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名篇

道德經名篇

發布時間: 2022-01-17 06:07:18

1. 《列子》《老子》《莊子》《論語》中各有什麼名篇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出處】《白虎通·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書集注》。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列禦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詳,大體是春秋戰國時代。該書按章節分為《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個寓言故事組成,寓道於事。其中有我們較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fū)者」、「歧路亡羊」等。 <<老子>>又名<<道德經>>。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東漢列為「七經」之一,(七經:《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注本有三國魏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論語義疏》,宋邢《論語正義》,朱熹《論語集注》,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2. 那些名著或者名篇與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有關

《道德教育的哲學》、《價值與教學》、《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道德教育原理》、《道德教育新論》、《道德發展與道德教育》

3. 《老子》一書何時改稱《道德經》

最能代表道家思想的是老子,他所著《老子》(到了唐玄宗時代,又尊稱它為《道德經》)一書,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系統,有最具體的敘述。

4. 孔子,墨子,老子,莊子,孫子,韓非子,孟子,荀子的作品,希望全面。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農歷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漢族,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全國各地也有是孔廟祭祀孔子。 代表作品《春秋》《十翼》。
墨子(約公元前468 —約公元前376),名翟(dí),漢族,春秋末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一說魯國(今山東滕州)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是在認識論方面。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 今存《墨子》一書中的《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傳弟子對他的思想言論的記錄。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據。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漢族,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縣亦因老子先後更名為真源縣、衛真縣、鹿邑縣,並在鹿邑留下許多與老子相關的珍貴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莊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戰國時期散文家、思想家和哲學家,漢族,宋國蒙(戰國蒙地多有爭議,一說河南商丘市民權縣,另說安徽蒙城縣)人,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莊子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後因吳起變法楚國發生內亂,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莊子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孫子,名武,字長卿,齊人,春秋吳國將領。出自媯姓或姬姓,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哲學家,今日在山東、江蘇等地,尚有祀奉孫武的廟宇,多謂之兵聖廟。春秋末期軍事家。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孫武子先生著有《孫子兵法》,孫武子的後代孫臏著有《孫臏兵法》,《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存在著極為緊切的內在師承關系,而且在我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均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實戰意義。
韓非,戰國晚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新鄭是鄭韓故城),韓王室諸公子之一,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孤憤》《說難》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按:車,古文;輿,今字。車又音居,是故,子輿、子車、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漢族,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門人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漢族,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說』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代表作品《荀子》。

5. 先秦諸子百家 名篇有哪些

雜家:《呂氏春秋》(春紀主要討論養生之道,夏紀論述教學道理及音樂理論,秋紀主要討論軍事問題,冬紀主要討論人的品質問題例如鄭人買履、刻舟求劍等)
儒家:《論語》(憲問篇、雍也篇、泰伯篇、子張篇、先進篇等)
《孟子》(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列子》(黃帝神遊、愚公移山、誇父追日、杞人憂天)
《荀子》(勸學)
道家:《老子》(道德經)
兵家:《三十六計》(美人計、苦肉計、離間計等)
《孫子兵法》(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等)
《吳子兵法》(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
《孫臏兵法》(增兵減炤、圍魏求趙)

6. 《道德經》可以稱作老子嗎

不可以的!樓上錯誤! 《道德經》是「老子」寫的,上面論述得很清楚,不在多說了。 作者是不可以用書名號的。 如果這樣《論語》也可以叫《孔子》了?《逍遙游》叫做《莊子》?不嚴謹。 如果借用作者,應該用引號而不是書名號。謝謝 追問: 主要指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 道家學派 創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後封為 太上老君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 《道德經》 (又稱《 老子 》),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 無為而治 ,其學說對 中國哲學 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 道教 中老子被尊為道祖,另老子一詞在口語中有多種用法。 http://ke..com/view/14383.htm 網路 上的,但是我覺得 《老子》 應該不太……,所以出來問一下。 還有, 《逍遙游》 只是 《莊子》 中的一篇: 莊子 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 寓言故事 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者著有《 莊子 》(被道教奉為 《南華經》 ), 道家經典 之一。《 漢書 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 道家 的作品。 《莊子》在 哲學 、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名篇有《逍遙游》、 《齊物論》 、《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 http://ke.soso.com/v45241.htm) 回答: 我的意思是古代 諸子百家 ,國人大多習慣以名字簡稱。可是名字用 書名號 後泛指其作品是不精確的。只是表達起來方便,呵呵,樓主誤會啦! 另外,樓主的追問叫我受益匪淺,先謝謝啦!
求採納

7. 試述老子《道德經》所蘊含的自然觀

其實老子的道德經的精華就在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如果按專照現在的哲屬學思想理解,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西方哲學觀點中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從通篇文意上理解,我們可以認為道德經是要引導我們無為無不為.也就是說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早己註定的,為之,則有形,不為,則無形.
結合老子當時所處的環境以及他本人的生平來看,我們也可以認為這部千古名篇是他對自己的思想得不到他人認可的一種迷惑.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他在著此篇之初是有入世的思想的,但到了最後,他又有了出世的思想.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得出他的思想轉變.
綜合以上所述,我認為道德經所蘊含的自然觀可以認為是唯物的,客觀的.但同時也是一種消極的唯物論.他雖然認為世上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但同時也認為這一切都是不可改變的.是註定的,所以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種有唯心傾向的唯物主義觀點.

8. 說說有哪些稱得上千古名篇的古文吧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必須有一席之位!

9. 道德經·小國寡民的作品解讀

對「小國寡民」(第80章)的解釋,近代學者一般將老子的「小國寡民」理解為實指,即國家小,人版民少。河上公則不這么權看,其註解說:「聖人雖治大國,猶以為小,示儉約,不為奢泰。民雖眾,猶若寡少,不敢勞之也。」這就是說,「小國寡民」不是實指,而是以之為小,以之為寡,實則國大民多。對「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的解釋,所謂「什伯人之器」,異解頗多。河上公將此文分為兩句,斷句讀成「使民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其註解是:「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貴賤不相犯也」,「器謂農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徵召奪民良時也」。認為老子主張統治者要行清靜之治,不能擾動百姓。
晉朝時陶淵明寫了一篇傳誦至今的名篇《桃花源記》,應該講,此文顯然受到老子八十章內容的影響。這是一個美麗的幻想,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社會黑暗的不滿,反映了人民擺脫貧困和離亂的願望。在這一點上,老子和陶淵明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熱點內容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
人大刑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17:39:28 瀏覽:635
法院是法律嗎 發布:2025-02-12 17:16:04 瀏覽:658
關於收養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6:57:34 瀏覽:684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
考法官公務員經驗談 發布:2025-02-12 15:41:00 瀏覽:707
建築設計方法學 發布:2025-02-12 15:28:06 瀏覽:800
安陽法院月薪 發布:2025-02-12 15:26:06 瀏覽:127
美國就香港立法 發布:2025-02-12 15:25:14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