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模範小故事

道德模範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2-01-18 12:26:53

A. 有關適合小學生演講的道德模範故事

發生在我身邊[de]道德故事 17806208-02 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演繹著大大小小[de]道德故事。我也曾經歷過一些道德故事,它們就像一個個小小[de]貝殼,在陽光[de]照耀下一閃一閃[de]。
記得一個星期天[de]早晨,我和媽媽到市場買菜,有一車綠油油[de]小青菜吸引了媽媽[de]目光,我們來到車前,媽媽彎腰買菜,我在旁邊等她。忽然,我發現媽媽身旁[de]一個阿姨在付錢是不小心掉了十元錢,她一點也沒感覺到。這時一位中年婦女發現了。她走過來,用腳踩住錢,蹲下來,假裝在系鞋帶,剛把錢拾起來時,就聽見一個小女孩大聲說:「阿姨,你[de]錢掉了。」當丟錢[de]阿姨正疑惑得看著地面時,小姑娘指著中年婦女說:「阿姨,你[de]錢掉了,是這位阿姨幫你撿起來[de]。」中年婦女[de]臉通紅通紅[de],只見她把拾到手裡[de]錢遞給丟錢[de]阿姨,甩頭走開了。這短短[de]一幕讓我意識到:這小小[de]十元錢,在一個大人和一個孩子心中[de]位置是多麼不同啊。小女孩一定知道,那些不屬於自己[de]東西是絕對不可以拿[de]。
記得還有一次,在放學回家[de]路上,我看見一位老人,弓著身子吃力得騎這一輛裝滿蔬菜[de]三輪車。那是一段上坡[de]路,路很陡,老人騎得很費勁。盡管他竭盡全力,車子仍像蝸牛一樣慢悠悠[de]向前移動,甚至將要滑下來。這時,他已經累得滿頭大汗。眼看他力不從心,我急忙跑過去,幫他推車。老人頓時感到輕鬆了一些,三輪車在我們[de]共同努力下爬上了坡。我[de]臉上也憋得紅紅[de]。老人轉過頭來,用感激[de]目光看著我說:「謝謝你,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叫聲么名字?在那上學呀?」我抹著臉上[de]汗水自豪地說:「我叫少先隊員。」老人笑了,我也笑了,天邊[de]晚霞也笑了。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那麼世界將會變得多麼美好!
許多發生在我們身邊[de]小事,雖然平凡,卻不能忽視,就像《釣魚[de]啟示》一文中[de]父親講得那樣,「道德是一個是與非[de]問題.....」我要向釣魚[de]孩子那樣,做一個有道德有志氣[de]人。






-

</TABLE>

B. 道德模範的故事

黎士宏是收儲公司朝陽糧庫檢驗科副科長。作為為農民服務的第一個窗口,無論面對是什麼樣的送糧者,她都堅持原則,秉公辦事。
2003年3月21日早,她還沒有上班,朝陽坡鄉一糧販子趙某就給她打來電話,告訴她今天他要往糧庫送兩車糧,並且已經給她的電話里充了200.00元的話費。早上,黎士宏一上班就將二百元的現金交給了庫領導,講明了事情的經過。趙某的糧車來了,黎士宏依然按照糧食本身的質量驗了等級,沒給他一點好處。還有許多糧販子企圖利用送紅包、請吃飯、找親屬說情等方式想通融她,都被她拒絕了。見賄賂這一著行不通,就採取了威脅、恐嚇的手段。有一天晚上,黎剛到家,就接到一個匿名電話:「你還想不想在公主嶺這地方混了?你如果驗糧還那麼嚴,我就要對你不客氣了!」說完電話就掛斷了。可她就是不信邪,堅持以質論價的原則,確保了糧庫的利益。在收購繁忙的季節,她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晚上十點左右回家更是家常便飯。家裡孩子小,喊著要媽媽,晚上經常哭著入睡,可是為了工作,她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沒有因為家庭、孩子而遲到、早退過一次。今年三月份,孩子因病動了手術,需要住七天的院,可是她只陪了孩子兩天,就又回到單位上班了。這種精神時刻感染著每一名員工,在帶領檢驗科的員工做好本科室工作的同時,還主動配合其他科室,做好糧庫各方面的工作。

C. 先進人物的小故事

孟祥斌,29歲,齊河縣人,生前系解放軍駐金華某部副連職機要參謀、中尉軍銜。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與來金華探親的妻子和3歲女兒逛街購物。途經市中心通濟橋時,遇一輕生女子跳入江中。孟祥斌從十多米高的橋上縱身跳入冰冷的江中,將落水女子救出水面,他卻因體力不支沉入水中,獻出了28歲的年輕生命。英雄捨身救人的壯舉震撼了當地群眾,金華百萬市民自發悼念英雄,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孟祥斌被所在部隊追認為革命烈士,被德州市文明辦、德州市總工會、共青團德州市委、德州市婦聯追授為德州市道德模範。山東省委、浙江省委和德州市委、金華市委先後作出「開展向孟祥斌同志學習」的決定。孟祥斌同志被提名為「《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評選」候選人,截至2008年1月31日,已獲網民投票1300多萬張,位居候選人前列。
任長霞百姓心中一座豐碑

人物簡介: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長,在執行任務中殉職的女警官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個女英雄。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雲,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一個弱女子能贏得百姓的愛戴,是因為,在她的心裡有對百姓最虔誠的尊重!

D. 2015年道德模範勵志故事(或最美孝心少年)(或感動中國人物)800字 m.ik6.com

今天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看到他們自強不息、陽光向上、奮發有為。通過樹立新時期孝心好少年的榜樣,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老敬老的社會風尚,弘揚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弘揚勵志成長、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也要用真誠的心和深沉的愛,愛護家人,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為父母排憂解難、幫父母照顧弟妹、代父母擔當家庭責任。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借著「最美孝心少年」的契機,我想講講我班王廣紅同學的孝行。
這是個身體瘦小,卻有著極強生命力和「孝心」的孩子。王廣紅,孤兒,在12年前被現在的父親收養,養父在1994年的煤礦事故中落下了終生殘疾,該生家中還有常年重病卧床不起的養祖父祖母。其家庭條件十分艱苦。但是,生活的重擔卻沒有壓倒這個善良、純朴的家。
據小廣紅的養父說,小廣紅四歲時就學會了做家務,每天都起的很早,打掃院子衛生,生火做飯,為年邁體衰的爺爺奶奶洗衣服,最後才匆匆的吃幾口去上學,我聽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為我班有這樣的同學而驕傲。
小廣紅的鄰居們也告訴我說,小廣紅非常孝敬養父,有好吃的東西都要給養父留著,從來不伸手向家人要漂亮的衣服,她的衣服都是穿親戚家穿剩下的,但她從來沒有怨言,反而漸漸的養成的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這就是一個看似平凡,卻又觸及心靈的一個12歲小姑娘的故事。

E. 列舉一個道德模範的例子,並談感受

雷鋒。人民心目來中永遠的道德楷模
雷鋒源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型,是真正無私的典範。人到無私品自高,無私就是無欲,無欲則剛。只有無欲(無欲即無私,無私就能全身心的投入為他人為公家為社會服務毫無怨言,毫無索求無需求無目的,縱觀社會上普通群眾,做人做事都是有原因的,也就是有目的的,有目的就是有私自私,就是自己的慾望需求,就會產生錯節,不公平矛盾對立)才能做人做事有正氣,做的公平,做的厚道,做的圓滿!

F. 道德模範人物事跡,要具體事例

一、李成環,女,漢族,1987年6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甘肅省蘭州市二十四中學生活指導老師。

李成環作為一名熱心公益事業的志願者,把幫忙他人當成自己最大的快樂,在赴青海玉樹地震災區關愛孤殘兒童回到途中,不幸遭遇車禍,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蘭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學校。作為生活指導老師,她和其他幾名同事一同照顧著全校600多名學生的生活起居。盡管崗位平凡,盡管自己家裡並不富裕,但李成環總是盡力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一次下了幾天陰雨,學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環一個人將幾個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曬,自己累得滿頭大汗。

學校地處農村,女生宿舍樓上下用水不方便,樓內廁所不能正常使用,學生夜間上廁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廁,很多女生膽小不敢去。李成環明白後,不管下雨刮風,都拿著手電筒一路護送。她用自己的熱心、細心和善良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李成環和丈夫龔大錟都十分熱心公益,夫妻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無論在戀愛期間還是婚後,只要是關於孩子們的公益事業,他們都用心參與。得知青海玉樹震區結古鎮八一孤兒學校缺少過冬棉鞋和學慣用品,李成環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購置了700餘雙棉鞋和電腦、書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們手中。

當時李成環和丈夫還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懷有孕。由於路途遙遠,丈夫曾勸她不要親自去。但李成環堅持要和丈夫一齊看望災區的孩子,度過一個具有特殊好處的新婚蜜月。2015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與另外3位愛心人士前往玉樹結古鎮八一孤兒學校,回到途中遭遇大雪發生車禍,李成環因受重傷搶救無效,於2015年12月4日15時許不幸去世。李成環去世後,人們贊譽她為「最美新娘」、「愛心天使」,以多種形式進行悼念追思和慰問。

李成環先後被追授青海省紅十字優秀志願者、甘肅拾五四」青年獎章、蘭州市傑出青年志願者、蘭州市優秀青年、蘭州市「三八」紅旗手、甘肅省優秀青年志願者、蘭州市道德模範、甘肅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二、王一碩,男,27歲,中共黨員,河南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

2000年,王一碩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應對每年6000元的學費,父母愁眉不展。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也為了不使兩個妹妹失學,他決定放下上學,去西安打工。學校了解到狀況後,迅速為他爭取了國家助學貸款,他帶著萬分的感激邁入大學校門,並順利完成了學業。當學校號召動員大學畢業生用心參加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時。

他當即就下定了決心:「是國家的助學貸款和學校領導老師的幫忙圓了我的大學夢,在國家西部建設急需人才的時候,自己不能無動於衷」。在即將奔赴西部之際,王一碩帶著一封感謝信來到給他貸款的銀行行長的辦公室,向支持他完成學業的銀行表示感謝,並告訴行長,「母校不僅僅教給我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更教會了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我已被批准為一名西部志願者,請你們記下我的聯系方式,我保證盡早還清貸款」。

在西部期間,他充分發揮所學專長,服務於當地經濟建設,用心帶領當地群眾發展中葯材種植,自費為種植農戶印發資料,幫忙三家制葯企業透過了GSP認證,高票當選陝西省傑出青年志願者,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服務期滿後,為了早日還清貸款,他決定一邊打工一邊復習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憑借自身的知識和在西部做認證時積累的經驗,王一碩順利地在一家企業找到了工作。他的誠實守信和工作潛力得到了業內廣泛認可,許多企業邀請他幫忙做認證工作。

隨著收入不斷增加,王一碩歸還國家貸款的潛力也日漸增強。他認為,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以誠信為本,以守信為榮。2005年底,雖然離還貸期限還有10個多月,但他決定提前還貸。學校為他舉行了還貸儀式,當他把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26770元錢交還到發貸銀行負責人手裡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2006年,王一碩被團中央評為第六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當選教育部2006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

三、全國見義勇為模範——韋正雄

韋正雄,男,47歲,布依族,貴州省望謨縣油邁瑤族鄉教育輔導站教師。

韋正雄的家在平卜河邊,附近的平卜小學宿舍較少,他主動把自家一樓騰出來讓32名學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洪水很快淹沒了房屋。從睡夢中驚醒的韋正雄一家,趕緊搶救困在一樓的學生。女兒海豐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兩個嬸子和弟妹們肯定也在水裡,「他們也很危險呀1聽到此話韋正雄頓時淚如泉涌。但情勢已十分危急!

他吩咐女兒:「快!快到後牆處喊叔娘和弟妹們,我去救學生1說完就沖到樓梯口處下了水,摸黑向樓下幾個房間游去。兩個女生最先摸到門口出來了,有5個學生在水中掙扎著,由於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韋正雄急忙用嘴含著手電筒,往水裡趟去,把這5個學生一個一個拉到樓梯口。之後他又撬開一間被泥沙堵住門的房間,把6個男生拉出來。

洪水還在暴漲,上氣不接下氣的韋老師不顧一切,立刻游到另一間快被洪水淹沒的女生寢室里,兩次拉出來4個學生並把她們送上樓。還有15個學生被圍在洪水裡。幸好韋正雄家樓房牆縫都用水泥和石灰糊過,大水來勢太猛,裡面的空氣被擠壓在天花板下構成了約20公分的空間,學生們站在床架上能夠勉強呼吸。

此時進去救人,會捲走空氣,學生反而會被憋死,韋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勵孩子們堅持祝到13日凌晨1時許,洪水從二樓屋面消退,一樓大半截還浸在水中。韋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長竹竿游下樓去,將孩子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只有一名學生不幸遇難。

隨後,筋疲力盡的韋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牆之隔的弟弟家。然而,兩個弟弟的家已經被洪水沖毀,兩家7口人全部遇難。如果韋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許能救出一個、兩個或者更多,但是身邊學生的急切呼救聲容不得韋正雄有過多思考和猶豫,在痛苦的抉擇中,他舍棄了親人選取了學生。

2006年,韋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2007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四、黃久生,男,漢族,1965年2月生,中共黨員,中建七局一公司項目部經理、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

黃久生是700位鰥寡孤獨老人們共同的兒子。那些得到他照顧的老人們,一提起他的名字,都會眼含熱淚。他給老人們帶來的溫暖不僅僅來自物質,更來自他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

黃久生是個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6歲時母親去世,留下黃久生和4歲的妹妹、2歲的弟弟。父親走街串巷修鍋補盆,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次,是鄉親們東家一碗飯、西家一件衣把他們養大的。

為了報答鄉親們的養育之恩,13歲的小久生曾在一個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鄰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滿水。18歲出門打工,從建築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實肯干逐漸致富的黃久生,內心時刻激盪著報恩的情懷。

1996年起,每逢年節,家鄉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傷殘老人都會收到黃久生送來的衣被、米面、肉油還有現金,17年從未間斷過,黃久生為此累計出資230多萬元。2015年,黃久生投資45萬元在家鄉雙柳樹鎮建設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國家發給的補貼外,其他費用全部由他個人承擔,包括養老送終。多年受黃久生資助的李鴻金老人臨終前拉著他的手泣不成聲:「活著你養我,病了你花那麼多錢為我治病,我死前能見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黃久生不遺餘力地支持家鄉建設,先後為援建家鄉小學、修路、購置醫療設備等捐款310多萬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災中,他個人先後捐款12萬元。黃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應對遭遇困境的人,他總是慷慨解囊。

他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萬元、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萬元。一位素不相識的女青年打電話給黃久生,說家裡三口人患了癌症,黃久生當晚就籌集3萬余元現金送了過去。這樣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鄭州打工多年的黃久生,看到老家來鄭打工的人雖多,但比較分散,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等權益被侵害的事時有發生。在黃久生的推薦下,「中共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散居在鄭州市的56名農民工黨員有了「娘家」。農民工黨支部用心為農民工解決難題,僅討薪一項,就為農民工討回兩千多萬元。透過這個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農民工達一萬多人,每年還為家鄉帶回1.5億元的勞務收入。

黃久生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入尋中國好人榜」。

五、黃久生,男,漢族,1965年2月生,中共黨員,中建七局一公司項目部經理、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

黃久生是700位鰥寡孤獨老人們共同的兒子。那些得到他照顧的老人們,一提起他的名字,都會眼含熱淚。他給老人們帶來的溫暖不僅僅來自物質,更來自他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

黃久生是個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6歲時母親去世,留下黃久生和4歲的妹妹、2歲的弟弟。父親走街串巷修鍋補盆,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次,是鄉親們東家一碗飯、西家一件衣把他們養大的。為了報答鄉親們的養育之恩,13歲的小久生曾在一個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鄰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滿水。18歲出門打工,從建築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實肯干逐漸致富的黃久生,內心時刻激盪著報恩的情懷。

1996年起,每逢年節,家鄉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傷殘老人都會收到黃久生送來的衣被、米面、肉油還有現金,17年從未間斷過,黃久生為此累計出資230多萬元。2015年,黃久生投資45萬元在家鄉雙柳樹鎮建設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國家發給的補貼外,其他費用全部由他個人承擔,包括養老送終。多年受黃久生資助的李鴻金老人臨終前拉著他的手泣不成聲:「活著你養我,病了你花那麼多錢為我治病,我死前能見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黃久生不遺餘力地支持家鄉建設,先後為援建家鄉小學、修路、購置醫療設備等捐款310多萬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災中,他個人先後捐款12萬元。黃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應對遭遇困境的人,他總是慷慨解囊。他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萬元、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萬元。一位素不相識的女青年打電話給黃久生,說家裡三口人患了癌症,黃久生當晚就籌集3萬余元現金送了過去。這樣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鄭州打工多年的黃久生,看到老家來鄭打工的人雖多,但比較分散,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等權益被侵害的事時有發生。在黃久生的推薦下,「中共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散居在鄭州市的56名農民工黨員有了「娘家」。

農民工黨支部用心為農民工解決難題,僅討薪一項,就為農民工討回兩千多萬元。透過這個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農民工達一萬多人,每年還為家鄉帶回1.5億元的勞務收入。

黃久生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入尋中國好人榜」。

G. 全國道德模範故事100字

一、助人為樂類

1、蔣國珍 男,81歲,中共黨員,新余市羅坊中學退休教師。

他的慷慨震撼人心:32年前,他把補發的9600元工資一次性捐獻給國家;32年來,他資助、獎勵學生達2萬人,累計金額20餘萬元,超過他離休工資的總和!

他的節儉世間少聞:一條毛巾,他剪成兩塊使用;一個鹹蛋,他分三餐下飯;四季吃紅薯飯,穿破爛衣,點煤油燈,區區幾百元就可度過一個年頭……

這是一個大愛無私的人,他捐資助學從不圖回報。這是一個境界高尚的人,他的精神感動萬千心靈。他一生無兒無女,但在他的心裡,學生們卻親似兒女。

他是新余市渝水區一名普通離休黨員教師。他的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2010年5月,新華社記者撰寫的《離休教師蔣國珍傾盡所有助學扶困》一文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發表,引起中央領導高度關注,並作出批示,要求宣傳其先進事跡。1957年,由於歷史原因,蔣國珍被錯誤劃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他平反後的第一個舉動,就是將國家補發給他的22年共計9600元的工資,一次性捐給當地政府用於發展教育事業。從此以後,捐資助學便成了蔣國珍生活的一部分。

1983年蔣國珍因病提前離休,雖然離開了他所熱愛的教師崗位,但卻沒有因此而停止對學生們無私的關愛。他主動與羅坊鎮下山橋中學聯系,對每學期期終考試成績前50名者,分等級每人分別給予5元、10元、20元的獎勵。對一些家境貧困面臨輟學的學生,蔣國珍開始十幾元、幾十元地代交學費,讓他們得以繼續上學。

個人先後榮獲「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新余市首屆道德模範」等榮譽,2010年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好人。

2、詹學銀 男,63歲,中共黨員,都昌縣太陽村主任。

從1988開始,詹學銀一共撿到過三個路邊遺棄女嬰,那時,盡管其家庭經濟條件比較緊張,但看到無辜被棄女孩時,他鼻酸流淚,心如刀絞。「我非抱回家不可,第一個我自己養了,後兩個分別送給了我的兩個妹妹,並叮囑他們要細心撫養。」詹學銀欣慰的告訴記者,他養的女兒目前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

2006年9月,詹學銀無意中從一份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張淑琴創辦中國太陽村救助服刑人員子女的報道,詹學銀為張淑琴的行為而感動,思想上也產生共鳴。在以前工作時,詹學銀就很熱心公益事業。在看了這篇報道後,詹學銀決定在都昌縣創辦一個這樣的太陽村。於是他在第一時間趕到了北京,見到中國太陽村的創始人張淑琴,並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張淑琴十分支持詹學銀的想法,於是詹學銀開始著手解決太陽村的建設用地問題。

為了抓好太陽村鄱陽湖兒童救助中心的建設,詹學銀整天泡在工地上,為了節省每一分善款,他樂當工地的搬運工、值班員。「汽車拉來的沙、石、水泥等建築材料,人手不夠,我和老伴兒也要參加卸貨,到了晚上,我還要值班、看管材料。」詹學銀告訴記者,近半年的時間,他從未休息過一天,為的就是太陽村工程盡早竣工。

「一夜春風至,萬樹梨花開」。2007年6月1日,太陽村第一期工程竣工,第一期107名弱勢兒童住進了太陽村,有了家,有了歸宿,詹學銀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詹學銀是太陽村的主任,內部管理的任務十分繁重。100多個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學習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最讓詹學銀操心的是這些孩子的管教問題了。「因為孩子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性格和一些不好的小毛病,有的還會因為自己是服刑人員的子女而自卑。」詹學銀告訴記者,他和愛心媽媽們只能一遍遍地教育、開導他們、為他們重建信心。

為了改善太陽村孩子的生活,詹學銀在太陽村旁開挖了荒地種上了蔬菜,還利用原魚塘養上了魚,把自己家裡幾畝水田給了太陽村種水稻,山上種上了水果,圈攔養上了生豬,在山上養了雞。詹學銀一有空閑就去勞動,身上曬脫了幾層皮。

在太陽村,孩子們都親切地叫詹學銀為詹爺爺,詹學銀像關心自己的兒孫一樣關愛孩子們的成長。他一年365天起五更睡半夜,晚上總要起來為孩子們蓋被子。白天,只要他發現哪個孩子情緒不好,他必定要找到孩子談心。他給孩子們的愛也感動了社會上許多有愛心的人,他們給太陽村的捐款捐物也成為孩子們茁壯成長的有力保證。

個人先後年榮獲全國、江西省「勞動模範」榮譽,2010年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好人。

H. 關於道德模範的故事(急用)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擔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

I. 關於道德的小故事,300字左右

道德模範小故事

幾年前的一天下午,陽光明媚,一陣風吹過,帶起地上斑駁的樹影的輕微擺動,我攜著我8歲的尚且年幼的表弟出來遛彎,只覺得眼前的光斑有點晃人,便微咪了眼睛,轉了轉頭,朝別處望瞭望。

馬路中間的橫道線上,一個女孩蹦走著,看上去比我表弟年齡還小些,她的相貌倒是不記的多少了,但是臉上燦爛的笑容,兩個羊角辮卻是十分清晰,當時她手裡拿著個空瓶子,她慢慢穿過了馬路,而她下面的一個舉動卻讓我慚愧了許久,只見她把空瓶子小心地放進了路邊的垃圾桶,隨後反身又走向那條橫道線。

那時我突然醒悟,原來她過馬路竟是為了扔一個空瓶子。忽然想起以前隨手扔垃圾的事情,我連一個孩子都懂得的基本道德都無法做到,頓時感到羞愧萬分。又想到身邊的表弟正是應教他道德的年齡,於是我蹲下身,指著那個女孩,說:「你看,那個女孩子為了扔個空瓶子,還穿過馬路特意丟進垃圾桶里。你要記得,垃圾不要亂丟,一定要扔在垃圾桶里,這是基本道德。」表弟頓了頓,說:「但是我媽有一次也亂扔垃圾。」我倒被他問的有點訕訕,想了想,繼續說:「小博,你媽做的是不對的,你只要記住不要亂丟垃圾,不要去在意別人怎樣,自己做到就行了。不要忘了,以後你媽亂扔垃圾的時候,你得糾正啊。」表弟看見一臉一本正經的樣子便應了。

我繼續尋找著那麼女孩的身影,果然一會兒被我找到了。而她已經走的極遠了,只能看見她一蹦一跳的背影還有同樣一蹦一跳的羊角辮……但心裡不知是喜是悲

熱點內容
物業管理法規案例分析 發布:2025-02-12 12:04:27 瀏覽:922
重慶科級幹部選拔任用條例 發布:2025-02-12 11:48:10 瀏覽:197
2015年社會法年會 發布:2025-02-12 11:41:38 瀏覽:776
調解有哪些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2 11:39:29 瀏覽:979
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實務 發布:2025-02-12 10:56:46 瀏覽:517
木質展台法規 發布:2025-02-12 10:36:43 瀏覽:238
婚姻法十九條詳細 發布:2025-02-12 09:33:18 瀏覽:4
法規稽核崗 發布:2025-02-12 09:32:27 瀏覽:877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09:22:38 瀏覽:479
行政法聽得很無聊 發布:2025-02-12 08:55:08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