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街頭政治法治
A. 2013泰國反政府示威活動的社會評價
2013年11月26日,英拉在國會面臨不信任投票動議。泰國國會議員已對此動議展開了為期兩天的辯論。英拉28日輕松贏得不信任投票,反對黨的彈劾動議以失敗告終。
上議院
2013年11月11日深夜執政黨為泰黨提交的特赦法案被泰國國會上議院全票否決。
執政黨
為泰黨向反對黨提出邀請,希望反對黨能夠派代表與政府共同探討解決政治分歧的途徑,以對話代替集會示威,並表示政府願意傾聽反對派的訴求。
英拉2013年11月26日強調,集會示威者佔領了部分政府部門,並且導致這些部門斷水斷電,擾亂了政府的正常運作,威脅到了國家及民眾的安全。所以,她宣布,在泰國的曼谷全城實施國難安全法,她說政府將採取和平的方式恢復這些被佔領地區的正常秩序。
英拉表示,佔領財政部預算局是錯誤的,違背了集會組織方此前不佔領政府部門的承諾,將給國家造成損失並影響雙方互信。她希望反對派停止集會,在國會內部解決政治分歧,而她不會辭職或解散國會。
2013年11月26日,英拉在前往議會前再次要求示威者停止佔領政府機構,「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法律,而不是用暴民政治來推翻法治的權威。」
2013年11月30日,英拉在新聞發布會上重申,政府不會對示威者動武,將以和平方式結束混亂。她同時勸告紅、黃兩派保持克制,不要捲入暴力沖突。
泰國總理英拉12月2日發表全國講話,拒絕了敦促其下台的反對派示威者的要求,暗示自己絕不會辭職,並表示將會盡快重建泰國安寧。
2013年12月9日上午,英拉通過電視講話說,在與泰國各黨派進行協商後,她已經提交要求解散下議院的皇家法令,並將盡快重新舉行選舉。
英拉政府也將於15日舉行全民論壇,討論政治危機局勢,邀請各政黨、商界、法律專家及學者共同探討國家出路。英拉表示,希望在明年2月2日大選前找出共同的意見。
看守政府總理英拉21號發表電視講話,呼籲在選出新一任政府和國會後,立即成立一個改革委員會,進行全面改革; 委員會將由各黨派、政府部委及重要政治團體等組成,需在兩年內建立一個長期的國家改革機制。
當天英拉住所大門緊閉,院內很安靜。英拉當天上午乘火車赴廊開府,並在廊開府視察一些投資項目,多名看守政府部長與她同行。在這個素以「紅衫軍」大本營著稱的東北部地區,氣氛與曼谷截然不同,英拉的到來受到支持者的熱烈歡迎。
據泰國媒體報道,英拉當天在火車上通過平板電腦收看在她曼谷住所附近的集會情況。英拉承認對集會感到擔心,但她表示家人都不在家,相信不會有什麼危險情況發生。
警方
泰警方指出,示威者佔領預算局等政府部門的行為違反刑法,素貼等集會領導人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泰國警方2013年11月26日向法院提出逮捕素貼的請求,法院隨後批准了逮捕令。
22日當天警方派出了約1000名警力在英拉住所附近維持秩序。當天下午,示威者突破了英拉住所附近的兩道警方防線,到達住所大門前。示威人群吹著口哨並揮舞著泰國國旗,高呼「英拉滾出來」。吹口哨是此次長達數周的示威活動的象徵。
反政府示威者22日在曼谷掀起又一輪集會高潮,據警方提供的數字,共約27萬人參加。反政府集會領導人素貼當晚在集會現場講話時表示,如果英拉堅持不辭職並不推遲大選,示威者將首先封鎖街道阻止大選登記,還將在大選當天封鎖全城阻止投票。
反對者
2013年12月1日,反政府示威者和當地警察於總理府前爆發嚴重沖突,造成60餘人傷亡,而示威者更誓言在2日繼續遊行反抗,推進「人民政變」運動以推翻泰國總理英拉政府。抗議者同時將1日確立為「勝利日」。
泰國反政府抗議群體領導人、前副總理素帖於當地時間3日宣布,取得此次抗議活動的局部勝利。
素帖稱,「今天我們可以慶祝我們的勝利,但這是局部的勝利。只要英拉政權還是完整有效的,我們的抗爭就將繼續。」
抗議團體的領導者們在曼谷拉達蒙(Rajdamnoen)集會地點宣布勝利,並稱其長時間與政府的抗爭已經被公眾和政府所接受。另外的集會地點也傳來勝利的宣言。抗議者們呼籲全國民眾都走出家門,一起來慶祝此次勝利。
素帖稱,假如英拉宣布辭職,那麼她的妹妹還能接管總理職位,而她若要解散國會,其黨派成員還能通過其他任何手段重返政壇,更為關鍵的是,前他信政府的成員已經可以重返泰國政壇。
素帖還稱,「直到一切重歸有序,我將退出政壇。而我本人所有的東西都已打包好了,也就是說我將不再從政。」
示威者領導人素貼再次要求軍方抵制英拉政府,其他各界代表也表達了各種不同的結束政治僵局的想法。泰國武裝部隊司令塔納薩拒絕素貼尋求軍方支持的要求,強調軍方的行為必須遵守法律。
泰國特別案件調查廳決定凍結包括素貼在內的18名反政府集會領導人的銀行賬戶和用於接收支持者募捐的公共賬戶,並向他們發出傳票,指控他們犯有煽動叛亂罪。調查廳要求他們於本月26-27日赴調查廳報到。
「先改革、再大選」,還是「先大選、再改革」,或者兩者同時進行,成為各派爭論的焦點,而政府與示威者之間的對話是解決爭端的關鍵。雖然進展緩慢,但是在泰國社會,已經形成共識――必須進行對話和改革。
當天有更多反對派示威者在曼谷集結,反對派領導人素貼呼籲民眾在22號掀起新一輪集會示威高潮,以繼續對英拉施壓,要求臨時政府交權並推遲大選時間。素貼計劃在曼谷設立十多個集會舞台,號稱將有200萬至300萬名民眾參加集會。而看守總理英拉就發表電視講話,呼籲明年大選後,立即建立改革委員會。
按照集會組織者的要求,在英拉住所附近集會的示威者中大部分為女性,但幾百名盛裝打扮的泰國人妖(變性人)也加入了集會隊伍。泰國素貼17日呼籲女示威者在22日集會中發揮「女人力量」要求英拉下台,她們稱「我們需要女志願者。我們只要女人,人妖就不用來了,因為這是女人之間的事。女示威者們會獻花給英拉,然後要求她保留尊嚴,自動提交辭呈。」
示威者要求英拉辭職,同時要求大選延期,並首先實現國家全面改革。同時,至少11萬名泰國示威者22日在曼谷聚集,舉行了一次旨在推翻該國總理的大規模集會,這導致曼谷中心區域在主要反對黨宣布抵制大選一天後陷入癱瘓。
反政府示威者當天凌晨出發前往泰日體育場,並且分頭聚集在六個入口。登記工作8時30分開始,截至記者發稿時只有9個政黨進入體育場並向選舉委員會提交了候選人名單,而26個政黨因無法進入體育場來到附近警局報案。
示威活動領袖「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秘書長素貼堅稱,2014年2月2號不會有全國大選。目前已遭警方通緝的素貼聲稱,如果政府執意推進大選,屆時將號召全國性示威遊行,讓民眾包圍並癱瘓所有投票站。
高等學院
泰國26所大學於2013年11月11日發表聯合聲明,請政府推出解決國家問題、防止暴力事件發生的相關措施,同時呼籲所有各方避免一切形式的暴力事件發生。
軍方
軍方表示將在12月5日國王生日之後舉行會談,討論如何解決面臨的困境。12月5日是泰國國王普密蓬86歲的生日,也是泰國的重要節日。根據泰國傳統,這一天都要在歡樂的氣氛中度過,據了解,有部分示威者准備去泰國華欣為國王慶祝生日。
其它團體
民主黨在泰國下議院擁有約1/3席位。當地媒體稱,民主黨是否參加大選對泰國局勢發展十分重要,如果民主黨抵制此次選舉,可能導致大選無效。2006年,他信解散議會後大選失效,最終引發政治突變。
為泰黨當天就發表聲明,承諾如果贏得大選,將立即組織進行國家改革事宜,預計用1年左右時間完成改革,之後會盡快將權力還給人民。
為泰黨黨首乍魯蓬當天凌晨4時抵達體育場,並且提交了候選人名單,看守政府總理英拉是名單上的頭號候選人。選舉委員會目前已對名單上的全部125名候選人完成資料核查工作。
泰國家人權委員會
泰國家人權委員會21日發表了一份包括3項內容的聲明,聲明對22日反政府群體將要舉行的抗議示威活動表示關切,聲明呼籲抗議群體領導人和看守政府竭力防止暴力事件的發生。
該聲明呼籲「君主立憲制下完整民主制度人民委員會」群體和其他反政府組織,其抗議示威活動必須以和平的方式進行;看守政府亦須禁止使用武力對付示威者,並確保示威者的安全。
紅衫軍
「紅衫軍」支持的為泰黨目前正在加緊招兵買馬,緊鑼密鼓地籌備大選。12月9號國會解散後,執政黨陣營中一些小黨黨員紛紛投靠為泰黨。英拉本人常駐泰北家鄉,輾轉北部、東北部,在各地展開拉票宣傳。英拉所到之處,依然受到 「紅衫軍」的熱烈歡迎和追捧。 秦剛:中方對泰國當前局勢表示關注,作為友好的鄰邦,中方衷心的希望泰國有關各方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分歧,避免局勢進一步動盪。泰國的穩定不僅符合泰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地區的穩定與繁榮。
東南亞問題專家許利平:雙方進入了關鍵時刻,因為馬上國王生日就要到了,作為政府一方,英拉要迫切收拾殘局,使秩序恢復穩定,今天下午,可能軍方要在主要街道進行國王生日慶典的演練,所以要進行清場。第二,反政府遊行示威群眾想在國王生日前有一個結果,看這個結果是很難拿到了,所以雙方面臨一個強硬對峙時期。
在國王生日之後,很可能反政府示威還會繼續,因為英拉並沒有滿足反政府示威群眾提出的政治訴求,英拉認為,他們的政治訴求是不合法的,所以雙方妥協的餘地很小。英拉政府未來可能做的,第一是打國際牌,因為美國政府、印度尼西亞政府明確表示支持英拉政府合法,這對英拉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支持。第二,如果沖突不斷升級,存在軍方介入的可能,軍方在國王生日之後要進行會談,對未來的局勢做一個研判,因為泰國政政經歷了這么多年的動盪,普通老百姓已經非常反感街頭政治,所以和平解決是適合泰國的方案,也是對英拉政府的嚴峻考驗。
泰華農民研究中心主任召瓦對本報記者表示,2013年年末泰國內消費和對外出口等持續放緩,將導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幅僅達1%,全年總體經濟增長僅為3%。如果政治紛爭長期拖延,2014年泰國經濟增長可能低於2013年水平。
泰國國家行政學院政治系教授派汕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局勢正向著緩和的方向發展,各方進入展開對話、尋求妥協階段,相關各方積極舉辦各類對話平台就是一個好的跡象。」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稱,英拉領導的為泰黨在上次大選中取得大勝,如果明年2月大選能夠舉行,預計她的政黨仍將獲勝。
法新社一名在現場的記者稱,盡管總理英拉正在泰國別處視察,但22日早些時候有數千人---主要為女性---在警方的嚴密防守下聚集在英拉位於曼谷郊區的住所外。
分析人士說,在這個自1932年以來已發生18起成功或未遂政變的國家,素貼的訴求受到強大幕後力量的支持。民主21日宣布抵制大選一事支持了素貼的行動。
B. 泰國最近為什麼在鬧
自2006年他信被迫流亡後,支持他的「反獨裁民主聯盟」和反對派「人民民主聯盟」就一直處於「鬥法」狀態。兩個組織的成員分別穿著紅色和黃色上衣上街遊行,因此被稱為紅衫軍和黃衫軍。 雖然紅衫軍鬧得素有千佛之國之稱的泰國「血」雨「腥」風,但禍亂國家的罪名不該只記在他們頭上,推翻他信政府的軍事政變及其根源——社會階層的長期分裂和對抗,才是罪魁禍首。 實行農民3年緩債的債務減免計劃,建立「鄉村百萬銖發展基金」,推行「30泰銖治百病」醫保政策……讓電信巨頭他信在占人口70%的中下階層中贏得支持,成為泰國戰後唯一幹完4年任期的民選總理。與此同時,他信也因改革中損害中上階層的利益,引起掌握著泰國80%以上財富的人群的不滿,他們更強調他信的腐敗和徇私舞弊等問題,在政治和輿論上施壓,對政府造成巨大沖擊。 最終,2006年9月,他信在參加聯合國大會時被驅逐,家國難歸,全球通緝。 國家由此陷入動盪。從2008年年初到年末,沙瑪政府和頌猜政府都難逃短命厄運——前者被憲法法院以「在電視節目中做烹調廣告」罪名判決下台,後者因「選舉舞弊」而落馬——在此過程中,黃衫軍在總理府種水稻、擺小攤,在曼谷機場靜坐示威,憲法法院也淪為政治道具,一幕幕鬧劇令世界既驚且懼。 阿披實上台後,支持他信的紅衫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開啟新一輪惡循環。 曾有西方分析家把街頭政治當做民主的試金石,這話武斷了。泰國立法借鑒了西方的法律制度,允許民眾上街示威遊行,但是破壞社會正常秩序、沖擊政府部門,甚至佔領總理府,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違法行為,都是對民主權利的褻瀆和濫用。 所以,有分析文章指出,西方民主是一種游戲規則,黃衫軍與紅衫軍顯然都不願意用規則約束言行,而只把民主作為替自身謀利益的工具,一旦民主程序產生的結果於己不利,就千方百計地加以推翻。而這,與民主喪失同樣可怕。 時至今日,經過一年多磨練,美男總理阿披實成熟了很多。他在全球媒體面前保證不使用武力;與紅衫軍領導會見,微笑著據理力爭,不幹預其在法律框架內的示威與抗議,並一再呼籲各方接受和解。但是,改善國家經濟狀況、樹立政府權威,特別是調和社會矛盾,卻實非朝夕之功。 與去年相比,紅衫軍也發生變化。無論從遊行規模還是抗議力度上,都大打折扣。如今,雖然仍占據曼谷繁華區,但紅衫軍已讓出兩條車道,並表示要幫助商人恢復營業,也有報道稱紅衫軍領導人宣布將在5日清晨撤離商業區,轉移他處。這些都部分滿足了政府要求。 其實,「草根革命」是為了維護草根的實際利益,在以旅遊業為經濟支柱的泰國,中低收入者最經不起動盪。據統計,去年動亂期間,該旅遊大國的每日收入就銳減數百萬美元。 看來,學會以協商方式處理分歧、靠妥協實現雙贏,是泰國各方力量在治國道路上的必修課,只是這堂課上得過於漫長。自1932年推翻君主專制政體以來,泰國歷經18次政變,受軍人干政等歷史積習影響,「民主」立足未穩,就一直在政權變幻中被推搡得暈頭轉向。 無論這場亂局如何終結——紅衫軍內部分裂、偃旗息鼓或政府倒台、重新大選——泰國政局短時間難以恢復平靜。解決不同階層價值觀對立、兩極分化嚴重的問題,形成對民主制度的信仰和敬畏,將是決定國家未來穩定與否的關鍵。
C. 泰國是不是民主國家
泰王國憲法規定:泰王國是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
D. 泰國爆發經濟危機的誘因是什麼
政治動盪。「反他信」的「街頭政治」與「挺他信」的「選票政治」之爭,所折射的其實是泰國長期以來「重城市,輕農村」政策所引起的城鄉割裂。如果不能從根本上化解這一矛盾,那麼城市精英與農村貧民之間的政治對立,必將成為長期影響泰國政治穩定與民主發展的症結。
E. 泰國為什麼經常有政變的發生
一、泰國軍事政變是家常便飯
1932年以來,泰國共發生過18次軍事政變。最近一次是2006年,前總理他信在那場政變中下台;不過上上次稍微遠了一點,泰國上一次軍事政變發生在1991年,但有關軍方將對政局進行干涉的傳聞一直很盛行。泰國上到政治黨派下到普通公民都漠視政府權威,對軍事政變也是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有時民眾甚至期盼通過軍方介入,來改變自己無力改變的政治生態。
二、對峙:泰國政治怪圈
新一輪泰國政治動盪的直接和核心原因與之前毫無二致,仍然是他信。換句話說,作為泰國政治主要矛盾的反他信和挺他信兩大陣營對立並未發生變化。
自從2006年2月反他信力量因西納瓦集團股份出售案走上街頭以來,兩大陣營的對峙似乎已經陷入了一個議會斗爭-街頭政治-權威干預的怪圈:如果進行選舉,必然是占選民多數的支持他信陣營獲勝,反他信陣營就會進行抵制;不進行選舉甚至恢復軍政統治,支持他信陣營也會進行抵制。無論哪一個陣營的代表者組織政府,另一方都會採取街頭政治的方式表示反對,靠國王這一最高權威出面獲得暫時的平靜,不久後又會掀起新一輪動盪。
三、泰國的政治結構比較特殊
不象英國等其他君主立憲的國家一樣,皇室只是個象徵意義。在泰國:國王掌控軍隊的最高權力,是國家的實際最高領導人,可以說是皇權鼎盛。而總理只負責國家的行政.,政府的主要權力就是建設和發展,並沒有絲毫的軍事領導權。
泰國近代歷史上,如果皇權和政府相違背的時候,軍隊就以效忠國王的名義,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府!甚至廢除憲法。泰國就這樣開創了非常壞的先例,民選政府的權威被極大的削弱,國家的法律也受到了擾亂,導致了泰國上到政治黨派小到普通公民都漠視政府權威,漠視國家司法政治的極端重要性。結果一遇到問題,就喜歡背離正常途徑,選擇走較為極端的道路!
現在的泰國王權基本上是存活在一個國家特殊的政治平衡點上,需要多個政治力量的較力來創造一個平衡點,如果某一個黨派長期執政或者乾脆是一黨執政的話,王權就可能要旁落!代錶王權的泰國軍人,就會出面來干預。所以王權需要多黨輪流執政,它只需要看家式的政黨執政。
四、出路:改變政治生態
重新選舉並不意味著事態的結束,無論重新選舉與否、選舉結果如何,泰國政治仍將在死循環里打轉。
要擺脫這個死循環,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從根本上改變泰國的政治生態,解決主要矛盾。實際上,「反他信」與「挺他信」的矛盾只是表面現象,泰國政治僵局的根本原因在於階層利益的對立和政治結構的失衡。
反他信陣營是以軍隊、官僚和部分城市中產階級為主的精英階層,挺他信陣營則是以東北部農民為主的草根階層。前者是泰國傳統精英政治體制的受益者,而後者則把他信執政期間所推行的政策視為其利益的代表。他信依靠占泰國人口約70%的農民的支持,在2001年和2005年兩次贏得大選,其領導的泰愛泰黨成為泰國歷史上第一個「一黨獨大」的政黨(國會議席比例高達75.4%),打破了多年來泰國多黨制精英政治的平衡。
他信走出了泰國傳統政治改變的重要一步,但也開啟了兩大陣營對峙周期性動盪的「潘多拉盒子」。泰國政治並沒有因為更廣泛的公眾參與而變得更加「民主」,反而凸顯出以街頭政治為代表的「民粹」。真正的政治變化應該是建立在社會經濟變化基礎之上的。在泰國這樣一個依附關系根深蒂固的傳統垂直型社會中,民眾的政治參與熱情與能力嚴重脫節,他們自身沒有明確的政治訴求和綱領,沒有代表性的人物,也沒有有序的組織,結果只能是繼續為精英政治服務,甚至成為某些政客濫權的工具。
解開泰國政治的死結,根本的變化不在於政治本身,而在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培植。泰國需要追求的變化是一個更加平等的現代社會、一個更加公平的現代經濟、一種更加包容的現代文化,這些都是民主政治的必要鋪墊。否則,投票選舉只能淪為一種過渡的儀式,不同勢力的真正博弈場所仍是街頭赤裸裸血淋淋的暴力沖突。
F. 泰國總理為何臂帶黑紗
泰國新一屆國會8月1日下午在首都曼谷王室大廳正式開幕。總理候選人英拉一襲「軍裝」亮相引人注目,也引人猜想。各媒體和網友也都對此充滿好奇。英拉穿的是否軍裝?英拉是否泰軍最高司令?本報記者專訪新華社前駐泰資深記者凌朔,對此進行了釐清。
公務員制服
凌朔介紹說,英拉所穿看似軍裝,但並非軍裝,而是一種制服,或者准確地叫泰公務員制服。根據泰國政壇的傳統,但凡碰到重大慶典、重要會議,出席者都要穿這種制服。那天是泰國新一屆議會首次會議,象徵著泰國經過長期的「街頭政治」可能過渡到穩定的「議會政治」,堪稱一次重要的場合。尤其這種儀式在王宮舉行,由國王或王儲主持,非常隆重,所以英拉及其他參會者都統一穿著制服,符合泰國傳統。據凌朔回憶,當年他信和阿披實在就職典禮和其他重要時刻都穿過這樣的制服(左圖)。凌朔展望,過幾天英拉在就職儀式上肯定還要「戎裝」示人,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屆時關注她的風采。
黑箍非「哀悼」
英拉除了一身制服引人注目外,其左臂上的黑箍也讓人不解。許多讀者疑問,議會開會按理說是大事,對泰國政壇應該是喜事,而非「喪事」,英拉為什麼佩戴「黑紗」呢?對此,凌朔解釋說,英拉左臂所戴黑箍並非「黑紗」,而是泰國安保部門的一種安排。但凡重要場合,泰國安保部門都要求參與者佩戴袖箍,這袖箍的顏色是多變的,可以是黑色,也可以是其他顏色,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安保暗號,佩戴者都不知道為什麼要戴它,當然也沒必要問為什麼,這裡面的學問只有安保部門知道。凌朔幽默地說,他當年在泰國進行重要采訪時,也「有幸」佩戴過「黑紗」。
英拉無軍權
凌朔總結說,既然知道了所謂「軍裝」的究竟,也就不難知道,英拉並非所謂的泰武裝部隊總司令。在泰國,軍隊是相對獨立的。國王和總理,誰都不是軍隊總司令。泰軍有個名義上的總司令,但此人沒有掌兵實權,只是個象徵。泰軍真正的總司令為泰陸軍總司令。名義上,泰軍在國內事務上必須保持中立,但實際上,由於傳統關系,泰軍一般是忠於國王的。凌朔分析道,英拉雖然沒有軍權,但她可以一方面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對軍方施加影響,一方面也必須與軍方搞好關系,這對她的從政至關重要。
G. 泰國07憲法頒布後的政治生態是什麼樣的求教@!!!!
老師沒上傳,下載不到,我只能無奈的圍觀大家了 ,湊合看看這個
在其他兩個執政盟友黨派支持下,阿披實政府採取了增加軍力警力、不對法律允許范疇內的示威行動動手、拒絕解散國會的軟硬結合的應對方案。因此,除非發生不可控制的大規模突發事件,或執政同盟出現分裂,從目前來看,「紅衫軍」達到其政治訴求的難度很大。特別是,「黃衫軍」還沒有走上街頭,這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兩點:一是阿披實政府擔心兩派都走上街頭可能會發生大的沖突,二是現政府認為有能力將「紅衫軍」行動控制在一定水平上,不致影響政府下台。
即使「紅衫軍」此次行動是以一種較為溫和的方式進行,但絲毫不能掩蓋屢屢發生的街頭運動背後的結構性問題。從根本上說,「紅衫軍」和「黃衫軍」不只是緣於他信而存在,更是緣於深層次的問題。第一,從社會角度說,社會財富佔有的不均導致了群體對立街頭化。從「紅衫軍」 的角度說,「黃衫軍」背後站著的是少數既得利益集團。從「黃衫軍」的角度說,「紅衫軍」背後站著的是急於獲得權力削減他們現有財富的人。第二,從政治運作的角度說,泰國王室在彌合社會矛盾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由於普密蓬國王年事已高,因此這種重要的彌合作用下降,導致了矛盾的顯性化。第三,從經濟角度看,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由泰銖引發以來,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再遭沖擊,泰國經濟屢經風霜。以旅遊業為支柱產業的泰國經濟,嚴重依賴外部經濟的景氣度,一旦外部經濟變壞,其支柱產業就會遭受寒冬。結構的單一性決定了經濟的不穩定性,也導致了社會情緒的不穩定。第四,由於進入了後普密蓬國王時代,因此泰國不同的政治勢力都希望通過打壓對手,在未來的政治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這種需求也造成了泰國街頭政治頻率的加快。
從這個角度說,泰國特有的政治生態是經濟生態在上層建築領域的表現。而改善現有的經濟生態,是街頭政治所無法解決的。
H. 世界各國有法治嗎需要解答
要區分兩個概念,一個是法制,一個是法治。
法制是指存在法律制度,這類國家比較少,典型的是梵蒂岡,此外通常來講爭議比較大的族群和地區都屬於非法制社會,但是不好說是不是國家。
法治是指以法律作為最高行為准則,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從概念上必然不是法治國家,此外比如印度,印尼,泰國,委內瑞拉,伊朗等等,事實上法治國家才是少數。
I. 泰國政治的利與弊
泰國政治動盪啟示錄 4月19日,東盟峰會流產一周之後,泰國總理阿披實宣布了修憲建議,期望通過各方協商的方式來解決泰國面臨的政治危機。至此,歷時三年的泰國政治運動終於觸及了泰國政治最為隱秘的核心,不僅關乎泰國憲法237條,而是泰國的民主體制在普密蓬國王的威權統治下到底還有多少合法性的問題。由此延伸,可以看到,幾乎整個大東亞地區的政權,都因此面臨這同樣的考驗,一個表面的民主到底還能維持多久。 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並不容易,三年來泰國的街頭政治也具相當的迷惑性。首先,必須釐清泰國政治體制的基本現狀,有關普通泰國國民與政治的關系,這是他們輪番走上街頭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