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
『壹』 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單選答題
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培育四有公民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標。
『貳』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理念的重構,丟棄人治,走向法治!路徑的選擇,發展現代法治和法制,
『叄』 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是: 培養和弘揚民族精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二)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1) 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2) 思想道德建設決定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發展方向。(3) 思想道德建設,主要包括理論建設、理想建設、道德建設和紀律建設。在思想道德建設中,首先要抓好理論建設。道德建設,主要是指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建設。(4) 倡導「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5) 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集中體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關鍵是要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三) 社會主義教育科學文化建設(1) 社會主義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現代化建設的智力支持問題。(2) 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國民素質,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關鍵。科技的現代化,不僅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證,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4) 社會主義文化植根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創造活動。我們的文化事業應該繼承和發展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文化傳統,積極吸收世界文化優秀成果。(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其基本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幾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都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根本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掌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打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榮辱觀的主要內容是: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肆』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的《決議》明確指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十五大報告又指出:要「深入持久地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這就是說,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
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是逐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以及共同富裕,與集體主義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客面上要求在全社會弘揚為人民服務精神。因此為人民服務精神和集體主義原則,是社會主義內在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的倫理反映。
(4)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施方法: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整個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和中心環節,創建活動作為吸引和組織廣大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載體,必須把思想建設突出出來,貫徹始終。要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
各項創建活動的工作安排和內容設計,都要體現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使活動的過程成為灌輸道德教育、弘揚道德新風的過程。
『伍』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包括哪幾方面
包括兩方面:
1、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也是不同國家間即國際社會交往應遵循的原則。
誠實守信是人際互動的基本規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講的辦事要講「信用」,不能「背信棄義」,指的就是誠信原則。它是完善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2、誠信原則
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高級發展階段,是一種現代經濟式它是以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經濟。
市場經濟作為一種交換經濟,在它發展的各個階段都需要誠信。但在其高級發展階段,誠信的作用更為突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交換的范圍擴大,交換的品種與數量急劇膨脹,交易對象具有陌生性、間接性。
因此,交換的風險程度加大。一旦失信,造成的損失也特別巨大。因此人們對誠信的呼聲很高。我們現在發展的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建立誠信原則更是市場建設的應有之義。
(5)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擴展閱讀:
誠信原則的起源:
古代羅馬法中的誠信契約是現代誠信原則的淵源。在羅馬法上,誠信契約是嚴正契約的對稱。在誠信契約中,債務人不僅要承擔契約規定的義務,而且必須承擔誠實、善意的補充義務。
就誠信契約發生的糾紛按誠信訴訟處理,在誠信訴訟中,審判者不受契約的字面含義的約束,可根據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對契約進行解釋,並可根據公平原則對當時人的契約進行干預,以消除某些契約的不公正性,按照通常人的標准增減契約義務。
羅馬法的「一般惡意抗辯」與「誠信契約」都反映了道德與倫理的要求,體現了衡平與公正的精神,因此可以說他們都是現代誠信原則的最早起源。
『陸』 個人品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這句話對嗎
個人品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這句話對。道德建設的加強,必須建立在個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之上,沒有個人的品德修養就沒有社會的道德建設。
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道德是人們做人處世行為規范的總和;作為行為規范,道德首先是通過對個人的作用來實現其社會作用的。
作為個人,只能在社會關系中生存和發展,而有社會關系就必然有維護這種關系、要求個人予以遵守的行為准則,道德便是其中最為普遍、最為基本的行為准則。這就是說,道德是以規范的形式表現著人所特有的社會關系,表現著人的社會本質。
一個人有無道德,是其是否由生物意義上的人轉化為社會意義上的人的標志;一個人也只有具備了必要的道德素養,才能為社會所認同、接納,才能取得扮演特定社會角色的資格。所以,道德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點之一,是人之成為社會的人的主體性資格之一。
(6)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存在層次體系,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點決定的。由於社會主義時期的經濟基礎是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多種利益主體並存,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是多種層次並存。
就所有制形式而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著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全民(國家)所有制、集體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和個體所有制等,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必然出現多種利益主體,包括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私人利益、個人利益等等。
私人利益也是個人利益,但這不是一般的個人利益,而是對社會財富佔有量相對較大的人的個人利益。到2000年底,全國40%以上的財富集中在1%的人的手裡。這1%的人的個人利益與一般的個人利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由於存在著多重經濟成分和多重利益主體,決定了不能只有一種道德要求,必須要有適應多重利益主體的道德要求。
『柒』 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應當以什麼為基礎
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
『捌』 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
『玖』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
科學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設的基礎
正確的道德導向是道德建設的核心
良好的道德環境是道德建設的土壤
合理的道德獎懲是道德建設的手段
『拾』 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
社會主義道德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版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權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1、科學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設的基礎;
2、正確的道德導向是道德建設的核心;
3、良好的道德環境是道德建設的土壤;
4、合理的道德獎懲是道德建設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