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絕對道德主義

絕對道德主義

發布時間: 2020-12-17 04:45:45

⑴ 結果主義和絕對主義的區別 百度文庫

結果主義[consequentialism]又稱結果論,是倫理學中的學說,指一個行為的對錯要視該行為就總體而言是否達到最高內在價值(參閱價值學[axiology])來決定,即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取決於道德行為的後果。
結果論最簡單的形式又即古典的(或是享樂主義的)功利主義,它主張一個行為的對錯,要視就總體而言該行為的快樂抵消痛苦之後的凈效應是否達到最高。簡單地說,造成快樂的行為就是對的,造成痛苦的行為就是錯的,而不管動機與否。其他不同於古典功利主義的形式,若非以各個等級事物的內在價值來判定(即G.E.穆爾的理想的功利主義、倫理的利己主義),就是看各類事物的結果是否恰當合適。
結果主義相對於絕對主義。絕對主義(代表人物康德)認為道德有其絕對的道德原則,即道德有一定的准則和行為規范,只需注重動作的意圖,而不管結果如何。
結果主義代表人物:邊沁
代表著作:《道德與立法原則導論》
代表理論:功利主義道德理論(任何法律的功利,都應由其促進相關者的愉快、善與幸福的程度來衡量。)

絕對主義:把事物以及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絕對化的思維方式。特點是割裂事物和人的認識的絕對和相對的關系,只承認其絕對性,否認其相對性。不承認一切過程都有始有終、此過程必然轉化為他過程,不承認絕對之中存在著相對。絕對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認為某一認識是一成不變的、永恆無誤的真理。絕對主義有時也作為現代西方哲學中新黑格爾主義的絕對唯心主義的別稱。
起源於17-19世紀在歐洲出現的具有絕對權力的君主統治的國家形態。隨著中世紀封建經濟開始解體,商品經濟滲透農村,以手工業的發展為基礎,城市開始發達,絕對主義農民對封建領主的反抗日益強烈。另一方面,依靠行會制手工業和商業的資產階級也成長起來,加深了同封建領主的矛盾。於是,國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國王聯合資產階級,建立強大的常備軍和官僚機構,以此鎮壓農民的反抗,抑制封建領主相互間的抗爭,改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統治體制,確立高度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體制。在此過程中,通常是王權打破封建割據,促進國民的統一,推行重商主義政策和擴大殖發地,通過國外市場和掠奪來積累財富。這個政治形態出現在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它不是被資產階級革命所推翻,就是在保存專制統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情況下,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兩條道路必取其一。在日本,一種看法認為,明治維新建立的天皇制國家是絕對主義。自日本資本主義論戰以來,圍繞著明治維新是資產階級革命還是絕對主義形成的問題,一直進行著激烈的爭論。

⑵ 康德的絕對道德是什麼意思

康德認為,道德完全先天地存在於人的理性之中。只有因基於道德的義務感而做出的行為,方存在道德價值。因心地善良而做出的義舉,或是因義務而做出的德行(譬如軍人因救災而犧牲),都不能算作真正有德的行為。道德應當,而且只應當從規律概念中引申演繹而來。盡管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遵循某種規律,但只有理性生物(人)才具有按照規律的理念而行動的能力(自由意志)。就客觀原則對意志的約束規范而言,其命令盡管是強制的,但同時也是理性的。這種理性命令的程式,就叫作「律令/命令/戒令(Imprativ)」。
律令有兩種。如果某種行為無關於任何目的,而出自純粹客觀的必然性,那麼這種令式才是定言律令。如果行為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則被康德稱為「假言令式」。康德認為,定言令式總是先天的(而不是後天的),又是綜合的(而不是分析的,即不是由其他前提演繹出來的)。「先天綜合判斷」故而也成為康德倫理體系的重要概念。

⑶ 道德絕對主義的危害

結果主義[consequentialism]又稱結果論,是倫理學中的學說,指一個行為的對錯要視該行為就總體而言是否達到最高內在價值(參閱價值學[axiology])來決定,即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取決於道德行為的後果。結果論最簡單的形式又即古典的(或是享樂主義的)功利主義,它主張一個行為的對錯,要視就總體而言該行為的快樂抵消痛苦之後的凈效應是否達到最高。簡單地說,造成快樂的行為就是對的,造成痛苦的行為就是錯的,而不管動機與否。其他不同於古典功利主義的形式,若非以各個等級事物的內在價值來判定(即G.E.穆爾的理想的功利主義、倫理的利己主義),就是看各類事物的結果是否恰當合適。結果主義相對於絕對主義。絕對主義(代表人物康德)認為道德有其絕對的道德原則,即道德有一定的准則和行為規范,只需注重動作的意圖,而不管結果如何。結果主義代表人物:邊沁代表著作:《道德與立法原則導論》代表理論:功利主義道德理論(任何法律的功利,都應由其促進相關者的愉快、善與幸福的程度來衡量。)絕對主義:把事物以及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絕對化的思維方式。特點是割裂事物和人的認識的絕對和相對的關系,只承認其絕對性,否認其相對性。不承認一切過程都有始有終、此過程必然轉化為他過程,不承認絕對之中存在著相對。絕對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認為某一認識是一成不變的、永恆無誤的真理。絕對主義有時也作為現代西方哲學中新黑格爾主義的絕對唯心主義的別稱。起源於17-19世紀在歐洲出現的具有絕對權力的君主統治的國家形態。隨著中世紀封建經濟開始解體,商品經濟滲透農村,以手工業的發展為基礎,城市開始發達,絕對主義農民對封建領主的反抗日益強烈。另一方面,依靠行會制手工業和商業的資產階級也成長起來,加深了同封建領主的矛盾。於是,國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國王聯合資產階級,建立強大的常備軍和官僚機構,以此鎮壓農民的反抗,抑制封建領主相互間的抗爭,改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統治體制,確立高度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體制。在此過程中,通常是王權打破封建割據,促進國民的統一,推行重商主義政策和擴大殖發地,通過國外市場和掠奪來積累財富。這個政治形態出現在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它不是被資產階級革命所推翻,就是在保存專制統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情況下,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兩條道路必取其一。在日本,一種看法認為,明治維新建立的天皇制國家是絕對主義。自日本資本主義論戰以來,圍繞著明治維新是資產階級革命還是絕對主義形成的問題,一直進行著激烈的爭論。

⑷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道德絕對主義的觀點嗎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道德絕對主義的觀點,這是不對的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深厚的哲學內涵,它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統一,也是中國傳統「天下大同」「天下為公」思想的升華

⑸ 哈佛公開課justice中關於康德絕對主義道德的幾個問題

康德的法則都是抄檢驗法則,而不是決策法則。使用的方法就是你首先要提出一個解決方案,然後把這個方案拿到這個法則中去檢驗,如果沒有沖突,那麼這種方法就是合理的。但是你要提出一個什麼樣的方案取決於你的實踐理性,你的人生經驗和邏輯。
也就是說康德不是不在乎結果,只是他更在乎手段。換句話說他在乎結果,但是他更在乎手段。因為他認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預測到無限的結果(混沌理論),而手段或者法則卻是人可以掌握的,所以他才堅持手段的正義。換句話講,他之所以堅持手段的正義,恰恰是因為結果的正義是追尋不到的。
假如回到殺手在門外的例子,誤導性的事實可以經受康德法則的檢驗,因此就具備了手段的正義,是可以執行的方案,不是不道德的。而謊言是違反法則的是不道德的,這就是兩者的區別。誤導性的事實和直白的真話之間沒有道德上的差別,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從實踐上講,如果誤導性的事實能引導出更優的結論,康德也不會拒絕。
推薦你看看《未來形而上學導論》,康德在裡面把他的觀點表達得更清楚明白。

⑹ 絕對主義道德倫理是什麼急求回答,謝謝各位了!!!

道德絕對來主義是一種理論或信自仰,相信存在著判斷道德倫理問題的絕對標准,而且並不受社會或者場合的影響。依據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內存於普世規律、人類天性和其他基礎來源之內。道德絕對主義有時被拿來與道德相對主義相對應,並且經常被簡單地類型化為類似的語句:「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
結果主義又稱結果論,是倫理學中的學說,指一個行為的對錯要視該行為就總體而言是否達到最高內在價值(參閱價值學[axiology])來決定,即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取決於道德行為的後果。
結果論最簡單的形式又即古典的(或是享樂主義的)功利主義,它主張一個行為的對錯,要視就總體而言該行為的快樂抵消痛苦之後的凈效應是否達到最高。簡單地說,造成快樂的行為就是對的,造成痛苦的行為就是錯的,而不管動機與否。其他不同於古典功利主義的形式,若非以各個等級事物的內在價值來判定(即G.E.穆爾的理想的功利主義、倫理的利己主義),就是看各類事物的結果是否恰當合適。
結果主義相對於絕對主義。絕對主義(代表人物康德)認為道德有其絕對的道德原則,即道德有一定的准則和行為規范,只需注重動作的意圖,而不管結果如何。

⑺ 什麼是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

絕對主義同「相對主義」對稱,一種把事物和認識絕對化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觀點。它和相對主義一樣,都把客觀事物和人的認識的絕對性與相對性完全割裂開來。

相對主義是一種認為觀點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因立場不同、條件差異而相互對立的哲學學說。

相對主義只承認相對性,否認絕對性,絕對主義只承認絕對性,否認相對性。絕對主義把事物絕對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從來如此,永遠如此,不承認一切過程都有始有終,一個過程可以轉化為另一個過程。

絕對主義就是認為凡事都有規律,不會出現特例的信念。絕對主義者認為事情的真相是清晰的,確定的簡單的。但現實中事情往往是模糊的,不確定的復雜的。由於他們不合理的期望,絕對主義者在思考中缺少耐心因此會過於簡單化和草率地得出結論。

而且,一旦他們下定決心,他們會比批判性思考者更加教條地堅持自己的觀點——也就是說,他們不樂意去接受挑戰他們觀點的證據。一旦一條原則設定好,絕對主義者就會拒絕去接受意外。

相對主義的實質是:一個概念有確定的形象概念,但沒有確定的抽象概念,那麼此概念就是相對概念。像這樣的概念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能根據抽象概念的大小來相對的判斷對與錯。

(7)絕對道德主義擴展閱讀;

相對主義中的道德相對主義,道德相對主義強調道德都是相對的,當我們說「道德上正確的」這一個形容詞時,它所形容的只是某一行為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而已。簡言之,某一個行為A在X社會中是道德上正確的,但也完全可能在Y社會中是錯誤的。

因此,當我們說「行為A是道德上正確的」這句話時,我們要麼是省略了「在某一個社會之中」這一個限定詞,要麼這個句子就不存在意義。也就是說,道德相對主義主張不存在所謂的「普世道德」,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德標准。

道德相對主義的意義,道德相對主義的主張在當下全球化的環境之下似乎有著某種特別的文化意義——由於不同社會的道德評判標准不一樣,所以不同社會道德規范之間應當相互容忍,而這種容忍的心態則為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⑻ 康德的絕對道德主義怎麼翻

Moral absolutism 基維網路上是這樣翻譯的。

⑼ 道德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一無是處嗎[討論]

價值相對主義是真理。因為價值本身就是相對而言、因人而異的。就像平版面上的點, 這些點就是物權質,而點的坐標就是價值。一個點的坐標,只取決於你選擇的參照系,而與它本身無關。同樣的,一件事物的價值,也只取決於人的價值觀和立場,而與事物本身無關。所以說,價值是相對的。而我們常說的「道德」,也屬於價值的一種,它也是相對的、因人而異的。我們所經常說的「社會價值」,其實只是把單體價值加總之後得到的,這仍然是一種主觀的價值,與事物本身並沒有關系。然而,正如很多現代數學家和經濟學家所證明的那樣,真正的「社會價值」根本就不存在。希望你了解一下「孔多塞投票悖論」和「阿羅不可能定理」。所謂的「社會價值」,其實只是某些強勢集團,強加於「社會」的價值罷了。

⑽ 怎麼理解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和康德的絕對道德律令

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按照看來勢必增大或減小利益有關者的幸福的傾向,亦即促進或妨礙這種幸福的傾向,來贊成或非難任何一項行動。任何法律的功利,都應由其促進相關者的愉快、善與幸福的程度來衡量的。

康德的絕對道德律令:指總是按照那些同時可以成為普遍規律的規則行事。絕對命令是善良意志的自律,絕對命令是針對假言命令而言的,假言命令以經驗為基礎,是有條件的,而真正的道德命令是絕對的。這一命令適用於所有人,絕對命令無須涉及其他目的,其自身就是必然的一個行動。

(10)絕對道德主義擴展閱讀

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的意義:

1、功利主義首先是判斷一個行為對錯的標准,通過兩個要素,快樂和痛苦去判斷。邊沁:自然把人類置於兩個強有力的主人的控制之下:痛苦和快樂。只有他們才能向我們指出應當做什麼,並決定了會做什麼。

2、人的行為是遵循一個苦樂原則的,這也是人本性的一種傾向—追求快樂,逃避痛苦。邊沁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他的功利主義學說,他的功利主義本質就是一種快樂主義。

3、功利主義的的這個功利是一種功效,是對快樂和幸福功效的追求,對痛苦功效的逃避。

4、邊沁的功利主義是以個人為出發點的,但歸宿是社會。


熱點內容
公司解僱懷孕員工最新勞動法如何賠償 發布:2024-12-26 11:13:28 瀏覽:376
援額法官 發布:2024-12-26 10:31:27 瀏覽:861
深圳電大經濟法基礎網上形考作業答案 發布:2024-12-26 10:24:09 瀏覽:114
注會稅法和經濟法 發布:2024-12-26 10:16:57 瀏覽:170
人民法院的作用 發布:2024-12-26 10:00:28 瀏覽:674
婚姻法共同債務 發布:2024-12-26 09:53:17 瀏覽:419
灌木火災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26 09:49:21 瀏覽:419
自考國際經濟法概論大綱 發布:2024-12-26 09:48:19 瀏覽:650
中牟法律援助 發布:2024-12-26 09:38:32 瀏覽:583
個人原因屬於勞動法那條 發布:2024-12-26 09:35:08 瀏覽: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