論,這一三段論的思想。但是對於一些復雜的案例,直接適用就比較困難了,要和其他的推理一同適用。主要存在兩種途徑,第一種途徑表現為演繹推理+演繹推理;第二種途徑表現為類比推理+演繹推理。在當今的理論分類中,形式推理可以分為三種形式: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法律推理作為司法過程的重要步驟,演繹推理固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演繹推理具有確定性,它比較多的適用在司法實踐的過程當中,任何裁判的結論都需要經過演繹推理才能得出。對於演繹推理的適用,我們首先應當先確定案件事實,然後再找到他的法律依據,最後得出結論。有這樣一個案例:甲、乙達成一個房屋買賣合同,後因國家政策的變化,乙不能繼續履行該合同,甲起訴乙,要求其履行他們之間的合同。我們在解決這個案例的時候,首先根據案件事實確定大前提,適用於本案的法律應當是規定合同效力及有關問題的法律;然後通過查找法律推出小前提;最後推出結論。歸納推理是指由特殊觀察實例導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歸納推理的方法在法理學研究及立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歸納推理的性質來看,它確實與演繹推理所具有的證明作用不同,具有發現邏輯的明顯特徵。
⑻ 什麼事法律工具論和目的論
看樓上寫的太復雜了,好像是復制過來的,也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我說的白話一些,希望對專你有所幫助屬。
所謂法律工具論,是指這樣一種觀點,也即將法律當做治理社會的一種工具。工具是為目的的,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是目的,法律只是一種促進穩定與和諧的工具,其本身不具備太多的意義,完全是為社會服務的。
所謂法律目的論,是指這樣一種觀點,也即,法律本身有其內在價值,法律制度是社會不可缺少的制度。目的論認為,法律不僅要為完善國家社會關系而存在,並且,法律自身也需要不斷完善。
就法學的發展趨勢而言,近代以來,早期法學多以工具論為主調,然而,二戰後,隨著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反思,目的論逐漸成為法學界的主流。
⑼ 法學方法論和法律方法論的區別
法學方法論和法律方法論的區別:
第一,研究的主體不同。
法學方法論是法學研究人員的進行的活動,而所謂是法學研究人員的進行的活動包括:社會哲學研究人員、;法學研究人員、;法律社會學研究人員。 而法律方法論一般是專業的法學研究人員和法律職業者進行的活動,非法律專業人 和法律職業者進行的活動,非法律專業人員一般並不從事該項研究。
第二,研究的對象不同。
法學方法論著重於對法學研究的邏輯起點、研究模式、 研究立場、研究範式以及法學理論的科學 研究立場、研究範式以及法學理論的科學性等問題進行分析,而法律方法論是試圖性等問題進行分析, 就法律適用過程進行科學說明,確定個案就法律適用過程進行科學說明,確定個案中法律適用技術的正當性與合理性。
第三,研究的目的不同。
法學方法論 是為獲取是為獲取法律的新穎性、可靠性知識所進行的手段采擇及路徑設計,其追求的是所進行的手段采擇及路徑設計,其追求的目標就是法學的獨立與理論的科學。而法目標就是法學的獨立與理論的科學。而法律方法論並不以構建理論和追求法學的獨律方法論並不以構建理論和追求法學的獨 立為基礎,它主要是用來證明裁判的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