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小調查

道德小調查

發布時間: 2022-01-17 20:15:59

『壹』 關於道德的調查

C B A A A

『貳』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種文明的體現。一個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只有人們的道德意識提高了,才能讓社會變得跟美好。古往今來,「德」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品質,任何時代,只要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會使人產生無盡的力量,能夠創造無盡的財富!其實,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現在正是奧運期間,有許許多多的志願者在為奧運作者默默的奉獻。我們家住在「鳥巢」附近。經常可以看到些志願者,他們穿著鮮艷,整齊的服裝,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外國友人的到來。每當我們可以在家收看奧運比賽時,志願者們卻只能繼續在工作。我請神體會到了奧運志願者的服務。他們不怕烈日炎炎的夏天,為每一位需要服務的人服務。假如我能有幸成為一名志願者,我會用最佳的狀態去迎接四面八方的來客,熱情地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將他們帶入比賽的規定場點,為他們送上一份祝福,一份關心,讓他們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
在學校,我們一樣要講文明、講道德。在學校,我們不能在樓道里追跑打鬧。如果樓道里有許多的同學,那必然會撞到其他的同學。以前,在上小學時,我就經常在樓道里追跑。一不注意,就會撞到老師或同學。在升入中學,我要改掉追跑打鬧的毛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學校,我們還應該,節約用水、用電。上操之前,應先把燈關掉。不說臟話,見了老師就向老師問好,這些都是在學校應該做的。
在家裡,要尊敬父母。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家人減輕一些負擔。如果父母叫你拿杯水,拿個東西這種小事應盡自己全力去做。古人有許多尊敬長輩的事。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母。冬天,他用自己身體將父母的枕席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家尊敬父母也是一種有道德的體現。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叄』 大學生公德行為調查可以調查什麼內容

有關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
「人人獨善其身者謂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謂之公德」。說到社會公德,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相對於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的領域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逐漸擴大,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當代社會,公共生活日益成為社會成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會公德則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准則。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基礎層次。
調查目的: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思想道德修養。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和科學素質,已成為我國傳播社會公德意識和實踐社會公德規范的重要力量,對宣傳、維護社會公德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調查研究,了解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發現大學生公德意識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傳播公德意識的建議,共創和諧社會。
調查形式:於2009年4月7日,隨機抽取湖南地區兩所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和中南大學)的210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佔49.7%,女生佔50.3%,調查問卷回收率79.5%,有效問卷167張,有效率100%,人工處理數據,統計圖表用EXCEL來繪制。
調查內容:從長沙市大學生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態度,對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態度以及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態度三個方面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態度
此次調查我們通過如下幾個問題,對大學生對待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態度進行了研究。
1、坐公交車時,你會給老幼病殘孕讓座嗎?
2、坐公交車時,你自己沒有座位,但看到坐著的年輕人對身邊的老人小孩熟視無睹,你會
3、你會在自習室里大聲接電話嗎?
4、一位農民工的權益受到侵害,但卻不知如何維護,而你恰好懂這方面的法律知識,你會
調查發現對於問題一,有70%以上的同學表示一定會讓,25%的同學表示視情況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學表示不會讓。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識,視情況而定的同學,可能是因為公交車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離老人又遠,不方便給老人讓座。對於問題二,有75%左右的同學,只是心中責怪那人沒素質,但沒有任何行動,有5%左右的同學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學表示提醒年輕人讓座。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具有公德意識,至少對這種行為表示不滿,但絕大多數保持沉默,缺乏維護公德的勇氣;更深層次的探究,還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別人不聽勸告,而使自己尷尬,或者說不知道怎樣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在公德與私德之間,大多數人還是在維護私德的基礎上再去維護公德,問題四和問題五同樣顯示出了這樣的問題。
二、對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態度
我們主要是通過調查大學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以及參與公益活動的積極性等方面進行研究的。
1、你對國計民生的態度是
2、你曾主動去無償獻血嗎?
3、你曾經利用手機或網路等媒介傳播過淫穢暴力等不良信息嗎?
調查發現,對於國計民生的態度,有57%的同學表示偶爾看一下,只了解周圍人談論的事情;40%的同學表示很關心,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只有3%的同學表示與自己無關的不關心。表明大部分同學還是會去關心社會問題,但並沒有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大多都是從別人不經意的談論中,獲得信息的,也有極少數同學表示不關心。當我們調查大學生無償獻血情況時,我們了解到有36%的同學表示想去,但不放心;33%的同學沒有獻過血;31%的同學無償獻過血。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還是願意去無償獻血的,但有30%多的同學卻不敢去獻血,因為擔心衛生條件,害怕自己因為獻血而感染疾病。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我們認為跟負面宣傳有關,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報道,大多是會因此而感染病毒。我們的社會、政府應該積極為大家創建一個安全的環境,作一些正面的宣傳與引導,消除人們心中的障礙,建立人們對社會的信賴。隨著近年來網路逐漸成為大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網路活動也中存在著不少突出的問題,如網路暴力,色情信息泛濫等,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們對大學生在網路中的道德作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有81.25%的男生從來沒有在網路上傳播過淫穢暴力等不良信息,93%的女生從來沒有做過,11.25%的男生曾經有過這種行為,但現在不再有,僅1%的女生有過這種行為,7.5%的男生一直都有這種行為,6%的女生一直都有這種行為。 結果顯示,在網路上接觸不良信息並傳播不良信息的人群中,男生明顯多於女生,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的好奇心比女生強。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正確使用網路工具,健康進行網路交往,避免自己沉迷網路,養成自律精神。
三、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態度
此項內容,我們主要是通過大學生對待環保問題的態度,進行研究的。
1、你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態度是
2、如果在舉行一些環保活動,你會積極參與嗎?
在調查大學生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態度時,有70.5%的同學表示有意識,盡量少用;6.5%的同學表示堅決不用;25%的男生表示不在意,6%的女生表示不在意。結果顯示,大多數同學有一定得環保意識,在能不用的情況下盡量不用,女生的環保意識要強於男生。可能是因為女生比較細心,比較關注細節,更注重環保。部分原因可能是性格差異造成的。同樣在調查大學生參加環保活動的積極性中,我們發現女生的積極性也要高於男生。
從上述三個方面的分析表明長沙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具有以下特點:<一>大多數大學生具有公德意識,並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二>大多數大學生能自覺遵守公德但缺乏維護公德的勇氣;<三>大多數大學生還是會在維護私德的前提下再去維護公德。對於以上特點,我們認為有如下原因:1、大學生的個人思想道德修養和素質有待加強和提高;2、社會公德所規范的行為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為細節,而大學生往往會忽視這些細節;3、從眾心理普遍存在;4、網路中的不良信息的影響,如:網路中的暴力游戲等;5、學校和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待加強;6、社會陋習依然存在。
關於如何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公德意識,我們有如下建議:1、首先是加強大學生自身修養與素質,通過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要在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養公德意識,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懂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從小事做起,從小節攻起,帶頭踐行公德規范;2、其次應該加強家庭與學校對大學生公德意識的教育。大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家和校園,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正確的道德教育,不要將一些自私利己、時時提防他人的錯誤思想教給孩子;作為學校,應該多開展一些有關加強公德教育的活動,讓同學們積極參與,並讓他們從實踐中培養公德意識;3、最後政府應該要為提高大學生公德意識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如: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讓在路邊乞討的人們能夠獲得救濟;完善醫療保障制度,讓人們在更完全、更清潔的醫療環境中得到治療。總的來說,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進一步加強需要個人、家庭、學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實現。只有人們社會公德意識的普遍提高,社會風氣才會逐漸變好。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肆』 在對學校進行小調查時,應該注意什麼《道德與法治

摘要 你好 很高興可以為您提供解答

『伍』 為什麼說道德調查范圍小於法律

從來沒有什麼道德調查范圍小於法律的說法,道德的外源大於法律,通俗的說,道德就是我們通常認為合理的、善良的風俗、習慣、做法等等。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的被人們廣泛認可的思想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意識形態或上層建築。道德是以善惡為標准,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

法律屬於上層建築范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律就是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陸』 當前社會道德調查,看見的都進來說說,一個小小的調查。謝!!

一半一半吧。。

『柒』 小學生關於「道德品質」的調查報告

小學階段的道德教育在小學生全面發展中起著統帥和靈魂的作用。然而,在小學階段的道德教育中,存在著許多缺失,致使道德教育的實效偏低;採取對策,克服缺失是提高道德教育效果的必然選擇。 一、小學生道德取向現狀調查:小學時期是人生觀與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對三年級小學生道德取向進行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內容涉及到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等方面。在調查中我發現生活中的道德現象與理想中的道德目標有了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如下:1、淡薄理想:在「我的理想」道德取向中,許多同學選擇了當經理、老闆、歌星、影星,原因是最實惠最榮耀,而對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較為淡薄。一談到當清潔工就鬨堂大笑。2、缺乏感恩:在「孝敬父母」道德取向中,80%學生不知父母生日,選擇了「父母養育我是應該的」。獨生子女任性,只懂得享受、不懂的孝敬,總是挑肥揀瘦,唯我獨尊。「小霸王」「小公主」「小太陽」紛紛亮相,父母成了新時代的「牛」和「馬」,與父母溝通少,缺乏感恩之心。怕苦怕累,很少幫父母做家務,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3、講究攀比:在「勤儉節約」道德取向中,65%同學選擇要闊氣。他們認為勤儉節約過時了,只有闊氣,才被人瞧得起,於是,在同學間常攀比誰家房子大、誰家最有錢,攀比風較為嚴重。有的還說有錢不花是傻瓜,於是每天都得花光父母給的零花錢。4、不講誠信:在「誠實守信」道德取向中,了解到80%學生都講過謊話,年紀越大,說謊越多,方法越巧,認為誠實是吃虧,能說謊話是聰明表現,並為說謊成功引以自豪。小學生的知與行存在嚴重脫節,道德意識與道德行為不吻合,道德觀念滑坡。學生中不誠實的現象較為普遍。5、厭倦讀書:在「讀書快樂」道德取向中,60%學生選擇讀書煩惱。信息技術的應用,小學生知識面廣了,雖然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慾,但「虛擬世界」負面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人生價值取向,學生沉迷於上網游戲,作業抄襲,學習缺乏內在動力,以致厭學。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道德取向偏差,少數學生還有逆反心理,道德判斷能力的差異,嚴重阻礙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極不相稱,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二、導致小學生道德缺失的幾點因素1、家庭缺失家庭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環境,而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小學生從小生活在怎樣的環境,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舉止,並且父母採取怎樣的養育方式都直接關繫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調查發現,80%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身體,而道德教育卻隻字不提。其次,家長對子女道德教育簡單粗暴,或是放任不管。而有的家長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不斷地給孩子學習加碼,孩子承受不了過重的負擔感到厭煩,產生逆反心理。再者,家長自身素質低,家長不良言語給是非辨別能力差,模仿能力強的孩子起了催化作用,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大人們的過度呵護,過分寵愛,導致價值取向出現偏差。在我工作中曾碰到過這樣幾個例子,在孩子與他人爭吵時,不管對或是錯,家長總袒護著自己孩子;在地震捐資活動中,學生熱情高漲,家長卻不熱心支持;平時孩子積極參加做值日,家長總在潑冷水,家裡什麼活都不做,反倒跑到你學校里來掃地;同時部分家長言行不一,教孩子怎樣不吃虧,別人打你你也去打別人;怎樣不花錢又能受益等,加大了向功利傾斜的砝碼。學生感受到理想與現實反差大,產生道德取向的迷茫,嚴重影響了學生正確道德觀的確立。2、學校缺失學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陣地,由於升學率的困擾,「德育讓位」的現象還依然存在。過強的學習負擔,給學生造成了心理壓力,孩子們的課內外只是為了疲於應付上課、作業、考試和課外補習,家長與老師把書讀好看成是將來唯一的出路,忽視了對大多數學生的全面培養。應試教育帶來了教育內容和方式的蒼白,孩子失去了學習快樂和憧憬同時老師也是和孩子接觸時間最多的人,是孩子最崇拜的人,老師的一言一行不應該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但很多教師對學生懷有深深的愛,卻往往恨鐵不成鋼,但有時動機雖好,教育方式卻是反教育的。教師簡單、粗暴的語言,未經充分調查輕易給學生下定論,凡此種種都可能極大地傷害學生的心靈。3、社會缺失我們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出現的文化、道德和價值多元化的現狀,混亂了學生的道德取向。隨著社會的發展,網上的信息逐漸模糊了青少年的道德規范,。網路游戲、光碟、書刊、影視上經常充斥著一些血腥暴力、淫穢色情的東西,對自控能力較弱的小學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小學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由於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完全形成,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辨別力、鑒別力還不強,加之客觀現實的錯綜復雜,因而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顯得偏狹,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出現認識的混亂。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識,就很容易進入他們的心靈,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一些成年人價值觀發生扭曲,在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少數學生精神空虛、行為失范,出現了無節制的上網,曠課、逃學等現象。二、小學生道德缺失的幾點對策小學生道德缺失問題是學校、家庭、社會及個體遺傳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要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就必須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健康教育模式,針對不同小學生人群的不同特點,採取形式多樣的心理教育措施,方式上變被動治療為主動預防,幫助其提高心理素質,形成正確道德取向。1、重視和發展家庭教育小學生的道德取向與家庭教育有極其重要的聯系。那麼家長該給他們以怎樣的輔導呢?(1)目標定位。家長對子女的要求不能超出他們的承受力,當其竭盡全力也不能完成時,他們就會泄氣。一要從實際出發,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即從自己孩子的遺傳素質、家庭環境、學校和社會教育實際水平出發,從孩子的智力、性格、愛好、個性、體力等方面出發,客觀地、實事求是地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定位。給孩子定的目標,要讓他們經過努力,跳一跳可以夠得著、能達到。二要嚴愛結合。「嚴愛結合」,即讓孩子從父母的身上得到溫暖,得到愛的體驗。感到父母既是自己學習的榜樣,又是知心朋友,有什麼心裡話願意和父母講,因為父母能幫自己解困,但不能父母事事包辦代替孩子去做,愛要有個「度」,針對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激勵孩子的積極性,教給孩子學會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知識,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使孩子健康成長。(2)提高家長自身的素質。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家長要通過學習心理學知識,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個性特徵,掌握孩子心理變化的規律,為教育提供依據,給孩子提供適宜的多方面的教育和培養,使孩子智力、心理等和諧發展;此外,家長還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奏都較緊張,時間顯得十分寶貴。當家長的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又要料理家務、教育孩子,家長的教育態度不能隨著自己情緒的好壞而變化。要防治在勞累、身體不適、夫妻反目、下崗等特殊情況下,不在孩子身上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要學會控制、轉移自己的不良情緒,做到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則,為子女做楷模。(3)家庭輔導應注意:①教育孩子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尤其是如何看待學習成績。②要引導孩子學會正確對待批評和自我批評。孩子容易用放大鏡來看待別人的缺點,用顯微鏡來看待自己的弱點,要引導孩子胸懷寬廣,性格開朗,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③要鼓勵孩子廣交朋友,積極參與,學會做人。一個熱情大方,有交往能力的孩子,是受人喜歡的,其心理必然是開朗、愉快的。④引導孩子向生活中的強者學習,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勇敢地面對現實,增強挫折容忍力,鼓勵和培養他們忍受挫折,再接再厲的精神。⑤讓孩子多在生活的風浪中自我搏鬥,父母要幫助孩子在風浪中經受鍛煉。⑥培養孩子的刻苦精神。吃苦,經受磨難,是造就人才的必由之路。家長要鼓勵孩子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從疊被子、拖地板做起,還要讓孩子獨立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養成刻苦學習的好作風,使其在克服各種困難的鍛煉中逐步成長起來2、加強學校教育和輔導作為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環境,學校應擔負起對其進行道德教育的責任,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教師要理解和尊重學生。身為教育者,首先是要在心中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平等的意識,確實認識學生之間的差異。在教育學生時,不應該挫傷他的自尊。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強調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要求換位思考,體驗學生的情感,學生是與老師共同克服困難,尋求進步和解脫的「當事人」,因此學生與老師的地位是平等的。學生可以充分表露自己,有利於教師開展工作。尊重與理解也就是對學生的肯定,只有得到肯定,才會有前進的動力,才會以愉悅的心情努力學習。教師應努力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多肯定、多傾聽,根據學生不同氣質特徵、性格類型,有針對性地運用心理學中的疏導方法——激勵法加以鼓勵,幫助學生調整心理,維護心理健康。喚醒對方希望實現自我價值的潛意識,激發對方強烈的自尊心,從而轉化為巨大的精神力量。 (2)滲透到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用帶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開闊學生眼界。例如:請先進模範,校外輔導員到校作公德報告,用生動事例來激發學生道德情感;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體驗教育,培養他們審美鑒賞能力和良好的藝術修養,使之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品德和班會課上,採用討論、故事演講、心理短劇、角色扮演等活動方式,向學生進行教育。同時還應與優化校園環境結合起來,提倡使用文明用語等活動,不斷地引導學生在道德實踐中體驗、感悟。把道德教育有機地滲透在各項教育活動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3、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小學生不是封閉在一個真空的環境里,小學生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避免要與社會接觸,要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就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1、要凈化社會環境,讓正確道德取向走進和諧社會。社會應該給孩子們道德教育創造必要的條件,藉助社會力量開辟德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拓寬學生德育實踐的渠道,有機進行榮辱觀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是非觀。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光榮的,什麼是恥辱的。2、正確引導學生觀看各種有益的電視、電影、報紙、刊物等,使他們開闊眼界、提高素質、陶冶情操、愉悅心情;3、加強對校園網站的管理,規范上網內容,為學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綠色網上空間,充分發揮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教育他們文明上網,健康上網; 4、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輔導相聯系的網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教育網路體系,來加強和改進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現狀。形成教育合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學校、社會、家庭一致的教育氛圍,要樹立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從學校內部來說不僅要有清新、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而且還要創設尊重、理解、信任的心理環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發展積極情感,增強適應能力和耐挫折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學校要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接待日、舉辦家長學校等多種形式,同家長建立經常性聯系,幫助家長提高認識。要充分利用社區教育委員會、校外輔導員站等社會資源,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和輔導。小學生心理道德品質的形成,有賴於學校教育,有賴於教師培養,同時也有賴於家庭影響和社會氛圍。要努力推行「以學校教育為主,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方法,讓小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接受一致的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捌』 關於社會道德問題社會調查表

希望你把你最真實的感受反映給我們
1當你的肚子咕嚕叫時,當你看見自己排的隊見頭不見尾時,你是否會有一絲插隊的念頭:
A,是 B,否, C,說不清
2.你是否能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孕婦,老人,殘疾人讓座:
A,能 B,不能 C,說不清
3.你走在寧靜的校園里,周圍人很少,而在此時你手上又有一團紙,你是否會「一屑千里」呢:
A,是 B,否 C,說不清
4.進入大學,已不同於以前的學習,大家都會為上課或自習的座位而煩惱,那麼你會不會有將自己的「裝備」,放在一排座位中說「我的地盤,我做主」,為自己的同學佔座:
A,會 B,不會 C,說不清
5面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犯罪,你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否道德的「井噴」:
A,是 B,否 C,說不清
6.你認為家庭原因是否是造成大學生的道德問題的主要原因:
A,是 B,否 C,說不清
7.你認為社會原因是否是造成大學生的道德問題的主要原因:
A,是 B,否 C,說不清
8,你認為自身原因是否是造成大學生的道德問題的主要原因:
A,是 B,否 C,說不清
9,你認為大學生在處理問題時,是否最應該首先考慮道德問題:
A,是 B,否 C,說不清
10.你認為大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學習與道德修養的關系怎樣:
A,學習的重要性遠遠大於道德修養。
B,道德修養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學習。
C,學習與道德修養等量齊觀。
D,說不清
11,你認為從大學生的終生發展來看,基本技能的發展與道德修養的培養的關系怎樣:
A, 物質方面的積累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需要,所以基本技能的發展的重要性遠遠大於道德修養的培養
B, 道德修養的培養是一個人的內涵之所在,所以道德修養的培養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基本技能的發展
C, 基本技能的發展與道德修養的培養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人,所以基本技能的發展與道德修養的培養等量齊觀,但由於人生有限我們同時在這兩方面的發展不會很完善
D, 說不清
12.你認為目前大學生在道德方面最應該做些什麼

熱點內容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
考法官公務員經驗談 發布:2025-02-12 15:41:00 瀏覽:707
建築設計方法學 發布:2025-02-12 15:28:06 瀏覽:800
安陽法院月薪 發布:2025-02-12 15:26:06 瀏覽:127
美國就香港立法 發布:2025-02-12 15:25:14 瀏覽:731
原因行為民法 發布:2025-02-12 14:51:44 瀏覽:165
九六年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4:50:47 瀏覽:346
合同法406條規定 發布:2025-02-12 14:46:02 瀏覽:442
司法考試報名入口通道 發布:2025-02-12 14:41:03 瀏覽:901
民事送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4:33:13 瀏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