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一家獨大

法學一家獨大

發布時間: 2022-01-18 17:42:13

A. 法學專業比較好的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位居第一
這所院校是一所211大學,地處北京。院校名字中帶著「中國」和「政法」,可謂實力不容小覷,專業實力超過清北。
該所院校的法學士國內一流專業,這兩年,法學專業一直都在各院校排名中穩居第一,培養出來的法學人才含精量很高,畢業出來可以進入四大律所。
西南政法大學排第四,華東政法大學排第五
這兩所院校都是以法學專業為優勢學科,招攬了全國各地的知名法學界人才,綜合實力都很強。
值得一說的西南政法大學,這所院校是普通的一本,但是法學專業排名都遠超清北,進步顯著,從第七躍居第四,還是不能小看院校實力。
在報考院校的時候除了考慮學校頭銜名氣,為好找工作,也得看看學校的專業實力如何。西南政法大學就是這樣一個存在,絕對不能忽視這所院校的法學實力,也是一所法學重量級的高校。
中南財經大學排第八
中南財經大學是武漢重點的重點大學,也是在全國為數不多有名的財經類院校,能將財經和法學同時作為優勢的也僅此一所。
這所院校是兩所著名財經學院和法律學院合並而來,都能各自的行業獨當一面,所以這所院校如今的綜合實力還是很厲害的。
四系——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名聲不用多說,在世界都享有盛譽,可以說這兩所院校的文科實力是教育界的標桿,院校的法學的專業實力我們從排名中也可以看到,分別排第二,排第六。
武漢大學位居第三
武漢大學,大家都以為武漢大學是一所網紅學校,櫻花都比院校出名。但是你知道嗎,武漢大學可是名副其實985老牌高校,校內的許多學科都是國家A類學科,法學就是其中一門學科。
武漢大學的法學專業是我國法律教育的起源,是「法學家的搖籃」,校內不少業界專家都是可以幫助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吉林大學排12
吉大的法學專業是性價比很高的專業,相比其它院校來說,可以算是法學的低門檻。
這所院校的師資力量依然靠得住,老師教學水平比較高,院系的風氣也不錯,報考法學專業的學生可以這所院校作為保底院校報考,也不吃虧。

B. 中國四大法學院是哪些

北京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吉林大學法學院。

1、北京大學法學院擁有刑法學、經濟法學、法理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四個國家重點學科,同時,北京大學作為擁有國家法學一級重點學科的3所院校之一,法學院在國際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知識產權法學等所有學科都有很強的教學和科研實力。

學院憑借梯隊合理的最好的法學師資團隊,在教學和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為創建世界一流法學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成立於1912年,前身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主要學院之一,是中國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是全國首批獲准在法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博士點和碩士點覆蓋了全部的二級學科。

3、武漢大學法學學科源遠流長,是中國著名的「五院四系」成員。武大法學學科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創辦的湖北法政學堂。

1911年辛亥革命後改為湖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1926年武昌中山大學成立,1928年改組成立國立武漢大學,法學院都是其中的重要院系。當時先後雲集燕樹棠、王世傑、皮宗石、周鯁生、梅汝璈等一大批著名法學家,辦學聲譽影響海內外。

4、吉林大學法學院建院於1948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法學院之一,中國法學著名的「五院四系」成員。其前身是吉林大學法律系,是"十年浩劫"中我國僅存的未停辦的兩所大學的法律系之一。

其辦學歷史則始於1948年創建的東北行政學院司法系,現已成為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良好聲譽、重要地位的法學教育與研究基地。

C. 學法學是不是壓力很大

如果有哪個留學黨告訴我他在美國讀法律,合合菌一定是先膜拜膜拜再膜拜,這貨絕壁學神!而且是個很有耐心,對學術研究具有奉獻精神的學神!第二,我會向他表示深深的同情,因為在美國讀法律,實在是……太辛苦了!沒日沒夜的讀書背法律,人都要傻了。真的是心疼他們!

3. 對任何法律都抱有一種「神經質」的敏感

不知道你看過律師相關的美劇沒?裡面的那些律師好像真的是百事通,對什麼細節都能信手拈來。

美國的法學院相當重視學生們對細節觀察的培養。對法律一知半解的學生們是拿不到律師資格證的,只有那些對無論是憲法,州法,地方法都了如指掌的人才有望成為優秀的律師。

所以,法學院的學生們經常天數天地在圖書館里研究一個案子。

一名資深的法學院學者說,優秀的法學院學生們能對歷史上記載的所有重大案件倒背如流!法學院學生們,你們可以嗎?

4. 總有些親朋好友咨詢法律建議

但,法學院學生們並不樂意……

在法學院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好像懂得越多,反倒還越不自信了。

法學院的學生,因為長期學習一些很復雜,爭議很大的案子,在面臨一些小問題的時候反倒是有點兒措手不及,容易想很多。

而且,法學院的學生會學習到這么一件事:你給別人法律建議,你就得承擔相應責任。

了解到這一點的學生們,對於給親戚朋友們相關建議的這一事兒,就變得更猶豫了!不是不想給,是給錯了負不起責…

D. 全國法學專業大學排名

中國人民大學雄居排行榜榜首,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緊隨其後,占據第二、第三名。中國政法大學位列第四名,清華大學位列第五名。

法學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法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4年,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該專業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實踐教學

各專業應注重強化實踐教學。在理論教學課程中應設置實踐教學環節,改革教學方法,強化案例教學,增加理論教學中模擬訓練和法律方法訓練環節,挖掘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

實驗、實訓和專業實習:各專業應根據專業教學的實際需要,利用模擬法庭、法律診所、專業實驗室、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獨立設置實驗、實訓課程,組織專業實習,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實驗、實訓和專業實習課程應當制定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與基本要求,明確專業實習的主要內容以及學時分配。專業實習時長不得少於10周。

社會實踐:各專業應根據本專業實際需要,組織各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生活,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增強其社會活動能力。社會實踐時長不得少於4周。

畢業論文(設計):法學類專業可採取學術論文、案例分析、畢業設計、調研報告等多種體裁形式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應加強問題導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結合社會實踐以及經濟、社會現實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撰寫。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法學

E. 學法學專業到底有多大前途

法學專業就業前景
中國巨大的法律市場需求尚未開發。廣大農村地區、中小企業的法律需求和服務還沒有啟動。就個人律師的擁有量而言,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全國平均每萬人擁有律師的數量僅為0.8個,這個比例不但低於發達國家,而且還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就企業方面講,我國現有企業5000萬多家,僅有4萬余家聘請了律師當法律顧問。法學專業就業目前面臨的尷尬局面只是暫時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隨著社會法治認識的的增強,隨著法治環境的改善,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
從律師的地區分布情況看,發展極不平衡。廣州、北京的律師都在萬人以上,大約佔到全國律師總數的17%,而青海省只有400多名律師,部分省份個別縣只有一名律師。
我國部分省份、部分經濟教育欠發達地區公檢法系統人才匱乏、青黃不接,崗位需求數量較大,為此,國家對這些地區司法考試報名條件,過關分數線都給予了極大的照顧。既便如此,每年能達到分數的人數也非常有限。
另一個奇怪的現象表明:都說法學專業不好就業,而每年又有眾多的非法學專業的在職人員,自願屏棄原有的工作,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用一種鍥而不舍地的精神,連續拼搏幾年,拚命往法律行業擠。一些非法學專業畢業生也屏棄原有專業,加入司法考試大軍。這說明法律行業並非不好就業,而在於如何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在於如何攻破司法考試這座堡壘。
法學專業就業方向
一、公務員
主要包括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對於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傳統意義上的「專業對口」應該是進入公、檢、法機關。但由於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制度的設立,使得本科生要想成為法官、檢察官,必須在畢業後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同學們會發現「畢業證」絕對不是「職業准入證」,司法考試可以說是法學專業畢業生最重要的考試,這個考試過關率在30%左右。當然,想進入公、檢、法這樣的單位,除了需要通過司法考試以外還要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
二、律師 律師既不像公務員隊伍那樣難進,又是法律專業的對口領域,是很多年輕畢業生的主要選擇。黎律師表示,律師是個經驗型行業,收入參差不齊。律師的收入構成可分兩種計算,一種是拿工資式的,事務所付工資,律師負責打官司;另一種是律師不拿工資,但掛靠律師事務所,靠律師找客戶,根據業務提成。律師的收入根據工作經驗、能力大小和所涉法律領域的不同,是有很大差別。按北京的情況來看,頂尖的律師每年的收入是很可觀的,一年收入1000萬不成問題。但大部分小律師和見習律師每年可能只有1萬—2萬元左右的收入。目前我國對律師的從業資格採取的是嚴格准入制度,必須通過全國司法考試。
三、公司法務人員 公司法務人員也是目前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人數最集中的一部分,主要服務於企業的法律事務部、法律咨詢部以及知識產權部等。例如,各大國企、銀行、外企、一些大型的私企,公司內部都會設有法務部門,專門處理企業所涉及的法律事物。還有一部分供職於政府的法律事物部門,但一般政府部門對學歷和工作能力的要求較高,不是普通本科生能夠達到的。
薪水,外企中的法務人員一般年薪10萬左右,要求精通英語或某國語言;大型國企和民營企業年薪在5萬—7萬左右,但是對於不同的大學和專業有不同的要求。
四、其他相關領域
除了以上的主要就業方向,社會其他領域對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法律人才也是需要的。如企業中的文秘、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崗位對既有經濟管理基本知識,又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很多法學專業畢業生會做會計師、審計師、證券業人員、環境評估、司法鑒定、職業中介、房地產咨詢、法制宣傳等工作。
法學專業就業前景廣闊、就業渠道廣泛,在具備法律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前提下,可以到公安、法院、檢察院以及司法行政等部門工作,可以從事律師職業,可以到社會法律服務所工作,可以到企業、社會團體等擔任法律工作者或法律顧問,也可以從事法律研究和教育工作,等等。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很多職業和工作都需要首先擁有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對此,文法學院在教學中也採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具備參加相關資格考試、取得資格證書的能力。

F. 中國法學最好的大學

中國法學最好的大學,
是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
其次是:
中國政法大學
復旦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清華大學
武漢大學
吉林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G. 法學等專業失業率比較大,這個專業真的沒有出路嗎

所有的專業都說有用的,只有不夠優秀的大學生,沒有絕對不好的專業。法學這個專業基本上是任何一所大學都會開設的專業,因此報考就讀的人非常多,這也是造成為何學習法學的人非常多,而且很難找到好工作的原因。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學習法學的人就一定沒有出路了呢,事實上並非完全如此。

最關鍵的是,很多人將來從事的工作往往與大學所學的專業不相關。這也在提醒所有的大學生,不要認為大學時候學習的專業不好,就錯誤認為一輩子不行。只要你培養終生學習的觀念,在參加工作和進入社會後仍然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習慣,你從事任何行業都是非常厲害的角色,根本不用擔心會被淘汰。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沒有最合適的專業,只有最合適的自己。努力吧,每一個正在拼搏的年輕人。

H. 法學界有哪些名人多介紹!

1、江平:
中國著名法學家,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寧波人,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民商法學博士生導師。1948年至1949年就讀於燕京大學新聞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1956年畢業回國進入北京政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前身)任教。1983年至1990年歷任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校長。是七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1988年至1992年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2001年10月12日,被授予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
江平教授被收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並被收入中國多種版本的著名學者、著名法學家名錄。
2、陳光中
浙江永嘉縣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1930年4月23日生,浙江永嘉人。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新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的開拓者和重要的奠基者。1952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2001年,被中國政法大學授予終身教授稱號。
曾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和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
他長期致力於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中國司法制度史和國際刑事人權法的研究,為培養法學高級人才,發展訴訟法學特別是刑事訴訟法學,改革和健全中國刑事司法制度,加強刑事司法人權保障,開展國內外訴訟法學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3、賀衛方
賀衛方無疑是中國當今法學界最有影響力的法學家之一。1960年7月生,山東省牟平縣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法學學士),1985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1985年起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並主持《比較法研究》季刊編輯工作。1995年調至北京大學法律學系任教。1992年被聘為副教授,1999年被聘為教授。1993年6-7月美國密執安大學、1996年6月-1997年1月哈佛法學院訪問學者。擔任北京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外國法制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4、王利明
王利明,男,1960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黨員,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兼召集人,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九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4年1月15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黨委原副書記、原副校長(兼)王利明接任常務副校長。
5、梁慧星
1944年1月16日生,四川青神人。中國著名民法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法學研究》雜志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四川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2008年擔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1966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院,獲民法碩士學位。1990年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曾擔任職務: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合同法》起草委員會組長、《物權法》、《侵權法》、《民法通則》起草組核心成員。1990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999年起擔任第四屆及第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2003年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屆特邀咨詢員、公安部第二屆特邀監督員,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等職;2007年擔任中央政治局《物權法》專題講座主講人。主要著作包括:獨著:《民法》、《民法總論》、《中國民法經濟法諸問題研究》、《民法學判例與立法研究》、《民法解釋學》、《裁判的方法》、《法學學位論文寫作方法》等;合著:《合同法》、《經濟法的理論問題》、《民法債權》、《物權法》、《中國物權法研究》、《中國民法典草案附理由》等;主編:《民商法論叢》、《中國民商法專題研究從書》等。

I. 大陸法系中,為什麼法學家地位高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要從兩大法系的歷史淵源上來談起。具體的你可以參照梅專里曼寫屬的《大陸法系》這本書裡面了解到,在這里,我也就簡單的說一下。
兩大法系的法律名流分別是法學家和法官,之所以大陸法系法官的地位不高,其實原因很復雜,這要追溯到古羅馬時期以及法國大革命中這兩個史實,簡單地說來就是法官當時站在統治階級一邊制裁群眾,形象不好,從而在革命之後,改革者們把司法分為了立法和司法,從而限制了法官的權力。使得大陸法系中法官的作用僅僅是根據法律判定案件,起的,僅僅是一個消極的執行者的作用,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立法者。然而立法者本身,即統治階級,是不可能有這個能力來立法的,並且所立之法也根本無法解決問題,所以,這時候,長期在書齋之中研究法律的法學家便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在此之後,法學家,長期致力於立法以及法律注釋這一領域,在大陸法系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看似掌握法律的是立法者,但是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卻是法學家

熱點內容
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實務 發布:2025-02-12 10:56:46 瀏覽:517
木質展台法規 發布:2025-02-12 10:36:43 瀏覽:238
婚姻法十九條詳細 發布:2025-02-12 09:33:18 瀏覽:4
法規稽核崗 發布:2025-02-12 09:32:27 瀏覽:877
2017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2-12 09:22:38 瀏覽:479
行政法聽得很無聊 發布:2025-02-12 08:55:08 瀏覽:428
合同法期末考試的試卷 發布:2025-02-12 08:31:14 瀏覽:117
道德小故事400 發布:2025-02-12 08:29:48 瀏覽:182
狄律師 發布:2025-02-12 08:23:32 瀏覽:442
勘察設計合同條例 發布:2025-02-12 07:33:36 瀏覽:236