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呼喚道德回歸

呼喚道德回歸

發布時間: 2022-01-17 20:17:37

㈠ 為什麼說呼喚道德不必拿深夜開門說事

租住在杭州某小區的小晨,講述了一件令她心頭暖暖的事。那天凌晨一點,她被一個陌生妹子的電話吵醒,對方說:我是1901租客,單元門的密碼鎖壞了,你能幫忙開下門嗎?盡管開始內心拒絕,但想到姑娘的慘境,小晨馬上下樓去開了門。第二天早上,她的房門外出現了一袋水果和一張字跡娟秀的便簽:周三晚上打擾你了,謝謝你替我來開門,打了5個租客電話,你是我最後一個希望。

深夜開門的個案可以作為新聞來報道,只是在關注時最好能夠有更多細節,在傳播時最好不要有過高的道德層面的預期。否則,新聞就容易引起選擇性解讀和逆反效應,這一點,從網民的新聞跟帖中已經窺見。道德紮根於生活的常態中,我們需要的是更普遍、更具體的道德,哪怕它們不足以構成新聞,只要它們是真實的,鮮活的,我們就可以受益其中。

㈡ 求 關於 《社會呼喚道德的回歸》 的高中800字作文

自己寫作有那麼難嗎,舉個例子談論下國人的現在的一種病態, 再總結一下就可以了,像南京的鄧宇案發生之後的系列事,又有老人倒地無人扶起而導致身亡的事件,等

㈢ 急求《呼喚文明的回歸》作文,1000字左右

"文明之話撒遍社會"文明是什麼?我們不用給它下什麼深層的定義,它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就在我們的小小的一舉一動之間。文明是路人相遇時真誠的微笑,它是和人相處時親切的話語,它是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手之勞,它是看到有人踐踏草坪時的主動制止,它是上車、購物時的自覺排隊,它是對陌生人的熱情相助,它是發自內心的「您好」「請」「謝謝」「對不起」……這些小小的言行舉止,就是文明、就是禮儀!
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六,赤日炎炎的中午,媽媽和爸爸要工作,所以我只得一個人去外婆家。
因為那時是周末,有很多人會搭車,所以我好不容易才擠上車。車廂里悶得讓人喘不過氣來,而且沒有座位能讓我歇歇,所以我便要站著。
在我旁邊坐著的是一位年青的小夥子,從他的言行和容貌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斯文的人,他突然站起來,彬彬有禮而殷勤地對我說:「小朋友,你年紀小,你快坐吧。」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他的好意。因為我實在站得太累了。這時,只見一位大約40多歲的叔叔把兩只腳伸到前椅的靠背上。從衣兜里拿出了一根煙,放肆地吸起煙來。難聞的煙味很快就散遍了整個車廂。我都被悶的喘不過氣來了,幸好旁邊有位救星-窗戶。忽然,兩個人迎面走來,她們的年齡恰好相反,一位是年過花甲的老太太,她枯瘦的臉上刻滿了被歲月劃過的皺紋,手裡拿著拐杖,一步挨著一步地走著,顯得很吃力。。另一個是一個大約十幾歲的小女孩,扎著一條可愛的辮子,顯得異常淘氣。坐在我前面的小夥子突然站了起來,想把位置讓給老太太,可那個淘氣的小女孩乘他不注意,飛快地跑去他的座位上坐下了。小夥子氣得直跺腳。
一陣令人作嘔的氣味撲鼻而來。,原來是我前面的一位婦女在津津有味地吃著榴槤。可憐的是整個車廂里的人都在苦苦受罪啊!她吃完榴槤後,便隨手把垃圾扔在車廂里。
「下車的乘客從後門下車」老太太提著行李,吃力地走著,把垃圾撿起來,剛好我也是在這站下車,只見老太太下了車,把垃圾扔到附近的垃圾桶,我看著老太太的背影,不禁想到像老太太這樣年邁的人,都願意為社會做貢獻,那我們這些年輕人是不是也應該學學老太太呢!
這件事雖然過了很久,但老太太的那種行為溫暖了我們,也溫暖我們這個社會。讓我們一起呼喚文明,共建和諧社會吧!

㈣ 相信未來中怎樣理解對人性回歸的呼喚

經濟學中有一條最基本的假設就是理性人的假設,簡單的講理性人就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但是理性人同時也是一個講道德的人,這一矛盾被稱為「斯密問題」。晏智傑認為這一問題本就是一偽命題。他指出斯密在《國富論》中的利己指人應有的各種權利、原始要求和人的本性,可抽象的概括為人的自愛之心。而《道德情操論》中的利他指對人的各種權利的尊重,對他人不幸遭遇的同情憐憫。

㈤ 關於道德的發言稿

[關於道德的發言稿][教師節作文 ]也許有人會問,什麼是道德?道德就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關於道德的發言稿。我認為,道德就是愛國愛民團結互助:道德也是勤奮節儉努力上進;道德更是遵紀守法,潔身自好;道德還是文明禮貌自尊自強。當春回大地的時候,重抬道德的話題,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畢竟,道德在我們生活中與我們緊緊相隨,每時每刻都不曾分離,道德與人類同生,與社會同生。也許有人會問,什麼是道德?道德就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我認為,道德就是愛國愛民團結互助:道德也是勤奮節儉努力上進;道德更是遵紀守法,潔身自好;道德還是文明禮貌自尊自強。人們時常感嘆生命短暫,時光來去匆匆,誰都渴望和平安寧的生活,誰都期待陽光燦爛的景色。然而現實卻難隨人願。走出校園,充滿耳目的常常是暴力、行竊、吸毒、貪污、受賭;弱者無肋,壯力血流;大街污水滿地,人嘴臟話漫天…… 凡此種種,讓人感覺道德巳被扭曲,人進已經喪失。三月的一天,我親眼目睹了這樣一件事,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在我家門口的三岔路口上,兩位滿頭日發的老人攙著一位同樣衰老的病人走來,病中的老人低著頭,垂下的一絲絲白發在風中飄動,兩腳拖在地面,劃出一道道印痕,隨後趕來的一位老婆婆雙手不停揮動,招呼著來往的車輛,喪地呼喊回盪繁體的大街上:救救他吧!救救他吧!可是一輛接一輛車從老人身邊絕塵而去。我分明看見,那滿是皺紋的臉上寫滿了悲衰。還有一次在報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南京一時很久未出門的老夫婦興致勃勃來到市區,准備好好看看家鄉這幾年來的變化,怎料因行動緩慢被走在身後的一位年輕市民拳腳踢和辱罵,氣得老大悲憤欲絕,以頭撞牆,走老伴的勸阻下,才顫抖著離開了這傷心之地。令人揪心的一幕幕讓人恐不信吶喊:良知何在?道德何在?假如長此下去,可以設想:世態炎涼,人間冷淇,社會大亂,人心變態,身臨其境,人人自危。無數先烈壯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成果將毀於一旦,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善良的眾呼喚著正義現身,呼喚著良知發現,更呼喚著道德回歸。一位哲人說過:道德普遍被認為是人類最崇高的目的。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道德是國家民族興旺的基礎,一個國家應該有一個國家的精神脊樑,一個民族應該有一個民族的孔繁森,李素麗更是道德的表率。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眾展示了忘我為民的風貌,如一縷春風,暖人心。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美好的明天,生活在鮮花盛開的大地渴望不是等待,幸福美滿的生活必須創造和擁有以人與人的道德標准為標志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加強法制建設,遵守市民公約,請相信,藍天、白雲、陽光、雨露、幸福。和平將永遠與我們同在。當前有的少年兒童中缺少感恩之心。許多家長視自己的獨生子女為撐上明珠,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為他們做什麼,他們都覺得是理所當然,完全以他們為中心,父母親與孩子的溝通也很困難,少年兒童出現了叛逆的心理。少年兒童拒絕感恩,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現。錦屏縣城關二小針對這一情況,開展了"春暉感恩"教育活動,引導少年兒童加強與父母、親人、老師及身邊的小夥伴、"手拉手"交流溝通,通過寫信或做一件小事來表達自己對父母長輩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對老師教誨之恩的感激之情,對他人、社會關懷之恩的感激之情,對黨和祖國培育之恩的感恩之情,教師節作文《關於道德的發言稿》。感恩父母。父母是孩子至親人,沒有父母就沒有孩子的一切,父母愛孩子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愛,教育學生從小敬愛父母。發動學生幫父母做家務事開展感恩父母活動,自己的事自己做,學洗衣、學做飯、整理自己書房;寫句感恩的話,父母的養育之恩一輩子也難以回報;春節給父母做一張賀年卡,給爸媽講一個有趣故事。感恩老師。老師為了學生的成長,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因為老師不僅賜予了學生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學生成長路上的心結。發動學生在教師節親手做一張貨卡,寫上祝福的話語送給老師;在班級學習園地上寫出贊美老師的話語,讓同學們互相學習;班、隊課開展"感恩老師"演講比賽,全校還進行徵文比賽:《給老師的一封信》。感恩同學。要學會對自己的同學感恩,因為每一個孩子要與同學相處,共同度過童年的美好時光,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獲得歡樂和充實。開展我幫助同學做一件事、"今天我值日"活動、寫一篇受同學幫助的作文、給幫助自己的同學打電話,表達自己的感恩心情。感恩母校。為推進教育,讓每一位小學生人小都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我校在六年級開展了"感恩母校"教育活動。開展我對老師說句話、我為母校"添綠蔭"植樹、"我為母校添光彩"捐書等活動。要求每一位即將畢業學生對老師說一句心裡話或感謝的話語,感謝母校的培育之恩和老師的培養之情,在今後的學習道路上,在新的學習環境里認真學習,刻苦鑽研,為母校爭光。感恩社會。號召每一位學生為失學兒童或貧困兒童捐款,捐給希望工程;與偏遠山村小學兒童手拉手,每一位學生捐一本好書給偏遠落後山村的學生。感恩祖國。兒童的成長離不開祖國,祖國繁榮昌盛,人民才安居樂業,我們才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兒童才能幸福成長。開展我與祖國同成長活動,教育兒童要與祖國的前途命運連接在一起。通過"春暉感恩"教育活動,讓少年兒童明白個人成長進步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關愛與付出,離不開他人和社會的幫助與扶持,離不開黨和祖國的陽光與雨露,培養少年兒童榮辱觀念和感恩意識,不忘國家之恩、社會之恩、養育之恩、教育之恩、幫扶之恩,使每個學生學會"知恩、報恩、施恩",做到"我知、我行、我倡導",進而從思想上懂得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愛社會主義,從行動上能夠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勤奮學習,從奉獻中快樂生活,從成長中全面發展,成為對家庭有報答,對他人有愛心、對社會有回報,對祖國有貢獻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接班人。〔關於道德的發言稿〕【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㈥ 敬老宣言內容是什麼

登高懷遠,覺天地之不老;紅葉黃花,有經霜之燦爛。時光隱藏著無數奧妙,「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重陽為歲月之尊,宜於長久,際此佳節,茲向社會發出敬老宣言:
人生天地間,倏忽數十年而已,誰能不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儒家倫理,以孝為先。敬老是傳統,敬老亦是文明的代際傳承,登高臨遠,前人肩膀即是後人的階梯。敬老是敬人亦是惜己,遍插茱萸,何忍老人向隅;暢飲菊酒,豈乏天倫之樂。
當今社會,老年人的幸福快樂,關乎全社會的快樂幸福。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十一五」期間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而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從2005年的1.47億增加到2010年的1.74億,老齡高峰將於2030年左右到來,並持續20餘年。
老年人的社會問題,已如冰山浮出水面,城市的空巢老人,農村的留守老人,面臨的現實問題是保障,面臨的精神問題是孤寂。社會老齡化的巨大雪球,依靠孝道已獨力難支,道德指責也代替不了制度建設,我們倡言敬老,在呼喚道德回歸的同時,更在喚起全社會的關注,共同給予制度保障、制度關懷,使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老年人的快樂幸福,就是兒女們的快樂幸福,也是全體中國人的快樂幸福。敬老是常回家看看,敬老是一個社會風氣的滋潤與文明的保障,敬老是一個社會情感的維系與理性的皈依。
人有敬老之心,社會有敬老之理,恆不畏老之將至。九九重陽,歲月可以辭青,紅顏可以白發,人樂而不知老之已至,人樂而不知逝者如斯。願天下老人始終有一顆不老的心。

㈦ 飛兒樂隊否認踢走主唱,公開呼喚飛兒回歸,網友對此有何表示

飛兒樂隊曾經是娛樂圈非常火的一個組合,在華語樂壇上一度被稱為傳奇樂團,但是沒想到這個樂隊後來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尤其是他們將樂隊的主唱踢走,隨後這個樂隊就開始走下坡路,名氣也越來越差。他們在娛樂圈的發展也並不是很順利,遭到很多網友的抵制。這些年一直都想復出,可惜復出之路並不是這么容易的,尤其是樂隊的騷操作,當初可是惹怒了一大批的粉絲。

網友對此有何表示?

對於阿沁的這番舉動,不少網友被他真誠的態度感動,但是也有不少網友認為他是在消費前主唱,對他的這種行為非常反感。自從詹雯婷退出飛兒樂隊之後,飛兒樂隊的人氣就一路暴跌,雖然韓睿的唱功也確實不錯,但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很多人都將兩人拿出來對比,而韓睿也一直是大家批評的對象。如今詹雯婷早就已經和飛兒樂隊撇開關系,這個時候就沒必要再拿對方來消費,好聚好散才是最好的結果,也希望大家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㈧ 材料作文 呼喚心靈回歸

保護環境和保護文化,可以兩者結合著寫一篇議論文啊 應該是防寫文化環境和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事一樣高的
呼喚心靈回歸也許是諷刺現在的人性不夠自然太過庸俗

㈨ 【對於成大事者必拘小節觀點的刁難提問】

兄弟,我這剛剛辯完,我們是反方,成大事者也拘小節,我們贏了,這是我收集整理的辯論詞.

成大事者也拘小節(反方)

陳述

一辯

各位晚上好。我方的觀點是成大事者也拘小節。我方將從三個方面來作說明。

1,何謂「大事」,何謂「小節」。對一個政治家來說,治國平天下是大事。對一個學術界泰斗來說,研究和著述是大事,而對一個農民來說,安排活計,從事生產也是大事。因此,大事並非都是必須興國,利民生的事情,也並非非大智慧,大氣魄者不能擔此責也。何謂「小節」,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不說臟話,不亂扔亂丟,不惡語傷人是小節。學會禮貌用語,說文明話,做文明人,也是小節。 「小節」並非僅指無關大局的細枝末節,非原則的瑣事。它的外延非常之廣,小到生活瑣事,衣著起居,大到自身利益,生死攸關之事,都可稱之為「小節」。由此可見,「大事」與「小節」之間的界限非常廣義,不同生活層面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2,個人小節從來就不是小事。古話說:「不矜細行,必累大德。」就是說,平時不注重小節,必將有損於品德修養,以至犯下大錯誤。古人這種警世之語有很多:「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丈之室,以突隙之煙焚」,「不慮於微,始成大患;不妨於小,終虧在德」。「小節」問題不但具有潛移默化的腐蝕作用,而且有可能由微恙而成大疾。古人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從小節做起,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才能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樹立高尚的品德修養;面對大事的時候才能立場堅定、臨危不亂,妥善處理各種復雜事態。如果平常就放縱不羈、滿不在乎,小事上反復無常、隨便應對,大事上肯定也難有所作為。君豈不見劉備教育阿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古訓。

3,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其真正含義是說成大事者要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不要在細微末節上糾纏,並不是說小事小節不重要。而正方卻理解成為做大事的人不必關注小事小節, 其實是對這句話極大的曲解。豈不知注重小節與成大事、抓重點其實並不矛盾。小事不是說放任不管,而是要分清責任,交給有關人去管。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它精闢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小事小節的魅力。成功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夠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構成,但不能因此而對工作中的小事敷衍應付或輕視懈怠。

二辯

不拘小節終累大德。史書上有這樣一則故事,宋朝呂元膺在做東都留守時,一次與一位掌管錢糧的下級弈棋。當呂元膺抽身去處理緊急公務時,這位錢糧官趁機偷換了一顆棋子,最後贏得了這盤棋。呂元膺當時對此雖有察覺,但並未吭聲。過了一段時間,呂元膺借故把此人調離身邊,並預言此人終將因貪污而獲罪。後來果然被言中!在贊嘆呂元膺識人慧眼的同時,不禁由那位錢糧官的蛻變而想起一句古話:「不矜細行,必累大德。」意思是說,平時不注重小節,必將有損於道德修養,甚至犯下大錯。

「小節」,通俗來講,從小的方面來說也指一些不起眼的小毛病、小心眼、小動作、小貪心等等,就像那位錢糧官偷換棋子之類的小事。正因為其小,往往容易在思想上被忽視,在行為上不注意,所以就有了「小節無傷大雅,何必小題大作」、「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小事一樁,不值一提」,當然也就被某些人擴展到「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等說法。

時下,一些人嘴上抱怨「世風日下」,呼喚道德回歸,私下卻因「小節不影響大局」,做著有損道德的「小事」。有的管不住口,習慣於喝點「革命的小酒」、傳播點灰色的「小段子」、挑撥點別人的「小是非」,有的管不住手,喜歡打點「小牌」、拿點「小回扣」、捎點單位的「小東西」、收點下級的「小禮品」,有的管不住眼,喜歡看點粗俗的「小碟子」,有的管不住腳,喜歡跑到舞廳跳點「小舞」、做點「小按摩」。這些「小節」問題,絕對夠不上違反法律法規的條件,頂多也就安個「道德素質一般」的「罪名」,所以引不起足夠的重視,有的人還樂此不疲。

但是我們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小節」問題同樣具有潛移默化的腐蝕作用,平時不拘「小節」,就有可能微恙成大疾,小問題演化成大問題。正如沈陽「慕馬案」被查處後,賈永祥在懺悔書中這樣寫道:「隨著社會活動的增多,自己的思想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從對穿戴不太講究,到羨慕並追求像私營老闆那樣穿戴名牌;由看不慣揮金如土,到自己也想那樣做,琢磨如何想辦法去賺錢……」這就是成了大事後不拘小節造成的無法挽回的犯罪行為,難道還不值得我們引起重視嗎?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這是我國佛教中的一首著名偈語,它教導人們要經常清除思想上的「污垢」,檢點自己的行為。如果我們平時疏於拂拭思想行為上的「塵埃」,它就難免積少成多,天長日久,不知不覺中就會塵土滿面,待到毀容傷體之日再去拂拭,往往積重難返。

時刻審視自己的行為,自覺地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一件件小事實踐,才能成大事!

三辯

所有的成功者,他們與我們都做著同樣簡單的小事,惟一的區別就是,他們從不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是簡單的小事。劉備教育阿斗說「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子曰「君子無理不動,無節不作」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列寧說「要成就大事,就要從小事做起」比爾·蓋茨說「每一天,都要盡心盡力地工作,每一件小事情,都力爭高效地完成」 SNT公司總裁亨利·賽德雷說「當重視小事成為一種習慣,當責任感成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我們就會與勝任、優秀、成功同行」通用電氣CEO傑克·韋爾奇說「一件簡單的小事情,所反映出來的是一個人的責任心。工作中的一些細節,惟有那些心中裝著大責任的人能夠發現,能夠做好」。這些不都是成大事者也拘小節的典範嗎。

希爾頓飯店的創始人、世界旅館之王康尼希爾頓就是一個注重「小事」的人。康尼希爾頓要求他的員工:「大家牢記,萬萬不可把我們心裡的愁雲擺在臉上!無論飯店本身遭到何等的困難,希爾頓服務員臉上的微笑永遠是顧客的陽光。」正是這小小的永遠的微笑,讓希爾頓飯店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統一公司要求員工有吃苦精神以及腳踏實地的作風,凡來公司應聘者,公司會先給你一個拖把叫你去掃廁所。不接受此項工作或只把表面洗干凈者均不予錄用。他們認為一切利潤都是從艱苦勞動中得來的,不敬業,就是隱藏在公司內部的「敵人」。

周恩來同志長期身居高位,但他強調的卻是「關照小事,成就大事」,他一貫要求身邊工作人員盡可能地考慮到事情的每個細節,最反感「大概」、「可能」、「也許」的做法和語言。如果我們在思想上都有周總理的認識,就會有關心細節的自覺性,就會自覺克服「小節無害」的論調,抓好工作上的每一個細節。

美國標准石油公司曾經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任何需要簽名的時候都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准石油」字樣。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他共進晚餐。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為第二董事長。

我們都看到了,真正成大事的人,都是從小事小節做起,並將它做到最好。阿基勃特就是這樣做了,很多成功的偉人也正是這樣做了,並堅持把這些小事小節做到了極致。那些嘲笑他們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只有他們卻成功了。

總結陳詞

大家好。我方的觀點是成大事者也拘小節。首先我要強調,今天我們所處的社會就是一個拘小節的社會,一個平凡小輩尚且能因一己小節而導致一個國家的的名譽受損,何況成大事者,他本身便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定高度的階層,如果連他也不拘小節,那麼無論對個人還是事企單位,或是國家榮辱,都會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其次,關於小節本身則會因不同的環境而有不同的意義,這也是我們堅持「成大事者也拘小節」的一個關鍵。我們大家都知道主次矛盾在現實的實踐進程中總是在一刻不停的進行轉換,今天的一件大事,明天就已是昨日黃花,而昨天的一個小節,在今天則成為一件大事成敗的關鍵。正方始終將小節視為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豈不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將所有小節一言以蔽之嗎?正方辯友難道不知道今天的唯物主義學的關鍵就在於事物的相對性與其不斷轉化的進程。事物進程中一個環節疏漏也會導致整體的半途而廢。

溯古及今,孔子言:「君子無理不動,無節不作。兩千年前我們偉大的先師便指出君子要注重禮節,對於成大事者來說,小節都是的重要因素,不可視之為無物。《大學》有雲:「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來就是大事。假如正方所言,生活瑣事就是小節,請問正方辯友,如不注意生活小事小節,何以修身,無以修身,又何以齊家,無以齊家,那更從何而談治國平天下呢。正方辯友不是正本清源,一定要將「小節」劃定為無用小事嗎?那麼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傳承,留下的古籍寶典何其浩瀚繁絮,為何正方不去好好研究,融會貫通,而在此拘於一己之見,面對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何其悲哉!

時至今日,回首已然。借前車之鑒,為後車之師。當今社會,百業振興,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為今日想在各個領域有所大圖的人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然而,社會並沒有因此而掀起一場如正方所言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的空談旋風,反而是如大家所見更加註重小節的修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今天,21世紀啊,古人所言更甚當日。小節往往就能成就大事,通過小節也能看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素質。為什麼在招聘面試的時候,考官要出像拾起掃帚這樣的題來考驗你的素質。我看未必是想聘請你做清潔員吧。有世界第一CEO之稱的CE(通用電氣)CEO傑克.韋爾奇說過:「沒有什麼小事,因細小而不值得你去揮汗。人家可是成大事的人吧,連他那樣身份的人也呼籲小節的重要性必然有其重要的原因。

再回首,昔日英雄好漢歷歷在目,即使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之韓信,史玉柱,威風蓋世能一時,卻也無法善始善終。而縱觀「成大事者也拘小節」之諸葛孔明,周恩來總理,不僅身為華夏,死為華夏。更況乎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又豈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之輩能望其項背乎。綜上所述,我方的觀點是「成大事者也拘小節」!謝謝大家。

熱點內容
當法官有生命危險 發布:2025-02-12 16:18:10 瀏覽:714
考法官公務員經驗談 發布:2025-02-12 15:41:00 瀏覽:707
建築設計方法學 發布:2025-02-12 15:28:06 瀏覽:800
安陽法院月薪 發布:2025-02-12 15:26:06 瀏覽:127
美國就香港立法 發布:2025-02-12 15:25:14 瀏覽:731
原因行為民法 發布:2025-02-12 14:51:44 瀏覽:165
九六年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4:50:47 瀏覽:346
合同法406條規定 發布:2025-02-12 14:46:02 瀏覽:442
司法考試報名入口通道 發布:2025-02-12 14:41:03 瀏覽:901
民事送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4:33:13 瀏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