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家在中國
❶ 法學界有哪些名人多介紹!
1、江平:
中國著名法學家,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寧波人,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民商法學博士生導師。1948年至1949年就讀於燕京大學新聞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1956年畢業回國進入北京政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前身)任教。1983年至1990年歷任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校長。是七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1988年至1992年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2001年10月12日,被授予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
江平教授被收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並被收入中國多種版本的著名學者、著名法學家名錄。
2、陳光中
浙江永嘉縣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1930年4月23日生,浙江永嘉人。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新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的開拓者和重要的奠基者。1952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2001年,被中國政法大學授予終身教授稱號。
曾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和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
他長期致力於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中國司法制度史和國際刑事人權法的研究,為培養法學高級人才,發展訴訟法學特別是刑事訴訟法學,改革和健全中國刑事司法制度,加強刑事司法人權保障,開展國內外訴訟法學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3、賀衛方
賀衛方無疑是中國當今法學界最有影響力的法學家之一。1960年7月生,山東省牟平縣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1985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1985年起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並主持《比較法研究》季刊編輯工作。1995年調至北京大學法律學系任教。1992年被聘為副教授,1999年被聘為教授。1993年6-7月美國密執安大學、1996年6月-1997年1月哈佛法學院訪問學者。擔任北京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外國法制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4、王利明
王利明,男,1960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黨員,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兼召集人,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九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4年1月15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黨委原副書記、原副校長(兼)王利明接任常務副校長。
5、梁慧星
1944年1月16日生,四川青神人。中國著名民法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法學研究》雜志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四川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2008年擔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1966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院,獲民法碩士學位。1990年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曾擔任職務: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合同法》起草委員會組長、《物權法》、《侵權法》、《民法通則》起草組核心成員。1990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999年起擔任第四屆及第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2003年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屆特邀咨詢員、公安部第二屆特邀監督員,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等職;2007年擔任中央政治局《物權法》專題講座主講人。主要著作包括:獨著:《民法》、《民法總論》、《中國民法經濟法諸問題研究》、《民法學判例與立法研究》、《民法解釋學》、《裁判的方法》、《法學學位論文寫作方法》等;合著:《合同法》、《經濟法的理論問題》、《民法債權》、《物權法》、《中國物權法研究》、《中國民法典草案附理由》等;主編:《民商法論叢》、《中國民商法專題研究從書》等。
❷ 中國近代法學家有哪些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淳,別號寄簃,清末官吏、法學家。新法家代表人物。浙江吳興版縣(今湖州權市南潯區菱湖鎮竹墩村)人。歷任天津、保定知府,刑部右侍郎、修訂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資政院副總裁等。
❸ 中國的著名法學家有誰呢 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
李悝:《法經》魏國李悝變法
商鞅:秦國商鞅變法
李斯:秦宰相,害死秦二世
韓非子:李斯師兄,口吃,但才華橫溢,李斯妒忌,把他害死了。
張湯:漢酷吏。
❹ 中國古代的法學家有哪些
1、李悝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魏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戰國時期魏國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早年師從子夏,魏文侯以為相國,主持變法事宜。經濟上,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的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強產量。國家在豐年以平價購買余糧,荒年以平價售出,以平糧價;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
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獎勵有功國家的人,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國。匯集當時各國法律編成《法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現已失傳。
2、士匄
士匄(gaì),祁姓,士氏(按封地又為范氏),名匄(范匄),謚號宣。範文子士燮之子。又稱范宣子。中國春秋時代晉國法家先驅,軍事人物,政治人物。
出生於晉國名臣大將之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熏陶,家族的門望也為他的仕途鋪平了道路,使這位歷史名臣在晉悼公時就較早地登上了晉卿之位,擔任中軍佐,為悼公建立霸業起了重要的作用。
3、趙鞅
趙簡子,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原名趙鞅,又名志父,亦稱趙孟。《趙氏孤兒》中的孤兒趙武之孫。晉昭公時,公族弱,大夫勢力強,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致力於改革,為後世魏文侯李悝變法、秦孝公商鞅變法和趙武靈王改革首開先河。
他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戰國時代趙國基業的開創者,郡縣制社會改革的積極推動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實踐者,對春秋戰國的歷史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與其子趙無恤(即趙襄子)並稱「簡襄之烈」。
❺ 為什麼中國的法學家很多都沒用
孩子你太天真了。。。很多事法學家不管用,要政治家願意才行。。。法學家鬱郁不得志的很多呢
❻ 中國當代法學家有哪些
一、梁慧星
主攻學科:民法學
專屬別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之父
標志學說:民法解釋方法
代表著作:《民法解釋學》、《民法學說判例與立法研究》、《法學學位論文寫作方法》
主編叢書:《民商法專題研究叢書》、《民商法論叢》
公共事件:主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專家建議稿》
二、陳興良
主攻學科:刑法學
專屬別稱:中國刑法哲學開拓者
標志學說:刑法哲學
代表著作:《共同犯罪論》、《刑法哲學》、《刑法的人性基礎》、《刑法的價值構造》
主編叢書:《刑事法評論》、《刑事法判解》
公共事件:出具劉涌黑社會案專家法律意見書
三、朱蘇力
主攻學科:法律社會學
專屬別稱:波斯納的中國頭號粉絲和傳人
標志學說:法治的本土資源
代表著作:《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送法下鄉》、《道路通向城市》、《也許正在發生》
主編叢書:《波斯納文叢》
公共事件:製造甘德懷考博事件
四、賀衛方
主攻學科:司法制度
專屬別稱:生在美國極有可能競選總統的中國法律人
標志學說:具體法治
代表著作:《司法的理念和制度》、《具體法治》、《運送正義的方式》
主編叢書:《司法文叢》
公共事件:發表法學隨筆《復轉軍人進法院》
五、龍宗智
主攻學科:刑事訴訟法學
專屬別稱:跳躍於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中國刑事法律學人
標志學說:相對合理主義
代表著作:《相對合理主義》、《理論反對實踐》、《刑事庭審制度研究》
主編叢書:《西南政法大學學子學術文庫》
公共事件:出任和辭去西南政法大學校長。
❼ 中國著名的行政法學家都有哪些
行政法論叢第11卷,《中國行政法學研究報告》中有詳細介紹。
❽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法學家
1、史尚寬
史尚寬,安徽安慶桐城南鄉,民國著名法學家,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作為迄今為止獨立完成"民法全書"的第一人,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余復從事著述",涉獵的領域廣泛,幾乎包含了法學的大部分領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憲法、行政法和勞動法等。
2、肖蔚雲
肖蔚雲,1924年10月生生於湖南省祁陽縣,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195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1959年畢業於前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獲國家法副博士學位。
3、張釋之
漢文帝時,張釋之捐官出仕為騎郎,十年未得升遷,後經袁盎推薦,任為謁者,因向文帝陳說秦漢興亡之道,而補任為謁者僕射,累遷公車令、中大夫、中郎將等職。後升任廷尉,嚴於執法,當皇帝的詔令與法律發生抵觸時,仍能執意守法,以執法公正不阿聞名。
時人稱贊「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漢景帝即位後,因張釋之曾彈劾時為太子的景帝「過司馬門不下車」,將釋之謫為淮南國的國相。
4、商鞅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
5、韓非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❾ 中國古代的法學家有哪些
1.李悝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魏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戰國時期魏國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早年師從子夏,魏文侯以為相國,主持變法事宜。經濟上,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
2.士匄 士匄(gaì),祁姓,士氏(按封地又為范氏),名匄(范匄),謚號宣。範文子士燮之子。又稱范宣子。中國春秋時代晉國法家先驅,軍事人物,政治人物。 出生於晉國名臣大將之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
❿ 當代中國十位法學家的法學格言
法律的真諦,就是沒有絕對的自由,更沒有絕對的平等。——我國著名法學家郭道暉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龐德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邊沁
以黨治國的觀念,就是國民黨惡劣傳統反映到我們黨內的具體表現.——鄧小平
以後的世界是要以禮樂換過法律的——梁溯溟
法之修也不可不審,不可不明.而欲法之審、法之明,不可不窮其理.——沈家本
法立於上則俗成於下.——蘇撤
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無.——傅玄
法律是通過影響人們的行為而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張文顯
從社會的角度看,法是一種社會現象
從文化的角度看,法是一種文化要素——梁治平
法學:
法學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法學,是關於法律的科學。法律作為統治階級制定的強制性規范,其直接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秩序,並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法學是世界各國高等學校普遍開設的大類,也是中國大學的十大學科體系之一,包括法學、政治學、公安學、社會學四個主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上,業餘人士和普通老百姓習慣將法學專業稱之為法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