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學案例分析
① 《刑法學》案例分析題
題目有問題,劉某15歲就曾因盜竊罪被判5年?
如果是年齡誤寫,那麼:
1.李某搶劫罪共犯
2.劉某搶劫罪共犯,強奸罪。累犯,從重,不適用緩刑和假釋
② 刑法學案例分析
張某的行為構成了故意殺人罪.
但是由於他並未將李某殺死,即故意殺人未遂版.
所謂故意殺人(未遂)罪,根據權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由於行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為。
此案正是由於張某意志以外的原因,即客觀原因所致未達到殺死李某的目的,因此其為未遂狀態.
③ 刑法經典案例分析
1。已經構成了犯罪了!罪名是「投毒罪」,因為她已經不是針對一個專人了,而是對不確定的宮屬
2。這不構成犯罪中止,只要投毒行為已經威脅到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就可以構成本罪。雖然她最後撥了110,使得實際情況沒有發生,但這也只是一個量刑情節,不是中止原因!
④ 經典刑法案例分析
1、構成犯罪,故意殺人罪。
2、罪過形式是間接故意。因王明知有專人偷瓜,卻仍在瓜中注射農葯屬,是明顯的放任結果的發生,屬間接故意。王雖然明確告知瓜內有毒,但這不足以為其開脫,因為如題所述「王某便在全村喊話:「西瓜打了農葯,偷吃西瓜出了人命我不負責」,但此後西瓜仍然被盜。」,所以有足夠證據證明王既不是不知亦不是過於自信,而是放任。
3、bc
4、無罪
5、acd
⑤ 刑法案例分析
那肯定是根據民法啊~
這種事情肯定是要拘留的,還要陪人家醫葯費精神損失費,沒有為什麼!想知道去問檢察官!
怎麼問題變了?這個太深奧了
⑥ 求刑法學案例分析
正當防衛是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且不能超過必要限度,這個當然不是了。不說人家是不是精神患者,單憑陳進屋就出去這一點,最多把他判斷成一個盜竊者,一個盜竊未遂人離開,你是誰你也不能朝著人家打一槍啊。而且王的行為也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警察使用武器警械條例。
你的題不全面,刑法其實也很復雜的,姑且我就認定他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吧,具體到主客體主客觀方面都符合你所說的。
⑦ 刑法學的案例分析
朱、魏:故意殺人的共犯,犯罪構成清晰就不解釋了。之前的綁架行為只是殺人行為的方法行為,二人的故意沒有改變。
其他四人:非法拘禁的共犯,根據高院的司法解釋為取得債務為目的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構成非法拘禁罪。朱某、魏某捏造王某曾以買音響為名騙取他們人民幣8450元,其他四人並不知情。
⑧ 兩道刑法學的案例分析
案例1中:甲、乙、丙三人均構成搶劫罪的既遂。三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他人財物,且數額較大,構成盜竊罪。後丙在盜竊過程中當場對丁使用暴力,根據刑法269條,以搶劫罪論處。
案例2:甲構成介紹賄賂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乙的行為構成受賄罪;丙構成行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