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稅收法治化

稅收法治化

發布時間: 2020-12-20 11:54:22

『壹』 實現稅收管理法治現代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實現稅收管理體系的現代化,即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整體要求的現代稅收管理體系,具體包括:

1、實現稅收管理體系整體的現代化。社會現代化包括稅收管理的現代化。稅收管理體系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在於稅收管理體系整體功能的現代化,與社會整體現代化及其它社會結構體系現代化相協調,滿足現代社會所賦予稅收管理體系的各種現代結構功能需求。

2、實現稅收管理體系結構要素的現代化,如,管理機構、管理技術、管理人員、管理法制等主要要素的現代化。

一、形成現代稅收管理的多元價值目標體系。

現代社會對稅收管理體系結構功能需求的多元化決定了現代稅收管理體系價值目標的多元化。作為稅收行政執法過程,稅收管理體系的基本價值目標在於充分保障、准確實施稅收實體法律制度,即能夠提供可靠的手段,來使頒布的稅收法律和規章盡可能地得到完全的貫徹,從而使法定的字面上的稅制與實際運行的稅制之間的距離縮小到最低程度。

不僅如此,稅收管理體系所提供的稅收管理程序還具有許多相對獨立於稅收實體價值目標之外的現代稅收管理程序價值目標,包括納稅人民主參與價值、稅收管理和平秩序價值、稅收管理權利保障價值、稅收管理公平分配正義價值、稅收管理程序制衡價值等。稅務機關內部,形成以共同價值觀為引領,建立員工成長與組織發展進步相協調的,協調、協作、和諧、共贏的組織文化。在征納之間,積極倡導信賴合作主義理念,建立起基於互信的,合作、配合、遵從、共贏的組織文化。

二、建立現代稅收管理結構形式。

根據現代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和國際通行做法,建立與納稅人自主評定製度(Self-Assessment System 簡稱SAS[i])相適應的現代稅收管理格局,即,以依法治稅為原則,以現代信息技術和專業化人才隊伍為保障,建立以納稅人自主申報為基礎,優化服務,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稅收評定為重點,以稅收違法調查為震懾,規范執法,促進遵從的現代稅收管理新格局。

其基本特徵主要包括:稅收管理中心內容包括稅收服務和稅收執法,根本目標是促進稅收遵從。以納稅人自主申報為基礎建立現代稅收服務體系。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建立現代稅收執法體系。以依法治稅為准繩,建立法治化現代稅收管理新秩序。以信息技術深化應用、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等為重點,為促進稅收遵從提供支持保障。

三、實現稅收管理體系的運行管理現代化。

稅收管理體系本身成為符合現代管理科學要求的現代管理系統。根據稅收管理體系的運行特點,現代管理理論的最新成果被科學地運用於稅收管理體系的管理實踐中,形成比較成熟的現代稅收管理管理理論體系。根據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源的分布特點,建立與現代征管需求相適應的、集約化和扁平化的稅收管理組織機構體系。

根據現代法治原則和現代管理原則,對征管體系中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進行有效配置,保障稅收管理體系價值目標的有效實現;建立比較完備的稅收管理徵收成本和納稅人稅收遵從成本的測控體系。根據現代管理要求,稅收管理業務流程結構、征管職能配置科學合理,體系各層面之間、各層面的不同環節之間銜接流暢、運行高效。

四、實現稅收管理法制現代化。

法制現代化意味著,社會生活的統治形式和統治手段是法律;國家機關不僅僅適用法律,而且其本身也為法律所支配;法律是衡量國家及個人行為的標准。實現稅收管理法制現代化,要求形成完整、嚴密、簡明、和諧的現代稅收實體法律體系和現代稅收管理程序法律體系,稅收法律解釋具有嚴格的合法性;

稅收管理體系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稅收執法體系,稅收法律在稅收管理體系中處於至上地位,以法定主義為內容的現代法治原則成為稅收管理體系的靈魂,稅收法律制度成為稅收管理體系的核心機制;稅收管理的程序合法性成為稅收法律權威的確證機制,稅收管理活動全面納入法律設定的軌道之中,能夠充分確證稅收法律自身的價值,並且能夠得到社會成員的高度認同;

一切稅收管理行為以法律為依據,所有稅收管理執法人員在稅收管理活動中向法律負責;稅收管理資源的配置以有利於稅收法制目標的實現為基本價值;稅收管理法律既賦予稅務機關以法定的行政執法權力,同時,也對稅收管理行為的進行制約;稅收法律既確定納稅人應當承擔的納稅義務,同時也是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同時,稅收法律得到廣大納稅人的普遍遵從。在稅收管理程序重點解決好以下兩個方面:

1、落實納稅人自主申報制度(SAS)。在納稅人自主申報階段,稅務機關不再實施基於管戶的稅收執法活動,主要向納稅人提供稅收服務,採集與納稅申報相關的外部涉稅等。

2、以健全完善的稅收評定製度(tax assessment)[ii]為主要內容實施稅源管理。在受理納稅申報之後,稅務機關不再按照原來的納稅評估辦法實施稅源監控,而是按照規范的稅收評定程序實施稅源管理。稅收評定製度成為稅源管理的主要形式和過程,稅務稽查在稅源管理中發揮震懾作用。

3、合理分擔征納雙方的舉證責任。改變稅務機關在稅源監控過程中不適當承擔舉證責任分配格局。依法賦予納稅人在稅收管理活動中的舉證權利和責任,從法理上提升稅收管理的效率,同時,從法律上規避稅收執法風險。

五、稅收管理體系運行管理的現代化。

稅收管理效率價值也是現代稅收管理體系的一個重要價值目標。稅收管理效率價值在三個方面得到充分體現:

1、從一個給定的投入量中獲得最大的產出,即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取得同樣多的效果,或以同樣的資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即稅收徵收所支付的資源消耗和納稅人因履行納稅義務所支付的資源消耗最小化,因履行納稅義務所支付的資源消耗最小化,或者,單位稅收徵收成本徵收效益最大化和納稅人單位辦稅成本效益最大化。

2、稅收管理活動中,征納雙方以最少的時間消耗取得同樣多的有效辦稅成果,或以同樣的時間消耗取得最多的有效辦稅成果。

3、稅收管理體系運行的整體效能與社會整體對稅收管理功能需求之間的重合度高。

取消基於管戶的稅源管理方式,全面實施稅源分類管理。在受理申報前,集中由辦稅服務部門為納稅人提供日常的稅收服務,受理申報之後,稅務機關根據稅收風險指向對高風險納稅人實施有針對性的、動態的風險控管。破除屬地稅務機關、管戶的管理員與納稅人之間的固定的管理被管理關系。

按照分類管理的要求,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對納稅人實施結構化分類管理,如:確立符合大企業納稅人遵從管理要求的管理方式。

1、按照OECD提供管理方略[iii],建立大企業公司治理和大企業稅收遵從風險管理相結合的個性化稅收服務工作機制;

2、在稅收評定程序上,建立團隊化、專業化、高頻率的遵從風險控管機制;

3、全市國稅系統的優質征管資源優先向大企業稅收遵從管理團隊傾斜。

六、實現稅收管理人員現代化。

根據現代管理理念,充分發揮稅收管理人員的潛能成為稅收管理體系管理的主要目標;在稅收管理體系內形成促進人全面發展的獨特的稅收管理組織文化。造就一支適應現代社會和現代稅收管理要求的稅收管理隊伍,即稅收管理人員的現代化,是稅收管理體系現代化的根本。現代化的稅收管理隊伍應主要由接受過良好的專業教育、具有豐富的稅收管理職業經驗、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人士組成,包括,資深的會計師、經濟師、律師以及資深的稅收行政管理專家、資深的國際稅收問題專家等各種不同類型的稅務專家。

這些職業稅收管理專門人士成為適應現代法治要求、市場經濟要求、經濟全球化要求和稅收管理信息化要求的稅收管理主導力量。為此,在現代稅收管理體系內部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稅收管理職業人員管理機制,包括:建立起適應稅收管理職業特點的、比較規范的稅務職業人員選拔制度;建立比較穩定的稅收管理職業保障制度;建立比較嚴明的稅收管理人員懲戒制度;形成適應現代稅收管理職業特點的稅收管理人員職業道德准則;建立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稅收管理職業能級評價體系;建立適應稅收管理人員經常性知識更新需要的教育培訓機制等。

七、實現稅收管理技術、手段、流程的現代化。

稅收管理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是稅收管理體系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先進的數學、統計分析技術及方法、通訊、信息技術成為稅收管理各領域、各主要環節的重要支撐,稅收管理過程的數理化、智能化、自動化大幅提升。通過稅收管理技術、手段的現代化建設,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成果被廣泛地應用於稅收管理領域和稅收管理的各主要環節;信息化裝備成為稅收管理的基本手段;現代通訊網路傳輸的電子信息成為稅收管理信息獲取的主要來源和實現稅源監控的主要渠道;滿足日常稅收管理需要的應用軟體系統涵蓋稅收管理體系各個主要環節;稅源、稅基信息處於有效的監控之下,稅收管理信息獲取、加工處理、分析使用成為稅收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適應現代稅收管理需要的其它稅收管理裝備、設備、工具得到有效配置和保障。

形成以稅收管理流程設計及管理技術、稅收管理調查技術、稅收評定技術、稅務稽查技術、稅收法律解釋及適用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現代稅收管理技術體系。具體包括:以流程為導向、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工作流體系,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稅收評定為重點的稅收執法工作流體系,以法定主義為導向、以依法治稅為核心的稅收法制工作流體系,以促進遵從為導向、以人力、技術為關鍵的支持保障工作流體系。

建立情報驅動的稅收遵從風險管理過程邏輯和運行方式。將情報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的前置步驟,作為風險分析識別和風險應對的前提,作為稅源專業化技術過程的邏輯起點。將情報採集應用貫穿於風險管理全過程。工作流驅動成為稅收管理專業化分工、協作、管理的主要載體。

『貳』 簡述稅收法制管理機制具體內容

稅收管理體系的現代化,即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整體要求的現代稅收管理體系,具體包括:
1、實現稅收管理體系整體的現代化。社會現代化包括稅收管理的現代化。稅收管理體系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在於稅收管理體系整體功能的現代化,與社會整體現代化及其它社會結構體系現代化相協調,滿足現代社會所賦予稅收管理體系的各種現代結構功能需求。
2、實現稅收管理體系結構要素的現代化,如,管理機構、管理技術、管理人員、管理法制等主要要素的現代化。
一、形成現代稅收管理的多元價值目標體系。
現代社會對稅收管理體系結構功能需求的多元化決定了現代稅收管理體系價值目標的多元化。作為稅收行政執法過程,稅收管理體系的基本價值目標在於充分保障、准確實施稅收實體法律制度,即能夠提供可靠的手段,來使頒布的稅收法律和規章盡可能地得到完全的貫徹,從而使法定的字面上的稅制與實際運行的稅制之間的距離縮小到最低程度。
不僅如此,稅收管理體系所提供的稅收管理程序還具有許多相對獨立於稅收實體價值目標之外的現代稅收管理程序價值目標,包括納稅人民主參與價值、稅收管理和平秩序價值、稅收管理權利保障價值、稅收管理公平分配正義價值、稅收管理程序制衡價值等。稅務機關內部,形成以共同價值觀為引領,建立員工成長與組織發展進步相協調的,協調、協作、和諧、共贏的組織文化。在征納之間,積極倡導信賴合作主義理念,建立起基於互信的,合作、配合、遵從、共贏的組織文化。
二、建立現代稅收管理結構形式。
根據現代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和國際通行做法,建立與納稅人自主評定製度(Self-Assessment System 簡稱SAS[i])相適應的現代稅收管理格局,即,以依法治稅為原則,以現代信息技術和專業化人才隊伍為保障,建立以納稅人自主申報為基礎,優化服務,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稅收評定為重點,以稅收違法調查為震懾,規范執法,促進遵從的現代稅收管理新格局。
其基本特徵主要包括:稅收管理中心內容包括稅收服務和稅收執法,根本目標是促進稅收遵從。以納稅人自主申報為基礎建立現代稅收服務體系。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建立現代稅收執法體系。以依法治稅為准繩,建立法治化現代稅收管理新秩序。以信息技術深化應用、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等為重點,為促進稅收遵從提供支持保障。
三、實現稅收管理體系的運行管理現代化。
稅收管理體系本身成為符合現代管理科學要求的現代管理系統。根據稅收管理體系的運行特點,現代管理理論的最新成果被科學地運用於稅收管理體系的管理實踐中,形成比較成熟的現代稅收管理管理理論體系。根據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源的分布特點,建立與現代征管需求相適應的、集約化和扁平化的稅收管理組織機構體系。
根據現代法治原則和現代管理原則,對征管體系中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進行有效配置,保障稅收管理體系價值目標的有效實現;建立比較完備的稅收管理徵收成本和納稅人稅收遵從成本的測控體系。根據現代管理要求,稅收管理業務流程結構、征管職能配置科學合理,體系各層面之間、各層面的不同環節之間銜接流暢、運行高效。
四、實現稅收管理法制現代化。
法制現代化意味著,社會生活的統治形式和統治手段是法律;國家機關不僅僅適用法律,而且其本身也為法律所支配;法律是衡量國家及個人行為的標准。實現稅收管理法制現代化,要求形成完整、嚴密、簡明、和諧的現代稅收實體法律體系和現代稅收管理程序法律體系,稅收法律解釋具有嚴格的合法性;
稅收管理體系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稅收執法體系,稅收法律在稅收管理體系中處於至上地位,以法定主義為內容的現代法治原則成為稅收管理體系的靈魂,稅收法律制度成為稅收管理體系的核心機制;稅收管理的程序合法性成為稅收法律權威的確證機制,稅收管理活動全面納入法律設定的軌道之中,能夠充分確證稅收法律自身的價值,並且能夠得到社會成員的高度認同;
一切稅收管理行為以法律為依據,所有稅收管理執法人員在稅收管理活動中向法律負責;稅收管理資源的配置以有利於稅收法制目標的實現為基本價值;稅收管理法律既賦予稅務機關以法定的行政執法權力,同時,也對稅收管理行為的進行制約;稅收法律既確定納稅人應當承擔的納稅義務,同時也是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同時,稅收法律得到廣大納稅人的普遍遵從。在稅收管理程序重點解決好以下兩個方面:
1、落實納稅人自主申報制度(SAS)。在納稅人自主申報階段,稅務機關不再實施基於管戶的稅收執法活動,主要向納稅人提供稅收服務,採集與納稅申報相關的外部涉稅等。
2、以健全完善的稅收評定製度(tax assessment)[ii]為主要內容實施稅源管理。在受理納稅申報之後,稅務機關不再按照原來的納稅評估辦法實施稅源監控,而是按照規范的稅收評定程序實施稅源管理。稅收評定製度成為稅源管理的主要形式和過程,稅務稽查在稅源管理中發揮震懾作用。
3、合理分擔征納雙方的舉證責任。改變稅務機關在稅源監控過程中不適當承擔舉證責任分配格局。依法賦予納稅人在稅收管理活動中的舉證權利和責任,從法理上提升稅收管理的效率,同時,從法律上規避稅收執法風險。
五、稅收管理體系運行管理的現代化。
稅收管理效率價值也是現代稅收管理體系的一個重要價值目標。稅收管理效率價值在三個方面得到充分體現:
1、從一個給定的投入量中獲得最大的產出,即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取得同樣多的效果,或以同樣的資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即稅收徵收所支付的資源消耗和納稅人因履行納稅義務所支付的資源消耗最小化,因履行納稅義務所支付的資源消耗最小化,或者,單位稅收徵收成本徵收效益最大化和納稅人單位辦稅成本效益最大化。
2、稅收管理活動中,征納雙方以最少的時間消耗取得同樣多的有效辦稅成果,或以同樣的時間消耗取得最多的有效辦稅成果。
3、稅收管理體系運行的整體效能與社會整體對稅收管理功能需求之間的重合度高。
取消基於管戶的稅源管理方式,全面實施稅源分類管理。在受理申報前,集中由辦稅服務部門為納稅人提供日常的稅收服務,受理申報之後,稅務機關根據稅收風險指向對高風險納稅人實施有針對性的、動態的風險控管。破除屬地稅務機關、管戶的管理員與納稅人之間的固定的管理被管理關系。
按照分類管理的要求,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對納稅人實施結構化分類管理,如:確立符合大企業納稅人遵從管理要求的管理方式。
1、按照OECD提供管理方略[iii],建立大企業公司治理和大企業稅收遵從風險管理相結合的個性化稅收服務工作機制;
2、在稅收評定程序上,建立團隊化、專業化、高頻率的遵從風險控管機制;
3、全市國稅系統的優質征管資源優先向大企業稅收遵從管理團隊傾斜。
六、實現稅收管理人員現代化。
根據現代管理理念,充分發揮稅收管理人員的潛能成為稅收管理體系管理的主要目標;在稅收管理體系內形成促進人全面發展的獨特的稅收管理組織文化。造就一支適應現代社會和現代稅收管理要求的稅收管理隊伍,即稅收管理人員的現代化,是稅收管理體系現代化的根本。現代化的稅收管理隊伍應主要由接受過良好的專業教育、具有豐富的稅收管理職業經驗、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人士組成,包括,資深的會計師、經濟師、律師以及資深的稅收行政管理專家、資深的國際稅收問題專家等各種不同類型的稅務專家。
這些職業稅收管理專門人士成為適應現代法治要求、市場經濟要求、經濟全球化要求和稅收管理信息化要求的稅收管理主導力量。為此,在現代稅收管理體系內部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稅收管理職業人員管理機制,包括:建立起適應稅收管理職業特點的、比較規范的稅務職業人員選拔制度;建立比較穩定的稅收管理職業保障制度;建立比較嚴明的稅收管理人員懲戒制度;形成適應現代稅收管理職業特點的稅收管理人員職業道德准則;建立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稅收管理職業能級評價體系;建立適應稅收管理人員經常性知識更新需要的教育培訓機制等。
七、實現稅收管理技術、手段、流程的現代化。
稅收管理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是稅收管理體系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先進的數學、統計分析技術及方法、通訊、信息技術成為稅收管理各領域、各主要環節的重要支撐,稅收管理過程的數理化、智能化、自動化大幅提升。通過稅收管理技術、手段的現代化建設,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成果被廣泛地應用於稅收管理領域和稅收管理的各主要環節;信息化裝備成為稅收管理的基本手段;現代通訊網路傳輸的電子信息成為稅收管理信息獲取的主要來源和實現稅源監控的主要渠道;滿足日常稅收管理需要的應用軟體系統涵蓋稅收管理體系各個主要環節;稅源、稅基信息處於有效的監控之下,稅收管理信息獲取、加工處理、分析使用成為稅收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適應現代稅收管理需要的其它稅收管理裝備、設備、工具得到有效配置和保障。
形成以稅收管理流程設計及管理技術、稅收管理調查技術、稅收評定技術、稅務稽查技術、稅收法律解釋及適用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現代稅收管理技術體系。具體包括:以流程為導向、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工作流體系,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稅收評定為重點的稅收執法工作流體系,以法定主義為導向、以依法治稅為核心的稅收法制工作流體系,以促進遵從為導向、以人力、技術為關鍵的支持保障工作流體系。
建立情報驅動的稅收遵從風險管理過程邏輯和運行方式。將情報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的前置步驟,作為風險分析識別和風險應對的前提,作為稅源專業化技術過程的邏輯起點。將情報採集應用貫穿於風險管理全過程。工作流驅動成為稅收管理專業化分工、協作

『叄』 我國當前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是

一,轉變發展觀念

1,在指導方針上,要改變城鄉發展中長期存在的「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重市民輕農民」的傳統觀念,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全局意識,做到城鄉發展一盤棋,從思想上切實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2,在發展模式上,要扭轉局限在「三農」內部解決「三農」問題的思維慣性,確立用工業化富裕農民、用產業化發展農業、用城鎮化繁榮農村等綜合措施解決「三農」問題的系統觀念,以工業化的視角和系統工程的方法謀劃農業的發展。

3,在發展戰略上,要統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重點做到「三個傾斜」。

二,加快改型進程

工業化、城鎮化是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當前全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

三,壯大集體經濟

村級集體經濟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可採取以下途徑:

1,盤活存量資產。培育村級集體經濟增長點,開拓新的發展領域,首先要考慮的是集體經濟的原有資產積累,對其進行改造,以擴大規模。

盤活閑置存量資產,對集體原有閑置的辦公樓、廠房、祠堂和廢棄學校等設施,通過整修或翻建,提高存量資產的利用率,培育穩定、可持續收入來源。

2、提高土地經營效益。土地是農村集體資產中最重要的資源,在農村實行集體化道路的過程中,要全面開展村級土地、房屋資產的清查,積極開展宅基地、農用地整理,增加有效用地面積,拓展集體資源的運作空間。

3、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從當前全國所有富裕村來看,它們都具有雄厚的集體經濟,即村辦集體企業和第三產業。二、三產業的發展壯大是農村首先富裕的重要條件。

農村實行集體化以後,參加集體勞動的畢竟是少數,還有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就業需要解決,為此集體一方面要鼓勵、引導一部分有一定資金和技術的農民外出打工或經商,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發展二、三產業,讓農民就地務工,走「亦工亦農、工農並舉」的道路。

4、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集體發展農業產業化、山區開發、綠化造林、生態保護、農業綜合開發、小流域治理等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要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結合起來,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惠農政策

隨著國家財力不斷增強,國家政策開始偏向農村。從2004年開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農政策,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但部分惠農政策實施的效果並不理想,需要進一步完善。

五,加強組織建設

1、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堅持用人標准,體現時代要求,使領導班子在素質上有較大提高,年齡上形成梯次配備,知識和專業結構上有明顯改善。

2、切實推進基層民主。把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真正落到實處,進一步規范村務、財務公開。這方面重點要強調發揮好村幹部的「領頭雁」作用。

要發揮好村幹部作用,關鍵是我們要具備發揮作用的基本本領,包括知識水平、領導能力等方方面面的本領。

3、加強農村基層幹部的自身建設。廣泛開展對村兩委班子成員的知識培訓,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層次性、有效性,切實提高基層幹部隊伍的素質,努力把村班子幹部培養成政治堅定,具有市場觀念、科技頭腦、創新意識,善於調查研究、了解民意、勤懇服務的新型領導者。

4、加強作風建設,力戒無視群眾利益甚至是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急功近利、搞花架子的做法。

(3)稅收法治化擴展閱讀:

「三農」問題在我國作為一個概念提出來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此後逐漸被媒體和官方引用。實際上「三農」問題自建國以來就一直存在,只不過當前我國的「三農」問題顯得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

一是中國農民數量多,解決起來規模大;

二是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單方面獨進,「三農」問題積攢的時間長,解決起來難度大;

三是中國城市政策設計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比較效益短時間內凸顯,解決起來更加復雜。

『肆』 工程項目的承包模式有那些

建設工程承包是有關公司的主要業務,眾所周知的建設工程承包方式有招標投標確定工程承包方,但是除此以外,建設工程還有哪些承包方式?相關法律、法規對此有什麼規定呢?這些承包方式各自有什麼不同的特點呢?下面找法網小編將為您分析。

建設工程承包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一、建設工程總承包

建設工程總承包是指從事工程總承包的企業受業主(建設單位)委託,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竣工驗收)等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工程總承包的具體方式、工作內容和責任等,由業主與工程總承包企業在合同中約定。

二、建設工程獨立承包

所謂獨立承包方式,是指發包人(業主)並不將建設工程的全部建設工作發包給某一承包人,而是分別與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分別簽訂勘察、設計、施工合同,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就自己負責的勘察、設計、施工任務各自獨立對發包人負責。對於一些工程較大的項目,發包人可能分別與幾個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分別簽訂若干份獨立的勘察合同、設計合同、施工合同,各承包人各自獨立完成承包工作。

三、建設工程聯合承包

《建築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大型建築工程或者結構復雜的建築工程,可以由兩個以上的承包單位聯合共同承包。共同承包的各方對承包合同的履行承擔連帶責任。」第二款規定:「兩個以上不同資質等級的單位實行聯合共同承包的,應當按照資質等級低的單位的業務許可范圍承攬工程。」《建設部關於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建市[2003]30號)第四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工程勘察、設計、施工企業也可以組成聯合體,對工程項目進行聯合總承包。」根據上述法律、規章的規定,承包人可以單獨承包工程,也可以與其他企業聯合共同承包(包括聯合總承包)。

四、建設工程「掛靠承包」

所謂「掛靠承包」,是指單位或個人以贏利為目的,以某一工程企業的名義承包工程的行為。

「掛靠承包」具有如下特點:

1、掛靠人沒有從事建設工程活動的主體資格,或者雖有從事建設工程活動的資格,但沒有具備與建設項目的要求相適應的資質等級。

2、被掛靠的企業具有與建設項目的要求相適應的資質等級,但缺乏承攬該工程項目的手段和能力。

3、掛靠人以被掛靠企業名義承攬工程後,自行履行工程承包合同,自行取得工程承包收益,自行承擔工程承包的責任與風險,並向被掛靠企業交納一定數額的「管理費」;被掛靠企業只是代為簽訂合同及辦理各項手續,不負責工程承包的技術、管理工作,也不承擔技術、質量、經濟責任。但也有「掛靠承包」的被掛靠企業向掛靠人提供管理、技術服務,當然其收取的「管理費」的比例或數額也相應較高。

建設工程承包方式較為多樣,承包方和發包方可以依據工程建設的性質和特點,選擇合適的工程承包方式。了解和掌握不同工程承包的特點,有助與正確安排合同的權利義務問題,提前預測並且合理的規避相關風險。

『伍』 稅收法治基礎工作總體評價怎麼寫

實現稅收管理體系的現代化,即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整體要求的現代稅收管理體系,具體包括:
1、實現稅收管理體系整體的現代化。社會現代化包括稅收管理的現代化。稅收管理體系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在於稅收管理體系整體功能的現代化,與社會整體現代化及其它社會結構體系現代化相協調,滿足現代社會所賦予稅收管理體系的各種現代結構功能需求。
2、實現稅收管理體系結構要素的現代化,如,管理機構、管理技術、管理人員、管理法制等主要要素的現代化。
一、形成現代稅收管理的多元價值目標體系。
現代社會對稅收管理體系結構功能需求的多元化決定了現代稅收管理體系價值目標的多元化。作為稅收行政執法過程,稅收管理體系的基本價值目標在於充分保障、准確實施稅收實體法律制度,即能夠提供可靠的手段,來使頒布的稅收法律和規章盡可能地得到完全的貫徹,從而使法定的字面上的稅制與實際運行的稅制之間的距離縮小到最低程度。
不僅如此,稅收管理體系所提供的稅收管理程序還具有許多相對獨立於稅收實體價值目標之外的現代稅收管理程序價值目標,包括納稅人民主參與價值、稅收管理和平秩序價值、稅收管理權利保障價值、稅收管理公平分配正義價值、稅收管理程序制衡價值等。稅務機關內部,形成以共同價值觀為引領,建立員工成長與組織發展進步相協調的,協調、協作、和諧、共贏的組織文化。在征納之間,積極倡導信賴合作主義理念,建立起基於互信的,合作、配合、遵從、共贏的組織文化。
二、建立現代稅收管理結構形式。
根據現代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和國際通行做法,建立與納稅人自主評定製度(Self-Assessment System 簡稱SAS[i])相適應的現代稅收管理格局,即,以依法治稅為原則,以現代信息技術和專業化人才隊伍為保障,建立以納稅人自主申報為基礎,優化服務,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稅收評定為重點,以稅收違法調查為震懾,規范執法,促進遵從的現代稅收管理新格局。
其基本特徵主要包括:稅收管理中心內容包括稅收服務和稅收執法,根本目標是促進稅收遵從。以納稅人自主申報為基礎建立現代稅收服務體系。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建立現代稅收執法體系。以依法治稅為准繩,建立法治化現代稅收管理新秩序。以信息技術深化應用、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等為重點,為促進稅收遵從提供支持保障。
三、實現稅收管理體系的運行管理現代化。
稅收管理體系本身成為符合現代管理科學要求的現代管理系統。根據稅收管理體系的運行特點,現代管理理論的最新成果被科學地運用於稅收管理體系的管理實踐中,形成比較成熟的現代稅收管理管理理論體系。根據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源的分布特點,建立與現代征管需求相適應的、集約化和扁平化的稅收管理組織機構體系。
根據現代法治原則和現代管理原則,對征管體系中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進行有效配置,保障稅收管理體系價值目標的有效實現;建立比較完備的稅收管理徵收成本和納稅人稅收遵從成本的測控體系。根據現代管理要求,稅收管理業務流程結構、征管職能配置科學合理,體系各層面之間、各層面的不同環節之間銜接流暢、運行高效。
四、實現稅收管理法制現代化。
法制現代化意味著,社會生活的統治形式和統治手段是法律;國家機關不僅僅適用法律,而且其本身也為法律所支配;法律是衡量國家及個人行為的標准。實現稅收管理法制現代化,要求形成完整、嚴密、簡明、和諧的現代稅收實體法律體系和現代稅收管理程序法律體系,稅收法律解釋具有嚴格的合法性;
稅收管理體系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稅收執法體系,稅收法律在稅收管理體系中處於至上地位,以法定主義為內容的現代法治原則成為稅收管理體系的靈魂,稅收法律制度成為稅收管理體系的核心機制;稅收管理的程序合法性成為稅收法律權威的確證機制,稅收管理活動全面納入法律設定的軌道之中,能夠充分確證稅收法律自身的價值,並且能夠得到社會成員的高度認同;
一切稅收管理行為以法律為依據,所有稅收管理執法人員在稅收管理活動中向法律負責;稅收管理資源的配置以有利於稅收法制目標的實現為基本價值;稅收管理法律既賦予稅務機關以法定的行政執法權力,同時,也對稅收管理行為的進行制約;稅收法律既確定納稅人應當承擔的納稅義務,同時也是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同時,稅收法律得到廣大納稅人的普遍遵從。在稅收管理程序重點解決好以下兩個方面:
1、落實納稅人自主申報制度(SAS)。在納稅人自主申報階段,稅務機關不再實施基於管戶的稅收執法活動,主要向納稅人提供稅收服務,採集與納稅申報相關的外部涉稅等。
2、以健全完善的稅收評定製度(tax assessment)[ii]為主要內容實施稅源管理。在受理納稅申報之後,稅務機關不再按照原來的納稅評估辦法實施稅源監控,而是按照規范的稅收評定程序實施稅源管理。稅收評定製度成為稅源管理的主要形式和過程,稅務稽查在稅源管理中發揮震懾作用。
3、合理分擔征納雙方的舉證責任。改變稅務機關在稅源監控過程中不適當承擔舉證責任分配格局。依法賦予納稅人在稅收管理活動中的舉證權利和責任,從法理上提升稅收管理的效率,同時,從法律上規避稅收執法風險。
五、稅收管理體系運行管理的現代化。
稅收管理效率價值也是現代稅收管理體系的一個重要價值目標。稅收管理效率價值在三個方面得到充分體現:
1、從一個給定的投入量中獲得最大的產出,即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取得同樣多的效果,或以同樣的資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即稅收徵收所支付的資源消耗和納稅人因履行納稅義務所支付的資源消耗最小化,因履行納稅義務所支付的資源消耗最小化,或者,單位稅收徵收成本徵收效益最大化和納稅人單位辦稅成本效益最大化。
2、稅收管理活動中,征納雙方以最少的時間消耗取得同樣多的有效辦稅成果,或以同樣的時間消耗取得最多的有效辦稅成果。
3、稅收管理體系運行的整體效能與社會整體對稅收管理功能需求之間的重合度高。
取消基於管戶的稅源管理方式,全面實施稅源分類管理。在受理申報前,集中由辦稅服務部門為納稅人提供日常的稅收服務,受理申報之後,稅務機關根據稅收風險指向對高風險納稅人實施有針對性的、動態的風險控管。破除屬地稅務機關、管戶的管理員與納稅人之間的固定的管理被管理關系。
按照分類管理的要求,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對納稅人實施結構化分類管理,如:確立符合大企業納稅人遵從管理要求的管理方式。
1、按照OECD提供管理方略[iii],建立大企業公司治理和大企業稅收遵從風險管理相結合的個性化稅收服務工作機制;
2、在稅收評定程序上,建立團隊化、專業化、高頻率的遵從風險控管機制;
3、全市國稅系統的優質征管資源優先向大企業稅收遵從管理團隊傾斜。
六、實現稅收管理人員現代化。
根據現代管理理念,充分發揮稅收管理人員的潛能成為稅收管理體系管理的主要目標;在稅收管理體系內形成促進人全面發展的獨特的稅收管理組織文化。造就一支適應現代社會和現代稅收管理要求的稅收管理隊伍,即稅收管理人員的現代化,是稅收管理體系現代化的根本。現代化的稅收管理隊伍應主要由接受過良好的專業教育、具有豐富的稅收管理職業經驗、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人士組成,包括,資深的會計師、經濟師、律師以及資深的稅收行政管理專家、資深的國際稅收問題專家等各種不同類型的稅務專家。
這些職業稅收管理專門人士成為適應現代法治要求、市場經濟要求、經濟全球化要求和稅收管理信息化要求的稅收管理主導力量。為此,在現代稅收管理體系內部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稅收管理職業人員管理機制,包括:建立起適應稅收管理職業特點的、比較規范的稅務職業人員選拔制度;建立比較穩定的稅收管理職業保障制度;建立比較嚴明的稅收管理人員懲戒制度;形成適應現代稅收管理職業特點的稅收管理人員職業道德准則;建立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稅收管理職業能級評價體系;建立適應稅收管理人員經常性知識更新需要的教育培訓機制等。
七、實現稅收管理技術、手段、流程的現代化。
稅收管理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是稅收管理體系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先進的數學、統計分析技術及方法、通訊、信息技術成為稅收管理各領域、各主要環節的重要支撐,稅收管理過程的數理化、智能化、自動化大幅提升。通過稅收管理技術、手段的現代化建設,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成果被廣泛地應用於稅收管理領域和稅收管理的各主要環節;信息化裝備成為稅收管理的基本手段;現代通訊網路傳輸的電子信息成為稅收管理信息獲取的主要來源和實現稅源監控的主要渠道;滿足日常稅收管理需要的應用軟體系統涵蓋稅收管理體系各個主要環節;稅源、稅基信息處於有效的監控之下,稅收管理信息獲取、加工處理、分析使用成為稅收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適應現代稅收管理需要的其它稅收管理裝備、設備、工具得到有效配置和保障。
形成以稅收管理流程設計及管理技術、稅收管理調查技術、稅收評定技術、稅務稽查技術、稅收法律解釋及適用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現代稅收管理技術體系。具體包括:以流程為導向、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工作流體系,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稅收評定為重點的稅收執法工作流體系,以法定主義為導向、以依法治稅為核心的稅收法制工作流體系,以促進遵從為導向、以人力、技術為關鍵的支持保障工作流體系。
建立情報驅動的稅收遵從風險管理過程邏輯和運行方式。將情報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的前置步驟,作為風險分析識別和風險應對的前提,作為稅源專業化技術過程的邏輯起點。將情報採集應用貫穿於風險管理全過程。工作流驅動成為稅收管理專業化分工、協作、管理的主要載體。

『陸』 稅務部門通過什麼憑證和渠道對企業員工徵收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1799年首創於英國,是指對個人所得額徵收的一種稅。隨著經濟的發展,該稅種所佔地位越來越顯著。而在我國現階段,對個人所得稅的征管並不理想。對工資薪金外個人收入難以監控,對偷稅處罰不力、部門協調工作不夠等等,促成個人所得稅征管不力的現狀。個人所得稅徵收不公的現象客觀存在,若此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減少財稅收入,擴大貧富差距,影響社會安定,阻礙經濟發展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因此,有關個人所得稅的熱點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一、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征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總額比重過低

過去的20年是我國經濟總量和國民財富增長最快的時期,經濟發展的各項指標均走在世界前列,但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總額比重卻低於發展中國家水平。1998年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總額比重為3.4%,2001年這一比重提高為6.6%,①而美國這一比重超過40%。我國周邊的國家,如韓國、泰國、印度、印尼的比重(一般在10—20%之間)均超過我國水平。據國家稅務總局最近測算的一項數據表明:我國個人所得稅每年的稅金流失至少在一千億元以上。其理由是:世界上發達國家的個人所得稅占總收入水平的30%,發展中國家是15%。我國去年稅收總收入一萬七千億元,個人所得稅收入一千二百億元②。如果按照發展中國家15%的比例計算,我國去年應該入庫個人所得稅2250億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收入要成為國家的主要收入還不太現實。但是,個人所得稅所佔的比重實在是太低,如此過低的個人所得稅收入在世界上實在並不多見。可見,個人所得稅的征管現狀令人堪憂。

(二)個人所得稅征管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國的稅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後,難以體現出較高的征管水平。個人所得稅是所有稅種中納稅人數量最多的一個稅種,征管工作量相當大,必須有一套嚴密的征管制度來保證。而我國目前實行的代扣代繳和自行申報兩種徵收方法,其申報、審核、扣繳制度等都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後,難以實現預期效果。自行申報制度不健全,代扣代繳制度又難以落到實處。稅務機關執法水平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稅款的徵收。稅務部門征管信息不暢、征管效率低下。由於受目前征管體制的局限,征管信息傳遞並不準確,而且時效性很差。不但納稅人的信息資料不能跨征管區域順利傳遞,甚至同一級稅務部門內部征管與征管之間、征管與稽查之間、征管與稅政之間的信息傳遞也會受阻。同時,由於稅務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缺乏實質性的配合措施(比如稅銀聯網、國地稅聯網等),信息不能實現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來源不暢,稅務部門無法准確判斷稅源組織征管,出現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納稅人在不同地區,不同時間內取得的各項收入,在納稅人不主動申報的情況下,稅務部門根本無法統計匯總,讓其納稅,在征管手段比較落後的地區甚至出現了失控的狀態。

(三)稅收調節貧富差距的作用在縮小

按理說,掌握社會較多財富的人,應為個人所得稅的主力納稅人。而我國的現狀是:處於中間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工資薪金的階層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佔全部個人所得稅收入的46.4%③;應作為個人所得稅繳納主要群體的上層階層(包括在改革開放中發家致富的民營老闆、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築承包商等名副其實的富人群體),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只佔個人所得稅收入總額的5%左右④。個人所得稅征管首要問題是明確納稅人的收入。當前什麼是一個納稅人的真正全部收入是一件難事,至少有下列行為稅務機關很難控制。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一個納稅人同一納稅期內取得哪些應稅收入,在銀行里沒有一個統一的賬號,銀行方面不清楚,稅務方面更不清楚。二是公民收入以現金取得較多(勞動法規定工資薪金按月以現金支付),與銀行的個人賬號不發生直接聯系,收入難於控制。三是不合法收入往往不直接經銀行發生。正因為有上述情況,工薪收入者就成了個人所得稅的主要支撐。

(四)偷稅現象比較嚴重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收入水平逐漸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個人收入的多元化、隱蔽化,稅務機關難以監控。公民納稅意識相對比較淡薄,富人逃稅、明星偷稅好像是習以為常、無所謂的事情。 在報紙上新聞報道上經常會看見、聽見一些明星有錢人偷逃稅款的事情。比如說毛阿敏偷稅事件和劉曉慶偷稅漏稅案件等等。據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會同中央電視台《中國財經報道》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七百餘位居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2%的受訪居民宣稱自己完全繳納了個人所得稅,與此同時,有將近24%的受訪居民承認只繳納了部分或完全未繳納個人所得稅,是完全繳納者的兩倍。⑤個人所得稅可以說在我國是徵收管理難度最大,偷逃稅面最寬的稅種。

二、個人所得稅征管存在問題的成因

(一)現行稅制模式難以體現公平合理

法制的公平合理能激發人們對法的尊崇,提高公民依法納稅的積極性。而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在稅制設置上的某些方面缺乏科學性、嚴肅性和合理性,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其調節個人收入的要求。世界各國的個人所得稅稅制模式一般可分為三類:分類所得稅制、綜合所得稅制、混合所得稅制(分類綜合所得稅制)。現階段我國公民的納稅意識相對來講還比較低,稅收征管手段較落後,所以,現階段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採用的是分類稅制。

分類稅制,是將個人的全部所得按應稅項目分類,對各項所得分項課征所得稅。其特點是對不同性質的所得設計不同的稅率和費用扣除標准,分項確定適用稅率,分項計算稅款和進行徵收的辦法。 這種模式,廣泛採用源泉課征,雖然可以控制稅源,減少匯算清繳的麻煩,節省徵收成本,但不能體現公平原則,不能很好地發揮調節個人高收入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收入構成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實行分類稅制必然出現取得多種收入的人,多次扣除費用、分別適用較低稅率的情況,使個人所得稅對高收入者的調節作用甚微。這樣不但不能全面、完整的體現納稅人的真實納稅能力,反而會造成所得來源多、綜合收入高的納稅人不用納稅或少納稅,所得來源少的、收入相對集中的納稅人卻要多納稅的現象。

例如:有甲、乙兩個納稅人,甲某月收入為3200元,其中工薪收入為800 元,勞務報酬收入為800 元,稿酬收入為800 元,特許權使用費所得800元。按現行個人所得稅稅法有關規定,甲本月不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乙某獲得工薪收入為1600 元,卻要納55元的個人所得稅。乙的收入只有甲的收入的一半,甲不用納稅,乙卻要繳納55元的個人所得稅。所以,這種稅制模式不能全面衡量納稅人的真實納稅能力,也不利於拓寬稅基,容易導致稅負不公,征稅成本加大,征管困難和效率低下,很難體現公平合理。

(二)稅率結構不合理,費用扣除方式不科學

由於我國現階段採取分類所得稅制,個人所得稅稅率依所得的性質類別不同而異,大體有三種:一是超額累進稅率,即對工薪所得實行5~45%的9級超額累進稅制,對個體經營、承包租賃經營所得則實行5~35%的5級超額累進稅制;二是對其他8項所得項目適用20%的比例稅率,稿酬所得在使用20%的比例稅率後減征30%;三是對一次收入畸高者的勞務報酬所得適用加成征稅稅率。這種稅率結構設計得非常繁瑣、復雜,既不利於納稅人納稅,也不便於稅務機關徵收管理。特別是工資薪金所得,級距過多,達到九級,邊際稅率過高,違背了稅率檔次刪繁就簡的原則。對於工資、薪金所得和勞務報酬所得同為勞動所得,而征稅時卻區別對待,對勞務報酬所得還要加成徵收,這種做法缺乏科學的依據。

現實生活中,由於每個納稅人取得相同的收入所支付的成本、費用所佔收入的比重不同,並且每個家庭的總收入,撫養親屬的人數,用於住房、教育、醫療、保險等方面的支出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規定所有納稅人均從所得中扣除相同數額或相同比率的費用顯然是不合理的。這樣很容易在實質上造成稅負不公的後果。

例如:甲和乙兩個納稅人,某月甲乙都是獲得收入3000元,甲是勞務報酬所得,乙是工資所得,那麼,甲和乙本月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就不同,甲應繳納440元,而乙只需交納205元。這就是由於不同的項目的稅率不同造成的。而且甲乙的家庭狀況有所不同,甲需要瞻養兩個老人並撫養一個小孩,同時甲的配偶沒有任何經濟來源;而乙則單獨生活,沒有家庭上的負擔。我們不難看出甲的家庭負擔要比乙大得多,很明顯甲乙兩者是存在差異的。按照量能負擔的納稅原則,甲的費用扣除額應該大於乙。但是,在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稅法中沒有考慮到這一差異,只是以個人為計稅單位進行扣除,沒有確定納稅人的真實納稅能力,這就在客觀上造成了稅負不公的狀況。

(三)公民納稅意識淡薄及社會評價體系的偏差

「納稅光榮」還僅停留在口頭上。相當多的人,當自己的純所得在免稅范圍內時高唱「納稅光榮」,一旦應繳納稅款時,心裡總不高興,於是就使出渾身解數逃稅。越是高收入者逃稅的越多。他們或利用權利自訂納稅標准,或化整為零,以實物、債權、股權分配等方式逃稅,或拉攏稅官以吃小虧佔大便宜等手段逃稅。公民法制觀念不強是納稅意識薄弱的重要原因。古時已有的「苛捐雜稅」之說,是對稅收的對抗情緒的反映。封建社會中,農民繳納捐稅是滿足地主階級的統治需要。長期封建社會的影響,是公民納稅意識薄弱的歷史原因,只知服從官管,不知遵守法律是法制意識薄弱的表現。

此外,現在個稅偷逃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社會評價體系有問題。有人一方面為社會捐款捐物,另一方面又在大肆偷逃稅。因為社會和個人似乎都認為捐贈比納稅更有價值和意義;另外社會不覺得偷稅可恥,別人也並不因此視你的誠信記錄不好,不與你交往,或與你斷絕交易。而在國外偷稅就是天塌下來的大事,只要你有偷逃稅行為,不但你在經營上會因此受阻,而且你的行為會受到公眾的鄙視。這就是我們評價體系的偏差。

(四)對涉稅違法犯罪行為處罰力度不足

在一些發達國家,到每年4月的報稅季節,不管你是藍領還是白領,也不管你是球星歌星還是政治人物,都得把自己上一年的收入和該交的稅額算清楚,如實報給稅務部門。稅務部門則隨機抽查,一旦查出有故意偷漏的行為,不管是誰,輕則罰款補稅,重則入獄,身敗名裂。而我國現行稅收征管法規定,對偷稅等稅收違法行為給予不繳或者少繳稅款五倍以下的罰款。由於稅務機關只注重稅款的查補而輕於處罰,致使許多人認為偷逃稅即便被查處了也有利可圖。據統計,近幾年,稅務機關查處的稅收違法案件,罰款僅佔查補稅款的10%左右⑥。另一方面,在稅收執法過程中,由於沒有規定處罰的下限,稅務機關的自由裁量權過大,因而人治大於法治的現象比較嚴重,一些違法者得到庇護時有發生。所有這些都客觀上刺激了納稅人偷逃個稅的動機。「要富貴,去偷稅」甚至成為一部分人的致富秘訣。

(五)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等

一是在納稅人中的工薪層與高收入階層間存在著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現象。雖然在理論上,稅法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事實上,以工薪為惟一生活來源的勞動者的稅負不輕,且在發放工薪時即通過本單位財務部門直接代扣代繳,稅款「無處可逃」;而高收入階層及富人卻可以通過稅前列支收入、股息和紅利、期權和股份的再分配、公款負擔個人高消費和買保險、現金交易等多種手段「合理避稅」。高收入者和富人佔有的社會資源多,納稅反而更少,這種反差在社會上會形成一種不好的導向。二是在納稅人與政府的關繫上,同樣存在著權力與義務的不對等。經濟學把稅收理解成「政府與納稅人之間的交易」,意思是說,政府收了稅,就必須為納稅人提供各種服務。如果交完稅之後,對怎麼花這些稅款毫無發言權,甚至被貪官污吏們揮霍浪費時,納稅人也無權置喙,那麼,不要說人們納稅的自覺性無法提高,連政府向民眾收稅的合法性都有問題。公民有交稅的義務,同時也有監督政府如何使用這些錢的權力;國家有收稅的特權,但也有為納稅人服務並接受監督的義務。只有當這兩方面都「依法辦事」的時候,社會機制才能正常運轉。

三、解決個人所得稅征管問題的幾點對策

(一)選擇合理的稅制模式

目前我國採用的稅制模式是分類徵收稅制模式,這種課稅模式既缺乏彈性,又加大了征稅成本,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個人收入來源渠道增多,這種課稅模式必會使稅收征管更加困難和效率低下。考慮到我國目前納稅人的納稅意識、稅務機關的征管能力和征管手段等都還不是很健全,因此主張採用綜合所得課稅為主、分類所得課稅為輔的混合所得稅模式。首先,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考慮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我們應摒棄單純的分類徵收模式,確立以綜合徵收為主,適當分類徵收的稅制模式。因為,現在世界上幾乎沒有國家採用單純的分項稅制模式徵收個人所得稅,我們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必須要融入到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中來,必須要努力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仍然採用單純的分類稅制模式已經行不通了,必須要通過改革首先向混合制過渡,然後再向綜合制發展。其次,分項稅制模式,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缺乏公平,征管效率低下,不利於個人所得稅的職能作用的發展。而以綜合所得課稅為主、分類所得課稅為輔的混合制真正立足於我國的國情有利於體現量能納稅的原則,真正實現個人所得稅調節個人收入、防止兩極分化的目標。

例如前文所舉的例子,有甲、乙兩個納稅人,甲某月收入為3200元,其中工薪收入為800 元,勞務報酬收入為800 元,稿酬收入為800 元,特許權使用費所得800元;而乙某獲得工薪收入為1600 元。如採用綜合所得課稅,扣除標准仍為800元,甲的計稅收入為2400元,乙的計稅收入為800元,即便適用同檔稅率,甲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也要三倍於乙。因此,使用綜合所得課稅,能夠全面、完整體現納稅人真實的納稅能力。

(二)合理的設計稅率結構和費用扣除標准

我國個人所得稅目前的稅率結構有悖公平,容易使得納稅人產生偷逃稅款的動機,因此應該重新設計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結構,實行「少檔次、低稅率」的累進稅率模式。首先,稅率檔次設計以五級為宜。其次,考慮通貨膨脹、經濟水平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適當提高減除費用標准和增加扣除項目。盡管個人所得稅法經過了幾次修正,但減除費用800元的標准始終沒有調整,一直執行到現在,這顯然與現今社會狀況不太相符。我們可以允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相應確定減除費用標准,並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備案,這樣做既可以更好地符合實際狀況,也有利於調節個人收入水平。同時,要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適當的增加一些扣除項目。根據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住房、教育、醫療、保險等因素,設立相應的扣除項目。這樣將更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

仍以前文所舉例子作比,甲和乙兩個納稅人,某月甲乙都是獲得收入3000元,甲是勞務報酬所得,乙是工資所得,而且甲乙的家庭狀況有所不同,甲需要瞻養兩個老人並撫養一個小孩,同時甲的配偶沒有任何經濟來源;而乙則單獨生活,沒有家庭上的負擔。如果按照量能負擔的納稅原則,增加合理的扣除項目,甲的計稅收入應低於乙,並且按照超額累進稅率,對甲課稅適用的稅率應等於或小於對乙適用的稅率,所以甲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應小於乙。從而避免現行稅制下,甲的稅負大於乙的不合理現象。

(三)擴大納稅人知情權,增強納稅意識

法律是關於權利與義務的規定,權利義務是對稱的,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享受權利者必履行義務,履行義務者就有權享有權利。現實社會中權利義務不對等,履行納稅義務與否,並不影響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享有。既然能享受權利又不履行納稅義務,必然使「納稅光榮」只剩下空洞的口號,喪失了法律公平、正義之本。在稅法宣傳上更多的是宣揚納稅人的義務而淡漠納稅人的權利,弱化了納稅意識。可以相信,解決納稅義務者的權利後,其納稅積極性會大大增強。因此擴大納稅人的知情權,增加政府財政預算、財政開支的透明度,使納稅人真實感受到是國家的主人。納稅人不僅征稅過程清楚,而且稅款流向也明白,使納稅人的納稅抵觸情緒消除。政府職能的正常運轉與納稅人的納稅行為密切相關,政府部門使用納稅人提供的資金,納稅人享有監督政府部門工作和接受政府部門服務的權利,納稅人的監督能有效防止諸多重復建設、浪費,也是遏制腐敗的一劑良方。

(四)加大對偷漏個人所得稅行為的查處、打擊力度,維護法律的嚴肅性

搞好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對偷漏稅行為查處、打擊得力是關鍵之一。針對現階段我國對個人所得偷漏稅行為查處打擊不力的現狀,筆者建議,全國應進行每年多次的個人所得稅的專項檢查,加強稅務部門與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通過立法,賦予稅務機關一些特殊的權力,增強執法的力度;對查處的偷漏稅行為,加大對納稅人罰款的數額,參照一些國家的做法——不管納稅人偷多少稅,都罰其個傾家盪產,並將其偷稅行為公之於眾,以做到「罰一儆百」,促使其他納稅人依法納稅。同時,對一些偷漏稅構成犯罪的納稅人,不能以罰代法,必須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

(五)加強稅收源泉控制,防止稅款流失

在我國目前普遍存在個人收入分配多元化、隱蔽化且支付方式現金化的情況下,完善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加強稅收征管,首選要加強稅源控制。具體措施為:

1、用現代化手段加強稅源控制。採用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為每個有正常收入的公民設立專用的稅務號碼,建立收入納稅檔案,使個人的一切收入支出都在稅務專號下進行。與此相聯系,針對長期以來儲蓄存款的非實名制使公民個人的收入不公開、不透明,以致嚴重妨礙稅務機關對個人所得稅稅源控制的現狀,改個人儲蓄存款的非實名制為稅務、銀行聯合且微機聯網前提下的實名制,增加個人收入的透明度,使公民的每項收入都處於稅務機關的有效監控之下,使每個公民的收入納稅情況都一目瞭然,進而可堵塞稅收漏洞,防止稅款流失。

2、充分發揮代扣代繳義務人的作用。對個人所得稅實行源泉控制,由支付單位作為代扣代繳義務人(以下簡稱扣繳義務人)扣繳稅款,這是我國現行稅法的要求。這種做法既符合國際慣例,也適合我國現階段稅收征管手段落後,專業化征管力量不強、急需形成社會徵收網路的實際情況。為此,針對前些年扣繳義務人的扣繳稅款作用未能很好發揮的現實,建立扣繳義務人檔案,規范扣繳義務人扣繳稅款和申報的程序,督導納稅人正確使用扣稅憑證,加強對扣繳義務人的宣傳明白其不履行稅法規定的扣繳稅款的義務,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使代扣代繳稅款工作進一步完善和規范
==================================================
更詳細可咨詢-四川宏發稅務代理有限公司,網路搜公司名就可以了
================================

『柒』 有人說法學就業前景不好,你怎麼看

任何時候,單純從所學專業的角度,來分析就業前景的好壞,其實都不科學。因為,再熱門的行業,也有學習不好的學生(還要考慮畢業院校),再冷門的專業,也有對口的工作機會。甚至可以說,有的時候,冷門專業,反而就業前景更好一些。

咱們還是先來說說法學這個專業吧。其實,法學專業是一個大學科,往下細分,還是能分出很多類別來,今天只是從綜合角度考慮。

同樣是身邊的例子,那些轉行的人雖然衣食無憂,但相比那些一直堅守在法學一線的畢業生來說,發展空間,明顯是後者要大得多。小編認識的很多人,雖然在畢業的頭幾年顯得有些落寞甚至落魄,可如今不是成了大律師,就是在公檢法舉足輕重,這都是之前很多人想不到的。

所以,怎樣選擇,還是看你個人的努力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捌』 如何優化稅收法治環境

發揮調節作用,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服務。以轉變職能為核心,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稅收制度,認真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強化徵收管理,堅持依法征稅,依率計征,征之有度,不征「過頭稅」和「人情稅」,充分發揮稅收對經濟的調節作用,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條件。
圍繞「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加快振興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優勢產業」目標,深入企業廠礦車間開展服務性稅收調研,了解企業涉稅訴求。
按照建設「兩型社會」要求,運用稅收調控手段,鼓勵企業綜合利用「三廢」,投資環保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推動產業集群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方向發展,努力推進產業生態化。
樹立「不執行稅收優惠政策也是不作為」的理念,充分用好用足優惠政策,積極開展稅收政策調研,研究支持環保、科技創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改善民生、支持就業、「三農」、促進出口等方面的稅收扶持配套政策,支持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
落實「營改增」改革及擴圍戰略,加強試點納稅人的戶籍管理、資格認定、發票管理和申報納稅,開展專題化輔導、個性化服務,推動新一輪稅制改革,促進企業向專業化細分和轉型升級。
引導納稅遵從,優化改善稅收法治環境。國稅部門必須「內固根基,外樹形象」,牢固樹立征納雙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加強執法監督,嚴格執法責任追究制,嚴禁以稅謀私。
堅持公開文明辦稅,擴大稅收信息主動公開范圍。尤其要注意公開與納稅人權益密切相關的稅收信息,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嚴格執行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圍繞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納稅服務和稅收征管等核心業務和關鍵環節,開展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執行的「學、考、評」活動,通過以考促學,進一步規范稅收執法行為。
深入開展行業稅收專項檢查、區域專項整治、重點稅源集中檢查,依法打擊涉稅違法犯罪活動,強化稅警協作。重點加大對發票違法犯罪、騙取出口退稅、在民生領域涉稅犯罪等案件的查處打擊力度,震懾犯罪分子,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全面落實減負,努力提升納稅服務層級。按照提速減負的要求,減少審批環節,減並、優化辦稅流程,減少報表資料,推進信息化建設,減輕納稅人負擔。
把為納稅人服務的理念貫穿於各項工作中,從制度安排、業務規范、平台建設、組織保障、考核評價等方面,全方位、系統化推進納稅服務體系建設,形成內容科學、標准統一、程序規范、文明高效的新型納稅服務格局。
加強辦稅服務廳功能建設,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一次性告知、領導坐班制、服務責任追究制。

『玖』 如何理解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財稅體制改革的方針政策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我們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財政政策主要有1)完善立法2)明確事權 3)改革稅制4)穩定稅負5)透明預算6)提高效率。
以上改革部署涉及到財稅體制改革自身,更關聯一系列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難題與協調配套問題。一方面科學的財政政策能有效的調節市場,合理的調動資源,促進社會的和平。另一方面財政政策的體制的改革有更好的服務於實現國家治理的現代化。那麼現代化財政體制如何改革呢?
一是一是改進預算管理制度。預算管理制度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制度與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國預算審批包括收入、支出和收支平衡,但核心是收支平衡,而不是支出規模與政策,《決定》指出,審核預算的重點要由平衡狀態、赤字規模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這一原則命題說明我國以後的預算審批不僅要視收支平衡而且也會重視支出規模和政策,也揭示的重大政策轉向是,稅收不再是各級政府預算確定的任務,而是預期目標。這有利於稅務機關按照法律征稅,有利於加強法律的權威性,也可以避免政府為了完成任務而多交和少交的體制弊端。這一原則規定打破了各級財政原有的「重收入、輕支出」的傾向,有助於推動各級政府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有助於納稅人判斷政府為社會成員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務的范圍、數量和質量。預算管理制度的合理化可以使得國家資金的合理利用,發揮最大的效益。
二是完善稅收制度。稅收是政府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國家存在與公共治理的基礎,也是實施宏觀調控、調節收入分配的基本工具。首先全面推進增值稅改革乃至將增值稅推廣到全部服務業。這有利於減少企業偷稅,漏稅等情形的出現。然後把不動產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這有效的管理不動產。目前房地產稅的法律不夠完善,難以調控房地產的市場。我國會加快房產稅立法和改革步伐。最後要加快完善個人所得稅征管配套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從而使得富人多交稅,保障窮人的基本生活,縮小貧富差距。
三是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事權劃分是現代財政制度有效運轉的重要前提。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規范,一些應由中央負責的事務交給了地方,一些適宜地方負責的事務,中央承擔了較多的支出責任。而中央通過大量轉移支付對地方進行補助,客觀上影響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因此首先要把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劃分進一步的清晰化,合理化。明確劃分政府間收入,再通過轉移支付等手段進行調節上下級政府、不同地區之間的財力餘缺,補足地方政府履行事權存在的財力缺口,實現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使得中央和地方都能保持各自的自主性。

熱點內容
法官與劊子手百度雲 發布:2024-11-18 10:37:55 瀏覽:317
購房協議有法律效力嗎定金 發布:2024-11-18 09:46:39 瀏覽:545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