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地方環境保護立法

地方環境保護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1-18 07:50:45

㈠ 環境保護法規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應當報什麼備案

《環境保護法》規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應當報國務 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根據這一規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 准應當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根據《地方環境質 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備案管理辦法》的規定,省、自治區、 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受其委託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 在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發布之日起45日內,向環境保護部備 案。報送備案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應當符合以下四項要求: 一是已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二是地方污染物 排放標准應當參照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體系結構制定,可以 是行業型污染物排放標准和綜合型污染物排放標准。行業型 污染物排放標准適用於特定行業污染源或者特定產品污染源; 綜合型污染物排放標准適用於所有行業型污染物排放標准適 用范圍以外的其他各行業的污染源。三是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規定的污染物項目,補充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 四是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規定的污染物項目,制定嚴於 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環境保護部在 收到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備案材料之日起45日內完成備案審 查,對符合規定的,予以備案,並在環境保護部網站公布備案信 息;對不符合規定的,不予備案,並函復報送備案的省、自治區、 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受其委託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說明 理由。對於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無法與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 中的項目限值、控制要求比較寬嚴關系的,環境保護部暫緩備 案。對暫緩備案的,環境保護部應當在收到備案材料之曰起 45日內書面說明理由,通知報送備案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 民政府或者受其委託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重新備案;重新 備案的標准符合規定的,予以備案。

㈡ 關於環境保護的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法 規 規 章
行政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審批辦法
> 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
> 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
> 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

部門規章

>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
>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 危險廢物出口核准管理辦法
> 進口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規定(HAF604)

國務院發布的規范性文件

部門發布的規范性文件

>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監察部等部門關於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意見的通知
> 國務院關於印發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緊急通知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

> 關於同意天津市開展排放權交易綜合試點的復函
>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鼓勵利用電石渣生產水泥有關問題的通知
> 關於發布《中國環境標志使用管理辦法》的公告
> 關於印發《全國生態脆弱區保護規劃綱要》的通知

環境經濟政策

㈢ 我國環境保護基本法是什麼

沒有這個法律 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屆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於 1989年12月26日通過,自公布之日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楊尚昆1989年12月26日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 代業化建設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確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自然古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確其他海域。 第四條 國家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必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是環境保護工作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第五條 國家鼓勵環境保護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提高保護科學技術水平,普及環境保護的科學知識。 第六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單位和藹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管理。 第七條 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軍隊環境保護部門和各級公安、交通、鐵道、民 航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礦產、林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第八條 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有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環境監督管理 第九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標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須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區域排放污染物的,應當執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 第十一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監測制度,制定監測規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環境公報。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管轄范圍內的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擬訂環境保護計劃,經計劃部門綜合平衡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第十三條 建設污染環境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確規定。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規定防治措施,經項目主管部門預審並依照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准後,計劃部門方可批准建設項目設計書。

㈣ 環境保護法

1
環境法的主要制度被歸納為「老三項」和「新五項」,即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排污收費制度、排污許可證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度、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和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2

1、環境法體系的縱向結構。①憲法中環境保護的條款;②環境保護法律、其他法律中環境保護的條款、我國簽署的環境保護國際公約;③環境保護行政法規;④環境保護部門規章;⑤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⑥環境保護地方政府規章。

2、環境法體系的橫向結構。①憲法中環境保護的條款;②環境保護基本法③環境保護單行法:④環境標准;⑤其他部門法中關於環境保護的法律規范;⑥國際環境保護公約。

3
http://www.chinawater.net.cn/law/wp-01.html

㈤ 環境保護法是什麼

環境保護法是一部國家法律,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制定。

環境保護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於2014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現已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5)地方環境保護立法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1、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

彼此對立統一,保護好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有利於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發展又為保護和改善環境提供必要的條件。

2、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

由環境污染與危害的特性決定,由於恢復正常極為困難,因此不僅要以預防為主,還要對已有的污染與破壞採取綜合性的措施進行積極治理。

㈥ 環境保護法的主要制度是什麼

(二)主要制度

1.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2.「三同時」制度:是指建設項目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

3.排污申報登記制度。

4.環境保護許可證制度。

5.徵收排污費制度。

6.環境標准制度:注意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應嚴於國家標准。

7.限期治理制度:注意限期治理的對象有兩類:一是位於特別保護區域內的超標排污的污染源,具體指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二是造成嚴重污染的污染源。

㈦ 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1)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

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是指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必須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從而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保護好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有利於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了又為保護和改善環境提供必要的條件。

(2)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

確立這樣的原則,是由環境污染與危害的特性決定的:環境污染一旦發生,一般在短期內難以消除,不少環境要素遭到破壞後,要恢復正常極為困難,有的甚至是不可恢復的,所以要以預防為主;

環境污染引起的某些疾病,潛伏期長,不易被發現,發病以後難以根治;環境受污染和破壞後,治理和恢復的代價很高;要將環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光著眼於對新污染的「防」尚不夠,還要對已有的污染與破壞採取綜合性的措施進行積極治理。

(3)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

很多環境污染問題,是由於缺乏整體規劃、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布局一旦錯了,鑄成了事實,要想糾正就很不容易。現有還有一種現象,工業布局中搞地方保護,損人利己,如各地將污染工業安排在自己的下游或者主導風之外,只管自己的發展,不管別人、別的地區的死活(市交接邊界、省邊界),釀成跨地區污染糾紛,逃避監管,增加了處理難度。

《環境保護法》第十二條關於環境保護規劃的制定和綜合平衡的規定、第十三條關於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定、第十七條、第十八條關於自然保護區等的管理、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關於城市規劃和城鄉建設的規定等條款的內容,都體現了這一原則。

(4)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

《環境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7)地方環境保護立法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法》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國家環境保護規劃,報國務院批准並公布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編制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實施。

環境保護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等,並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等相銜接。

㈧ 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條文和政策法規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第三條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第六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第七條國家支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鼓勵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促進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五十九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前款規定的罰款處罰,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按照防治污染設施的運行成本、違法行為造成的直接損失或者違法所得等因素確定的規定執行。

地方性法規可以根據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增加第一款規定的按日連續處罰的違法行為的種類。

第六十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第六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第六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重點排污單位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環境信息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公開,處以罰款,並予以公告。

(8)地方環境保護立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一)不符合行政許可條件准予行政許可的;

(二)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包庇的;

(三)依法應當作出責令停業、關閉的決定而未作出的;

(四)對超標排放污染物、採用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環境事故以及不落實生態保護措施造成生態破壞等行為,發現或者接到舉報未及時查處的;

(五)違反本法規定,查封、扣押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設施、設備的;

(六)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

(七)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而未公開的;

(八)將徵收的排污費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六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㈨ 環境保護法有那些相關規定

環境保護法是環境保護的母法,對日常生活的廢水、廢氣、雜訊和固體廢棄物內都有規定,容國家的環境保護法下還有針對廢水、廢氣、雜訊、固體廢棄物和放射的各類專門法,還有各種標准,國務院發布的環境保護各類行政法規,各地方的地方法規,政府令,環保總局的各類規章,十分繁雜。你問的問題太大。

熱點內容
陽光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2-12 13:48:59 瀏覽:750
楊秀清民法 發布:2025-02-12 13:23:34 瀏覽:280
司法小貼士 發布:2025-02-12 12:58:20 瀏覽:834
依法治國的案例最新 發布:2025-02-12 12:44:23 瀏覽:786
公司借款法人代表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2 12:26:15 瀏覽:32
上門打人致輕微傷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12:23:48 瀏覽:143
炸雞店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12:23:04 瀏覽:485
村法律顧問問題 發布:2025-02-12 12:21:53 瀏覽:290
物業管理法規案例分析 發布:2025-02-12 12:04:27 瀏覽:922
重慶科級幹部選拔任用條例 發布:2025-02-12 11:48:10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