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卦道德經
1. 這段道德經的話是什麼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對於這一段,歷代的人們都把這個「道」解釋為宇宙之道、天地之道、自然之道等等,卻沒有與「德」聯系起來。事實上,《道德經》論述的只是兩個問題:「道」與「德」。「道」既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修道)的方法;「德」不是我們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現代人把佛學和道家思想當成神秘文化,是由於他們修道的方法十分特別,並且需要修道者具備特殊的「德」。這個特殊的「德」 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如大地一樣厚重,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是宇宙自產生以來既已具有的規律。《周易》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既是「德」的妙處。此妙處是現在唯我的人們所不能體驗的。歷代人們修道的多,知道修道需要先修特殊的「德」,而最終明了「道」為何物的人極少。《道德經》總論部分提出了修道的方法,後面極大部分卻是論述修道之「德」的,所以只修道不知「德」者難於理解它,不實修只從文字上理解道為宇宙之道者更難於理解它。唯有修道能明了究竟者,方知「道」與「德」合二為一,道德經三字,提綱挈領,實已把全文的內容都概括無遺。
故前人有把經文分為道經和德經兩個部分,實是很有見地。對於沒有實修過或尚未修持到練虛合道的人來說,道經的內容很難理解,或者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往往只是從字意上理解為某種規律的東西,但具體這個規律是什麼,誰都說不上來,所以千百年來,《道德經》的譯本越來越多,但是經中說些什麼人們卻越來越爭執不下。
同樣,德經的內容就被人們說成是為人處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國的方法等等,這倒是沒有很大出入的,因為人類社會離不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人類個體、人類社會均是大宇宙不可分割的一份子,《道德經》是揭示宇宙規律的經典。因此限於個體,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一整套人類個體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一個人如果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小者治家,大者安邦治國,很可能都失敗,那他也就不可能再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一者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噫!老子之苦心幾人能解也,竟被人認為甘守柔弱、與世無爭、甘居人下,是空談之唯心大道。殊不知被現代唯我的人們看得一文不值的「德」,卻是修道者不可或缺,少了就修不成道的東西。這一些,如果不是自己親身去修道體驗過,根本是不可能理解的東西。
因此無論如何,一定要通過實修,才能體會到修德與修道的內在聯系。
2. 請問易經與佛經、道德經的關系
易經為伏羲、文王、孔子三世聖賢共同創作的結晶。佛經浩瀚,是佛陀在印度版滅度後,由弟子將佛陀生前的權論述記錄下來作為「正法」教育後人的經典,也有後世發展出來的一些新的經書,如《六祖壇經》。道德經相傳是老子所作的著作,為道教文化的根基。三者雖從作者、年代、寫作方式都不一樣,但卻有著很強的內在聯系。易經是我國一切經典的始祖,所以我們說易為「百經之始,百經之首」,易經由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化六十四卦而來,解釋天地、宇宙、國家、個人的道理,所以從這個道理來說,老子的《道德經》實際上只是對易經上論述道理的再解釋、再創作。孔子為了讓人們對生澀難懂、微言大義的《易經》能夠深入理解,作《彖》傳,使得《易經》成為儒家經典之一,也是對《易經》的再解釋和再創作。而佛經則不同,佛經主張「因果報應」,講的是教人如何終極地離苦得樂的方法,告訴人們超越六道輪回的方法。三部經典的共通之處是他們都講了宇宙自然的規律,《易經》、《道德經》很相近,教育我們如何順應宇宙自然的規律活動做人、得道,而《佛經》則更進一步,教育我們如何在宇宙自然的規律下超脫,如何終極解脫,往生成佛。
3. 老子主張: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即是講坤卦,但坤卦是:乾元,利牝馬之貞,那麼他又為什麼要騎牛呢
利牝馬之貞不是說一定要騎馬;其實坤卦的屬性為「順」,代表動物既是牛。所以老子騎牛是很正確的。
4. 怎麼孔子在道德經上沒有說坤之道 只說乾之道 有那位看過道德經的能解說一下
道德經是老子著的吧,篇中著名的有很多,不過原文沒有乾之道這個說法。你可以去讀一下道德經原文,很有哲理。
5. 《易經》《詩經》《道德經》《論語》四者之間怎樣的關系
我試著回答您。
第一,中華思想源頭,不應當是「一源說」,而應當是「多源發生」。
第二,問《易經》《道德經》《論語》哪個更基礎,哪個是高端?是不恰當的提問。同樣,也不能僅僅把《易經》歸為發現宇宙和人生奧妙的唯一寶典。
第三,《易經》和《道德經》當然有對應的,但不能等同。如乾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一章;坤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二十五章;《道德經》總結兩卦的章節為第四十章。又如, 「天」、「地」在《易》和《道德經》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釋為「乾」、「坤」和「無」、「有」,但不能等同。
第四,《易經》乃是「中國自然科學」的源頭,《詩經》乃是「中國社會科學」的源頭。
在其下面,《道德經》是「中國經濟學」的源頭。《論語》則是對「三源頭」的學科梳理與規范,是為「中國邏輯」和「中國方法」的總綱講義。
————歸結起來說,把它們和馬克思《資本論》聯系起來,是講的「事的科學」。實際上,
中華典籍就是把物的科學和事的科學嚴格地區分開的科學,這個道理很深刻呦!!有興趣,可看《保衛<資本論>——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這是一本比《21世紀資本論》還要好的書,是國學馬克思主義版本的歷史經濟著作!
6. 老子為什麼留下道德經
簡單的說就是,老子要出關,守關的官員尹喜一定讓他寫點東西才放他出關,所以老子就寫了道德經。
老子出關的傳說:
老子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弱了。他決定離開。老子當時是往西邊去(至於老子為什麼要西行,最後到了哪裡,這個目前還沒有定論!),這就得經過函谷關。(另外一種說法是大散關。)
守關的長官是尹喜,稱關令尹喜。這一天他正站在城關上瞭望著,只見關谷中有一團紫氣從東方冉冉飄移過來。關令尹喜是一個修養與學識極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這種氣象,心裡一頓,知道是有聖人來了!不多一會兒,就見到一位風骨非凡、仙風道骨的人,騎著一頭青牛慢慢向關口行來。就是老子!關令尹喜知道他要遠走高飛了,就一定要讓他傳承點東西,於是纏著他,要他寫一點著作,作為放他出關的條件。(司馬遷《史記》載:「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
老子當然是不太願意的,但是不答應關令尹喜,是不會放他過關的。老子沒辦法,於是只得答應條件。另外,老子答應他還有一個原因。《史記集解》有材料說,關令尹喜「善內學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看星宿,看雲氣,看到一團紫氣飄來便知是聖人來了。我們就是看到這團紫氣也解讀不出來嘛。據說關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關令子》。老子也佩服這位「服精華,隱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一種得遇知音的感覺,這就為他著書了,能為知音著述不亦樂乎?
那時老子沉思默想,將他的智慧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在了簡牘上,先寫了上篇,又接著寫了下篇,據說寫了幾天。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世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據說,關令尹喜讀到這樣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對老子說:「讀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當這個邊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
7. 坤卦的女人性格
一、乾坤兩卦在《周易》中的綱領地位
中華文化文明之根在《周易》,因此《周易》又被稱做百經之首,《道德經》《孫子兵法》等許多中華經典都出自於《周易》智慧,農歷、中醫、武術、書法、國畫、儒教、道教也都出自於《周易》智慧,甚至連中華民族的氣質性格都是《周易》精神靈魂的發揚光大。因此,學習中華文化文明,必定要從《周易》入門,否則就是霧里看花不清不楚。
然而,乾坤兩卦又是《周易》的總綱領,既濟未濟兩卦是《周易》的總結規劃,因此乾坤既濟未濟以外的六十卦都是從乾坤兩卦派生出來的。你只要精研讀透乾坤兩卦,再去讀《周易》就容易多了。
二、乾坤兩卦概況
乾卦是純六陽爻,是《周易》中純陽剛的一卦,陽剛得不能再陽剛,因此《周易》以「龍」來命名乾卦,龍是萬能的神獸,可以自由出入陰陽兩界,可以自由出入天上、地下和海洋,可以生風,可以吐火,可以騰雲,可以覆水。因此,乾卦是男性最要看的卦,命運要你成男,就是要你經事建功業的,那應得具有龍的精神。女性當然也要看乾卦,女性看懂了乾卦就精通馭夫術,男人就會甘心給你翻江倒海。
坤卦是純六陰爻,是《周易》中純陰柔的一卦,陰柔得不能再陰柔,因此《周易》以「雌馬」來命名坤卦。「雌馬」是大地山河間最美麗可愛的生靈,個性溫馨,善良又堅韌,不喜爭斗,在風景如畫的山河間來去如風,在平靜歲月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因此,坤卦是女性要看的看的卦,命運要你成女,就是要你享受生活的,那應得具有鳳凰的精神氣質。男性當然也要看坤卦,男性看懂了坤卦就會懂得生活情趣,家庭生活就會帶給你無窮的樂趣。
三、辯證地研讀乾坤兩卦
乾坤兩卦是《周易》的精華卦,乾卦是純陽之精華,坤卦是純陰之精華。乾坤兩卦雖各有特性,但乾坤兩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機的「八卦體」。假如把乾坤比作夫妻關系,那麼乾坤兩卦組成的「八卦體」就是一個家庭。
8. 整部道德經好像是對易經里的坤卦的絕妙闡釋
道和易有一些地方是相通的,但兩者有跟本的區別,道主要講順應自然,為無為則無不為;而易講的是了解自然的規律,然後運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甚至是預測事物的發展。
我也是剛學一點皮毛,現在主要學的是《道德經》,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們一起切磋啊,我的email:[email protected]
9. 坤卦中「龍戰於野」是否以為著兩位人傑都不得志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爻解:此爻為坤卦第六爻龍為陽,此爻為陰,故龍戰指陰陽交戰。城外為郊,郊之外為野。玄黃,分別指天、地之色。天地為最大的陰陽,其血玄黃,是指陰陽交戰流出了血,說明此爻是凶爻。喻人事,則為上下交戰,至於死傷流血的情形。三國後期,高貴鄉公曹髦與司馬昭交戰的故事,正可與此爻爻義相通。
故事:三國的魏國,是一代英傑曹操所建立的,在三國中是最強大的。誰知,曹氏子孫不肖,後來的魏國竟成為司馬氏的大下。到魏主曹芳當政時,司馬氏實際上已經操縱了大權。司馬師帶劍入殷,一切政事都由他決斷,根本不把曹芳放在眼裡。曹芳氣憤不過,下密沼誅殺司馬氏。誰知,事不機密,反而被司馬師廢了他的王位。司馬師因篡位不到時機,只好另立曹髦為新王。這位曹髦是魏文帝的孫子,原先被封高貴鄉公的爵位,如今做了皇帝,倒想有一番作為。那知,司馬氏控制了整個朝政。司馬師死後,司馬昭自封天下兵馬大都督,處處挾制高貴鄉公,篡權的野心日益顯露,以至天下無人不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語,就出自此處。
眼見司馬昭的專橫,曹髦是恨在心裡,但又怕司馬昭的權勢,只好作《潛龍詩》一首,以泄不滿。詩曰:傷哉龍受困,不能躍深淵。上不飛天漢,下不見於田。播居於井底,鰍鱔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一位名叫賈充的官吏知道後,馬上向司馬昭告發了此事。司馬昭一聽,詩中將他比喻成魚鰍黃鱔,惱怒萬分,立刻身帶寶劍隨從,直入宮殿。當著百官大臣,厲聲責罵曹髦,公然威脅說:「你曹髦是不是想作第二個曹芳!」曹髦回到後宮,痛哭一天。終於下定決心要鏟除司馬昭。他召來王經、王沈、王業三位大臣合謀。王經勸告他,要以魯昭公討伐季孫氏不成,反被流亡的史事為鑒。可是,曹髦表示,寧死也不能讓司馬昭猖獗了。於是,曹髦召集兵士三百人,要去誅殺司馬昭,王經死諫也不聽,而王沈、王業則投靠司馬昭,當了叛徒。還不用司馬昭動手,曹髦就被司馬昭的手下殺死,王經與三百兵士也—一慘遭殺害,血流遍市。
人生啟示:坤卦上六爻為陰盛之極的物象,陰盛之極而逼陽與之交戰,有龍戰於野之象。司馬氏身為人臣,權傾天下,威逼魏主,發生交戰,結果以司馬氏篡國,魏主身亡失國而結局。此爻爻義及故事告訴世人,在矛盾雙方力量懸殊很大時,較弱的一方一定不要輕易行動,以防以卵擊石,而應變等待和創造時機,審勢以後動。
10. 市面上很多版本道德經那個最好更能理解深有體會記住明白
你能看懂易經,就能看懂一切,道德經並不難懂,只需要買一本原始版本,對照白話文翻譯,自己就能看明白。易經裡面就是一加一等於二,就這么簡單,易經是基礎,道德經是理論,易經是實踐驗證,道德經是理想目的。周文王周武王寫的易經,就是自己的成功歷程,並不是算命預測占筮醫學易學,只是易經的理論更接近天規天道,所以根據易經原理,萬事萬物都可以找到依據,順理成章,有根有據。道德經是老子所作,把易經理論提純升華,上升到哲學高度。普通人學習道德經,有一定難道,不如學習易經更實用。道的解釋比較籠統,無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明白這五層關系,就能看懂道德經。易經解釋的更詳細,更明確,一共六十四種分類,每種分類都有具體的史實作為參考對照。比如乾卦代表成功強者正面直觀,坤卦代表失敗弱者反面隱晦。屯卦代表初始創建開始,蒙卦代表啟蒙立志樹人。需卦是需求供給取捨,訟卦是道德規范矛盾糾紛法制訴訟。師卦是戰爭武力直接對抗,比卦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認清形式合理定位,因勢利導,正確處理。易經其餘的卦象,都是世間萬物的發展規律,以及人類萬年千年的智慧結晶,成果匯總。有六十四種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環環相扣,完整規范的人類行為總結,更加清楚明白,比道德經更加直觀接地氣。學習道德經必須有哲學基礎,思維方式超越三維維度,進入四維思維境界,才可以完全看懂。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言可言非常言。道可道,是一維思維,直觀可見。非常道是反面對照,二維思維方式,相對論產生的根源。言可言,是矛盾結合體,融匯貫通,理論升華,讓人看到事物的本質,完整全面認識事物全貌,相當於立體三維,代表人類思想進步提高,所以是三維思維。非常言,就是超越三維思維,進入四維境界。道可道,代表人類可以學習自然,擁有智慧,道是自然規律,是世界萬物的表象。人類把看到感知的一切,形容出來,命名歸類。非常道,是人類智慧進一步提升,發現事物存在兩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表明顯示的不是全部,事物的本質還存在隱藏屬性,人類不能只看錶明不看實質,這就是陰陽理論。言可言,人類知道了表明與實質的區別,更加深入直接的了解事物本質,於是找到事物發展的規律,進一步了解了宇宙天地也存在運行規律,萬事萬物都存在發展軌跡,於是把自己的認識提高,把智慧升華到哲學高度。非常言,就是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區別,三維立體是人類可以通過正常感知理解的自然現象,而預知未來,推測明天,提前做好准備,永遠處於不敗之地,才是人類共同目標。想掌握命運,獲得永生,就必須擁有四維思維的能力,把世界萬物的總規律,加上時間因素,提前預測結果,最終找到永生的方法,於是人類真的變成神,成了外星人,任意穿越,永遠不死。老子的理論只是一種大膽設想,並沒有任何人類可以實現,易經卻是周文王周武王的成功經驗,已經證實,毫無疑問。人類的歷史一直都在重復,從殷商戰勝夏傑,周朝推翻殷商開始,人類一直在不斷進步,但是始終都無法實現老子的夢想,讓世界統一,然後人類共同探索未來,找到穿越永生的方法。說起來都這樣復雜,學懂學透就更難了,所以學道德經不如學易經,想征服世界,統一人類思想就學道德經,想獲得成功,治國理家,事業有成,獲得財富權利就學易經。道德經是無人實現的人類共同目標,易經是大事小情,上到建立國家,下到油鹽醬醋衣食住行,各種人類與自然,與社會,與他人,與自然斗爭相處,共存共榮的方式方法。不是貶低道德經,抬高易經,而是就事論事,針對道德經和易經而言,道德經太過籠統,正常人無法實踐驗證,易經卻是中國相傳的「無字天書」,裡麵包涵一切,皇帝大臣,經商求官,醫療戰爭,做人立志,求學傳道無所不包。如果不明白自己想學什麼,勉強專研道德經,也許會有一天學有所成,不過我更建議大家學習易經,可以直接得到好處,先學會生存基本功,當了領導經理,成為翹楚首領,當了總理總統,然後再學道德經也不晚。笨人戲言,無關他人觀點理論,純屬個人瞎說,請勿對號入座,不喜勿噴,謝謝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